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百岁抗战老兵王景芳访谈录

来源:化拓教育网
访谈录 百岁抗战老兵王景芳访谈录 王景芳方军 编者按王景芳,1909年出生于 辽宁省义县雹神庙。1925年参加东 北军第三方面军,1930年入东北讲 武堂第1l期学习。九一八事变后, 随刘多荃105师进驻北平。1936年l2 月参加西安事变捉蒋行动。七七事 变后,在河北沧州与日寇血战7昼 夜。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作为副 营长率部与侵华日军坂垣师团某部 血战。1939年在南岳游击干训班任 沙盘战术组组长。抗战胜利后,他 奉命在河南开封,作为庞炳勋的副 官、40军副军长参加日军受降仪式 并接收上缴物资。1949年国民党撤 离大陆去台湾前,他选择留在大陆, 后经当时青岛市军管会负责人谭希 林批示,举家团圆北京。前不久, 本刊作者方军对这位经历抗战全景、 现已105岁的老兵进行了专访。 九一八事变撤离东北 方军(以下简称“方”):王老 您好,看了相关材料我知道,您经 历了整个抗战。九一八事变时,您 在哪里? 王景芳(以下简称“王”):我 1925年入伍,九一八事变时,我在 东北军第三方面军守备队一营二连, 已经是当了6年兵的老兵了。因为考 上了军校,所以,当时我正在东北 讲武堂第11期步兵科学习。校长是 张学良。 方:您还记得事变发生后,你们 部队的反应吗? 王:多年来我一直有记日记的习 惯,对于那天事变我在日记中是这 样写的: “九月十八日,我和于振 海同学赶排话剧,庆祝中秋节。夜 问十一时,正在讲去排练,忽昕炮 声!以军事常识判断,炮声是自城 西南日本站方向打来的。当时,奉 天日本站有驻华关东军的一部。炮 声越来越紧,弹着点好像在北大营 一带。这时,东北讲武堂11期军校 学员在忙乱中集合,由值星官指挥 (高级干部全回公馆住了)。由于是 紧急集合,我们只着随身的衣服, 打开军械库,每人发步枪一支、子 弹五粒。军校有步枪、轻重机枪、 059 潺文采 JiANGHUAiWENSHI 作者(左)与王景芳老人及其家人 追击炮……但是,那是教学用的。 值星官训话:情况判断可能是Et寇 向我挑衅,学员们要镇静。全体暂 到营房后面的北小山上集结,以观 动静。北小山是学员们经常去的野 外训练场所。有标准的钢筋水泥防 御阵地(是教学用的),可容下一个 营兵力的防御阵地。天亮时,我们 再回学校。”谁料想,这竟然是我们 和东北离别14年的开始。 方:之后,你们部队就撤离东 北了? 王:是的。九一八事变后,东 北军向北平撤退。我随刘多荃的105 师进驻北平。之后就一直和共产党 军队打仗。1935年人陕围剿红军。 方:对此,部队士兵是什么态 度7 王:部队士兵们对此早就牢骚 满腹了: “不打日本人?打中国 人!”我当时是副连长,天天的工作 就是给他们解释。我也是一肚子火, 对当兵的说: “让我解释什么呢? 咱们不是一起从东北跑到西北的 吗?”东北被日本人占领了,我们东 北兵的心像刀绞一样痛!我们东北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 里”,那真是拥有千顷良田和无边森 林的宝地。那时东北才3000多万人 口,只要肯下力气,秋收大豆、高 粱都用大车拉。这些国土被日寇蹂 躏,我们东北兵能不义愤填膺? 西安事变参与捉蒋 方:西安事变时,您所在的东北 军是捉蒋行动部队? 王:是。当时东北军独立第105 师师长刘多荃任捉蒋行动总指挥, 我按照命令指挥所在连队包围骊山 华清池。 方:您是否赞成捉蒋介石? 王:我是东北人,眼看日本人占 领东北,当然希望张学良逼蒋抗日。 之前,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 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介石抗日, 均遭拒绝。 方:捉蒋行动中,您是否见到了 蒋介石? 王:没有。我一个上尉副连长只 ≯访谈录 管听命令。当日凌晨4时许,我们东 北军和西北军按命令对华清池形成 ’ z 王:可以这么说。西安事变后, 包抄之势,和蒋介石的卫队发生激 战。