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依次填空正确的是( )
我们要通过这一事件,________忧患意识,进一步________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强国。
A . 增强 树立 民主 富强 文明 B . 树立 增强 文明 民主 富强 C . 增强 树立 文明 富强 民主 D . 树立 增强 文明 富强 民主
2. (2分) (2020八下·济阳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使李明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B .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C . 傍晚时分,身材高大的王老师的父亲,经常在这条小路上散步。
D . 当听到“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升入太空的消息时,让许多中华儿女激动得热泪盈眶。
3. (2分) (2018·永州)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词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 ③⑤①②④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⑤③①②④ D . ⑤③①④②
4. (2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 D .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
第 1 页 共 19 页
5. (10分) (2017九上·东台月考)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水所以载舟,________。 (2) 法不阿贵,________。 (3) 晓战随金鼓,________。 (4) 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 ________,大雪满弓刀。 (6) 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7)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8)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
(9)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1分)
6. (16分) (2019九上·鄞州期末)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乐观如刘禹锡,也不fáng碍其写“怀旧空吟闻笛赋,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伤;huò达如苏东坡,也不影响其写“不应有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怨尤;忧郁如秦观,也写过“树绕村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兴;闲适如许浑,也写过“④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的cāng凉。李商隐唱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y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晨起动征铎”,用精炼的名词、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感受:“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以山水名胜寄托思想情感:“⑨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以他们的华彩篇章表达政治理想、志趣抱负,“鲤鱼跃龙门”而不朽。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碍 ________达 ________凉 至死不________ (2) 根据提示,默写选文中的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 ⑨________ ⑩________
(3) 地名翰林院:“龙门”原为黄河上游某一水流湍急处,传说鲤鱼越过此处,即可化身为龙,腾飞。后用“鱼跃龙门”比喻登上高位。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是由地名衍生而出的一项是( )
A . 否则,鸠占鹊巢 , 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 2 页 共 19 页
B .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C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D . 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施耐庵《水浒》)
7. (15分) (2019九下·长春开学考) 我们在电视、报纸、网络平台获取新闻,关注新闻,可以培养我们观察、感受、分析、归纳、理解、判断的能力,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校组织了以“探究新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则主题语。
(2) 请你根据示例为学校的新闻小报设计三个栏目并简述栏目的主要内容。 示例:栏目:警钟长鸣
内容:指出班级存在的问题警示同学们
(3) 在你忙于做新闻小报时,你的同桌说:“学习这么忙,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有必要吗?”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回答他的问题,表明你的看法。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9七上·汽开区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人刘仁嗜弈① , 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释】①弈:下棋。②滞:停留。③竟:结束。④甫:刚刚。⑤诩诩(xǔ)然;夸耀的样子。⑥哂(shěn):讥笑。
(1) 下列语句中均带有“之”字,请选出“之”不作代词的一项( )。 A . 复投之 B . 又数刀毙之 C . 胜者熟视之 D . 无招架之力
第 3 页 共 19 页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3) 从文中刘仁“要之对局”“诩诩然”“愕然”“欲起”等表现,分析其性格特点。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0. (15分) (2013·厦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⑪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⑫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⑬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第 4 页 共 19 页
⑭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⑮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⑯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有删改) (1) 精读把握
Ⅰ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Ⅱ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2) 品读鉴赏
Ⅰ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Ⅱ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⑬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 拓展延伸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60字)
11.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钟声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地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第 5 页 共 19 页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衣服各式各样,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去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头块,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 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 (2) 第③段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趣事?请简要概括。 (3) 第③段打括号的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4)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打括号的句子的理解。
(5) 有同学认为第②段与题目关联不大,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八下·鄂城月考) 从下列两题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①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②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到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春风……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但不可以单向支取,只有通过彼此的积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回丧失殆尽.
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友情,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八、 名著导读 (共3题;共13分)
第 6 页 共 19 页
13. (5分) (2018七上·杭州期中) 《白洋淀纪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其中,《荷花淀》和《芦花荡》两篇历来被人称道,这两篇文章中,哪一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刻?请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他/她的性格特征。
14. (4分) (2020九上·沧县期末) 名著阅读。
“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孤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炭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这个似万万锤打就银人,那个如千千火炼成铁汉。一个是五台山银牙白象,一个是九曲河铁甲老龙。这个如布漆罗汉显神通,那个似玉碾金刚施勇猛。一个盘旋良久,汗流遍体迸真珠;一个揪扯多时,水浸浑身倾墨汁。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堆中呈面目。正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1) 这段说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一情节?________,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
(2) 针对小说中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林冲是《 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你是什么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________。
15. (4分) (2017八上·阜宁期中) 文化常识填空。
(1)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指的是今天的________。 (2) ________与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3) “天下黄河一壶收”,所说的是著名的________景点。
(4) 在10月24日下午“诗与远方——走进阜宁”朗诵会上,艺术家深情地朗诵了诗作《春天,遂想起》,诗人余光中在春天想起的地方是________。
第 7 页 共 19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9 页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
答案:5-1、答案:5-2、答案:5-3、答案:5-4、答案:5-5、答案:5-6、答案:5-7、答案:5-8、
答案:5-9、
第 9 页 共 19 页
考点:解析: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31分)
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 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9 页
答案:7-1、
答案:7-2、答案:7-3、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9 页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答案:8-1、答案:8-2、考点:解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
第 12 页 共 19 页
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9 页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解析:
第 14 页 共 19 页
答案:11-1、答案:11-2、
答案:11-3、答案:11-4、
答案:11-5、
第 15 页 共 19 页
考点:
解析: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2-1、
第 16 页 共 19 页
考点:解析:
八、 名著导读 (共3题;共13分)
答案:13-1、
考点:
第 17 页 共 19 页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
考点:解析:
第 18 页 共 19 页
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答案:15-4、考点:解析:
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