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 学习动机模型在思政课教学的应用探析
教学的应用探析
谢柳青(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当前对思政课教学现状、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结果显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需要在加强对学生心理机制和学习规律的研究基础上,促进思政课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核心在于聚焦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该模型目前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反馈良好,虽然目前未见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有研究者关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结合思政课教学研究结果和ARCS学习动机模型特征及使用情况,该模型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可以贯穿从学生学情调研、教学目标确定、教材内容转化、教学程序计划到教学成效考核的教学设计全过程。关键词:ARCS学习动机模型;思政课教学;教学设计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RCS Motivation Model in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Xie Liuqing
(Guizhou Police College, Guiyang 550005, 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reform o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have shown tha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re's the necessity to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s' motivation in lea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ased on enhancing the studies on thei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laws of learning. The core of ARCS motivation model focuses on the stimu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Currently, this model has received good feedback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other courses. Despite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s not been found, there are researchers attempting to apply the model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ARCS motivation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to apply this model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which can run through all processes of teaching design: survey on students' learning, determin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rogram planning and the assessment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Keywords:ARCS motivation mode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752(2021)06-0018-07 ]DOI:10.13310/j.cnki.gzjy.2021.06.003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现状
当前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思政课教学现状的理论研究或调查研究,二是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实
践类研究。
对思政课教学现状的理论概述或调查研究,主要聚焦在思政课教学的问题上。比如,邬移生为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湖
收稿日期:2021-07-28
基金项目: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GZLCLH2021124);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1233)。作者简介:谢柳青(1992- ),女,土家族,贵州思南人,贵州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讲师,心理学硕士。
18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南省内5所高校思政课学生和教师的获得感进体验、学习获得感等学习体验。如果课堂教学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思政课没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思政课的实效提不起兴趣,认为教材不贴近学生的实际,认性就很难提升。因此,要解决当下思政课教学为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1]刘小杰在对中的相关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动机的激发。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类研究主析时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普遍较低,要聚焦在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习动机较弱,“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学效果。从教学形式看,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治课讲过去的已经过时,讲当下的不真实,讲智慧课堂、翻转教学、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将来的又比较遥远,感觉思想政治课内容单一、案例教学等模式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空洞、不实用”[2]。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现实教践;从教学资源链接看,有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学情况,从学生角度总结当前思政课教学主要职业文化、时事热点等思政课教学视角的探索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习兴趣的缺失,课与实践;从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看,有问题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低,抬头率低;二是需要满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思政课教材内容转化的足的缺失,这种需要更倾向于现实中的个人成探索与实践。总的来说,无论教学形式如何,长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接近、不了解学生,思教学资源如何链接与切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政课教学无法有效地链接学生的关注点。基于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主要聚焦在两个大板块:这两个问题,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均缺乏获得理论与实践教学。