后来听到抓了蒋介石,我都吓 了一大跳,觉得我们校长(指的是 我们近2O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 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 后竟发展到内部残杀的地步。1937 年2月2日,东北军发生内变,将主 和首领枪杀。首先被杀的67军军长 东北讲武堂)张学良胆子也忒大了。 直到今天,我还后怕:那天枪声四 起,蒋介石的卫队都是驳壳枪。可 我们用的都是捷克式轻机枪和7.9毫 米口径中正式步枪。起码激战近一 个钟点,蒋介石卫队的人都被我们 打死了。当时子弹乱飞,我还担心 要是打死蒋介石怎么办?后来听说 当时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在 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 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 石峡洞后,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持 下山。事变第二天,骊山、华清池 都戒严了,谁也不让上去。我们东 北军的人就悄悄地跑到蒋介石的住 处看,那墙上、窗上尽是枪眼儿。 门口,当兵的不让进。我们有的人 就骂了句“妈了巴子,不让老子 进!”当兵的一看是东北军,也就不 管了。我们这些小军官进去就不老 实,有的拿条毛巾,有的拿毯子, 那上边都有枪眼儿,想留个纪念, 毕竟是蒋介石用过的。1936年12月 25日,张学良和蒋介石走了。这下 我们东北军可是乱套了,群龙无首 了! 方: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就分裂 王以哲,他当时并不是最坚决的主 和首领。当时主战派核心人物孙铭 九视王以哲为叛徒,和王以哲同坐 一辆车时,在车里将王以哲打死。 随后,孙铭九等人指挥的特务团等 一度在西安城内四处搜寻追杀东北 军的所谓妥协派,不仅王以哲首先 遇害,就连对军政决策并不起重要 作用的原西北剿总参谋处长徐方、 交通处长蒋斌和副处长宋学礼等都 相继被杀。相反因有同情者暗通消 息,何柱国等最主要的主和首领却 因躲入杨虎城公寓,幸免于难。日 军占领我东北,家仇国恨没有报, 兄弟已经开始相残。真是亲者痛、 仇者快!既然“二二”事件已经极 大地分化了东北军,那么迅速利用 这一时机将我们这个除了中央军以 外的中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消融于无 形,就成了南京方面的必然选择。 仅仅几天之后,蒋介石就作出决定, 所有宣布忠于中央的东北军仍留原 防不动,其余东北军则被东调豫皖, 接受整编。1937年2月8日,中央军 开入西安。次日,顾祝同率西安行 061 最正式进驻西安。随后,中共 亏东北军、十七路军三方分别 5顾祝同谈判。至3月初,东北 -州。 沧州战役血战七天七夜 方: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您参与了沧州战役? 王:是的。那是我所经历的最为 惨烈的战役,我们和日寇打了7天7 夜,我军伤亡惨重。 方: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戈开始东调。不久,十七路军 军部也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 作为东北军老兵,您怎么评 :事变? 三:西安事变迫使国民党政府放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 建立了形式上的民族统一抗战 ,王:1937年8月中旬我刚新婚不 我们可以开赴前线抗日了, 点而言我们是高兴的。但西 久,日军开始沿津浦路大举南犯。 我随刘多荃的第49军奉命开赴津浦 路沧县及静海一带,在行军途中我 升任第39 )a ̄第4团3营副营长。当时 正值酷暑季节,骄阳似火,我们徒 一变也还是我们每个东北军老兵 均痛,毕竟是中国人打中国人, 领袖蒋介石,扣了老长官张学 东北军从此树倒猢狲散了。