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课文,孩子嘴边的笑意,仿佛就在眼前浮现;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3.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读生字。

mò rǎn ɡān téng suì bō lànɡ hú shuǎnɡ mó ɡū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自己练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 爽 ”,前鼻音“竿”,后鼻音“腾 浪”等。“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2)出示词语,读词语(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水墨画 染绿 浪花 溅起 清爽 打碎

注意读准:前鼻音“溅”,后鼻音“爽”。

3.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4.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5.朗读课文,通过看图理解“水墨画、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会写字: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会写的字。

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爽、蘑”:

“爽” 的笔顺是:先写“大”,再写左边两个“×”,最后写右边的两个“×”。

“蘑”注意字要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学生再次练写。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教师评价。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实物投影写得优秀的学生习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水墨画 染绿 浪花 溅起 清爽

竹竿 打碎 葫芦 蘑菇 松针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文,深入感悟。

二、精读课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赏析诗句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板书: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3)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不知这些画给你怎样的感觉?(课件出示:《溪边》图文)

生1: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2: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课件出示:《江上》图文)

生3:这是一幅快乐的戏水画。水中鸭子拍着翅膀玩耍,孩子们也用双手拨动着浪花,快乐地在水中嬉戏。(板书:鸭子、孩子戏水)(课件出示:《林中》)

生4:这是一幅快乐的《采蘑菇》图,山林中,蘑菇点点,人影绰绰。(板书: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小结: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三、鉴赏写法,仿写诗歌

1.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2.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

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