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分享
来源:化拓教育网
总课 14课 题 教学目标 成语阅读与分享 第 1 -2课时 时数 - 15 学会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自学,并能自由表达学之所获。 教学重点 培养自学能力 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自学 阅读 赏析 分享 教 学 过 程 导入:上个学期,我们有哪些成语来咱们的阅读课堂开会啦?你记住了几个呀? 新授:几节课前老师就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走进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师:谁来说说,这些成语,貌似不同寻常哦? 你了解哪些?(每个成语的后面都藏着一个故事,你说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呢?) 我了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侵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有人知其意吗? 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关注要点 复习旧知, 激发兴趣。 初步感知, 了解异同。 体现学法, 培养能力 给予机会, 自由展示。 们都去祝贺他,老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不是坏事,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那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 师:还有谁想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想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 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便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师: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蝉一边放声的叫,一边吸饮这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弯曲着脖子,想抓住蝉后把它吞掉。螳螂正要吃蝉,却不知黄雀在它背后。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过螳螂吞掉他。黄雀正想吃螳螂,却不知有一个孩子正在榆树下面,他拉开弹弓,就要射向黄雀。 这些鸟虫都只在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着祸患。 生:老师我明白了: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师:孩子们,我们就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学后面的成语 ,下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成语开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