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服饰山东纺织经济2018年第9期(总第259期)香山帮技艺传承模式与文创产业开发*杨 姝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
意义不言而喻。文创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产业内容。借助文创产业探索研究香山帮技艺传承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香山帮技艺;传承模式;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8.09.017一、香山帮技艺传承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近些年来,由于西方建筑文化的渗透和香山帮技艺传承本身的一些局限。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香山帮”这一营造技艺的保护力度及传承环境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传统营造技艺后继乏人。另一方面,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面临“有形无神”的困境。香山帮是一个拥有深厚的文化的建筑匠帮,需要技艺传承者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及文化底蕴。目前我们看到许多仿古建筑做出的活“走样”的多,只能临摹到香山帮传统技艺的“形”却无“神”。此外,传承模式的改变使得香山帮技艺的传承遭遇新问题。以前,香山帮技艺的传承多是通过中保人做保进行学徒拜师学艺,或是通过父子、兄弟、叔侄等血缘为基础建立的,进行口传身授,学习时间多在三至五年。而如今匠师的组织形式要么是以传统技艺为主的建筑营造团队,要么是现代化古建筑营造公司。伴随着公司制的发展的同时,古建筑营造技艺也出现不同层次的衰退和消失。[1]而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诉求,各种创意产业园、艺术之家、创客街区等项目越来越多。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价值。创意产业构成类型涉及艺术、设计、工艺、广告、建筑、媒体、音乐、游戏等内容。具有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等特性。在二十一世纪经济转型过程中,
文创产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逐渐引领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
二、香山帮技艺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契合与碰撞
“香山帮”营造技艺虽然作为传统手工艺,但创新依然是“香山帮”营造技艺的生存之道和不竭动力。技术的创新是技艺得以不断传承发展的动力,同时促进技艺传承的模式的创新。 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文创产业被考虑为非遗活化的创新途径。文创产业强调的核心是创造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会停滞不前。“香山帮”营造技艺的传统并不代表传承“香山帮”技艺的方法传统。文化保证了满足市场细分所带来的特定需求与人文关怀。因而,“香山帮”建筑在设计、制作中可尝试性融入符合现代思维的高情感和独创性来契合当下形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可根植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让“香山帮”等非遗技艺得以良好的传承。“香山帮”在恢复和保护古老技艺的同时,也要关注当下科技发展和人文环境,在设计、技艺和功能领域运用创意,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香山帮”之作不单是工程项目,更是承载吴地文化与苏作文化的载体。“香山帮”要持续有活力地发展需要更新传承模式,关注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以及适应当下的产业模式。
文创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文化创意,所谓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ZS1701。作者简介:杨姝,硕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48
2018年第9期(总第259期)山东纺织经济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也就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加上创新的理念和点子。我们鼓励传统技艺与文化创新的碰撞,但并非任何创意都可以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传统技艺与文化创新的碰撞的前提是要对原有的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资源却与传统产业大不相同,文创产业需要的是特色文化资源以及相关人才。就此来看,“香山帮”虽已具备这一条件,但是若不对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较好地的传承和保护,这将大大削弱香山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为了发展壮大香山帮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需要说明的是,文创产业既然称之为“产业”,即表明香山帮文创产品需要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技术,能够投入市场并批量生产,从而以售卖具有文化和创意价值的商品为盈利手段,它的盈利模式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文化产品”。三、文创视角下香山帮技艺传承的表达方式
大众化的服务传承模式。香山帮营造技艺曾经源于民间生活,采用大众化的主题内容,从衣食住行上生活化的体验“香山帮”,更易展现苏州本土生活文化。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和对“匠人精神”的推崇,香山帮热潮蓄势待发、准备再次回归生活,文创产业恰是强有力的动力与推手。文创产业与非遗文化都以文化为依托,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创产业与香山帮技艺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是试图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有效的休闲方式并引领生活方式。虽然香山帮技艺有修建故宫等皇家园林这些“高大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进行传承保护的时候“接地气”的模式,更能符合这个来自民间的营造技艺。文创产业大众化也是文创产业热潮的原因之一。例如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将创意与大众生活相结合,将“皇家御用”转换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既“平易近人”又创意十足,同时具有收藏价值,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如今,文化消费不再是奢侈品消费,而是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设计者和生产者应将大众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展现于文创产品上,使其更“接地气”。当然,消费大众也应该不断的增强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正确引导文化消费氛围,在大众文化服务中推广传承我国的非遗技艺,更容易的走进“香山帮 ”。
