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外科手术的概述
一、组成:
1、外科手术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
如:保定、无菌术、麻醉、组织分离、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 2、手术各论:动物体各个部位及不同器官疾病的手术方法及局部解剖。 二、外科手术的分类:以手术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根治手术及姑息手术:
根治手术:消除疾病的症状,解除疾病病因,彻底根治疾病。
(尿道结石,肠结石,良性肿瘤的切除等)
姑息手术:仅消除和缓解症状的手术,不能去除病因,不能根治。 (某些神经的切断术) 2、紧急手术及非紧急手术:
紧急手术:疾病严重威胁家畜生命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 (阴囊疝、气管阻塞等)
非紧急手术:病情较缓,手术可以安排在适当或方便的时间进行。 (去势、良性肿瘤的切除) 3、小手术和大手术:
小手术:对机体损伤较小,手术操作简便。
(穿刺、脓肿切开、外伤处理)
大手术:手术范围大,组织损伤大,对机体影响明显,手术操作复杂。
(剖腹产、胸腹腔手术)
4、有血手术及无血手术: 5、无菌手术及污染手术:
无菌手术:无菌条件下,对未受感染的组织进行的手术。
污染手术:手术过程是对感染组织及器官进行。(也要求无菌操作) (脓肿切开、瘤胃、肠道切开等)
6、诊断手术及治疗手术: 三、外科手术的顺序:
打开手术通路→→进行手术→→闭合切口(缝合)
灭菌与消毒
一、定义:
1、灭菌:利用物理方法杀死一切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和孢子,使
物体上无任何活存的微生物。如高压蒸汽灭菌、煮沸灭菌、火焰灭菌等。
2、消毒:应用化学物质杀死物体上某些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
孢子并不严格要求杀死。
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称之为消毒剂。
3、防腐:应用化学药品或抗生素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措施。
所使用的药物称防腐剂。
以上三者在术前一般联合应用。 二、手术器械的消毒:
1、消毒前器械物品准备:金属器械应先检查数量及实用性,然后用纱布擦去油脂,
彻底擦净。手术刀包好,尤其刃部,缝合针与针头用纱布包好。
2、消毒方法: ⑴ 煮沸灭菌法:
铺好纱布→排放器械→纱布→镊子或器械钳子放入→加蒸馏水没过器械,加热煮沸后30min。
为保证煮沸灭菌时间,防止器械生锈,并提高沸点,可加入2%Na2CO(310min)或0.25%NaOH→沸后5min。 ⑵ 高压蒸汽灭菌法:
手术器械用消毒巾包好→盛物桶内,加入开水,盖好上盖,旋紧螺丝→加热至121.3℃,15磅压力(金属器械)→停止加热→气压自然下降后,开启→取出。
⑶ 药物消毒法:
作为灭菌手段,药物消毒并不理想,尤其是对芽胞难以杀死,但药物消毒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时间短,所以仍广为应用。
A:方法:将器械擦净后,浸在消毒液内,经一段时间后取出,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即可应用。
B:药物:①0.1%洗必泰,15min即可应用。 注:先用少量热水溶之,再加常水。
②0.1%新洁尔灭,15~30min。 ③70~75%酒精,15~30min。 ④5%来苏儿,30min。 ⑤1%甲醛,30min。
⑷ 火焰灭菌法:
主要用于紧急使用的器械或大型器械及搪瓷盘的消毒。
大型或紧急使用的器械放入器械盘内,倒入适量酒精(95%),点燃可达灭菌目的。或镊子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后烧烤器械即可。
注:刃性器械禁止用火焰消毒,因可使刃性变钝。 三、敷料及其他物品的消毒: 1、敷料的制备及消毒:
敷料包括棉球、纱布棉垫、止血纱布、吸水棉球、绷带、创巾等。
⑴ 棉球:撕成3~4cm 的小块,团成球状,放入广口瓶中,倒入2~5%碘酊或75%
酒精。
⑵ 纱布棉垫:纱布→脱脂棉→纱布。适当大小,用纸包好。 ⑶ 止血纱布:大40×40cm,小15×20cm,用纸包好。
⑷ 吸水棉球:10×10cm纱布,沿对角线剪开,放上棉花及纱布碎块,两对角打
结成球形,可用于吸取渗出液,血液。
⑸ 创巾(手术巾):白布制成的大于手术区域的布块,中间开以20cm长的窗洞,
隔离术野。
消毒:高压灭菌器内灭菌,可将敷料装入灭菌,121.3℃,15磅压力,20~30min。 2、注射器消毒:
