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及对策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及对策研究 辛阳 摘要: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但这些模式多属于低层次的物质能量循环, 对农业废弃物未能充分的加以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应结合吉林省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发展产业化的农业循 环经济模式.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模式;规模化生产;市场导向 吉林省现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目前来看,吉林省在多年的实践中,已探索出以下几种农业循环经 济模式: (一)畜禽粪便利用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一定技术将畜禽粪便通过肥料化、能源化和饲料化处 理后,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再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以实现农业资源 在种、养殖之间利用。如将畜禽粪便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可直接用作 生活和生产能源,沼渣还可直接还田,作为有机肥,生产有机蔬菜。 (二)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高,副产品秸秆 多。结合这一特点,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了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农 牧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将秸秆进行加工处理,用于发展 畜牧业的饲料,另一方面将秸秆过腹还田,还可提高农田系统土壤肥 力,进而提高农牧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形成生态经济系统物质的良性循 一、容忽视的。一方面消费者可通过市场选择到自己所需的循环经济产品和 相关服务,而生产者则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生产者发 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第二,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必须以规模化发展为前提。农业循环 经济发展要能在循环经济各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实现规模化,只有这样 才能降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从而启动循环经济市场。 由此可见,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是一个不断启动市场、规模化发 展的过程,只有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才能使农业循 环经济发展的效益充分释放。 三、推进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企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中的核心地 住 环。 (三)立体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模式,指的是将人工养殖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匹 配,组合成为一套减耗型的环状食物链,比如蛟河、桦甸两县有些农民 正在探索的“稻一鱼一蛙”种养模式,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减少农药、 化肥的使用量,而且也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并且对水稻产量也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 (四)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农业企业为依托,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形 式,对农户进行集中的组织和管理,并通过“种、养、加”一条龙的生 产模式,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目前来看,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了种植 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及水产养殖业循环经济产 业链等。既推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深人探究,目前吉林省农业的循环经济仅仅只体现在低层次上,在 农业废弃物的使用率上还很低,综合开发水平也不高,产业链条较短。 构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和实践仅推广于农业自身,而并没有 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层面,没有将种、养、加、产、供、销、商、贸等环 节进行综合考虑,忽略了农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更没有将 生产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有机结合和统一规划,使其成为一套科学 系统的工程,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长期难以 得到彻底解决,并由此而制约了循环农业发展的速度。与此同时,循环 经济理念和意识的缺乏、循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不健全、现代农业循 环经济发展的有关配套政策、法律和措施的滞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要想全面的展开,必 须以规模发展为基本前提,同时还要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才 能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提高循环型农业的经济效益,即吉 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必须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业循环经济要充分根据本地区资源情况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进 行发展,并有效选择农业的主导产业,遵循农业发展的各项规律,以科 学技术为基础,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经营的一 体化,建立和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套以科技为基 础、龙头企业为导向、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 模式在发展中要特别强调的是: 第一,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化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循环经济 的发展要从非市场状态向产业状态逐步转变,而这其中市场的作用是不 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中,企业既是协调组织者,将分散 的参与主体协调组织起来;也是循环型技术的研发、推广者;还是将农 业循环经济产品推向市场的重要的推手。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的 进程中,涉农企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农业循环经济产 业化发展模式中,必须明确涉农企业的核心地位。 (二)坚持运用“政府+企业”的模式联合推进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是一个跨产业、跨区域的合作模 式,因此只有政府的积极有效支持,才能促进农业部门形成跨区域的资 源层级利用关系,才能有效促进各个环节的和系统之间的通畅性,并形 成一个完善、规模化的生产网络。同时,企业也要从清洁生产、绿色管 理和少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可见,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需要政府、企业的联合推进。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驱动 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 给参与主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从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来看,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完全统一,特别是经济效益还并不明显,从 而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这也必然会阻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 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努力 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并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 产品档次和质量,以提高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晓东.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实施载体选择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2. [2] 辛阳.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问题初探【J].经济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3] 赵伟峰,王应翠.安徽农业产业化科技引领升级的SWOT分析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 [4] 李志军,刘继生.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评价及优化调控研究 『J].人文地理,20l1,(2). [5] 周英豪.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模式及策略[J]. 中国流通经济,2007,(5). 作者简介:辛阳(1979--),女,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循环经济,文化产业。 ・222・ US es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