跨界整合打造多元的非遗综合文创产品。跨界整合为非遗文化与文创产业的整合渗透提供了基础。在以文创产业结合非遗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尝试能突破传统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比如,我们在文创产业结合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尝试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进行的创建或改造,运用创新型的虚拟现实技术,对香山帮技艺进行活态展示。此外,展示方式结合线上与线下,线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线下让参观者体验现场非遗技艺制作。另外,借鉴文创产业衍生销售的成功经验,可以销售以香山帮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产生经济价值。再例如,我们在文创产业结合非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教育资源,担任起教育的使命,面对大众的多层面,推出面向不同对象的多种教育线路。例如,面向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从学习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举办关于香山帮技艺的实践课堂、文化讲座和文化行旅等活动。针对中小学生推出相关主题的趣味性文化体验,参观香山帮线上及线下的博物馆、宣传非遗保护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对香山帮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我们还要在文创产业结合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例如,许多社会人士没有条件现场参与相关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系列活动和内容,对香山帮文化热爱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络集结在一起,搭建社群等交流的平台,相互交流学习。
文创背景下的活态化传承。传承性是活的,地域性的内在流变也是活的。这种活态性也是一种精神,是传承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性的信仰,常常能引起参与者的共鸣,这种内心反应会反作用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人类的行为活动范畴,因为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进行传承。例如,“香山帮”营造技艺是在动态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展现,我们见到的物质成果香山帮建筑作品也只是其中的行为产物。“香山帮”也只有借助于行动将这些艺术的制作的过程进行展示,才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
(下转57页)
49
2018年第9期(总第259期)山东纺织经济教学园地导下参与企业日常的生产运营,挂职锻炼结束要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鉴定,以此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技能,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实训教师队伍。
3.保障VBSE实训室的建设维护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顾此失彼。首先,学校领导要提高对VBSE实训教学的重视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实行多方联合办学,在实训平台、软硬件维护、实训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践教学进程的顺利实施。其次,要强化实训室的管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被划分到各系部,管理普遍比较分散,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实践教学组织的安排,因此尽快完善和统一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权限成为当务之急。
4. 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方面,应区别于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在实践考核中引入职业道德、敬业
精神、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应变能力等过程性考核指标,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一套涵盖不同层次、不同级别考核标准的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方面,学校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参观法、学院实践教学督查小组听评课法、指导教师自评法对指导老师的实训教学质量加以定性和定量全方位的考核。
5. 建立多方共赢的校内实训平台
在实训平台的建设方面,应积极探索多方共赢的校内实训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共开发实训课程体系、拟定实训目标和实训内容,实现实训过程的开放性,实训内容的职业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切实发挥实训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以及资格认证培训等服务,建设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校内实训平台。
(上接49页)
遗产的内在价值。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最大特征便是“动态”呈现。比如人们如果只是观看故宫、明轩等这些著名的香山帮作品,也只是静态的观赏其外表,非专业的参观者甚至无法分辨其和普通的建筑营造,很难理“香山帮”的特征性文化内涵。活态化并非简单的动态化,“香山帮”匠人技艺展示应充分“设计”,而不是为表演而表演,这样才会提高观众对非遗的可读性,进行活态化的传承方式更有利于还原文化的内涵,展现精的本质。四、面临的问题优势和挑战
以“新”传“旧”不忘“旧”。这里的“新”是指新的技艺传承模式。这里的“旧”值得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以新的传承技艺模式去传承旧的技艺。以传统的传承模式传承香山帮技艺已不符合如今的国庆和时代需求,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碰撞尝试刚好符合中国人新中式的审美诉求。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更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在传承的过程中如何
把握“新”与“旧”的度,如何运用“新”突出“旧”,是我们在运用当下火热的文创产业的新手段去传承几百年香山帮技艺过程中的挑战。文创产业成为一座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如同转换器一般,探索香山帮技艺传承如何在当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93.
[2]杨姝.文创产业背景下当代非遗技艺传承模式的研究—— 以“香山帮”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7(12).[3]潘新新.香山帮古建筑艺术——雕花楼[M].哈尔滨:哈 尔滨出版社,2001.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