煮沸灭菌法:注射器拆开,标号,并将各部分包好,加冷水煮沸10~15min。 3、橡胶制品的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橡胶手套内撒匀滑石粉,手套外翻6~7cm,每只配一小包滑石粉,用消毒巾或双层纱布包好,30min即可。
煮沸灭菌:水中勿加入碱性药物,包好的橡胶手套勿接触金属器械或锅壁,并在水沸后放入,5~10min。 4、手术衣的消毒:
事先洗净晒干,折好,衣领子在最上面,用消毒巾包好,高压灭菌器内灭菌30min即可。
四、手术场地的消毒:
1、手术室及其消毒:采光良好,上下水设备,地面墙壁便于冲刷消毒。
先洒水,打扫干净,洒2%来苏儿,0.1%新洁尔灭;墙壁、手术台、空间等进行喷雾消毒 →→ 紫外线照射1小时。 2、手术场地消毒(室外):
洒水,扫净,2%来苏儿,0.1%新洁尔灭喷洒,选择平坦,避风场地。
麻醉
一、概述:
1、麻醉的定义:施行外科手术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动物全身或局部的知觉
暂时性抑制或消失的方法称之为麻醉。
2、麻醉的意义:
⑴ 消除疼痛刺激,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防止外伤性休克。 ⑵ 麻醉后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防止人畜的意外伤害。 ⑶ 防止手术并发症及促进手术创一期愈合。
3、麻醉的分类:
⑴ 全麻:用全麻剂,使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呈现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减弱或消失,但生命中枢功能仍保持正常。
⑵ 局麻:利用局麻剂有选择性地暂时性地使手术区域的痛觉传导及神经末梢失去
接受刺激的能力,以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如:腰旁N传导麻醉、浸润麻醉。
二、全麻: 1、分期:
浅麻期:呈嗜睡状态,各种反射活动降低或部分消失,茫然站立,头颈下垂,肌
肉轻微松弛。适用小手术。
深麻期:昏睡状态,各种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将舌拉出口腔不能自动缩回,心
跳变慢,呼吸慢而深。
中麻期:介于二者之间。(大手术) 全麻可配合局麻。
2、临床上常用全麻药物及其使用: ⑴ 保定宁:(不常用)
①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量合并而成的。 ②用法用量:马、骡:0.8~1.2mg/Kg,大量1.85mg/Kg。
驴:2~3mg/Kg,肌肉注射。 可依据麻醉表现进行半量追加麻醉。
③维持时间:1~2h
④麻醉现象:肌肉注射后5~10mim即可发挥作用,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站立不稳,痛觉和角膜反射消失,耳耷头低,舌软如绵,拉出不能缩回,瞳孔散大,但意识、听觉、肛门、眼睑反射不消失,麻醉后,心跳↓,呼吸↑,体温↓0.2~2℃。 ⑵ 静松灵(二甲苯胺噻唑):镇静、镇痛、肌松作用。
①用药剂量及方法:
马:1~2mg/Kg,肌注(站立手术)。
超过2mg/Kg马即卧倒。(肌注)。
1mg/Kg静注,倒卧熟睡状态,可行各种大手术。 牛:0.2~0.4mg/Kg,肌注。 羊:1mg/Kg,肌注。 ②麻醉维持时间:
马:1h以上,但镇痛作用仅维持0.5h,故在给药后20~30min追加给药。 牛:1~2h
③麻醉表现:肌注后20min即可呈现作用并达到高峰,主要呈现精神沉郁,活动↓,头颈下垂,唇下垂,流涎,熟睡状态,全身肌肉松弛,躯干及四肢上部针刺无痛觉,意识并未完全丧失。 ⑶ 846合剂(速眠新):
镇痛药:盐酸二氢埃托啡(DHE)和强安定。 镇静肌松药:保定宁及氟哌啶醇。
①用法用量:牛:0.6ml/100Kg,肌注,5~10min平稳进入麻醉状态,持续时间40~80min,剂量达4ml/100Kg,麻醉时间延长,但无不良反应。
羊:0.02~0.1ml/Kg,肌注,3~10min进入麻醉状态,持续时间2~3h。 犬:0.04~0.3ml/Kg,肌注,3~10min进入麻醉状态,持续时间1.5h。 猫:0.194~0.33ml/Kg,肌注,3~10min进入麻醉状态,持续时间90~100min。 ⑷ 眠乃宁:(野生动物用)
组成:盐酸二氢埃托啡(DHE)+二甲基苯胺噻唑
剂量:梅花鹿:1.5~2.5ml/头,马鹿2~3ml/头,麻醉枪枪击或注射器打飞针法,肌注后5~10min倒卧,维持2h。
三、局麻:
概念:(略)
①分类:以局麻部位,范围大小分为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脊髓麻醉。
②特点:局麻具有安全,无麻醉并发症,机体恢复快,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大手术时常配合全麻。