之 戊随刘多荃的105师调防河北沧 步由河南辉县(原驻防地)出发, 壮烈地开赴津浦铁路沧州前线。8月 21日,由日军第lO师团步 兵第1O联队主力组成的右 侧掩护队,开始向静海前 进。我们49军之一部立即 加以阻击,与之发生激烈 战斗。日军以猛烈的炮火 向静海轰击,49军守军奋 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 退。经过此战,原来的105 师已经分崩离析、所剩无 几,无奈并人4O军庞炳勋 互安事变前夕,张学良与蒋介石一起就餐,或许因 部。此前庞炳勋奉命开赴 。联共抗日”发生过激烈争论,二人的表情有别于平 抗日前线,率领部队从石 直后,张学良断然采取捉蒋行动,逼蒋抗日 家庄下车后,沿沧石公路 蛰访谈录 徒步向沧县开进,沿途受到人民群 横。) 众的慰问和欢迎,使广大官兵受到 极大鼓舞。庞炳勋见我是东北讲武 血战台儿庄 堂毕业的军官,随之委以重任。9月 18日,国民党第29军的防线被突破, 方:1938年3月台儿庄会战爆发, 日军继续南进,庞炳勋率部在沧县 您所在庞炳勋部参加了这场会战, 以北的姚官屯一线对日军矶谷第l0 您如何评价这场战役? 师团进行阻击。我们坚守7天7夜, 王:台儿庄大战实际是一个广泛 杀伤大量日l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的说法,是徐州会战的第一阶段, 方:当时战况十分惨烈? 它包括淮河阻击战、临沂阻击战和 王:是的。我们坚持日夜守候。 滕县保卫战3个序幕战,正是这一系 但偏偏遇上我营营长张义修是个胆 列光辉的序幕战为在台儿庄地区聚 小鬼,凡冲锋陷阵均让我代之。我 歼日军赢得了宝贵时间。总体说来, 身先士卒,指挥战斗,血战7天7夜。 台儿庄大战虽然胜利了,可虽胜尤 我军伤亡过半,有一个团只剩下300 败,人死得太多了。伤亡惨重,军 多名士兵,营以下军官也伤亡很大, 队死伤过半啊!当时蒋介石要求国 我的两个勤务兵和司号员均牺牲了。 民党军队的官兵: “与阵地共存亡, 沧州战役阻击南下日寇7昼夜,这场 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兵, 战役是庞炳勋第一次对日作战,也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后来蒋 因为此战有功后来被蒋介石委以重 介石致贺电给40军军长庞炳勋(那 任。 时庞炳勋快6O岁了),大意是:你们 (采访到此时,王景芳老人一时 以残破的武器,击败日军最精锐的 感怀,给我唱了一段东北军军队歌 坂垣师团,开(国民党军抗战)胜 曲: 利之先河,增民族自信心。我记得 九一八,平地起风波,小日本, 当时阵地有一棵桃树正在开花,一 领人马抢占我沈阳。杀的杀,抢的 位《大公报》记者还写了一篇题为 抢,老百姓遭了殃。——咿呀嘿! 《战地桃花》的报道。这位记者对台 卢沟桥,二次又动刀枪,占了我 儿庄战役用了“沂水皆赤,黄土变 黄河北,又占我扬子江。南京杀人 成血泥”来形容战争之惨烈。 几百万,首都变战场。谁人不伤心! 方:当时的战争局势是怎样的? ——咿呀嘿 王:沧州战役后,庞炳勋部因 唱着唱着,王老就哭了,老泪纵 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战斗,转进至 063 潺派采炙黪 JIA GHUMWENSHI 江苏砀山(1949年后隶属安徽)。12 月,庞炳勋部调归徐州第五战区, 由李宗仁指挥,补充一些武器弹药 后调往海州,担负海防任务。 1938年春,日寇已占平津及华 军张自忠部联合发起反击,激战5天 5夜,至3月18日将坂垣师团赶至莒 县,沿途El军尸横遍野。反击作战 结束后,张自忠军他调,我部继续 固守临沂。3月25日,坂垣师团经过 北大部分,准备进一步夺取徐州。 徐州是津浦、陇海铁路的交叉点,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驻徐州五战 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参谋次长白崇 禧,命令庞炳勋部队以临沂城为轴, 休整卷土重来,猛攻临沂。庞炳勋 为了缩短战线,将部队撤至临沂近 郊。