一方面,理论教学的研究主感,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改革,教学往往成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学生的需求基础上用容易使为教师的“独角戏”,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学生关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材内容向教学内从教育心理学来看,无论是兴趣的缺失还容的转化,引发学生的注意。如何用教学逻辑是满足需要的缺失,都会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将这些教学内容组织起来,创造教学内容与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通常是指引发、指导和维生的关联性。既实现知识的必要式灌输,又能持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状态。“学习动机是学促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形成,增生个体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是学习行为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的基础,以学习行为为表现形式,可促进学习信心。同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实现价值观的行为的产生,并影响学习效果。”[3]兴趣是个体塑造,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感受到的以积极情绪关注或者参与某项事物或活动的心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不是填鸭式的“硬灌输”、理倾向。当个体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更不是空洞的价值观说教,而是实打实的获得往往会产生更高的认知唤醒水平,体验到积极感。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解决的是情绪,从而产生内部动机。所以当学生对思政如何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课学习兴趣缺失时,其学习动机的产生必然会动机,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受到阻碍。需要是指个体因感到某种(物质或可以看出,无论是思政课教学呈现的问题,精神)缺乏或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其核心都在态。需要会激发一种动机状态——内驱力,许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王丹和刘畅在2017多活动的引发都是从需要开始的,学习也是一年采用Biggs(1987)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和样的。因此,当学生的需要在思政课中未得到NSSE-CHINA量表,通过抽样对首都7所高校满足时,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就会降低,学习动的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学习动机很难产生。思政课学习动机会影响个体在思机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学习动机影响想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情绪
思政学习行为[4]。因此,要提升思政课的效果,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GUIZHOU POLICE COLLEGE19专论·思政研究Monograp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促进学生思政课的学习行为,就要从学习动机出发。心理学对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研究颇为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如果能够借鉴心理学丰富的研究结果进行实践探索,将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效果。
二、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什么是ARCS学习动机模型美国心理学教授 Keller J.M.创立了ARCS 学习动机模型,该模型聚焦学习动机,旨在通过不同类别动机进行教学设计。其包含4个要素,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并以其英文首写字母“ARCS”命名。[5]
在注意要素上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唤起学习者对教学材料的好奇,让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引发学习动机产生。关联要素则要求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自身知识经验、现实需要有关系,这样才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促进学习动机发展。当学习内容引发了学习者的注意并且与他们自身产生关联性时,学习的动机不一定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挫败很可能中断学习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促进学习行为的顺利完成,建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证明自己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判断。满足要素影响动机的保持,这一要素涉及到学习中的获得感,具体可能是某个理论的掌握、或是某个新的看问题的视角、或是某种教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之,ARCS学习动机模型同时关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远不止好奇心的短暂诱发和注意的短暂维持。此外,它强调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现实经验、思维产生过程的关联,注重学习的获得感和学习的迁移。
(二)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国知网中查阅ARCS学习动机模型相
20关文献,发现近年来该主题的研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模型。目前,ARCS学习动机模型被广泛运用于计算机、英语、理工科、医学、教育学类等各学科教学中。这些教学设计均从ARCS的4种动机类别出发,聚焦教学设计拟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综合来看,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教学设计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6]:(1)学习内容或任务的选择,要使学生感兴趣;(2)把学习内容或任务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价值取向关联起来;(3)学生有力把控相关的学习任务;(4)评价结果要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有成就感,参见表1。同时,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微课、线上、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教学的实践也反馈良好。如,郑燕林教授以“教学媒体”学习主题的教学为例,将ARCS模型与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后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ARCS模型视角下的翻转课堂的评价,无论是整体满意度、课前学习环节的满意度、课上学习环节的满意度还是学习体验与收获自评都较高。这说明基于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同时该理论可以与不同的教学形式结合,具有较大的应用灵活度。
表1 基于ARCS的教学设计拟解决问题
ARCS的动机类别A(注意)
教学设计拟解决的问题
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探索态度?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需求匹配?如何满足
R(关联)学生需求?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已有经
验有关联?C(信心)
如何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以体现学生的能力?
