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几》的教学目标和制定依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感知“凑十法”,并通过数小棒说出数的组成,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并利用“十格图”操作,从而非常直观地表示出“凑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体验愉快教学。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让你执法站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并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通过数小棒和“十格图”的操作,让聋生直观地认识了“凑十法”,为下面教学“凑十法”的应用做了铺垫,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向学生渗透观察、动手的意识。 2、教材分析:
《8加几》是聋校实验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首先通过摆小棒找卡片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了解并说出数的组成,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出利用“凑十法”计算8+3,以此为基础理解8+4、8+5等的计算方法。其次,教材安排了两组8加几与对应图片的连线题,加深了学生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鼓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
其它题。最后,学生回忆如何“凑十”,再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完成中学,使学生在活泼愉快中掌握“凑十法”的关键。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6名聋生,他们其中有两名学生有残余听力,能较好建立数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带动其他听不到的同学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计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考虑到聋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再掌握“凑十法”,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聋生更好地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引导聋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
2、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聋生具体思维能力有限,如果让他们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有点困难,因此,要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十格图”学生可以在“十格图”上操作,从而非常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