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条件下新闻评论撰写问题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新媒体条件下新闻评论撰写问题研究

【摘要】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得到彻底的变革。在信息化时代,以微博、博客、b2b、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及大地影响了传统新闻文稿的内容和形式,各种新闻短评在网络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环境中不一样的特点。在新媒体条件下,不能依照传统媒体环境中的规则和范例来进行网络新闻短评的撰写,否则会产生价值、融合等各方面的问题,而立足于什么样的理念,以何种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新媒体条件下新闻短评的撰写,是一个值得探寻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信息传播;新媒体

一、网络新媒体出现及新闻评论的变化

当今时代电气电子基础工业和数字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普及的速度大大加快,“网络地球”正在形成。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互联网连接的世界中,人与人至今的交流与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对象都大大突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这个“第五媒体”正逐渐侵入大部分过去传统媒体占据的领域,成为人们社会交往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与此同时,微博、博客、播客、b2b、bbs等大量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媒业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媒体而言,信息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众多媒体都积极地寻求自身的“网络化”,从过去的传统媒体聚焦到如今大量电子信息传媒跟踪,网络媒体的活跃度已大大超过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对于大众而言,人们被动地接触信息、作为被传播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在任意一个网站,在贴吧、论坛、微博等网络社交或媒体创造的网络社区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帖”、“围观”、“灌水”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或立场。毫无疑问,大众已经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

新闻评论作为社会中的大众和媒体等角色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或新闻现象表达自身观点和态度的意见性文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传统媒体环境中,新闻评论往往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文体上、表述上、语言风格上都有一定的规范性,而新闻评论的来源往往是媒体、研究员、专家或者社会中的重要人物,而大众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在网络环境中,新闻评论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表现为逐渐在文体上逐渐自由化、在文化上逐渐多元化,在表达者上则是多元化。人们越来越习惯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来自身的观点和态度,网络新闻评论逐渐由过去的规范式文体评论向短评发展。

总的来说,新媒体条件下的网络新闻评论除具有传统新闻的新闻性、评价性、内涵性外,还建有匿名性、多元性、开放性等新的特点,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较强的特色。

首先,在议论主题上,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大大加强。网络环境中,由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突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记者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现场报道而任何一个网民也可在世界另一边接收到这一信息。这使得新闻评论所涉及的主题的时效性大大增强,新闻的多样化以及更新速度的加快正是“上头条”现象出现的原因。

其次,在评论状态上,网络新闻评论更加自由化、连续化。与传统新闻评论针对一新闻事件静止的、定时的发生不同,网络新闻出现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共同评论并互相交流,在意见上相互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最后,在评论环境上,网络新闻评论逐渐成为网络传播中一个影响较大的领域,社会和公众的表达渠道不断拓宽。网络新闻评论在信息上的交互性使得媒体注意到了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网站、论坛、新闻媒体开始进行专门的评论栏目,如以某一新闻事件作为引子而进行专题报道,在设专门的评论空间,邀请社会评论人士与网友进行互动评论,多元化的表达渠道汇聚了社会的意见,在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网络多元媒体条件下新闻评论撰写出现的问题

网络多元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短评大大丰富,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和自由化的空间,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然而,新兴的事物在积极地向世界展示其绚烂的一面时,往往也会有瑕疵的一面,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和大众在进行新闻短评撰写时的规制体系不复存在,在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上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第一,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复杂化、各种假新闻、伪新闻式的评论泛滥。网络媒体提供了宽广的意见交流平台,极具开放性的网络环境赋予了公众强大的话语权,人们具备了史无前例的自由表达意见的能力,多元化的意见表达得以实现。但另一方面,过度开放的网络使得人们在进行新闻评论时不再受各种制度的约束,在信息的发布上也失去了可以任意为之,而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秘性也使现实环境中的道德谴责和法律责任机制难以产生作用,越来越多的低劣的、无意义甚至虚假的网络新闻评论开始泛滥。

第二,信息来源仍需依靠传统的媒体提供,网络新闻评论撰写时极易受源新闻影响。网络新闻评论虽然在传播方式上具有传统新闻评论无法具备的高效率、传播面广的特点,但是却在关键的新闻来源上无法拜托对实体新闻体系的依赖。网络新闻评论题材的来源往往是根据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评论,因为对社会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仍然主要是由传统新闻媒体来完成,如今大部分的网络新闻评论只不过是传统新闻报道的延伸和发酵。对传统媒体新闻源的依赖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具有较大的附属性,在信息面、分辨力上极易受到传统环节的影响,逐渐丧失自身的特色。

第三,评论群体复杂多变,随意性、情绪化的评论使得新闻理性的精神受到质疑。网络新闻极快的更新速度为媒体和公众提供了大量的题材,而隐蔽的虚拟

网络环境又使评论主题拜托了评论责任的羁绊。在现代社会,网络评论的群体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张,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面对社会新闻事件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分辨,对各种问题还未了解全面就可以即时进行评论,而这种缺乏理性的评论往往又是情绪化的表达,在网络社区中极易相互影响。评论主体的随意性态度大大损害了新闻理性的精神,使得许多网络评论空间成为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的垃圾场。

三、对网络多元媒体条件下新闻评论撰写出现的问题的思考

面对网络新闻评论出现的上诉诸多问题,应该认识到固然有网络环境还未建立健全相应机制的问题,而网络新闻传播的自身特点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未来网络新闻评论的撰写应该在充分利用网络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动态化优点基础上,矫正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

一方面,针对新闻来源和信息素材的依赖性问题,网络环境中进行新闻评论撰写时应该充分注意到对新闻时效性的利用,尽量缩小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时间差距。网络新闻的独特优势在于非凡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因此要对新闻事件和信息的出现保持一个敏锐的嗅觉,尽快及时地对新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出独家的观点和意见。这点在突发的新闻事件评论中尤为明显,网络新闻评论不必像传统媒体那样需要经过采编、撰写、收集的过程,基于新闻事件的发生,网络媒体可以迅速地进行人员组织、工作分工,协调进行比传统媒体更为系统的、主体性更为明显的连续性新闻评论,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弥补了与传统媒体信息源上的差距。而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网民大众的交互性,拓展自由评论的空间,促使信息流通更加顺畅。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原创性评论的重要性,网络媒体应有一定的责任意识,维护自身网络新闻评论环境的洁净,对信息和评论进行整合筛选,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彰显新闻理性的精神。只有在媒体、公众双方都意识到网络媒体评论责任的存在时,才能出现新媒体时代健康而活跃的“意见群式”的新闻评论。

参考文献:

[1]刘英.新闻评论失范现象探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2]霍华民.论新闻评论学的“新三要素”[J].学术交流.2012(01)

[3]陈敏.解析新闻评论本地化实践中的新趋势[J].东南传播.2012(01)

[4]易其洋.强化评论的“理论筋骨”[J].新闻战线.2012(03)

[5]陈帅.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J].今传媒.201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