③常用局麻剂:盐酸普鲁卡因
常用浓度:0.5~5%+0.1%肾上腺素0.3~1ml/100ml
(延长麻醉时间,减少毒性反应,控制伤口出血)
肌注,1~3min发挥作用,45~90min。由于本品渗透力弱,多不适于表面麻醉。 ㈠表面麻醉:
1、定义:利用麻醉药的渗透作用,使其透过粘膜或浆膜阻滞潜在神经末梢的神经传导,使其痛觉消失的方法。
2、主要用途:主用于眼结膜、角膜的麻醉;另外,用于口、鼻、直肠的麻醉。 3、常用麻醉剂:表面麻醉剂要求穿透力好。
常用1%的盐酸丁卡因(地卡因) 2~4%的盐酸利多卡因
3~5%的盐酸普鲁卡因(因穿透力差,每3min点眼一次,以需要可点3~5次) 用法:药物点入粘膜上。
㈡浸润麻醉:这是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局麻法。
1、定义: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或深部分层注射局麻药,以阻滞神经末梢或神经干的
神经传导,使其痛觉消失或迟钝的方法。
2、常用麻醉剂:0.25~1%的盐酸普鲁卡因,量依手术部位的大小而定,但大动物
总量<2g,小动物总量<0.5g。
3、方法:注射时为防止将麻醉药直接注入血管而产生毒性作用,应在每次注射前
抽退注射器,看有无回血。一般是将针头推进到所需深度,变抽退针头边注射药液。
4、分类:
直线麻醉 菱形麻醉
扇形麻醉 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麻醉。 多角形麻醉 分层麻醉 锥形麻醉 深部组织浸润麻醉。
⑴直线麻醉:本法主要适用于皮肤的直线切开。
⑵菱形麻醉:适于术野较小的手术,园锯术、食道切开术、气管切开术等。 ⑶扇形麻醉:适于术野较大,切口较长的手术。
在菱形麻醉的基础上,在A、B两注射点再多加几条麻醉线,一般每侧4~6针。
⑷多角形麻醉:用于横径较宽的术野。如:植皮、肿瘤摘除术等。
手术区周围选取多个注射点,后以扇形麻醉法注射,使手术区周围形成一个环行封闭区,所以又称封锁浸润麻醉法。
⑸深部组织麻醉法:适用于深部组织手术时,使皮下、肌肉、筋膜及共同的结缔
组织达到麻醉。 ㈢传导麻醉:
定义:将局部麻醉剂注射于神经干周围,使该神经失去接受和传导刺激的能力,
进而使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知觉,以利施术。 常用的是腰旁神经麻醉(腰旁麻醉) ⑴马腰旁麻醉:
(局部解剖)最后肋间神经及腰神经的腹侧支前二对主分布于腹部肌肉、皮肤,马属动物腹腔手术时常需麻醉这三条神经以配合全麻。
操作方法:分3点注射2~5%的盐酸普鲁卡因。
第一点:麻醉最后肋间神经,其部位在第一腰椎横突游离端前角下方,垂直进针
达横突骨面,然后针头前移,沿横突前角骨缘向下刺0.5~0.7cm,注3%的卡因10ml,后退至皮下再注10ml。
第二点:麻醉髂腹下神经,该神经在第二腰椎横突游离端后角下方,其余同上述
一样,下刺0.7~1cm。
第三点:麻醉髂腹股沟神经,该神经在第三腰椎横突游离端后角下方,其余同第
二点。
一般注射后10~15min发生麻醉作用,维持1~2h时间。 概括:马腰旁麻醉部位为: 1 2 3
前 后 后
⑵牛腰旁麻醉:临床应用最广泛,牛对疼痛反应弱。
分三点注射:第一、二点同马。第三点与马有区别,牛第三点在第四腰椎横突游
离端前角下方。
概括为: 1 2 4 前 后 前 ㈣脊髓麻醉(看书) 四、麻醉的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了解整体状态,以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全麻应禁
食,牛应绝食24~36h,停止饮水12h,以防瘤胃臌气、误咽、窒息。 2、麻醉操作要正确,严格控制药量。
3、麻醉过程中,药量过大,出现呼吸、循环系统机能紊乱时应及时抢救。可注射
苯甲酸钠咖啡因、樟脑磺酸钠、氧化樟脑、肾上腺素等。
4、麻醉后动物开始苏醒时,其头部常先抬起,护理员要注意保护,以防意外。
止血
止血是手术和急救,治疗损伤过程中采取的防止血液丧失的基本操作技术。 止血可以使术部更加清晰,免误伤重要器官,并能促进创伤愈合,防止因失血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乃至死亡。 一、出血的种类:
1、动脉出血:①鲜红色②喷射状③不能自然止血。
2、静脉出血:①暗红色②流动缓慢③小静脉出血可自然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①点滴状渗出②可自然止血。 4、实质性出血:①混合性出血②不能自然止血。 二、出血的预防:
1、输血:手术前30min输入同种相合血液。既能增加血液凝固性,又能反射性的
引起血管痉挛性收缩,增加抗体和血量。
马、牛:500~1000ml;猪、羊:50~100ml(静注)。
2、注射止血药物:术前可注射止血药。止血敏、安络血、Vk3(肌注);10%CaCl2
