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丽江古城为例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

来源:化拓教育网
以丽江古城为例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 夏季芳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院,安徽合肥摘230¨022) 要: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 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工作总结出了很好的原则和做法,值得其它城 市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丽江;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oo8)O6一O763一O3 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 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964年制定的《威尼斯宪章》就是一部关于文物 古迹保护及修复的国际宪章,它年全文分六节:定义, 保护,修复,遗址,发掘,出版。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 的重要标志[1]。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 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 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 蕴。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丽江 筑,还包括历史的环境;它不仅包括建筑艺术的精品, 也包括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普通建筑。古迹的保护包 含着它们处的环境,一般不得迁移。修复是以历史真 实和可靠文献为依据,修补要和整体和谐又要有所区 别,不可以假乱真。要保护古迹在各个时期的叠加 物,对遗址要保护其完整性,用正确的方式清理开放 而不应重建。同时提出了文物保护修复的真实性、可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的原则和做法值得其 他城市学习和借鉴。 1 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 在国外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由来以久, 而从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并通过国家立法开始于19 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价值观的改变,人 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读性、可识别、可逆性原则,强调了文物保护连同环境 一体保护。 2005年lO月通过的《西安宣言》延续了《威尼斯 从保护古玩器物发展到保护建筑物、遗址,从保护宫 殿、府邸、教堂、寺庙等建筑精品扩大到见证平民生活 的普通建筑,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成片历 史街区,乃至一座完整的古城。同时,人们也不在只 追求与对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的复原,而是更加注重 对其全方位的“真实性”保护。法国是世界上第一 个制定现代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913年12月31日 通过的“保护历史古迹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 宪章》的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概念并加以扩展,是国 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它把历史建筑、 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界定为:直接的和扩展的 环境,即作为或构成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 2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 方式。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 原则,保存原貌和真迹。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 遗产的现代法律 ]。它至今规定了法律的保护范围、 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这部法律 内容全面细致,使有关的行政人员、专业保护人员都 有章可循。从此以后,国际上更多的国家重视起对历 收稿日期:2OO8—0g—O6;修改日期:2oO8—11一O6 作者简介:夏季芳(1971一),女,安徽宿州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 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历史文 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 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我国历史 《工程与建设》2O08年第22卷第6期 763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分为三个层次:文物古迹——文物 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古 城——历史文化名城。 (1)在“文物保护单位”之外,增加“历史建筑” 或“近代优秀建筑”的名目,保护有继续使用的要求, 又不适合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的建筑遗产。 (2)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后增加“历史文化风 貌区”的名目,保护那些不够“历史文化街区”标准, 却又不应放弃的历史街区和历史性自然景观。 (3)在实际工作中,仔细地认定保护层次。属于 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轻易拆掉或仅保留外观,可称 “原物保护”;属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要保护外观整体 的风貌,不必强求所有建筑的“原汁原味”,可称“原貌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非文物古迹、非历史地段的大 片地方,只求延续风貌特色,不必再提过高要求,可称 “风貌保护”。 3当前存在的问题 (1)错误理解城市现代化。贪大求洋,搞高层建 筑、欧陆风,甚至追求怪异,破坏古城格局和风貌,破 坏文物环境1】]。 (2)不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片面认 为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急功近利,只重近期效 益,竭泽而渔,过度开发,破坏了永续利用。 (3)为旅游效果,不顾历史真实盲目复建,造假 古董,仿古一条街依然不衰。 (4)“保护性的破坏”,出于好心而方法不对,清 理文物周边环境则开大广场,却丢了文物的历史环境 气氛,或者追求华丽,整饰一新,损害了历史信息,损 害了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l3]。 (5)将历史文化遗产经营管理权整体出让给企 业谋利,违反文物法原则,损害文物价值,也损害了群 众的利益。 (6)关于出让经营权:①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 价值取源于历史文化价值,这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 名镇历代祖先创造的,也是现在全体居民的共同财 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其无形资产的价值巨升,如 何使这些能对当地居民有利,目前作法对此考虑不 够。②协议的项目投资不少,但都是为旅游自身及 其旅游环境,与古镇基础设施(如排水)建设无关,对 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无所助益。③授权独家授权一家 公司拥有“保护性开发权和旅游经营管理权”会防碍 764《工程与建设》2。。8年第22卷第6期 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无益于古镇的整体繁荣。 4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4.1历史文化名城丽江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I』J下丽江坝中部。因四 周青山环绕,镇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 名为“大研镇”。古城面积3.8 km。,海拔2 4O(]m, 人口2.53万(1997),其中,纳西族1.69万人 4]。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一直是区域政治及民 族文化、教育的中心,曾一度成为滇藏贸易、中印贸易 的枢纽。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未受“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 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 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 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 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 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 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 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 并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 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 于无统一的构成机体,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 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 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丽江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 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 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 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 文化与技术的结晶。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 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 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 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丽江古城因其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 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 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 华,极具纳西族独特风采。我国政府于1986年将其 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 遴选标准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_L4]。 4.2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则和方法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其丰富、珍贵的历 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全面保护,不能片面追求 经济利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以致破坏自然文化遗 产;是对保护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全面重视,在 旧城改造中注重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 和建筑,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层现代建筑,体现领导政 绩;是保护性修复真文物,而避免兴建假古迹,大搞人 造景观等。 在对丽江古城保护与发展中,当地政府一直坚持 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 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 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 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 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 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 受到严格的控制和指导。丽江古城一直是由民众创 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 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新 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 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通过以上所述 丽江古城的保护现状和经验,可以总结出保护历史文 化名城的有益的原则和方法。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要遵循保护和发展兼得的原 则。既要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又要促进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现代化。 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各项事业发展L5]。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还要遵循一定的保护方法。 从城市总体角度采取综合措施,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 战略,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 业发展。确定城市合理布局,开发新区,保护古城。 分区控制建筑高度,保护古城空间秩序。作好城市设 计,延续风貌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建立历史城区、历史地 段、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保护历史文 化名城的格局和风貌;保护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 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保护反映历史风 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 护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是丽江多年来在庞大细密的古 城保护和发展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非常现实的 借鉴和推广意义。笔者认为,其它城市和地区在学习 的同时,应根据各自地域特征和具体情况,制定出相 应的保护规划,确定明确的保护目标,确定保护内容 及重点、提出保护措施。保护规划应包括城市格局和 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延续,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群的维 修改善与整治,文物古迹的确认。 5结束语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五千年显赫的文明有着灿 烂丰富的文化和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此而形 成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不可比 拟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精华,体现着中华 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中 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对 于古城的合理保护能够展现城市独特文化风貌的历 史底蕴,可以提供或者是参与营造适宜于人类生存发 展的人文环境,保护人类的情感和价值,守卫人类内 心的家园;有利于追溯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考察中 华文明的历史与前途,可以振奋民族意志,激扬民族 精神;有利于依托这些资源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无 法替代的美学情趣和韵味,进行有效经营,创造城市 品牌,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加速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进程;有利于提升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人们加 强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共识和理念。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 同方式。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 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__6]。对于代表 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 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 风貌。对于自然遗产,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 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建设和管理好。作为 一个建筑师,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要加强文 化修养,要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要全 面看待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对自身专业 负责,要对文化历史负责。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 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1. [3]冯骥才.手下留情_一—现代都市文化的忧虑[M].上海:学林出 版社,2OO0. [4]黄海.走进丽江古城——丽江古城规划建设和保护探秘[J]. 城乡建设,2OO8(2):75~76. [5]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l999. [6]张 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_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OO1. 《工程与建设》2008年第22卷第6期 7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