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课型:古典诗词 课题:苏轼词两首1课时
编写人:刘哲 编写时间:2014.5.18 第14周 审核人 班组 姓名 师评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知识链接】 一、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 字——子瞻 号——东坡 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二、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
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故垒( ) .
羽扇纶巾( ) .还酹江月( ) ..
樯橹( ) ..
早生华发( ) .
2、整体感知: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5、词中的周瑜是怎样的英雄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
【课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垒 公瑾 纶(ɡuān)巾 雄资英发 B. 神游 华发 樯橹 酹(lèi)江月 C. 狼狈 何妨 吟(yín)啸 竹仗 D. 料峭 斜照 回首 潇瑟(sè)
2.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D.“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B.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C.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历经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D.《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成名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