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三年级数学教案——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的口算方法

1.教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这个情景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乘法列式的意义显得非常自然。 2.图下面先出现解决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

A.300times;10=3000

B.300times;30=的计算方法:因为300times;3=900所以300times;30=9000

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原知展开新知识教学的探讨。

3.对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4.教师要把准二层次的教学:一是教学乘以10的;二是教学乘

1

以是10的倍数的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简便方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问题和观察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听算:

20times;530times;64times;70100times;53times;200 3times;200500times;31000times;623times;212times;3 7times;115times;6050times;422times;315times;3 [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怎样列式?(板书)1times;10=[10]

2

(2)10个2是[],怎样列式?(板书)2times;10=[10] (3)10个3是[],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情境引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今天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特殊的信。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在书58页上。是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左边题

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3.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times;10

3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times;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times;10=3000(份)

b.300times;10先算3times;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times;10=3000(份) C.300times;10300times;5times;2 ......

(6)单项练习:

75times;1038times;1026times;1045times;1050times;10 63times;1072times;1055times;1018times;1068times;10

(7)讨论: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得出: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解答。

A.300times;30表示什么?

4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A.3times;3times;1000;B.300times;10times;3......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

5

程。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置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之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估算的方法。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口算、估算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例如,300times;30可以由3times;3=9rarr;300times;3=900,推出300times;30=9000;还可以由300times;10=3000推出300times;30=3000times;3......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计算方法,发现规律。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