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书法教案
第1课 单人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单人旁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单人旁的完成过程; 3、掌握单人旁的起收笔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
字的思想感 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单人旁的写法; 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回顾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 二、 我来读贴
1. 单人旁由撇和竖组成的。 2. 单人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三、 讲解“单人旁”写法(黑板示范) 1、单人旁撇起笔较方,和竖的长度相近。
2、单人旁竖在撇的中下部起笔,由细变粗,略有弯度。 (要点:中锋运笔、逆锋起笔、行笔、回锋收笔)
四、练习写“单人旁”的字注意:(逆锋起笔、按、行、提笔、顿、回锋
收笔等要领)逐个手把手指导。
五、小结写“单人旁”字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地方,强调要领(以学
生作业为例进行讲解)
六、 练习写“仁、侈、信”中的单人旁。(教师巡回指导) 七、 出示范字“仁”,讲解并示范。 八、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九、作业:“仁、侈、信”在练习册上字各写10个。 教学反思:
第2课 双人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双人旁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双人旁的完成过程;
3、掌握双人旁的起收笔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双人旁的写法 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 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 二、 复习巩固上节课“单人旁”的写法 三、 我来读贴
1. 双人旁由两撇加一竖组成。
2. 两撇一长一短、一粗一细。双人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四、 讲解“双人旁”特点及写法(黑板示范) 1,双人旁的第一撇短而略粗。
2,第二撇在首撇中下方起笔,形态细长,中间略有弧度。
3,末笔垂露竖不宜过长,从第二撇的中部偏下处顺锋起笔,微微弯曲
并向右倾斜。
(特点:短横相对粗壮,短小;短横左低右高,左细右粗,上沿稍有弧度) 五、练习写“双人旁”字,逐个手把手指导。
六、小结写“双人旁”字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地方,强调要领(以学
2
生作业为例进行讲解)
七、 练习写“德、彼、循”中的双人旁。(教师巡回指导) 八、 出示范字“德”,讲解并示范。 九、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十、作业:“王、在、工”字各写10个。
教学反思:
第3课 三点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点水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三点水的完成过程; 3、掌握三点水的起收笔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知三点水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掌握左尖横和右尖横的写法. 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 练习执笔方法及写字姿势(纠正指导) 二、 “三点水”的特点
1、“三点水”游三个点组成,最后一点是挑点。
2、三点略呈弧形,收笔与起笔相互呼应。三点水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三 、讲解“三点水”的写法(黑板示范) 1、三点水的起笔撇点短促、略平。
2、第二笔竖点靠左,顺势而下,略长,由上而下笔画渐细。 3、三点之间动势明显。与右边的部件相呼应。
3
四、练习写“三点水”字逐个手把手指导。
小结写“三点水”字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地方,强调要领(以学生作业为例进行讲解)
五、 练习写“深、凄、湛”。(教师巡回指导) 六、 出示范字“深”,讲解并示范。 七、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八、读碑赏帖:
认真阅读并欣赏课本第10页赵孟頫的《三门记》。 九、作业:
1、“深、凄、湛”字各写10个。
2、课本第12页临摹赵孟頫楷书“延、度、列”。
教学反思:
第4课 提土旁
教学目标 :
1、认识提土旁的形态特点。 2、掌握提土旁书写方法。
3、按照有提土旁的字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提土旁出现出现在不同的字当中,要写的有变化。 教学难点:描仿好有提土旁的几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墨纸砚、课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三点水的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4
1、板书课题:提土旁
2、组织学生观察提土旁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提土旁的形态特点。
(1)“三”字有三个横画组成,它们形态各不相同。
(2)上面的横为短横,下面一横为长横,三横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三”字上面的两横粗细、长短稍有区别。
(2)第三笔长横较为伸展,起笔尖、收笔圆,两头粗、中间细。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三”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5课 曲头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学会曲头竖的写法、感知曲头竖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泉”、“典”、“也”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5
情感价值: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曲头竖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复习写“三”字,特别是“短横和长横的组合“的笔法要领,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二、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针对性练习。 三、讲解曲头竖的写法及特点
(一)、曲头竖由尖到粗再到细,用笔的轻重变化明显;向右弯曲,有一定的弧度,比较短。 (二)分析写法
1、确定好起笔位置,毛笔顺锋入纸。
2、轻轻顿笔,调整笔锋后向右下行笔,先按后提。 3、到末端提笔回锋。
四、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泉”、“典”、“也”几个字的写法 五、 学生练习,临摹课本上出示的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以改正缺点。 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 指 导。
八、欣赏课本20页柳公权《神策军碑》楷书作品,小组讨论,说一说,柳公权《神策军碑》点画的写法有哪些特点。 九、作业:“泉”、“典”、“也”字各写10个。
教学反思: 6
第6课 弧 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弧竖的写法、感知弧竖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井”、“形”、“闲”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垂露竖的基础上学习弧竖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弧竖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弧竖”的相关字的书写 二、 讲解曲头竖的写法及特点
(一)、弧竖往往向左弯曲,大多在字的左侧;弧竖有弧度,两头粗,中间细。
(二)分析写法
1、确定好起笔位置,笔锋向右顺锋入纸。 2、轻轻顿笔调锋后向右行笔,注意弧度。 3、到末端向右下轻按,提笔回锋。