等,100~200ml(静注),0.1%肾上腺素。
3、绞压法:止血带、绞压器、绷带、胶皮管等。紧缠于术部近心端,暂时阻止血
循,达止血目的。
常用于四肢下部、尾、阴茎手术。 三、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法: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清创止血纱布或纱布棉球压迫,深在部
位可用钳夹纱布压迫止血。注:只能按压,不能擦拭。
2、止血钳止血法:适于可见血管出血,小静脉、小动脉,无钩止血钳钳夹断端。 3、结扎止血法:适于明显血管断端止血,较大的静脉或动脉。
单纯结扎止血、贯穿结扎止血。
4、填塞止血法:灭菌纱布填塞于出血的腔洞。
填足纱布以产生足够的压力,必要时可作暂时性缝合固定压迫包扎。所用纱布浸止血药物。
5、缝合止血法:弥漫性出血及实质器官出血。
6、烧烙止血法:烙铁烫烙创面。用于大面积的毛细血管出血。 四、急性失血的急救:
1、输血:输入同种适量相合血液。
2、失血较少时:静注5%GS与2%NaCL等量混合液;静注6%右旋糖酐生理盐水;
静注10%血液生理盐水。 3、应用止血药物:
局部止血药:3%FeCl3,3%明矾,0.1%肾上腺素,3%PbCH3(醋酸铅)。(促进血
液凝固,使局部血管收缩) 纱布浸液添塞于创洞。
全身止血药:10%CaCl2(静注)、VK3等(肌注)
组织分离
定义:用器械方法把原来完整的组织分离开以完成手术目的。
是造成手术通路,显露病变部位,除去病变组织的重要手术步骤。正确而合理的组织分离是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的必要条件。 一、常用外科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㈠手术刀: 1、种类及用途:
⑴活动式手术刀:刀柄、刀片组成。刀片可拆卸、更换;刀柄作钝性分离,刀片
作锐性分离。
4、6、8号手术刀柄配19号以上刀片。 3、5、7号手术刀柄配18号以下刀片。 常用于分离皮肤以下软组织,皮肤等。
⑵连柄式手术刀:刀柄刀片为一体。坚固耐用,常用于皮肤、筋腱、粗硬组织切
开,也用于深部组织分离。 2、持刀的手法:
⑴执笔式持刀法:用于短小切口,分离血管、神经、切开腹膜等。
本法力轻而灵活,操作精细。
⑵弹琴式持刀法:适于切开皮肤及粘膜切口。 ⑶餐刀式持刀法:适于硬而厚皮肤切开。 ⑷支持式持刀法:适于不安定动物。
⑸拳握式持刀法:强而有力,粗硬组织及长距离切口与切开。 ⑹反挑式持刀法:刀刃向上,执笔式姿势。适于腹膜切开、脓肿等。 ㈡手术剪:剪开软组织、缝线、敷料及钝性分离组织之时,扩创口。 1、种类:直、弯两类,又据尖端的不同可分尖头和钝头。
尖头用于剪断和分离微细组织。
钝头用于剪开腹膜、腱膜,以免伤及深部组织或脏器。 直剪用于外向式剪开,弯剪用于内向式剪开。 剪毛剪、眼科剪等。
2、使用方法:拇指、无名指伸入柄环,食指压在关节部位,中指固定无名指侧的
剪柄。 ㈢止血钳:
1、用途:主要用于止血,也可用于分离组织,协助缝合,结扎打结等。 2、种类:
直止血钳:浅组织的止血及组织分离。 弯止血钳:深组织的止血及组织分离。 有齿止血钳:钳夹或牵拉较硬或光滑组织。 无齿止血钳:钳夹一般组织。
3、使用方法:与手术剪使用方法一样。 ㈣手术镊子:
1、用途:夹持、捏起组织以利分离或缝合、剪开等。消毒用夹取敷料等。
2、种类:
有钩手术镊子:夹持皮肤、筋膜等坚硬、易滑脱组织。(外科镊、组织镊、鼠齿镊) 无钩手术镊子:夹持血管、神经、粘膜、肠壁等脆弱组织。(敷料镊、解剖镊) 3、使用方法: ①拳握式
②拇、中、食指持镊法 ㈤扩创钩(创钩、拉钩)
1、作用:扩创,充分暴露术野及深部组织,利于手术操作。 2、分类:
有齿创钩:拉皮肤。
钝圆创钩:扩创深部创口及脆弱组织。 板状创钩:扩创深部创口及脆弱组织。
必要时可于扩创钩下衬垫湿纱布保护创缘与创壁组织。 ㈥巾钳(帕巾钳、创巾钳):
固定手术巾,将手术巾同皮肤一起夹住。 持法同止血钳。
㈦其他器械:舌钳、组织钳、肠钳、探针、器械钳。 二、组织切开法: ㈠软组织切开的基本方法: 1、皮肤切开法:
①紧张切开法:拇、食指将皮肤撑紧固定;或术者、助手各用一手压住切口一侧,
皮肤撑紧。对阴囊、皮肤及软组织切开,用手紧握或撑紧。下刀时刀尖于切口上角垂直刺透皮肤,后将刀刃倾斜45°角以预定切口之方向,长度,一次切透皮肤,至切口下角,最后刀刃与皮肤垂直而拉出。 注:切口两端不要倾斜,切口不能呈锯齿状。
②皱壁切开法:以手指或镊子在预定切口两侧提起一个于切口垂直的皱壁,再行
切开。适用皮肤活性大,且下面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器官等。 2、疏松结缔组织切开:
皮肤切开后,作必要止血,切开结缔组织,切口与皮肤切口一致,切割时避免将皮肤与深部筋膜或筋膜与肌肉分离,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3、筋膜切开法:
