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全散度的变分CV模型及其分割算法

基于全散度的变分CV模型及其分割算法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42卷第4期 2015年4月 计算机科学 Computer Science Vo1.42 No.4 Apr 2015 基于全散度的变分CV模型及其分割算法 王继策吴成茂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710121) 摘 要CV模型在图像灰度不均匀或有噪声干扰时,易出现错分现象,因此将全散度引入变分CV模型,提出了基于 全散度的变分CV模型及其迭代分割算法。分析基于欧氏距离所对应的变分CV模型分割算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图示说明全散度相对于欧氏距离在距离计算与坐标系选择无关的优势,将其引入变分CV模型拟合偏差项,来提 高图像灰度值与分割区域平均灰度偏差计算的鲁棒性。然后,采用欧拉一拉格朗日变分法获得全散度变分CV模型的 偏微分方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该偏微分方程的迭代求解算法。同时在全散度变分CV模型中,增大拟合偏差 项的权重系数,加大拟合偏差项在变分模型中的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全散度变分CV模型具有初始化敏感低、抗 噪性强、鲁棒性高等优点。 关键词 图像分割,CV模型,水平集,全散度 中图法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896/j.issn.1002—137)(.2015.4.063 Variational CV Model Based on Total Bregman Divergence and its Segmentation Algorithm WANG Ji-ce WU Cheng—mao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121,China) Abstract The classical CV model is not completely suitable to segment the gray image which is intensity inhomogenei— ty,and has been disturbed by Gaussian noises with some variance.The variational CV model based on the total Bregman divergence was proposed and its iterativ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was presented.Firstly,the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ational CV model segmentation method constructed by the Euclidean metric are analyzed.Secondly,compared with Euclidean metric,a figure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otal Bregman divergence that there is no connection with coordinate system in the distance calculation.Then,to reach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noise sensitivity and enhance ro— bustness of image segmentation,the data deviation term in CV model is built by the total Bregman divergence.Finally, Euler-Lagrange equation of this proposed variational model is obtained by variational method,and the variational model algorithm of the image segmentation is presented by numerical computation method.In addition,to accelerate the con— vergence rate,the weighting parameters of fitting terms should appropriately chose bigger value,and the importance of fitting items increases in variational mode1.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low sensitive to initialize contour curve,and has good anti-noise and robust performance. Keywords Image segmentation,CV model,Level set method,Total Bregman divergence 图像分割将图像划分为具有物理意义的一系列区域,是 底层数据向高层知识转化的枢纽和桥梁,在计算机视觉、模式 层信息,有可能使底层的误差得不到及时修正而传播扩展到 高层。为此Kass等人l_1 提出了活动轮廓模型(Active Con— tour Model,ACM),即Snake模型。该模型能在底层处理的 识别和图像理解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由于受 图像灰度、光照不均匀或者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图像边缘 结构及其像素空间分布复杂,导致图像分割问题成为典型的 结构不适定问题。