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修改练习题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分类训练 (要求:在原句上修改下列病句。) (一)搭配不当
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2、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3、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4、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5、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6、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 成分残缺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三)用词不当。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
3、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四)指代不明
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五)语序不当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5、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
6、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 (六) 否定不当
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
2、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4、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七)不合逻辑
1、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
2、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八)重复多余
1、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2、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3、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4、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九)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1
1、《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2、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二、典型题例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C、对于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成果学生的标准之一。 B、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了过去。 C、学校的教学显著成绩,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D、李春燕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B、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感受爱,也不会付出爱,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缺憾的。
C、你将你的对手变成了朋友,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战胜吗?
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来突出的成绩。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D.到安吉旅游,竹博园不可不去,因为它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竹文明史。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 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 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05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大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洲第一。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个主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
C.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
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