防止筋膜下的血管、神经受损伤,先用镊子捏起筋膜切一小口,用弯剪或止血钳伸入切口,分离筋膜下组织与筋膜的联系,然后用手术剪剪开。 4、肌肉切开法:
原则上以肌纤维方向分离,分离前切开肌膜,扁平肌肉采用钝性分离,(切开肌膜,用刀柄、止血钳、手指等顺纤维方向分离至所需长度)。
肌肉较厚或腱质较多时,用切开法,但要结扎横过切口的血管。 5、腹膜切开法:
先用皱壁切开法切一小口,伸入食、中二指,用反挑式运刀法或手术剪沿二指之间打开,切口长度应小于皮肤切口,利于缝合。 ㈡组织切开的形状: 直线形→最常用
菱形、圆形(圆锯术)→切除病变组织(肿瘤)、乳房 T字形、十字形→需将深部组织充分暴露或切开脓肿。 V形→皮肤成形术。 U形→圆锯术。
㈢组织切开的一般原则:
1、切口大小要适当,既要充分暴露与切除某些组织,又要最小程度损伤组织。 2、以组织的张力,选择切口方向,以利于愈合:
颈部:与颈部平行切口。 腹侧壁:上下或斜切。 四肢:纵切。
3、尽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及腺体的输出管,切口肌肉尽量按肌纤维方向分离。 4、切口必须整齐,一刀切开所需长度,避免重复切,创缘要整齐。 5、切口有利于创液排出,内小外大,成“八”字。
6、切口选择在健康组织上,且坏死组织或已感染组织要切除干净,二次手术避免
在伤疤处切开,以免影响愈合。
7、手术中应采取分层切开法,以便认清组织结构,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利于止
血与缝合。 三、组织分离法: ㈠软组织分离法:
1、裂断法:手指、镊子、止血钳等撕断组织,用于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的分离。
2、捻断法:用手指或器械固定结缔组织或有蒂的赘生物、肿瘤等组织基部,用力
捻转游离部,使其离断。公畜去势。
3、结扎法:用线绳等扎于基部较细或有蒂组织基部,使其下部组织血循停止并呈
干性坏死而脱落。常用于睾丸及肿瘤的摘除。
4、烙断法:用烧烙器断离组织,除去病变组织。有蒂的肿瘤、睾丸及断尾。 5、绞断法:绞断器。难产的截取手术。 ㈡硬组织分离法:
骨组织分离:先分离骨膜(圆锯、线锯、板锯、骨钻等)。 角:角锯。 蹄:蹄刀消除。
四、组织分离时注意事项:(略)
缝合
缝合的目的:①闭合切口,防止切口裂开。
②保护创口免受感染。 ③促进止血。 ④加速创口愈合。
一、缝合器械及适用方法:
㈠持针钳:使用时夹住缝合针的后1/3处。缝合致密组织,采用握掌式持钳;缝合
软组织、腹膜等,可徒手持针。 ㈡缝合针:闭合组织,贯穿结扎。 1、种类:
以形状分:直针、半弯针、弯针。 以针尖分:圆针、三棱针。
2、用途:直圆针、弯圆针、弯三棱针、半弯三棱针。
圆针主缝合一些软组织,胃肠(组织损伤少)。 三棱针(锋利、快)主缝合,损伤组织严重。 直针:缝合子宫、胃肠、血管等,徒手操作。 ㈢缝线:缝合组织、结扎血管。
能吸收缝线→→肠线;不能吸收肠线→→丝线。 ①肠线:羊肠衣制成,成品已装入玻璃管内。
特点:吸收快,组织内不留异物,主缝合膀胱、尿道、胃肠、子宫等。 但是,异体蛋白(有时有组织反应),价格高,浸湿后易松弛,结易脱。 ②丝线:蚕丝。
优点:表面光滑,耐高温,易打结,不易滑脱,张力不易变,拉力大。 缺点:组织内成为异物,不能吸收,后被组织包埋。 ③种类:???
生物组织粘合剂(张力较小的创口)
二、打结:缝合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
㈠结的种类:平结(方结)、外科结、三重结(三叠结)。 1、方结(平结):最常用的结。
两个单结构成。第一结和第二结方向相反,扣得紧,牢固。操作时两端用力均匀,以免形成滑结。主用于结扎较小的血管和各种缝合的打结。 2、外科结:第一结绕2次,其余同方结。
这样摩擦力大,第一结不易松动。主用于结扎大血管和张力较大的组织。 3、三重结(三叠结、加强结):
方结基础上再打一个结。用于张力大的组织缝合。 错结:
1、假结:基本同平结,只是第二结的交叉形成与平结相反。 2、滑结:打结时两端用力不均匀。 ㈡打结方法:
1、徒手打结: 单手打结:右手操作(一般)
双手打结:多用间断缝合的打结(少用) 2、器械打结:线头太短,深部组织的缝合。 三、缝合:
㈠ 缝合的种类和缝合技术:分间断缝合及连续缝合、特殊缝合。 1、间断缝合:每缝一针打一次结,多用于张力较大组织。
优:个别缝线断裂,不影响全部缝合的效果。
⑴结节缝合: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形式。用于皮肤、肌肉、腱膜、筋膜等组织
缝合。
⑵减张缝合: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先用粗线在离创缘较远处(2~4cm),作
几针等距离结节缝合(减张),缝线两端可系缚纱布卷或橡胶管,然后在各减张缝合之间添加结节缝合。
⑶钮孔状缝合:主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肌肉。