三、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井”、“形”、“闲”几个字的写法
四、 学生练习,临摹课本上出示的字,临摹时注意弧竖的书写要领。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练习,以改正缺点。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回 指 导。 七、作业:“井”、“形”、“闲”字各写10个。
7
教学反思:
第7课 竖的组合
教学目标 :
1、认识竖的组合字的形态特点。 2、掌握竖画组合字的书写方法。
3、按照竖画组合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一个字中,当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画时,除了垂露、
悬针、尖头、曲头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外,还要有粗细,长短的变化。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竖画组合的几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弧竖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竖的组合
2、组织学生观察竖的组合“其”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其”字有两竖画,形态略有不同。
(2)左边的竖画短,挺直,略细;右边的竖画长,略微弯曲,稍粗。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左竖起笔斜向下顺锋入纸,调锋后向右下行笔,到末端提笔回锋。 (2)右竖起笔借左竖收笔之势,顺锋顿笔入纸,调锋后向右下行笔,到
8
末端提笔回锋。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其”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集字练习:诚信 (一)准备纸张
1、自己准备一张长宽比例接近2:1的白纸 2、将白纸沿长度对折,形成一个正方形。 3、将正方形折出米字格,代开备用 (二)书写提示
1、“诚”字左窄右宽,言字旁笔画间隔均匀,斜钩向右伸展。 2、“信”字比较平稳,外轮廓近似正方形。 五、书法园地
学生欣赏《等慈寺碑》,小组讨论,说一说《等慈寺碑》点画的写法有哪些特点。 六、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撇 、捺 、 点的写法变化
9
第8课 短撇 平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学会短撇和平撇的写法、感知短撇、平撇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生”、“重”、“禹”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短撇、平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水写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复习写“其”字,特别是两竖的笔法要领,指出学 生作业中的优缺点。
二、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针对性练习。 三、 讲解“短撇”“平撇”,特点和写法。
(一)短撇相对粗壮,短小,倾斜角度较大;平撇类似于短撇,但倾斜度较小。 (二)分析写法
1、短撇起笔逆锋入纸,顿笔调锋后向左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 2,、平撇写法与短撇相似,知识倾斜度不同。
四、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五、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课本31页的例字,比较例字中短撇、平撇的形态差别,然后尝试描红。
10
六、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七、作业:“生”“重”、“禹”字写10个。
教学反思:
第9课 竖 撇
教学目标 :
1、认识竖撇的形态特点。 2、掌握竖撇字的书写方法。
3、按照竖撇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认识到竖撇是撇画的又一变化写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竖撇画组合的几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示范用笔、笔画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短撇和平撇的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竖撇的组合
2、组织学生观察竖撇的组合“月”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竖撇的上部类似竖画,下部逐渐提笔出锋。 (2)中下部稍向左弯曲。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1
(1)竖撇起笔顺锋入纸。
(2)顿笔调锋,向下行笔。行笔要沉稳。 (3)到中部后开始向左下撇出,力到撇尖。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月”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月”、”周“、“杖”,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10课 兰叶撇
教学目标 :
1、认识兰叶撇的形态特点。 2、掌握兰叶撇字的书写方法。
3、按照兰叶撇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认识到兰叶撇是撇画的又一变化写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兰叶撇画组合的几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示范用笔、笔画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2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复习竖撇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兰叶撇
2、组织学生观察兰叶撇的组合“庶”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兰叶撇两头细,中间粗,形似兰草的叶子。 (2)兰叶撇有一定的弧度。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兰叶撇顺锋入纸。
(2)向左下行笔,逐渐按笔,再慢慢提笔向左下行笔。。 (3)到末端提笔撇出,力到撇尖。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庶”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庶”、”度”、“石”,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11课 撇的组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撇的组合形态特点。 2、掌握撇的组合书写方法。
3、按照撇的组合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撇的组合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撇的组合的几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撇的组合的笔画。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撇的组合
2、组织学生观察撇的组合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
(在一个字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撇画时,撇的长短,斜正、曲折往往富于变化)
3、引导学生分析例字“后”的笔画书写顺序。
(1)“后”字左边的两个撇画,一长一短,书写时先写上面的短撇,再顺势写下面的长撇。
(2)右边的两个撇画,一个撇挺直,一个撇画弯曲。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撇的组合,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后”、“家”、“物”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件出示)学生欣赏北魏楷书作品《张猛龙碑》 五、课堂小结:
