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高效施工与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简述了装配式建筑,针对叠合板的高效施工展开分析,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推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高效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装配式建筑对比传统的建筑模型,利用工厂预制的标准化构件开展施工,具备节能环保的优势,不断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承重构件,其受力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现如今,叠合板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叠合楼板,具备抵御风荷载、地震荷载、防火隔声等相关能力。对于现如今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应用而言,其在运用中还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应充分考虑具体工程项目情况实现叠合板施工工艺的优化完善,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1装配式建筑简述
装配式建筑一般指的是将工厂内部生产而出的各类零部件,在建筑施工现场重新开展组装操作,并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很长的使用年限、后期不需要开展维修和保护工作,属于一种低碳型、绿色环保型建筑。现如今,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专业施工技术尚处在初期开发时期,并没有完全成熟,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并不深入,各种建设标准缺少健全。我国若想推动本技术的完善发展,近些年来,不断出台各种,在我国获得广泛运用,本技术在此的支持下得以迅猛发展。
2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的质量问题 2.1组装工艺叠合板板材的质量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叠合板,以达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多片预制板。因此,叠合板件的生产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施工时,为提高预制板与现浇砼的结合强度,应将层合板的表面加工成粗
糙的表面,且其凹凸深度不能低于4mm。加工叠合板板时,必须控制粗糙表面和粗骨料表面的深度。
2.2预制构件制造和装配中裂纹的质量问题
在叠合板的铸造过程中,混合的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如果在叠合板的施工过程中,冷却方法不合适,水化热会释放得太晚,这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水化热的不断累积,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加,其构件的冷却过程中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叠合板和角板断裂的质量问题
角板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固定作用。然而,预制建筑中有许多角落,因此角板容易损坏。如果工作人员工作不当,选材不合理,或层合板跨度过大,则层合板的角部在加工、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叠合板运到施工现场后,如果与角板不匹配,两侧都会被压缩,这也会导致角板损坏。
2.4建筑的质量问题
在预制建筑夹叠合板连接过程中,控制不当、套管质量差和设计误差导致套管位移,导致位移,影响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范,套筒精度应在±5mm范围内进行检测。如果衬套出现偏差,会影响构件和叠合板的安装精度,导致施工失误。如果衬套位移大,就不可能安装衬套,需要重新装配,大大延误了施工进度。
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的高效施工 3.1预制构件堆放和吊装
在放置叠合板过程中,应确保地面的平整性,应确保板底的平整,避免颠倒。在垫木的放置中,需将其放于适宜的位置之上,垫木需确保上下对齐,避免发生一角脱空的状况,应根据不同的型号、尺寸进行堆放,其堆放的厚度避免超出6层。在吊装中,应采用专业的工具开展吊装操作,由于预制构件的形式与安装方式存有差异性,应结合叠合板与楼梯采用不同的工具开展吊装操作。
3.2支撑体系设计
在叠合板施工开展以前,需设计立杆给予支撑,所选的支撑方式通常包含两类:一是木模板的支撑。这种方式就是运用承插盘的方式开展施工,距离是120厘米,应采取可调顶撑方式支撑起顶端,实现支撑高度的有效调整。在主龙骨上面安装木块,其中的距离为200毫米,次龙骨周边应用废模板条进行铺设,而且在连接之处采用海绵条的方式,防止发生漏浆。二是铝模板支撑体系。在铝模板的设计过程中,应在叠合板区域设计出一条龙骨,实现叠合板的良好支撑。在进行图纸的设计过程中,可确保其立杆之间的距离小于180厘米,若是发现立杆间距太大的位置,须在中间增加立杆,在叠合板的下方若是要添加立杆,应提前增加预制构件。所以,应单独制作三角支撑架,固定立杆。在支撑预制构件的拆除过程中,和现浇结构相同,应针对其支撑体系单独配备三套,由于三脚架只发挥临时固定的作用,在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以后,应及时拆除,将其运输到下个施工地点。因此,在此只可以选用一套。
3.3预制构件上层现浇混凝土施工
一是卸料平台的处理。在叠合板施工楼层现浇工作中,其厚度控制为70毫米,应防止次结构开展的预埋工作。若是开展挑架施工的楼层没有预制构件,应将预制螺栓固定于现浇混凝土之中。高层通过运用升降脚手架,将所有爬架预埋于现浇结构墙之中。二是选取布料机。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利用汽车泵可顺利完成。高层的部分运用车载泵开展教主操作。在相关工作开展之前,应对楼层布料机的具体位置进行明确,应将布料机设计在现浇结构的位置,在楼层中并未科学合理的现浇楼板,再具体的设计中应将布料机的底座设计为现浇楼板。在浇筑中,应明确控制其厚度,还需对版面高度进行明确,防止下一层叠合板标高无法满足标准发生漏浆问题。
4装配式建筑叠合板质量控制措施 4.1装配式叠合板成品的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专门的工厂制作装配式叠合板,想要保障最终完成的建筑项目质量,就需要在这一步骤中做好对装配式叠合板成品质量的控制工作。可
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采购材料时加强质量监控、施工材料进入时做好检验、平整程度等数据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予使用、储存材料时严格按照规定方式进行管理。
4.2叠合构件安装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吊装工作前,需要提前放置好构件每个截面的控制线,在对其进行调整时,也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吊装工作。对于构件下层的支撑要做到高稳定性,保障构件的稳定程度。在进行吊装前,还需要测量出预制板板底的标准高度,如果高度不合格需要做好修正工作。一般情况下,预制板的标准高度是通过顶丝进行调节的,顶丝的位置处于支撑系统中,调节好预制板的标准高度后,可以使板面受力更加均匀,可以防止板面局部受力过大出现弯曲的情形。
4.3现浇梁与叠合板交界处漏浆的质量控制
在叠合板吊装过程中,因模板与叠合板间有缝隙、接缝处模板安装不到位、梁边模板预留过多、混凝土振捣影响等因素,导致叠合板与现浇梁交界节点处漏浆,造成二次切割、凿除、打磨、二次粉刷等工序增加,从而增加成本。针对该现象,通过采用软性可压缩材料(如泡沫条等)固定在梁上口模板,保证接缝处平顺,不漏浆。
结束语:
概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若想提升其施工质量,应对施工进行严格控制。充分考虑叠合板的深度设计,从各个方面实现施工控制,为每一个环节满足规范标准提供保障,有效提升叠合板施工质量,推动装配式建筑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佚隽.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21(03):59-60.
[2]程琦杰,马向民,杜志鹏,白鹏.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0):171-173.
[3]王金,曹清,李妍.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设计中若干问题讨论[J].建筑结构,2017,47(S1):0-2.
[4]姜魏,李鑫,胡溶川.叠合板生产工艺及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7):102-103.
[5]苗青.简析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0(11):70-72.
[6]黎引,章一萍,唐丽娜.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2021,41(06):52-55.
[7]沈毓.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04):87-.
[8]黄勘,赵飞翔.浅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砖瓦,2022(0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