㈡ 连续缝合法:缝合中不剪断缝线结扎,仅在缝合开始和结束时打结。
优:操作方便,节省时间,节省缝线,速度快。 缺:切口对合不易准确,缝线一处断裂,全部缝线松动。 所以常用于张力较小的组织缝合。肌肉、腹膜、胃肠等。
1、螺旋形缝合:连续缝合的主要形式。主用于肌肉(皮肤薄、松,张力小的部位),
胃肠、子宫、腹膜等缝合。
2、锁扣缝合(锁边缝合):用于张力较小的皮肤直线形切口的缝合。
3、袋口缝合(荷包缝合、烟包缝合):肛门、阴门暂时性缝合等,距缝合孔3~4cm。 4、褥缝合(连续水平钮孔状缝合):用于肌肉、腱膜、筋膜、阴门的缝合。但创
缘不易闭合,易张开。 ㈢ 特殊缝合法:
1、定位缝合法:结节缝合的特殊形式应用。主用于长直线切口或形状复杂切口的
闭合。
6 1 4 2 5 3 7 (似减张缝合) 2、连续垂直内翻缝合(胃肠缝合):适于胃肠、子宫缝合等。
沿创缘两侧方向水平进针,离创缘0.2~0.5cm,只穿透浆、肌层,后越过创口至对侧以同样方法进行。(保证创缘密闭) ㈣ 缝合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术操作原则。
2、缝合时尽量减少线的用量,能做连续缝合时不用间断缝合,能用细线不用粗线。 3、无菌手术创及无感染新鲜创,经无菌处理后作密闭缝合,而感染创、化脓创等,
不能缝合或部分缝合。
4、针距要相等,针孔与创缘距离要适当。
张力大,距离远;张力小,距离短。
皮肤缝合:1~2cm 肌肉缝合:1.5~2cm 浆肌层缝合:0.2~0.5cm 5、创缘、创面要接触良好,不要出现内翻,打结、缝合时用力均匀(重要),而
且线结必须置于创缘一侧。
㈤ 拆线:时间多在术后7~8天,个别10~14天。除去绷带,生理盐水冲洗创围(尤其针孔),5%碘酊消毒创口与缝线,75%酒精脱碘,用镊子提起线结,紧贴针眼剪断并随即抽出缝线,张力大或创口大的部位,可隔一针拆一针。
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
一、术前准备: ㈠ 施术动物的准备:
1、术前准备:手术的基础工作,作必要的术前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查,如T、P、
R等,进一步确诊病症,然后制定手术计划,确定保定、麻醉及手术方法。 2、术前治疗:术前给予青、链霉素注射,能较好预防手术创感染。对于严重脱水、
失血或体质虚弱者,可输液、强心、输血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当施术动物腹压高或胃肠臌气时,手术前最好穿刺放气,同时灌注止酵剂,术前给予止血剂以防术中出血。
3、禁食:术前半天或一天禁食,不禁水。
4、畜体准备:涮拭动物体表,除去污物。向被毛喷洒0.1%新洁尔灭或1%来苏儿,
防止污物飞扬,污染创口。
5、预防注射:非紧急手术前一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紧急手术可与手术同时注射
精破抗,大家畜2~3万IU,小家畜3000~4000IU。 ㈡ 手术的组织与分工:
1、术者:手术的负责人,手术的主要操作者。
术者对各级助手应有必要的指导及要求,并与之密切配合。术后负责提出术后处理意见及术后护理措施,并填写手术记录。
2、第一助手:术前负责作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术部场规处理(消毒、放置手术
巾等)。负责麻醉,手术时位于术者对面,负责术野暴露,协助止血、清创,配合术者缝合创口,必要时代替术者工作。
3、第二助手:一般位于术者左侧,术前协助保定、麻醉及术部常规处理,术中牵
拉创钩,显露术野,止血、清创、术后护理、清理创口等。
4、第三助手(器械助手):术中位于术者对面及右侧:
职责是熟悉及准备所用器械及敷料、药品、消毒工作。术前器械助手准备好所用的器械物品,术中准确及时的传递给术者,及时清理器械上的血迹、污物、线头等,缝合前清点数目,以免遗留于体腔内,术后清理所用器械并做好保管工作。
5、辅助人员:施行较大而复杂手术时,需要辅助人员负责保定、麻醉、供应药品、
敷料等。
另外,还需巡回助手,以防意外。 二、术后护理:
1、全麻病畜未醒时,应有专人看护,以防摔伤,骨折等,术后冬季注意保温,6~8h
以内不可饮水或饲喂,以防误咽。
2、术后每天早、晚检查:T、P、R及口色变化等。 3、术后应用抗生素,输液(血)+维生素。
VA可促进上皮生长;VD促进骨折愈合;B1、B2纠正术后胃肠机能紊乱;VC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增加血管致密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并有较强的还原性。
4、以不同手术决定饲喂时间及饲料种类。
