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学基础(近代初期的欧洲)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历史学基础(近代初期的欧洲)模拟试卷6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6.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是( )。 A.弗朗西斯.培根 B.笛卡尔 C.布鲁诺

D.亚里斯多德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 提出行星绕太阳运行为椭圆形轨道的天文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伽利略 D.开普勒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3. 欧洲最早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的是( )。 A.德意志人 B.法国人 C.西班牙人 D.英国人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4. 1516年,法国国王同教皇签订了协约,规定法王有权任命本国教会的高级神职,有权向教士征税该协约是( )。

A.《波伦亚协定》 B.《奥格斯堡和约》 C.《至尊法案 D.《教士首年薪俸法》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5. 德意志民族摆脱天主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

A.骑士暴动

B.帝国改革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6. 16世纪德国最关心宗教改革的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级 C.骑士阶级 D.封建诸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7. 德国宗教改革中,确立了“教随国定”的条约是( )。 A.《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 B.《萨拉戈萨条约》 C.《波伦亚协定》 D.《奥格斯堡合约》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8. 宗教改革中,不属于加尔文派教徒的是( )。 A.法国的胡格诺派 B.英国国教会

C.苏格兰的长老会派 D.英国清教徒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9. 耶稣会的创立者是( )。 A.利马窦 B.南怀仁 C.罗耀拉 D.汤若望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0. 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是加尔文写的( )。 A.《基督教原理》 B.《教义问答》 C.《论教会改革之必要》 D.《布拉格通告》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1. 提出“先定论”宗教改革思想的人是( )。 A.马丁.路德 B.闵采尔 C.希普勒 D.卡尔文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2. 德国农民战争过程中,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领是( )。 A.《十二条款》 B.《海尔布琅纲领》 C.《波伦亚协定》 D.《奥格斯堡和约》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3. 马丁.路德所写的驳斥出卖赎罪券,进而揭开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文章是( )。

A.《九十五条论纲》 B.《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 C.《教会被掳于巴比伦》 D.《基督教信仰典范》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4. 英国发动宗教改革的国王是( )。 A.亨利七世 B.亨利八世 C.爱德华六世 D.玛丽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5. 1534年英国颁布的确认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的法令是( )。 A.《十七条指令》 B.《禁止税收上缴教廷法》 C.《至尊法案》 D.《十条法规》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6. 托马斯.莫尔

正确答案: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其代表作是《乌托邦》,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社会弊端的根源;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切人都参加体力劳动;社会实行民主政治,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莫尔批判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罪恶,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蓝图,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但他找不到实现理想的社会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7. 哈维

正确答案: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医生,创造了比较完善的血液循环理论。他根据试验研究,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阐明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由于心脏的压力,血液才沿动脉流向全身,再沿静脉返回心脏,川流不息。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8. 弗兰西斯.培根

正确答案: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科学思想家,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其著作有《崇学论》和《新工具》,他特别重视知识,有“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由分子构成,并且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提出了归纳法,要求在制定一种普遍原理前,必须小心认真地观察事实,然后从观察所得的材料中归纳出一条原则。培根的思想也有局限性,如主张作为理性真理的科学和作为启示真理的神学互不干扰,忽视演绎法和数学等。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19. 笛卡尔

正确答案:笛卡尔(1596~1650),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科学思想家。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将“精神实体”与“物质实体”并列,是典型二元

论者;继承和发扬了培根的理论,将观察和思考作为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0. 赎罪券

正确答案: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教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的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1476年,教皇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为信条,为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是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1. 波伦亚协定

正确答案:1616年,法国国王同教皇签订的宗教协定。14、15世纪法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民族国家,并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在此情况下,摆脱教廷控制,实现教会民族化成为必然趋势,1516年法国国王同教皇签订的《波伦亚协定》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本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教士征税,只允许教皇保留在法国征收年捐的权力。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2. “十二条款”

正确答案:1525年3月,德国士瓦本农民起义军颁布的起义纲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爆发后,士瓦本是中心之一,当地起义军领袖于1525年3月举行集会,通过了“十二条款”的纲领,要求废除农奴制和什一税,减轻劳役、地租和徭役,归还被领主侵占的森林和牧场等,但没有要求没收地主的土地。纲领带有妥协性,主要反映富裕农民的利益。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3. 奥格斯堡和约

正确答案: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定。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对峙的局面,双方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新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奥格斯堡和约使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4. “预定论”

正确答案: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5. “至尊法”

正确答案: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至尊法”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骤,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26. “血腥的玛丽”

正确答案:用血腥手段镇压新教徒的英国女王玛丽·都铎的代称。亨利八世及其子爱德华六世在位时,同罗马教廷决裂,实行了部分带有新教性质的教义条文。但爱德华六世死后,亨利八世的公主玛丽即位,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玛丽废除了亨利和爱德华的宗教立法,恢复了英国教会对罗马教廷的隶属关系,并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惩罚新教徒。她在位期间,共有300名新教教徒被烧死,大主教克兰默被处以火刑,因此有“血腥的玛丽”之称。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论述题

27.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正确答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其宣称的改革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它得到农民、工人和市民阶层的全面支持。这些阶层长期处在天主教会的宗教压迫和经济剥削下,对天主教会早就抱有不满情绪。 (2)它得到想攫取天主教会财产的世俗君主,主要是大诸侯的有力支持。当时天主教会在德国拥有大量土地和房产,诸侯对之早有觊觎之心,因此许多诸侯扶植路德教派对抗天主教会,借机夺取教会财产。 (3)它得到德国爱国主义者的同情,这些爱国主义者反对罗马教廷对于德国的掠夺和干预,支持建立独立于教廷之外的独立教会, (4)神圣的罗马皇帝对于路德新教派的发展,没有办法加以遏制。当时德国政治上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皇帝无法驾驭各个诸侯,同时对外战争及内政的困境也使他没有力量干预路德教派的发展。 (5)路德的个人主观条件也有助于新教的胜利。他学识渊博,既有雄辩的口才,也能写典雅的文章,他很敏感而又有坚强的毅力、非凡的胆识和气魄。这使他具备了一个改革运动领导人的气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 (1)他从来没有认识到教会与国家分离的重要性,将德意志君主和贵族看做是教会的填入保护者。 (2)他在经济问题上反对高利贷者收取利息的行为,明显受到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说教的影响。 (3)在国家问题上,尽管他承认君主的权力要从属于自然法,但仍接受了中世纪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威是神授的。 (4)他反对叛乱,一贯强调人民服从政府的必要性。 涉及知识点:近代初期的欧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