如何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形成积极的情
S(满足)感?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效果?如何促进
学生自身需求的满足?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课中,思政课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就是教应用
育客体。虽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在作的关注与应用较少,仅能在中国知网中查阅到3为教育客体的学生上。正如**总书记强调:篇关于该学习动机模型理论在思政领域的研究。“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其中李小燕采用ARCS学习动机模型对思政课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采取MOOC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SPOC混合学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1]所以思政课的效习模式的思政课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进行了果一定是体现在“立德树人”上,而这个“德”分析[7],但该文中ARCS学习动机模型只是分析和“人”正是要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有知识特定学习模式动机激发与维持情况的分析工具,基础、有情感和意志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并没有对该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刘冰等不是完全被动的,其具有主动性,学生的认知、研究者从ARCS理论视阈下探讨网络思政教育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供给侧改革是为了解决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一效果。因此,教师想要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些问题,提出网络思政可以从ARCS动机理论就必须了解学生,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的引起注意、建立关联、培养自信、体验满意机制的研究。
等4个维度来开展教育,通过明晰目标、转变二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尊重学生方式、提升心理、注重效果等策略来更好地激的学习规律。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发并维持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8]虽然两篇文章习活动,其学习心理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不同,但是均认为促进学生思政课学习行的效果。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心理机为与促进思政教育效果均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动制的研究和应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机的激发。此外,朱蓓等人认为思政教育要做到学习心理机制的研究和应用中,学习动机的激“以人为本”,可以基于该动机模型进行高校思发和维持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政教育创新探索,落实“以人为本”理念。[9]这习效果。很显然,思想政治的学习不会自发产生,些研究者虽然开始对ARCS理论在思政教育上对于很多高校学生而言作为通识必修的思政课的运用进行思考,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并不如专业课来得重要,因此如何把外界要求变未对此进行实践探索。
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三、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思政课教学的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学习动应用
机的激发必须建立在学习动机形成规律的基础(一)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思政课教学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激发、维持学生的中应用的必要性
学习动机。所以,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一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加强对学从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找到能够有助于激发思政生心理机制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课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
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二)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思政课中的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操作可能性
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下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简称基础课)为例,对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活动。”[10]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教育活动的人高校思政课中的操作可能性进行探讨。
是教育主体,而教育的接收者和受动者是教育1.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学生学情调研客体。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思
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对教育客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GUIZHOU POLICE COLLEGE21专论·思政研究Monograp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体进行特征分析,才能够保障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教育效果。所以思政课的教学创新必须要加大对学生的了解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在ARCS学习动机模型运用在思政课教学之前,应该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四个要素(注意、关联、自信和满足)出发对学生情况调研。
注意要素主要聚焦在学生的信息关注类型和来源:即学生关注什么信息、关注什么类型的新闻事件;学生所关注的信息来源,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知乎或其他平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次更高级的无限发展。因此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学生关注信息内容的调研就是对认识的起点的良好把握,只有在学生已经关注的感性材料上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促进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的产生。否则,理性认识的产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就会依旧停留在空洞说教、不接地气上。比如2020级学生,他们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讲“四个自信”就更能够促进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
关联要素主要聚焦在学生当下所关注的自我问题:即学生对当下的规划、对未来的规划、对当下的困惑、对未来的困惑等问题。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将从青少年期走向青年早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有两个主要任务需要解决。一是试图去思考和探索“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等关于自我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目标的探索上。二是试图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更好适应社会群体,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人际道德、群体规则的关注上。而这两个任务都与我们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比如任务一与基础课中“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
22等章节高度相关。而任务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章节高度相关。在这种关联性之下进行教材内容的转化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信心因素主要聚焦于调研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生能力擅长类型是怎样的等问题。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教育和认知发展的关系,认为学习一定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产生。他区分了两种认知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依靠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12]因此,一是要使思政课教学要走在学生认知发展的前面,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重复无趣的;二是思政课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满足因素主要聚焦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调研: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何、学生倾向于如何评估学习效果、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何建议、对学习奖励有何建议等问题。学习动机的维持需要在学习经历中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内部的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对学习任务完成后的相关收获,为了促进这种内部满足感,思政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中促进学生的细节性总结,比如在思政实践课的报告中要求学生罗列此次实践活动中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几个细节。外部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认同、奖励和教师的积极反馈,此时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做好教学的标准化过程性监控。