胃肠手术后1~3天流食,以后渐渐给予少量软而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 牛瘤胃手术后往往不需要禁食,但注意术后数天内避免大量饲料或粗饲料。 对一段时间内不能饲喂的除补液外,应注意补充多种VB与VC等。 5、以手术的性质及病畜体况,酌情运动以防粘连,术后2~3天即可牵遛。 6、手术切口在术后3天内可出现轻度炎性水肿。但随即很快消退,这是正常的,
如果切口持续敏感水肿,局部增温,流出较多粘液,则应拆除1~2针缝线,检查创口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7、术后注意看护病畜,以防啃咬(痒)。
食道切开术
一、适应症:适用于食道梗塞、食道憩室及食道损伤等。
食道梗塞多发生于牛,马属动物少见,本手术多用于牛食道梗阻(属内科疾病),多见于吞食块根饲料,发生部位多是颈上1/3与中1/3交界处,而马属动物发生于颈下1/3部。
二、局部解剖:牛食道全长约90~100cm,其中颈部食道全长约65~75cm,起于咽
部,沿器官的背侧后行,在近第四颈椎处渐偏左,至胸腔入口处之前一直位于气管左侧,在近第七颈椎处又转至气管背侧,沿气管进入胸腔,食道周围由疏松结缔组织包围,此结缔组织向胸腔延续为纵膈。 食道的组织结构:
⑴外膜层:又称“纤维鞘”,白色结缔组织,被颈深筋膜包围,颈部食管无浆膜,
所以食道切口愈合较慢。 ⑵肌层:牛食道全为横纹肌。 ⑶粘膜下层:疏松,便于粘膜扩张。
⑷粘膜层:很发达,灰白色,借发达的粘膜下层与肌层相连,无食物通过时粘膜
形成纵褶,食管腔很小。
牛的食道较马粗,壁较薄,颈部上1/3与中1/3交界处,因肌层较厚而使管腔变窄,所以牛食道梗塞多发生于此部位。
三、保定与麻醉:站立或右侧横卧保定,局部浸润麻醉,配合全麻。 四、术前准备:
胃管导出梗阻前部的积液;为防止唾液分泌,可注射阿托品;瘤胃臌气严重的行穿刺放气。 五、切口定位:
颈部左侧的颈静脉沟处,首先触诊确定阻塞部位,这就是一般切口位置,依据食道损伤程度不同分为上下两切口。
1、上切口通路:确定阻塞部位后,助手压迫左侧颈静脉使之怒张,在颈静脉上缘
■■cm处,沿壁头肌下缘作15~20cm长的与颈静脉平行切口,此切口距食
道最近,适用食道损伤不大,术后切口可获Ⅰ期愈合的病例。
2、下切口通路:颈静脉下缘2~3cm处,沿胸头肌上缘作15~20cm与颈静脉平
行切口,此切口适于时间较长的食道损伤严重,有坏死的病例,术后宜作开放性治疗时使用。 六、手术方法:
术部常规处理:
①皱壁切开皮肤15~20cm长。
②钝性分离颈静脉上缘(壁头肌)或下缘的(胸头肌)筋膜,创钩扩大创口。 ③若切口在前1/3与中1/3,则需继续分离肩胛舌骨肌并剪开下面筋膜。 ④若切口在后1/3,则需将肩胛舌骨肌筋膜与颈深筋膜一并剪开。剪开之后,以阻
塞物部可找到食道。
⑤确定食道之后,小心地剪开食道各筋膜,充分暴露食管。
⑥食道下面垫上纱布,阻塞物两端食道用肠钳夹住。并将阻塞部食道的背侧向创
缘旋转90°(主要为了将食道切口放于食道背侧)。
⑦纵行一刀切开食道,取出阻塞物。用生理盐水冲洗,之后用6~8号细丝线连续
缝合食道的粘膜层,再连续缝合肌肉层及外膜(间断或连续垂直内翻),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撤除肠钳及创■■填充的纱布,将食道送会原处,后缝合皮肤。 七、术后护理:
术后三天内禁食,每日输入10%GS、生理盐水并用抗生素,第四天可给流食、饮水,以后渐渐给柔软饲料,术后10~20天禁用胃管。
开腹术
一、局部解剖:
腹壁由外向内可分为以下几层:
1、皮肤:由背腰部向下逐渐变薄,而见活动性大。 2、腹部皮肌:为纵行的肌纤维,覆盖于大部分腹侧壁。 3、疏松结缔组织
4、腹黄膜:一层纵行且致密的弹性膜,贯穿有大量的黄色弹力纤维,下浮壁处最厚,与腹外斜肌腱膜紧密相连,上部较薄,于腹侧壁与腹外斜肌呈疏松结合。 5、腹外斜肌:起自第五到最后肋骨的外面及肋间外肌上的筋膜,以腱膜止于白线及髂骨等,为腹壁肌肉中的最大者,覆盖至胸壁到骨盆和背腰部到腹中线的所有部分,肌纤维由前上方向后下方行走,到腹壁下端变为筋膜。
6、腹内斜肌:起自髂关节呈扇形向前下行,在肋弓和腹直肌外缘变为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融合于一起。
7、腹直肌:位于腹壁底部,肌纤维由胸骨开始向后延伸到耻骨,内外面都覆盖有腹部诸肌腱膜与筋膜所构成的腱鞘板,在腹直肌上有许多腱划的结构。
8、腹横肌:最深的一层肌肉。起于腰椎横突,肌纤维由上而下垂直行走,在腹下壁变为腱膜,止于腹白线。
9、腹膜:由弹力纤维与少量细胞成分构成的结缔组织薄膜。 二、适应症:
各种腹腔手术的通路。瘤胃切开术、肠切开术、肠套叠、肠扭转整复术及剖腹产等。
三、保定及麻醉:
以手术的需要可采取站立、侧卧及仰卧保定,麻醉可局麻,可全麻。 马:全麻配合局麻 牛:局麻(多用) 四、手术的切口定位:
以手术的目的不同可选用侧腹壁切口或下腹壁切口。
1、侧腹壁切口,可有不同的定位。
⑴ 肷部切口定位:最常用的切口,分为 肷部中切口 肷部前切口 肷部后切口
其中肷部中切口最常用。
腹腔探查、小肠各段结症、肠扭转、瘤胃切开术
定位方法:于左侧最后肋骨与髂结节中部作一连线(平行于背中线),此线的中点向下3~5cm即是切角,垂直向下切开15~25cm,此为中切口,稍向前、后即为前切口、后切口。
