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改革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杨俊花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10期
[摘要] 在分析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和创造教育的几点看法以及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学生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也就是知识经济竞争的世纪,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创新的竞争,知识创新的竞争和创新人才的竞争。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显重要,所以实行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一、精心设计情景,上好第一节课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像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个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上初二电路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在作评讲,并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把其中一盏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两盏同受一开关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4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说,当4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4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4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
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有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习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列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上。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C.人可以倒着走。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在学习摩擦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没有摩擦,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A.我们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无法写字。B.房屋会倒塌,砖瓦四处飞溅。C.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动。D.人可以在地上自由行走。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我们生存离不开摩擦。通过猜测失去摩擦,物体究竟处于什么状态,从而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五、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在学习中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