张自忠率59军回师增援,另有 57军的一个旅和汤恩伯部一个骑兵 团亦增援临沂。3月30日拂晓,庞、 阻击敌人进犯,牵制敌人。于是, 我4O军所属第39师以下4个步兵团, 军部,补充团,炮、工、辎、通讯、 运输5个营共计1.2万人,在军长庞炳 张两军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全线 发起反击,又将坂垣师团赶出3O余 里,解了临沂之围。这是临沂之战 的第二次胜利。庞炳勋、张自忠本 是冤家对头,国难当头,张自忠却 勋指挥下奉调临沂,阻击坂垣师团 南下。 能挺身而出,在军中一时传为美谈。 这次作战结束后,张自忠的59军和 增援部队全部调走,临沂仍由庞炳 勋率部坚守。 方:之后日军坂垣师团又发起了 反攻。 3,q 10日,坂垣师团在飞机大炮 和坦克的支援下,向临沂猛烈扑来, 我部阵地一片火海。我们浴血奋战, 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顽强地坚 守阵地,顶住了坂垣师团的进攻。 对于这次阻敌,李宗仁曾在他的回 忆录中写道: “敌军穷数日 王:是的。4月19日,坂垣师团 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 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 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 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 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 ‘皇军’竞受挫于一不见经传 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巷战 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3月14日凌晨,我部与援 又扑向临沂城,有一处城墙被日军 的飞机炸毁,Et军突进城内,守城 部队在居民的帮助下与日军展开白 刃战。这时我部已奉命撤出临沂, 开往陇海路附近的郯城以南布防, 在此又与坂垣师团再次发生激战。4 月26日,我军阵地由46军接防,我 部西调沛县休整。 方:能详细描述一下您参加临 沂阻击战的情况吗? 王:阻击战前一天晚上,我参 加了团部召开的连长以上军事会议, 会议传达上级指示,要求死守临沂 城和沂水两岸的我军防地,改运动 战为阵地战,阵地向南延伸1O公里, 第二天晨四时发起攻击。并决定换 用短兵相接战斗方式,利用地形村 庄掩护接近敌寇,使敌人的飞机、 战车、重炮失去作用。当夜做好战 斗准备。当我们到达沂河西岸攻击 准备位置时,参谋次长白崇禧和军 长庞炳勋出现了。白总长与我还有 234团团长李振清等一一握手后说: “攻击开始,我在这里目睹你们成功, 不许失败!”全军上下都惊呆了,没 见过面的次参谋长身临前线,让我 们士气大振。这次主攻部队是234团 和补充团,归李振清指挥。 一声令下,战斗开始了。趟过齐 腰深的沂河水,尖兵连刚登上东岸 就被敌哨兵发觉,在敌人探照灯下, 我军前仆后继,在8挺重机枪掩护 : 访谈录 下,杀声大作,全军登上沂河东岸 时天已大亮。硝烟一片,血肉横飞。 在登上沂河东岸的战斗中,许 多官兵死伤在沂河之内。牺牲士兵 过半,连、排长死伤80%。战士具 有无敌于前的精神,利用地形、村 落、断壁残垣接近敌人,用刺刀、 手榴弹、步枪与敌人展开近战。 方:您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身受 重伤? 王:是的。我是重伤不下火线, 倒不是我英雄,而是战斗打到无前 方、无后方,方圆3O里皆是战场的 地步。前面的一条河里布满了一层 又一层的死尸,有侵华日军的,也 有我们国军的。那真叫鲜血染红了 祖国的大地。在这场战斗中,我就 是在敌人探照灯的照射下被日寇重 机枪的子弹从前胸射入受重伤的, 幸被我的勤务兵、1米8的河南大个 冯家祥冒死救下。后被定为二等三 级伤残,提为营长。现在我身上还 有当时留下的伤疤。 当时敌主力部队在飞机、战车 炮、重炮的掩护下,猛攻临沂城北 城墙,我军在伤亡惨重下,凭城上 坚固工事防守。