⑵ 肋骨下斜切口:此切口在左侧用于马属动物左上下大结肠手术,右侧用于马属动物的胃状膨大部、盲肠手术及牛的皱胃切开及剖腹产手术。 切口定位:
① 左大结肠定位:左侧剑状软骨部沿 11~17肋弓并与之平行,距肋弓4~6cm,切口下角距白线10~14cm,切口长20~25cm,
② 右大肠、盲肠、胃状膨大部:右侧,其部位与左大结肠相对。 2、下腹壁切口:
⑴ 正中线切口(小动物腹壁手术常用):切口部位在腹下正中线上,脐前部或后部,公畜应在脐前部。
⑵ 中线旁切开法:切口部位不受性别限制,在白线一侧2~4cm处,作一与正中线平行的切口,切口长短视手术而定。 五、手术疗法: 1、打开切口的方法 2、闭合切口的方法 ⑴ 腹部切口的闭合法:
① 腹膜与腹横肌:5~7#缝线,连续缝合。 ② 腹内斜肌:10~12# ③ 腹外斜肌:10~12#
④ 皮肤:18#,减张缝合 闭合后涂碘酊,装结系绷带。 ⑵ 肋弓下斜切口:
皮肤 → 腹黄筋膜 → 腹直肌外鞘板 → 腹直肌 → 腹直肌内鞘板 → 腹膜 A B C D E F ① E、F一块缝合 ② B、C、D一起缝合 ③ 皮肤(A)
⑶ 白线旁切口:同“⑵” ⑷ 正中线切口:
皮肤 → 疏松结缔组织 → 白线 → 腹膜 A B C D ① D ② C ③ A 瘤胃切开术 一、适应症:
1、严重的瘤胃积食,经保守治疗法治疗无效者。 2、瘤胃酸中毒及各种农药中毒初期的治疗。 3、创伤性网胃炎、心包炎。 4、瓣胃冲洗时的手术通路。 5、误食异物时。 二、局部解剖:
牛左腹部整个是瘤胃,瘤胃由左右纵沟和前后纵沟分为上下两个横通的囊,即背囊和腹囊。所作切口即在背囊上进行。 三、保定与麻醉:
站立保定(柱栏),也可右侧卧保定。
全麻与局部浸润或腰旁神经传导麻醉 四、手术方法:
1、手术部位及手术通路的打开(开腹) 2、探查
3、暴露瘤胃及胃壁的固定与切开。
切开瘤胃壁之前应先行固定瘤胃,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 缝合法:放置洞巾,针距1.5~2.0cm,浆肌层缝合,切口下角需补充缝合。 ⑵ 四角吊线固定法: 4、处理:
⑴ 取出积食的2/3~1/3或异物,检查并取出网胃内的金属物。
⑵ 瘤胃酸中毒及农药中毒要全部取出,并用2~5%的NaHCO3冲洗2~3次,并填适量草料。 5、缝合:
先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胃壁切口,为防止流入腹腔,下部要塞纱布,使之对合,然后用7~10#缝线,连续全层缝合胃壁,缝合之后用青链霉素粉,生理盐水冲洗,到此可进入无菌手术。
重新消毒手臂 → 内翻缝合浆肌层 → 最后拆除胃壁固定 → 青链霉素粉,生理盐水冲洗 → 还入腹腔 6、常规闭腹:
剖腹取胎术(剖腹产)
切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以解救难产的方法。 一、适应症:
1、胎势、胎位、胎向严重异常,矫正无望。 2、母畜产道狭窄。 3、子宫扭转。
4、胎儿过大,双胎难产,助产无效。 二、手术方法:
保定(左侧卧保定),消毒,麻醉(腰旁麻醉配合局部浸润麻醉)及对产畜的处理均与开腹术相同。 术部:
牛羊 ① 腹侧壁切开,右髋结节下角与脐部之间假想线上,切口越靠下越好,但不要切至乳上。(通常在右腹侧壁)
一般选择切口应以摸到胎儿最清楚的部位为原则。 ② 腹下切开法:乳房前方腹白线 左右乳V上方5~8cm平线上 左右乳V与腹白线之间一平行线上 术式:
1、切开腹壁:方法与开腹术相同。 牛马切口30~35cm,猪羊15~20cm
开腹后入腹压过高,助手应用大纱布覆盖堵塞切口,防止肠管,网膜涌出。 2、拉出子宫:
双手从腹壁切口伸入腹腔,拔开肠管与网膜,摸到孕角,可伸入到子宫下,隔子宫壁握住胎儿弯曲的两前肢或两后肢,小心地将子宫角大弯的一部分及胎儿慢慢拉至切口,尽量使之突出于切口之外约5~6cm,后在子宫与切口之间塞上大块生理盐水纱布,以免肠道脱出及切开子宫后内容物注入腹腔。
3、切开子宫:沿子宫角大弯切开子宫,牛马切开25~30cm,猪羊10~15cm左右,切开时要避开子宫阜,结扎血管。
4、拉出胎儿:切开子宫后,由助手固定子宫切口的两侧,术者撕破胎膜,排出胎水,严防流入腹腔,用手握头与前肢或两后肢慢慢拉出胎儿,扯断脐带,交助手处理,拉出胎儿后,助手要固定好子宫,不要让其缩回腹腔。
5、胎衣处理:尽可能把胎衣完全剥离,不能剥离的,则将已脱落部分剪除,其余待自行脱落,但切口两侧胎衣要剥离完全,否则有碍缝合。
6、子宫缝合:先把子宫内胎水排净,向子宫内撒入青链霉素粉等,最后用青链霉素粉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处,再缝合子宫切口。第一层对切口创行连续缝合,第二
层行浆肌层连续内翻缝合。缝合后用温青链霉素粉水洗净子宫表面,涂■■或其他抗生素软膏,将子宫还入腹腔。 7、缝合腹壁,同开腹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