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探讨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性探讨
摘要: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地域性的形成因素首先应该是本土的、自然条件、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其次,跟当地的历史遗风、本土文化等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架出地域性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域性设计
一地域类型
由于我国气候、地理、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
我国南方由于气候湿润,冬季寒冷时间短,全年气温高,反映在园林建筑上,则轻盈空透。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在很小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植花栽林,再结合建筑的布局经营,创造出一种含蓄、风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其总体风格是细巧淡雅。由于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植物的观赏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植物以落叶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南方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上,一是平面布局比较灵活,二是建筑体量比较小巧,三是色彩比较淡雅、清雅、秀丽、轻巧、通透、开敞。
但是北方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反映在建筑上则缺少空透,质感厚重,总体风格是高亢雄健,别具一种刚健的美。北京是帝王之都,布局难免注重仪典性的表现,因而规划上使用轴线较多。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观赏树种比江南少,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替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北方园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皇家园林上,一是平面布局比较严整,二是体量比较庞大,三是色彩比较富丽,因此北方园林实现敦实、厚重、封闭、富贵气。
岭南,即五岭之南,其境域主要涉及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岭南全域气候特点是:温高湿重,雨量充沛,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岭南园林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高墙冷巷”的做法是古典园林的特色,多数为南北朝向,多进院落,大进深小面宽,前院大后院小,前为园后为院的布局。这与北方民居中置大院、四周围闭御寒的四合院很不一样。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茵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尤为宜人。在现代园林中,棕榈类植物又成为一个新特色。岭南园林地近澳门、广州,又是粤海关之所在,接触西洋文明可谓得风气之先,园林则也当然受到西洋的一些影响。
二当代景观设计的探析
地域性角度看来,景观设计中最严重的一点趋于雷同化:首先,环境景观与已建的建筑单体缺乏共同语言;环境景观雷同化、西洋化;环境景观过于人工化,不顾实际地形考虑,为造景而胡乱堆砌;偏重景观的平面形式设计,忽略景观的立体设计。其次,在植物配植中,较为严重的是植物的异地化。如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的棕榈类植物,其实棕榈类植物属于岭南的产物,而在内地,由于气候的差异这些美丽的树却变成丑陋的小乔木。再则,景观设计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它自己地域文化的特点,但是在现今许多设计则是抛开这些本质的东西,只顾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又或是盲目媚外迷恋国外设计师,由于他们对中国城市文化的特点把握可能不是很准确,更多的就是抛弃本地区特有的地理、气候特点,更别谈历史文化内涵,只是将他们本国的东西照搬照抄过来,和本地区文化很不协调。景观设计如何成为设计中精品,首先要满足基本的使用上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创作设计,景观创作和设计要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景观总是要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要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自然以及地形地貌和地区已有的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要体现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特色,这是造就景观风格的一个基本点,也是考虑问题的首要切入点。我国北方四面是较高的沙漠、黄土地区,东南多平原,气候干寒,故北方人的性格粗犷豪放,作风务实,富于群体精神;北方的文化也粗放质朴,伦理意识强;南方气候湿润,物产富饶,故南方人性格内向,情感细腻,富于想象,其文化也较为精致,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和宗教氛围。南北方的景观当然也要受这些气候特点的影响。即使在南北方内部,各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岭南地处亚热带海洋气候,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但是,具体就岭南区域,又可以细分到有“三雕三塑”特色的广东园林,峰林石景为中心的广西园林,以建筑地方性和海塑石为胜闽台园林,海岛风光著称的海南园林,中西风格兼容的港澳园林等等。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景观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周围的环境。
三 总结
景观的地域性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中,这是由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景观地域化,地区景观现代化。常见的江南水乡的船、北方城市的车以及山城重庆的轿等等,它们的意义都远远超过作为载人的交通工具,其造型、色彩、装饰使它成为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也成为景观中重要的人文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这些人文特征,将地域的自然景观融入文脉的营构之中,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等内在精神的东西。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要用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注重对区域景观和地方性特征的关注,在自己特殊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谱写特殊主题与风格的史诗,延续原有的文化传统,焕发个性魅力。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尤传楷.园林城市文化E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张海军.从西安的古建筑看地域主义的塑造[J].山西建筑,
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