14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12课 平 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学会平捺的写法、感知平捺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之”、“道”、“徒”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1.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平捺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平捺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复习撇的组合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平捺
2、组织学生观察平捺的组合“之”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平捺的角度平缓。 (2)平捺曲折有致,一波三折。
15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毛笔顺势入纸。
(2)顿笔调锋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3)在捺脚处顿笔提锋,慢慢出锋。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之”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之”、”道”、“徒”,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13课 反 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学会反捺的写法、感知反捺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取”、“食”、“饮”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1.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反捺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反捺组合的三个例字。
16
教具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复习平捺的组合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反捺
2、组织学生观察反捺的组合“取”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反捺的形态与长点很相似。
(2)反捺时捺的变化的写法,起笔较快,收笔较圆。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毛笔顺锋入纸。
(2)向右下行笔,至末端向下顿笔。 (3)回锋收笔。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取”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取”、”食”、“饮”,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3、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教学反思: 17
第14课 竖 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学会竖点的写法、感知竖点的特点和变化。
2、初步学会“宫”、“六”、“室”几个字的写法。
过程方法:1.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情感价值: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竖点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竖点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复习反捺的组合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竖点
2、组织学生观察竖点的组合“宫”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竖点与短竖的书法类似,收笔较尖。 (2)竖点的形态类似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确定好起笔的位置,毛笔逆锋入纸。 (2)按笔,调整笔锋后,向下行笔。 (3)在末端收笔出锋。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宫”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
18
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宫”、”六”、“室”,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3、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教学反思:
第15课 挑 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挑点的形态特点。 2、掌握挑点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个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挑点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挑点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挑点的笔画,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挑点
2、组织学生观察挑点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
19
画的形态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挑点笔画,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来”、“光”、“以”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16课 捺、点的组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几个不同形态的捺和点。继续了解捺、点的组合的字的特点。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捺、点的组合变化。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捺和点的组合在字中的作用及写法 教学难点:描仿好以捺、点的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20
二、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捺、点的组合字的书写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捺、点的组合
2、组织学生观察捺、点的组合“炎”“心”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1)“炎”字中两个“火”字的最后一笔捺画,一为长点、一为长捺。 (2)“心”字中三个点的形态、方向各不相同。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
(1)“炎”字中长点顿笔回锋,比较含蓄;长捺顺势向右下捺出,较为舒展。
(2)“心”字中的三点成弧线排列,形态不同,相互呼应。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教师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临摹时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
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请大家欣赏,评价。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炎”“心”、“玆”,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三、练习:
组织学生练习“炎”“心”的书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3、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教学反思: 21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