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的规则教育价值与开展
作者:李克雷 孔艳君
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6年第4期
李克雷,孔艳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92-02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李克雷(1977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 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规则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加大对学生的规则教育,进一步发展规则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规则教育是大学生规则认同与自觉遵守意识培养的一个平台,规则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规则意识、规则自觉的一个重要基石。同时,规则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后文明行为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的实施,超越了单纯的体育项目规则、竞赛规则的要求,通过借助运动项目与比赛的规则,帮助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因此,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价值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是当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
2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规则教育的优势
2.1 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利于规则教育的开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实践性是体育学科所特有的一个特征,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身体、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对运动技能、运动体验的亲身感受。实践性是体育教学在时间、空间、环境条件下,以动态参与为主体的运动实践过程。同样,在高校的运动会、单项比赛的过程中,大学生体力、脑力的共同参与,让体育竞赛成为引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认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的一个有效内驱行为。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给大学生的规则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场所、契机与教材。体育课作为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有效的体育规则教育的开展,是基于运动技能教学、运动竞赛这些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通过实践活动来开展规则教育,是体现实践与教育2 者有机统一的最好平台。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规则教育的组织与优化,以此来促进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2.2 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交往有利于规则教育的开展
高校体育教学的交往范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交往等。体育教学的交往特性让课堂不仅仅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传授的平台,而且通过交往活动,让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分享快乐、学会相互支持与鼓励。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教学的交往特性,让规则教育的开展有了一个更为真实、有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活动,已经上升为学校、个人、集体的拼搏能力、合作能力、规则遵守的整体外显。因此,体育教学的交往特性是有别于其他学科交往的一
个独特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规则的与引导,体育教学的交往特性凸显出规则教育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只有完善的规则引导与自觉的规则遵守,才能够让体育活动的交往更加自然与顺畅。
2.3 高校体育教学的规则性有利于规则教育的开展
规则性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特征之一,不管是体育休闲活动还是竞技体育活动,高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在通过教材化改造之后,保持了运动项目竞赛的规则精髓,以此来保障运动竞赛的开展。因此,规则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例如,竞赛项目的规则是随着体育竞赛历史的发展,浓缩与提炼出来的一个运动竞技规则载体,担任运动员的学生,必须要遵守运动员竞赛规则,担任裁判员的教师则要遵守裁判员的规则等。正是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的约束,让大学生能够在校运动期间,获得对踏入社会的规则体验与遵守规则意识的养成。大学生在模拟社会规则的运动当中,使得自身对规则的认同和规则遵守的价值取向,都有了一个更为全面、健康的认知,这种认知会引领大学生将来更为自觉、更为主动地遵守规则。通过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内化,让大学生的规则遵守逐渐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3 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的有效开展路径
3.1 优化规则教育的内容与契机
规则教育的实践价值表现在规则教育的自觉性与长期性层面上。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安排不够科学,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规则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进行教学计划的研磨与优化。在落实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规则教育的契机,以此来促进规则教育的有效性,保障规则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积极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规则教育的具体实施环节的安排、规则教育开展的具体方式、评价方式等,都需要站在规则教育的高度来提升其效益。
3.2 教师要树立优秀的规则模范形象
规则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必须遵守的一种实践准则。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与组织者,需要在充分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全面发挥规则教育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为学生树立敢于挑战、乐于合作的榜样,让高校体育教学更为融洽、更为和谐。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在职学习、自我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理论素养与亲和力,真正给大学生树立起敢于担当、乐于奉献、遵守规则的榜样。
3.3 以评价来促进规则遵守的自觉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评价是激励大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体育参与自觉性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促进体育教学效益提升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规划,在渗透规则教育的课堂中,借助教学评价来引导大学生对规则教育重要性的认知。通过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来兼顾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意识、规则发展的情况,从而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3.4 充分发挥规则教育的主阵地优势
规则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与内容之一,只有充分的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规则教育的独特优势,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规则教育的
进行与落实,是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的有效抓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规则教育的效果,需要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项目的特征等,充分发挥高校规则教育的主阵地这一优势,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则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组织形式。
4 结 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内容、教学评价的方式等都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将规则教育落实到体育课的纪律、体育游戏的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中,让规则教育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 1 ] 杨青松,时凌君. 试论学校体育的本体价值[ J ]. 科技资讯,2008(31).
[ 2 ] 丁丽萍. 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发展[ J ].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
[ 3 ] 袁春杰,徐永生. 中西体育价值观差异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 J ]. 科技资讯,2007(2).
[ 4 ] 鲁长芬,陈琦.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 J ]. 体育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