现有图像分割方法众多但难有一定普适 性,学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分割方法使得图像分割结果尽可能 满意。 过程中将所获得的高层信息以一种有机的方式结合起来,使 用先验知识对分割问题进行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Marr分层理论的误差。但是,该模型不仅依赖初始曲线的几 何形状和位置,还受曲线参数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Caselles等人_2 提出了不含自由参数测地线活动轮廓(Geo— desic Active Contours,GAC)模型,其本质是基于图像的边缘 在利用Marr的分层计算理论进行图像分割的过程中, 由于只能依赖图像的底层信息,不能使用到如先验知识等高 到稿日期:2014—06—09 返修日期:2014 08~05 (ZI 2013—23)资助。 特征进行分割,当图像存在较强噪声,目标的边界与背景的对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9060700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4JM8331,2o14JQ5183,2o14JM83O7),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JKl129),西安邮电大学2013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王继策(1988一),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信息处理,E-mail:wamygeysdr@qq.com;吴成茂(1968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图像处理。 比度不够明显时,分割可能失败。针对基于边缘活动轮廓模 灰度同质作为区域分离的准则,只能用于包含目标和背景两 型存在的不足,Chan和Vesel3 提出了无边缘活动轮廓模型 个不同均值区域的高对比度图像分割中,对非均匀性或有噪 声干扰的分割并不太理想。 1.1.2局部分割模型 (Active Contours without Edges),常简称为变分CV模型。 它采用水平集理论l4 得到Mumford-Shah模型l5]的具体算 法,具有全局分割能力,但对灰度不均匀图像的分割存在失效 的问题。后来,有大量学者对模型进行多种改进l_6 ],但对图 Li[¨]提出的区域分割模型引入高斯核函数,采用图像区 域统计信息构造驱动力,引导曲线进行演化,以降低弱边界的 影响,较好地克服了图像灰度不均匀的影响,达到分割图像的 像灰度不均匀的分割依然存在不足。对此,LiE ]等人引入高 斯核函数提出局部分割模型,该模型利用图像的局部特征信 目的。其中,拟合项公式为: R(L) ∈ 2, ∈lj. 息控制轮廓曲线演化,对变分CV模型在处理灰度不均匀图 像方面的缺陷有较好的改善,但该模型存在初始化比较敏感 和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于是,文献[11]基于传统的全 局和局部区域水平集分割框架,提出了局部正则化和交互正规 化两种先验参数分割模型,进一步改善了图像灰度不均匀的分 式中,K为高斯核函数 为图像对应点的拟合值。 I i通过引入核函数,抑制区域内奇异点对平均拟合值的 影响,使得R对奇异点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同时在该模型 割问题,但对于有噪声干扰的图像,其分割结果难令人满意。 针对上述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从分割模型差异性度量 的角度出发,将具有坐标系选择无关性的全散度[12,137引入变 分CV分割模型,刻画像素值与分割区域平均像素值大小的 差异性,提高算法收敛速度、抗噪性,以及增强其分割算法鲁 棒性,并更好地实现灰度不均匀图像的有效分割。 1 活动轮廓模型及散度理论 本节将对传统变分CV模型及 模型进行说明并简要 阐述其优缺点。之后通过与Bregman理论的对比讨论,引入 全散度理论。 1.1活动轮廓模型 令Qc 为有界开子集,J:Q一 为给定灰度图像且满 足j(z): ∈Q,设通过水平集函数得到曲线L,将J分为 、 Qz内外两部分,c,、Cz为相应的图像拟合值,现通过贝叶斯公 式对各变量间关系进行说明: arg max户({L,C1,C2}J) 』 1 2 eC arg max ( l{L,C1,C2))p(L,C1,C2) (1) f_・ 】・ 2 从式(1)可以看出,后验概率分布p({L,c ,Cz}D的大小 与像素灰度联合概率分布 ( I{L,c ,Cz})、先验信息p(L, C ,Cz)成正比关系。通过最大后验估计,式(1)等价于以下最 小化能量泛函: arg min F(L)一R(L,fl,C2)+vQ(L) (2) 一, 1,c2 式中,R为拟合项,Q为曲线L的正则项,参数v为权重参数, v>0。 1.1.1全局分割模型 传统变分CV模型是典型的全局分割模型,该模型采用 两个具有不同均值的区域最优逼近待分割图像,其对应拟合 项及正则项[3_分别为: 2 r R(L,f1,c2)=∑I lICr)--C J dx (3) 0一 n r r Q(L)一 4) +亭IL … 1 d.r (4) 式中 为权重系数。 变分CV模型是基于区域信息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由 于完全不依赖梯度信息,因此其克服了基于边缘活动轮廓模 型的全局性差和不易分割弱边缘的不足。该模型作为一种有 效提高曲线演化过程中的拓扑自适应能力的分割模型,是图 像分割领域中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但是变分CV模型仅将 中,I i假设真实图像与原图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偏移修正值 对图像进行矫正,以增强模型鲁棒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灰度 不均匀对图像分割的干扰,但其仍对初始条件较敏感。 