敌人步兵几次爬城 均被消灭在城垣之下。下午4时许, 城西北角被敌机投弹炸开一个缺口‘, 北城城墙上大部分工事被摧毁,无 险可守。我们本着一寸山河一寸血, 不肯轻易丢掉一个胡同、一栋房屋 065 江;压文史 JIANGHUAIWENSHJ 台儿庄战役中缴获的目军坦克 的精神,与敌作战。敌我枪炮声交 织在一起,硝烟弥漫。此时,夜幕 降临,敌飞机、重炮停止轰炸,敌 战车配合步兵占领北城根几条街道 后,也筋疲力尽,再无进攻能力。 我军趁黑夜运送伤员、补充弹 药。当晚我军布防在城外的两个团 迂回敌人后方,截断了进城敌人与 城外联系,一举歼灭了进城敌人。 早上7时敌机6架助阵轰炸,但 分不清敌我位置,只好对沂河西岸 树丛狂轰乱射(日军怀疑我军埋伏 在这里),此时我军用3个步兵团从 右翼迂回,深入敌人后方,在l2时 左右夺取了敌人前沿阵地。 此时,双方兵力部署已成犬牙交 错之势。敌后交通要道已被我军切 断,敌运输机械部队无法补给。当 时来不及打扫战场,敌我尸横遍野。 我军击毁了敌军部分卡车、战车, 还击落一架飞机。至深夜敌坂垣师 团全线溃退。 最后我们清扫战场时统计,共击 落(毁)敌机1架、战车3辆、军用 卡车18辆,缴获轻重机枪、步枪2卡 车,以及大米、麦片等物;击毙日 寇2000多人,俘虏重伤日军100余 人。我们还在敌人尸体中发现许多人 佩带一种一寸大小的护身符,叫千 人针。 方:可以说,临沂阻击战的胜利 就是战士的鲜血铸就的。 王:当时河水都成了红色,那是 日本飞机轰炸时我军战士流的鲜血 染红的。陆地上也是尸体遍地,那 大都是我们战友的尸体啊!天还下 着小雨,黄土地变成了红泥,那都 是我军战士的鲜血染成的啊! 方:听您儿子说您在看电影《血 战台儿庄》时流泪了。 王:我之所以看那部电影时泪流 满面,也是有感而发。这部影片使 广大观众了解了全民抗战的激昂情 景,同时也是为战役牺牲的千万英 灵昭雪!他们是为民族抗战而死, 虽死犹生。沂水河边的白骨不会再 有依依之情,那些有名无名的英雄 将含笑九泉。当时在战役中伤残和 幸存的老军人都已年过古稀,居住 在海峡两岸,见到这部新片都会手 舞足蹈。我要感谢这部影片的导演、 演员以及各有关的工作人员,因为 访谈录 他们的不遗余力,才完成了这部电 影。 协助正规军之作战。” 蒋介石和共产党打了多年,他深 知,论游击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方:我认识《血战台儿庄》的导 演翟俊杰先生。几年前,台儿庄战 役敢死队的营长仵德厚到北京,翟 俊杰导演还和他见面了呢。哪一天 军、新四军是高手。其实,中国共 产党为此事早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 过多次建议,但一直没有引起当局 的重视。这一次双方算是想到一块 了,为此他们召开了会议。会上, 周恩来和朱德正式提交了国、共两 我约他来拜望您,您到时脱了上衣, 让他们看看您背上的伤疤。 王:不敢,不敢。我常说,能 活着就是胜利。 党联合举办游击战干部培训班的建 议。蒋介石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要 求立即拟定游击战干部培训班计划。 担任南岳干训班组长 方:在您的经历中,1939年重要 的一笔是在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击干 训班担任沙盘战术组组长。能说说 这个干训班成立的相关情况吗? 之后,周恩来同叶剑英及时研究制 定了游击战干部训练班教育计划大 纲,由周恩来交会议讨论决定。紧 接着,国民党当局于1938年1 1月25 日在南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议 确定以南岳为大本营,以国民政府 王:抗日陷入持久战后,尽管当 时国民党调集了200万军队投入到正 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创办抗日游击 干部训练班。