2.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教学设计2020年12月18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要求本科必修课课程设置把原来的基础课改为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分设置不变。《方案》中提出“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有获得感。因为教学班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并不相同,所以教学目标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设定还需要有层级,兼顾低阶、中阶和高阶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目标。低阶目标旨在学生能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治素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等基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此笔者结合《方案》础知识的理解复述上,完成基础知识体系的构中要求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讲授内容和基础建。中阶目标在低阶目标之上能够利用马克思课教材内容对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应用进行主义的方法论对相关人生、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分析。高阶目标则在前两者基础上,不仅能够(1)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主题式转化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结合前期的调研,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分析问题,还要能够解决问题,即主要表现为转化应当主要聚焦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中的学习的迁移效果。
关联性因素。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3)教学程序的计划
问题出发,围绕个人成长成才,有效地开展思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注意。这里的问题情想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因此,教材内容的转化,境主要来源于前期对学生关注信息平台中的热首先要罗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同时点问题或者是学生在现实中可能面临的人生现梳理出教材内容中的重要问题,然后找到两者实问题。且问题情境的设置应当难度适中,既之间的契合点、成长需求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点,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最后以此整合为教学主题。比如,对初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一章“人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按部就班上了大学,对生的青春之问”的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之积极大学的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是模糊的,对大学充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例,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从满着疑问,对此学生的成长主题可以概括为:大学生中“空想家”和“积极废人”的案例谈起,为什么读大学,怎样读大学才不是虚度光阴。让学生对“间歇性的壮志凌云和持续性的混吃2018年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等死”的大学生现象进行讨论剖析。
材绪论部分的内容“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创造关联性。通过教义新时代”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师引导,以小组合作形式或其他合作形式对问中,重要的教材主题可以概括为:如何正确理题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拟定解决办解和感悟新时代,新时代给予新青年怎样的时法,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代使命。整合两大主题可以形成教学主题“新整合,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让结论式知识的时代与新青年”,引导学生通过时代定位去找产生过程与学生从问题情境的感性认识走向理寻自己的人生定位,从而明确大学期间自己的性认识过程产生关联性。教师在课前提前预估定位,让学生从时代和国家大局出发去思考自学生讨论的结果类型,并将这些预估结果串联己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规划。
到教学逻辑所需要的结果上,比如“空想家认(2)教学目标的确定
真但不务实、积极废人乐观但不进取”。在实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聚焦于ARCS学习动际课堂中,教师就能更从容流畅引导学生深入机模型中的信心与满足两个因素,一是要让学领悟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生感受到自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有学习上的提供支持性建议,促进自信心。在学生对自我效能感;二是要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完成
问题进行合作式学习时,积极提供支持性引导,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GUIZHOU POLICE COLLEGE23专论·思政研究Monograp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在小组合作中有力地推进个体的发挥,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兼顾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产生。在小组合作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有一些学生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有部分学生总是成为默默无言的跟随者,后者往往在合作学习中找不到自信。这时候教师及时的支持性建议就很有必要,比如在小组内开始发表观点前设置书写表达时间,然后每个同学均要分享书写内容,让每个同学在不受发言顺序和个性特征的影响下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回答中。
及时复盘学习过程,提升满足感。在教学效果的促进中,反馈具有重要的影响性,然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容易忽视教学反馈环节,或者单纯由教师来做整堂课的结论式反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复盘,注重复盘中的细节化,促进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比如,在每次课的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进行五分钟的自我复盘,细节化地罗列这节课中让自己获得知识、产生新思考或是找到解决问题灵感的三个反馈点。
(4)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成效的考核涉及到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并且附之对应的教师评价、学生他评和学生自评等综合性的考核方法,在课程开始之初便让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了然于心,利用课程学分要求与自身学习行为的关联性促进学习动机的维持。比如,在开学第一堂课,就对学
生发布过程性考核的模块和方法,以及每个模块中的分数比例。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果被评为课堂最佳可以获得小组成员计分多少,小组成员的观点被评为课堂最佳可以获得计分多少等考核模块。参考文献:
[1] 邬移生.高校思政课师生共同“获得感”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3):55-58.[2] 刘小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77-79.
[3] 胡迎春,董雪.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J].高教学刊,2020(21):93-95.
[4] 王丹,刘畅.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8-94.
[5] 朱洋洋.ARCS 动机模型研究的新进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5):268-269+271.
[6] 尤华琴.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中医护理线上教学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3):21-23.[7] 李小燕.SPOC支持下思政课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55-59.[8] 刘冰,齐敬席,苏振东,黄玉红.ARCS理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路[J].山东教育(高教),2019(5):47-49.
[9] 朱蓓,王璐.基于学习动机模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大家,2012(4):280.
[10]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394.
[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9):4-11.
[12] 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4.
责任编辑:李媛媛
24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