1.2 Bregman散度与全散度 传统平方欧氏距离是最常用的Bregman散度_l ,它是度 量两个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差异性的基本方法,已广泛应用于 聚类分析、图像分割、图像检索、数据编码与压缩等众多领域。 但Bregman散度的计算与坐标系的选取紧密相关,且该度量 对奇异数据点的计算缺乏鲁棒性,导致将其应用于灰度不均 匀或有噪声干扰的图像分割时易出现错分现象等问题。为 此,本文引入了全散度理论。 定义1[161(Bregman散度) 设可微函数厂是严格凸函 数,z、Y是函数上两个不同的点,则Bregman散度 ( , )可 通过下式给出: ,(z, )一厂( )--f(y)一( — ,vf(y)) (6) 其中,vf(y)是在.y上计算的函数_厂的梯度,(z~ ,vf(y)) 是vf(y)和( — )的内积,对于欧氏空间的点,内积即为点 积。 定义2E” (全散度) 设可微函数厂是严格凸函数, 、Y 是函数上两个不同的点,则全散度 ( , )可通过下式给出: , )一丛 三丝尘 兰 (7) ‘  ̄/1+(vf(y), /( )) 式中,(・,・)同定义1,为内积。 图1说明了Bregman散度与全散度的区别,设 和 是 可微凸函数的两个点,其中Y是原来的点,32是 的某个失真 或近似点,图中标注 ( , )为函数的Bregman散度, ( , )即为函数的全散度。现假设函数关系未发生变化,仅将坐 标系统进行一定的旋转,此时 ,( , )距离发生了变化,而 ( , )距离值却保持不变。图示说明,坐标系的不同会影响 Bregman散度对两个变量差异性度量的结果,而全散度的计 算结果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 图1 Bregman散度与全散度示意图 2全散度CV模型及其分割算法 传统变分CV模型分割算法采用的欧氏距离是Bregman 散度的特殊情况,该算法假设图像是灰度均匀的,所以其很难 克服图像灰度不均匀或者有噪声污染的影响,从而导致错误 一 (1+ 丁c rcta (三)),其相应的微分函数为 (z)一 £ H ( )一{ } 。c.( )、cz(y)为图像I(y)所对应的局部 区域内像素值,( )的平均灰度值,在嵌入函数 固定的条件 下,相对C 、Cz最小化式(12)可得: 的分割结果,抗噪性能差。而全散度计算的是可微凸函数的 一点与其另一点切线的正交距离,其计算结果与坐标系的选 择无关,将其应用到分割算法中,可以有效避免噪声干扰的影 响。 2.1参数化全散度 本小节将提出参数化全散度,实现Bregman散度与全散 度的统一。 为了简化数学计算,假设所求系统函数关系_厂(z)一37 。 此时梯度归结为求导,点积归结为乘积,则式(6)、式(7)化为 d,( , )一(Iz— ) (8) ( , )一 ( x-- y)"z (9) 针对现有Bregman散度无法与全散度统一的不足,本文 提出参数化全散度,使得其散度应用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定义 如下: 岛( )一 (x--y)2 (10) 式中,参数 o,当叩一0时,式(10)退化为Bregman散度;当 "一1时,式(10)即为全散度。所以,式(10)可以有效地将 Bregman散度与全散度统一起来。 将统一的参数化全散度引入分割算法,以进一步增强本 文模型的普适性,提出如下拟合项计算公式: R( 一L):妻『f K (‘ v—z) 1 4-4r三 lfdyd (川1 1) 一 J g 一∈n, ∈n.  ̄/ (・z) 式中,参数叩≥O,当 一0时,该模型为传统变分CV分割模 型;当卵一1时,则对应本文所建议的全散度变分CV分割模 型。 综上,式(11)从理论上使传统变分CV模型得到扩展与 延伸,并实现了全散度变分CV模型与传统变分CV模型的 统一。 2.2全散度CV模型 基于全散度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灰度不均匀或有噪声污染图像的分割能 力。现对本文模型能量泛函定义如下: F(声)= r( )+ P( )+ I『K ̄(y-x) 筹 Hc ̄(x))dydx 』『Ko(y--x) (1一H( ( )))dydx (12) 其中, 、 z为内外区域能量的权重系数 均为参数,且 l,,te,v,f>O。长度项r( )一I ( ( ))l v声( )l dx,距离 正则项m P( )一I 1(I (z)一1) 出,起到控制水平集 演化的作用。高斯核函数K ( )一—÷e I I Z/2az,K 为 (2丁【) ×m的窗口函数,其大小m一4a+1。Heaviside函数H( ) ・308・ I『 [K ̄(y--z) ( ]出 j 一 ”]d (13) C2( )一 _r [ (y-x) 鲁 ‘ 一HE c c …]出 j。[ 一 —HE )]出 (14) 2.3算法实现 根据欧拉一拉格朗日变分法,在将曲线演化应用于图像处 理问题时,曲线运动方程来自于最小化闭合曲线L的能量泛 函式(12),得到如下方程: 一 )(el--e2 Ⅲv(— ) 。 一 div(— )) ) 其对应迭代方程为: 一声 +At 3t (16) 其中, f K.(y-x) dLy' 另外,本文权重系数取 = 一100,起到了权衡内外区 域能量比重的作用,同时相对于正则项,提高了拟合项的重要 性,并且能加快演化速度。具体分割步骤如下: 1.依据式(18)初始化水平集函数 f—d, ∈ 一a  I(z)一 0, ∈ (18) ld, ∈Q—n0 式中,依据文献E19]参数a≥2£,£为Heaviside函数中定义的 参数值,本文中令 一2。 为初始化任意曲线L。,n 为曲 线 内部区域。 2.依据式(13)、式(14)计算C1、Q。 3.依据式(16)更新水平集函数。 4.若函数收敛,则停止迭代;否则,转到第2步继续。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在内存为4G的Dell()PTIPI EX 360计算机上进 行,采用MATI AB编写仿真程序并通过典型图像测试典型 变分模型与本文模型的差异性。