为了尽快办成此事, 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仍 有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而在敌后战 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发动和 武装群众,用游击战这一法宝打击 国民党当局又是向应邀参加会议的 周恩来、叶剑英陈词,又是向中共 中央打电报,请求派干部到训练班 担任教官。后来,经中共中央研究 决定,组成了一个30多人的班子, 对外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即赴 南岳。代表团由叶剑英担任团长(后 为李涛),教官有李涛、边章五、吴 奚如、李崇、薛子正等。 方:南岳游干班就设在衡山上 吗?总共办了几期? 日军,取得了不少胜利。这使得蒋 介石开始领悟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 战争在抗击日寇中的巨大作用。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夕,蒋介 石在武汉召开的高级将领紧急军事 会议上说: “吾人欲驱逐敌人、消 灭敌人,则必须利用游击战,扰乱 敌人之后方,而牵制其行动,破坏 敌人运输交通,而减少其力量,以 王:南岳游干班设在衡山祝云峰 067 潺滹戋襄嬷 JIANGI-tUAIWENSHI 稍有些口吃,不厉害,没 什么废话,一句顶十句。 记得一次汤在可容纳2000 人的大会堂里作报告,没 开始前,汤站在外面,嘱 咐学员们戴上口罩,没口 罩的就用手帕捂住嘴。因 为那天刮大北风,他自己 就站在走廊的尽头,迎着 刺骨的北风还不忘关心学 员,令参加会议的学员们 1939年,参加南岳游击干训班的中共教官。(左起: 吴奚如、叶剑英、李崇、李涛、边章五、薛子正) 一敬佩不已!每次汤给学员 开会时都要讲一个主 个3间大房的观音庙里。在这里坚 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府——国 持办了3期,共培训出3000多名抗日 游击指战员。 方:您当时因何担任了游干班的 民政府,一个领袖——蒋介石。有 意思的是叶剑英也和学生们讲一个 主义——老三民主义,联苏容共、 扶助工农;一个政府——共产党政 府;一个领袖——毛泽东。在南岳 干训班里不仅有中国教官,还有日本 教官鹿地亘、法国教官李蒙(译音)。 教官? 王:南岳干训班是国共两党合作 抗日的具体行动,是国、共双方军 队同派教员的学习班。因为我毕业 于东北讲武堂的缘故,所以国军派 我去授课,任沙盘战术组组长。 随庞炳勋部降日 方:在1943年抗战最为艰苦卓绝 的时候,您曾经随庞炳勋部队一时 方:在干训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事吗? 王:我在南岳干训班时,汤恩伯 是我们的教育长。汤恩伯系日本陆 军大学毕业。叶剑英是我们的副教 育长(兼沙盘战术教员)。半年多时 间后,由于前方吃紧,汤恩伯被调 走,由李默庵(中将)接替为教育 长。汤恩伯是个好官,人和蔼可亲, 降日。对此史料上记载说,当时日 军 “扫荡”太行山区,庞炳勋没有 组织迎击,而是带军向山区转移避 战。与日军发生遭遇战,自己成了 光杆司令,企图返回寻找部队,又 遇日军,在群众的引导下藏进一个 068 山洞里。后来已投降日军的新5军军 长孙殿英得知,孙报告日军并和一 个日军少尉带领10余人,找到了庞 炳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 庞炳勋于5月7日半推半就地跟随日 军少尉到了日军指挥部所在地新乡, 正式投降了日军。作为庞炳勋的随 从军官,您亲历的经过是怎样的? 王:当时日军抽调5万余人“扫 荡”太行山区。4月中旬,日军从 东、西、南三个方向,分成十几路, 向我防地扑来。各军防地先后被突 破,庞炳勋积极组织了迎击,只是 寡不敌众,于是带领集团军总部和 4O军军部向深山区转移。当时我们 部队已是五无:无后援、无弹药、 无粮食、无战斗员补给、无体力战 斗。在太行山上,日军飞机低空轰 炸,我军死伤严重,大部队边打边 退已过黄河。庞炳勋因不能骑马 (外号庞瘸子),本来是坐在抬椅上 的,后来抬他的人不知去向,只剩 下我(时任机要参谋)和他儿子庞 庆振(时任总部参谋)及几名副官, 一行9人。