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及对策

来源:化拓教育网
职教平台 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及对策 黄向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1O0) 摘要: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史上,自1998年和1999年高等职业教育在跨入新千年之际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建立初、中、高等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配套衔接的完整的职教体系的工作迈出了一大步。职教界人士对我国高职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了信心。然而,1999 年高等职业院校第一次在全国大规模的招生却普遍遇到了困难。作者认真反思,通过对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 对策。 关键词:招生对策 一、面I临问题 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及培养学生的过程有别于普通高校,其实践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史上,自1998年和1999年高等职业教 教学的环节高达40%以上,学生的培养成本远高于普通高校,所 育在跨人新千年之际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建立初、中、高等不 以,高职的学费标准也自然高于普通高校。这是广大考生和家长 同层次职业教育配套衔接的完整的职教体系的工作迈出了一大 所不了解的,他们与普通高校的学费比较,认为上高职在经济上 步。职教界人士对我国高职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了信心。然而, 是“吃亏”的。 1999年高等职业院校第一次在全国大规模的招生却普遍遇到了困 “新机制”打击了报考的热情。I999年国家在扩大招生计划 难。高等职业院校首次大规模招生在各地遭到了冷遇,这给满怀 中拨出10万名额用于试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试行所谓的“新 信心致力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各职业院校泼了一头冷水, 机制”,尽管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均作了变通处理,并未执行该 也为我国刚刚起步的高职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认真反思、分析 政策,但仍然在考生中造成了很大的误解。许多考生和家长理 这一现象,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与对策,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 解为所有的高职都实行的是“三不”政策,认为这与民办高校 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严肃的课题。 无异。 二、原因分析 三、对策 (一)思想上。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认识,尚未形成对高职 1999年高职招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说明高职的发 的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不久,许多考生和家长不了解 展没有社会需求的基础。也不能说明高职发展的前景不乐观。高 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更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 有的把“高职”和“职高”混为一谈,有的人把高职理解为民办 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时还不为社会所认可, 高校。高校扩招造成高职生源减少。1999年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 这也是新生事物常常会遇到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改变高职招生不 使得上大学这个原本十分狭窄的“独木桥”被拓宽了一些,高职 利的局面,是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大问题。针对 生源相对减少也很自然。加之国家明确公布今后将继续扩招,多 1999年高职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扭转高职招生的不利 年来困扰社会的上大学难的问题突然柳暗花明。这就使许多未被 局面,必须排除以下三种障碍: 普通高校录取的考生选择了复读这条路。许多人认为,既然学费 第一、社会认可障碍。排除社会认可障碍的根本途径是在全 不比普通高校少,不如再考一次。 社会范围内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 (二)政策上。歧视无形中贬低了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高职 必须认识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 新生的录取中一些带歧视性的政策导致了考生及家长对高职的误 重大决策。是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解加深。比如目前绝大多数高职属于大学专科层次,但事实上却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教育体制结构缺陷的重大改革。而这 并不是和普通专科同时进行录取,而是放在专科之后录取。这就 一涉及全民的教育体制结构的重大改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理 给社会造成种种误解,认为高职比普通专科低一个层次,甚至认 解与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必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使 为上高职的就是“落榜生”。这使得一些考生不愿报考高职。 全社会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它是高等 (三)方法上。录取工作缺乏透明度。由于1999年高职录取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 工作仓促上马,多有考虑不周之处。比如有些地方录取分数线未 育。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普通高教强调学生有较强的系统理论 能像普通高校那样向社会公布,使得一些考生不知高职的“门 基础,高职则强调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就培养的 槛”到底有多高,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各高职院校降低了录取分 人才类型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求量较大的技术型 数,而考生却难于及时了解降分信息。这使部分愿意上高职的考 人才和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和工 生失去了机会。 程型人才。应当让社会认识到,高职人才规格的特殊性,是普通 (四)其它原因。学费过高,抑制了上学的积极性。由于高 高等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 28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lSE EDUCATION 2010年・11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鲁 ‘‘ 手机维修技术’’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李翊 (常州科教城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摘要:在“手机维修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环节成本过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形成 制约等不利因素,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合理整合,从而有效突破课程教学瓶颈。提升教 学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校企合作一模式构建手机维修效果评估 业课程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尝试,“手机维修技术”课程就 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手机维修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校企合作的认识 在职业教育氛围浓厚的常州,常州高职园区内各所院校向社 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同时也肩负着探索实践新形 势下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重任。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课程建设 为基点,打通学校与企业间的阻隔,促进校企的和谐融合,实现 人员、设备、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使企业成为学校 教学的延伸,使学校成为企业效益的起点,从而达到学校社会效 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已成共识。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其自身的职业教育属性,从而决定 了校企合作的重点应放在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 2005年由省、市政府投资,在常州科教城园区实训基地建立 家用电器测试与维修中心,同步建设手机维修实验室。实验室配 置MOTOV60、NOKIA8210手机、电脑、手机软件维修仪、专用风 枪烙铁及其它测试设备共计40台套,并对高职园区所有院校开 放。在此硬件基础上同时开设“手机维修技术”课程。经过几轮 上。因此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与市场、企业的需求对 接,营造真实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有效利用校内校外两类资源 去克服闭门教学的不足,并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后结合学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 估。评估中发现,课程的开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其中却存 在较多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深层次矛盾。 (一)师资力量不足 的同时,带动其它合作高效全面开展应是高职教育思考探索的方 向。针对上述认识,我院首选数门实践性、职业性要求较高的专 “手机维修技术”课程的师资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师中选聘。虽 然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一技之长,但之前大都未从事过手 才,高职正是适应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十分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因所在。只有社会对高职的性质和内涵, 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以及就业前景有了充分的了 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报考就能够热起来。 当在教育经费上给予高职适当的倾斜,从而更有利于高职吸引 生源。 四是取消事实上执行不下去的“三不”政策,使报考高职的 考生与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招生政策障碍。排除招生政策障碍,就是要为高职的 招生工作创造与普通高校平等竞争的前提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氛 围,充分调动考生报考的热情与积极性。目前急需解决以下几个 问题: 一第三、教育体制障碍。高职院校的设立,使我国在完善职业 教育体系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打通了中等职业教育通往高等教育 的道路。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提高高 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高等职业 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 是在确定和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时,把普通高校和高职的 分数线一并确定,同时公布。并且应该把高职与普通专科的录取 作用,还必须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构筑纵横交 错的互通式国民教育立交桥。这个互通式国民教育立交桥,从纵 分数线定在同一标准上,使高职与同层次的普通高校站在同一起 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 向上来说,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有专科层次,而且应该有本 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这样,就使得上高职的学生和上普 通高校的学生同样有了不断提升学历文凭的机会和前途,不至于 使专科层次的高职成了“终极学历教育”。从横向上来说,要打 破高职与普通高校“单行道”的封闭体制,使二者相互开放,完 二是改变普通专科先录取,高职后录取的录取顺序,使高职 与普通专科同挡次、同批次进行录取,从而保证高职生源的质 量,为高职的顺利起步与发展,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将来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创造公平的背景。如果在录取分数线和录 取顺序上高职和普通专科不能一视同仁,那就很难改变人们对高 职“低人一等”的偏见。 全“兼容”。不仅各个层次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 的普通高校深造,各个层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样也可以进入更 高一级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学历,攻读学位。这是社会发展对人 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需要。口 三是降低高职的学费标准。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成本高 于普通高等教育,但是在高职刚刚起步,社会对这一新生事物还 不很了解的情况下,高职的学费标准不宜高于普通高校,政府应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loN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