首先,对一组图像做不同的 初始化,测试模型初始敏感度;其次,通过Li模型与本文模型 对灰度不均或光照不均的图像进行分割测试;然后,采用Li 模型、Wang模型与本文模型对图像加噪并对其分割测试,讨 论模型抗噪性;之后,通过时问复杂性测试进一步说明本文模 型的优越性;最后,对模型中部分参数的选取作讨论说明。 tures[C]//Proceeding of the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Kerkyra,Greece,1999:1150 1157 [2] Lowe D G.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 invariant Key— poi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04,6O (2):91—110 [3] Ke Y,Sukthankar R.PCA—SIFr:a More Distinctive Represen— tation for Local Image Descriptors[C]//Proceedings of the Con— 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Washing— ton,USA,2004:511-517 [4] 吴建,马跃.一种改进的SIFT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3,40 (7):270—272 [5] 安建妮,刘贵喜.利用特征点配准和变换参数自动辨识的图像拼 接算法口].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3):564—569 (上接第310页) 为了探讨参数77的取值对演化收敛速度的影响,本文针对 图9所示的灰度图像,在相同初始演化曲线和参数 — z一 100的条件下,分别选取参数,7为0.5、1.0、5.0和1O所对应该 模型收敛所需迭代次数,如表3所列。从表3所列的测试结果 可知,随着卵的逐步增大,该模型收敛速度呈现减慢趋势。综 合参考本文实验,本文模型参数的值选取1.0较为适宜。 表3参数 对分割模型收敛快慢的影响 上述5个方面的仿真测试综合表明,本文所建议的全散 度变分CV模型针对光照不均匀、有一定噪声干扰的图像能 获得相对满意的分割效果,相比现有的典型 分割方法,其 在算法初始敏感性、抗噪性、时间复杂性、收敛速度等方面均 具有潜在优势。 结束语针对传统欧氏距离的变分CV分割模型,将具 有距离计算中不受坐标系选择影响的全散度引入传统变分 CV模型,并获得一种适合光照不均匀或噪声干扰图像的全 散度变分CV分割模型。相比现有Li模型它具有如下优点: (1)对初始曲线的敏感性有了一定的改善;(2)提高了模型对 灰度不均匀、噪声干扰目标区域的逼近能力;(3)对噪声干扰 图像具有一定的鲁棒性;(4)适当选取拟合偏差项权系数,可 降低全散度变分cv模型迭代收敛次数。因此,本文所建议 的全散度变分cv分割模型相比Li模型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 Kass M,Witkin A,Terzopoulos n Snakes:Active contour mo- d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1988,1(4): 321—331 [2] Caselles V,Kimmel R,Sapiro G.Geodesic active contours[J]. Internationa1 Journal ofComputer vision,1997,22(1):61—79 [3] Chan T F,Vese I A.Active contours without edg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1,10(2):266—277 [4] Osher S,Sethian J A.Fronts propagating with curvature de- pendent speed:algorithms based on Hamilton—Jacobi formula— tion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1988,79(1):12 49 [5] Mumford D,Shah J.Optimal approximations by piecewise smooth functions and associated variational problems[J].Com 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1989,42(5):577—685 [6] Tsai A,Yezzi Jr A,Willsky A S Curve evolution implementa— tion of the Mumford-Shah functional for image segmentation。 denoising,interpolation,and magnification[J].IEEE Transac— [6]何婷婷,芮建武,温腊.CPUGPU协同计算加速ASIFT算法 _J].计算机科学,2014,41(5):14—19 [7]姜超,耿则勋,娄博,等.基于GPU的SIFT特征匹配算法并行 处理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3,40(12):295—297,307 [8]王晓华,傅卫平,梁元月.提高SIFT特征匹配效率的方法研究 _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2(9):1252—1260 [9]Umeyama S.Least—squares estimation of transformation para— meters between two point patterns[J].IEEE Trans.Pattern A— na1.Mach.IntelI.,1991,13(4):376—380 [1O]Fischler M A,Bolles R C.Random Sample Consensus:A Para digm for Model Fitting with Application to Image Analysis and Automated Cartography[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1。