后我们找到当地一个农民 带路,藏到一个极隐秘的山洞里, 准备敌机轰炸后再走。当时新5军军 长孙殿英已投降日本,发现了我们, 就带了一名日本翻译(中国通)劝 庞投靠日本,庞不答应,即被带到 新乡图书馆。本来庞炳勋拒绝投降 日本,准备绝食殉国。一两天后戴 静访谈录 笠派人来告诉他,夫人(指宋美龄, 其实是蒋介石)说,你不要自杀, 留下来搞地下武装以图东山再起。 庞炳勋知道蒋介石意图后,遂表面 投降,以保存实力,后来庞收编地 方部队组成4个军。 方:当时只有孙殿英和一个日本 翻译来? 王:是的。当时只有孙殿英带个 日本翻译来到庞炳勋面前谈话,庞 炳勋坐着滑竿轿,我们其余人步行 出山,然后庞炳勋和孙殿英及日本 翻译乘小车,庞庆振和我以及几名 副官坐卡车一起被拉到新乡图书馆。 被俘后,除庞炳勋外,我们都戴着 盖有日军公章的红袖箍,可以不受 管制。日军有一个联队在外围警戒, 另有一个小队负责保卫庞炳勋。大 门外有站岗的,有一天我在门口, 听到有人问: “这里有什么人?还 有人站岗?”站岗的人回答说: “是 庞炳勋司令。”我听到那个人说: “大汉奸还有人给站岗!”听到“汉 奸”一词,我心里咯噔一下,留了 个心眼,回去后和庞说: “这里也 没什么事,我去前方吧。”庞说: “去就去吧。”后来我就去了李振清 那里做参谋。 方:现在不少人都说庞炳勋是汉 奸、卖国贼,您怎么看? 王:台儿庄一战,庞炳勋曾有一 句名言: “我年将60,一腿尚瘸, 069 江淮文史薹 J1ANGHUAIWENSHI 毫无牵挂,能参加保卫国家的抗日 战争,是生而有幸!”也许在旁人眼 中庞炳勋,这一生由抗日最烈到兵穷 投降,变化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可 以说集“光荣与耻辱”于一身,但 他战到断粮无援,只有饿死以谢国 人,又有谁知呢?作为战争的亲历 者,我必须要说,当时日本鬼子大 扫荡,铁壁合围,我们确实是打到 了弹尽粮绝,而且当时我们有电台, 各方都知道我们已经山穷水尽。再 者,被捕后庞炳勋下令,饿死也不 投降,他3天滴水未进只求一死,以 谢国人。是后来蒋介石以夫人宋美 龄的口谕传话:可以先降,埋下钉 子,发展壮大,以图东山再起。即 使在降日期间,我们也没有向中国 人开过一枪,没有向友军开过一枪。 我们是忍辱负重,养精蓄锐等待时 机。所以1945年H本投降后,庞炳 勋致电蒋介石,表示戴罪开封,听 候发落。蒋介石复电慰勉并委以先 遣军司令,且安排庞炳勋指挥第4O 军在开封接受日军投降,以正视听。 因此我要说,我们上对得起列祖列 宗,下对得起子子孙孙,中对得起一 起抗战的友军。 开封受降日军 方: 日本投降时,您在哪? 王:1945年9月,国军划分l5个 070 受降区受降日军。第五战区司令长 官刘峙为整个五战区受降官,接收 地区为郑州、开封、新乡、南阳及 湖北襄阳、樊城。我是第五战区的 接收大员之一,在河南开封接受投 降日军上交物资,接管40多个侵华 日军仓库。 方:当时应该很自豪。 王:是的。我作为受降官接收日 军物资时,戴着白手套,穿着少将 服,很是得意。 方:能说说受降日军、接收日军 物资的细节吗? 王:当时,集中在开封的日军投 降部队是Et军第13独立警备队,投 降代表为鹰森孝。我在开封任接收 大员时,就是接管40多个仓库。接 收工作最后没什么事,改由38军军 长张耀明接防,换防原因,可能因 为4O军是杂牌军的缘故。我任开封 接收大员时,负责维持治安。当时 我把散落各地的军用汽车和汽车修 理厂的轮胎备件等集中到一处管理, 大约有百十来辆。日本人投降那段 时间,各地的国民党高官能贪就贪, 这也预示着国民党最后必然失败。 在这里我要检讨自己。当时一个日 本宪兵队队长送我一辆美制雪弗兰 轿车,我偷偷藏起来,日后供自己 使用,他还送我4匹大洋马。庞炳勋 那时没钱,我让人卖了一些汽车和 轮胎,共计120万元给了他,他将钱 墨 访谈录 换成金条放在自己的保 险箱里,直到带去台 湾,对此他一直非常感 谢我。还有一部分能用 的汽车和轮胎,连同日 本人送的那4匹大洋马, 我都送给了李振清。后 来当局派刘茂恩(时任 河南省政府主席)来把 剩下的一堆物资造册上 报 1945年9月,故宫太和殿前举行的日军受降仪式 国共交换战俘的谈判代表 方:1946年,蒋介石接受中共以 中途在彰德府机场下飞机,我带一 个骑兵排前去护送他出国民党警戒 线。