24(6):38卜395 tions onImage Processing,2001,10(8):1169 1186 E7]Bertelli L,Sumengen B,Manjunath B S,et a1.A variational framework for multiregion pairwise-similarity——based image seg—— m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 chine Intelligence,2008,30(8):1400—1414 [8]Krinidis S,Chatzis V.Fuzzy energy—based active contours 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9,18(12):2747 2755 [9]Ben Salah M,Mitiche A,Ben Ayed I.Effective level set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a kernel induced data term[J].IEEE Tran— 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10,19(1):220 232 Oo]Li C,Kao C Y,Gore J C,et a1.Minimization of region-scalable fitting energy for image segm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8,17(10):1940—1949 L11]Wang I F,Yu Z Y,Pan C H.A unified level set framework uti— lizing parameter priors for medical iamge segmentation[J].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2013,56(11):1—14 [12]Liu M.Total Bregman divergence,a robust diver gence mea— sure,and its applications[D].University of Florida,2011 [13]Liu M,Vemuri B C,Amari S I,et a1.Shape retrieval using hier— archical total Bregman soft cluster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12,34(12):2407— 2419 [14]Li C,Huang R,Ding Z,et a1.A level set method for image seg— men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tensity inhomogeneities with ap— plication to MRI[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O11,20(7):2007—2016 [1 5]Bregman I M.The relaxation method of finding the common point of convex se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olution of prob— lems in convex programming[J].USSR Computational Mathe— matics and Mathematica1 Physics,1967,7(3):200—217 [16]Bane ̄ee A,Merugu S,Dhillon I S,et a1.Clustering with Breg man divergences[J].The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 search,2005,6:1705—1749 [17]Liu M,Vemuri B C,Amari S I,et a1.Total Bregman diverg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hape retrieval[C]//2010 IEEE Confe— 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 IEEE,2010:3463—3468 [18]IA C,xu C,Gui C,et a1.Distance regularized level set evolu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mage segm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10,19(12):3243 3254 r19]Li C,Xu C,Gui C,et a1.Leve1 set evolution without re-initializa— tion:a new variational formulation[C]//IEEE oC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2005 (CVPR).IEEE,2005,1:430—436 ・ 3]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