刘伯承下飞机后给前来接应的 人派发赏银,发给我的那包赏银我 给退了回去,他又给我送回来,我 马法五换叶挺、廖承志出狱的建议, 叶挺、廖承志因此恢复自由。而在 与中国共产党的谈判中,您就是国 军代表之一。 说共产党需要钱我就不要了吧(当 时是真心话),于是又将这包赏银退 了回去。另一次是1946年秋,我随 王:当时交换战俘之事,又称 “三人小组”:共产党八路军代表是 刘伯承;国民党代表是我;美国代 表是卡尔中校。当时私底下刘伯承 劝我投靠八路军,我劝刘伯承到国 民党这边。后因各为其主不了了之。 方:和刘伯承接触有何印象? 王:我和刘伯承有过3次接触, 他本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 留下难忘印象。虽然我们是两个立 场,但我非常敬佩他。一次是双十 协定以后,刘伯承坐飞机回驻防地 驻军代表赴邯郸,就恢复平汉铁路 交通同刘伯承谈判。再一次就是在 交换战俘即叶挺、廖承志换马法五 时,又与刘伯承见面。刘伯承人非 常好,交换战俘以后,在会议室里, 他与会议室里的人一一握手,并与 每个人都说一两句话,话不多但很 得体。那以后刘伯承曾派黄宇宙 (曾任辽东抗日义勇军副司令,当时 负责做国民党军官的投诚工作)找 到我,做我的工作,我考虑到家眷 等情况,婉言回绝了。 邯郸。先到郑州,再由郑州去邯郸, 071 潺澹戋袭潦 JIANGHUAIWENSHI 投诚谭希林 方:1949年国民党兵败逃往台湾 前,您作何打算? 王:当时我任国民党青岛警备区 (师管区)参谋长。青岛解放时,上 级指令我从青岛撤退台湾。我也准 备去台湾,当时家具已装船,后来 由于家人执意不走,加上我考虑到 国民党800万军队都走到这一步,到 台湾那样一个弹丸之地更是没有前 途,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投诚留 在大陆,不去台湾。这是我入伍后 第一次违反军令。后来我才知道那 时上面已任命我为澎湖司令。 方:后来您投诚了谭希林部。 王:解放军来前,我躲藏在自己 青岛的小洋楼地下室里。后有一个 排的士兵荷枪实弹,突然闯进我家, 从楼上搜查起,就是奉命要把我这 个已经任命的澎湖司令挟持去台湾。 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如果他们进 地下室,我就开枪。那时我只有一 支手枪。可是,这些人没有进地下 室,就仓皇逃走了。外面枪炮声渐 近,解放军先头部队正在迅速占领 青岛。为了避免双方不必要的牺牲, 我急忙集合残部,向解放军谭希林 部投诚。谭希林握着我的手说: “王将军,你留下是弃暗投明,是英 明之举。如果把你部并入第三野战 072 军,我们一起南下,解放全中国, 打倒蒋家王朝,你意下如何?”我 说: “我指挥残部投诚,是为了避 免牺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支 部队是亲历抗日战争烽火的部队。 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 海战役中,打败蒋介石800万大军, 说明蒋家王朝还是有问题,不符合 民意和历史的潮流。我愿意放下武 器,卸甲归田。”谭希林听了很是遗 憾,因为当时我的部队有1万多人, 而且都是久经战火的老兵。末了, 颇讲义气的谭希林亲自给我手书一 封,说: “你一路北上,凡是遇见 解放军阻拦、盘查,请拿出我的亲 笔信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介绍信 予以说明。既然你不愿意同我并肩 和国军作战,选择卸甲归田,我能 做的也就是这些了。一路保重,咱 们后会有期。”后来我回到北京,举 家团圆。 [作者方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 年来一直致力于抗战老兵口述史料 的抢救整理工作,已出版《我认识 的鬼子兵》、 《最后一批人》、 《战 争最后的证言者》、 《最后一次集 结》、 《最后的军统老兵》等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