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l3期 、,o1.8 No.13 南方农业 SouthChinaAgriculture 2014年5月 May.2014 周堂琴,杜川: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14,8(13):45--48 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周堂琴,杜川※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02260) 摘要综述近年来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设施蔬菜地土壤理 化性状随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特点,从而为采取措施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供 依据。 关键词土壤;理化}生质;设施蔬菜;种植年限 中图分类号:S152;¥153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3—045.04 知网出版网址:l脚:,^ ∞ ne 锄s,detail/50.1186.S.20140704.2038.010.hlml网络出版时间:2014-7-420:38:00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蔬菜品质 施蔬菜地和露天蔬菜地土壤pH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都呈 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反季节蔬菜需 现下降趋势。郭红伟等 对大棚辣椒连作土壤研究发 求越来越大,设施蔬菜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中大 现,土壤pH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赵 棚蔬菜栽培占了较大比重【”。大棚蔬菜等设施栽培方 凤艳等 对大棚蔬菜地研究表明,土壤pH值随种植年 式改变了传统露地蔬菜种植的土壤环境,使土壤长期 限的增加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年限14、30年的土壤 处于高温、高湿、无降水淋洗、高施肥量、超强度利 pH值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39、0.50,土壤酸化问题严 用等环境条件下,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利用方式,土 重。孟鸿光等 对城郊温室研究也发现土壤pH随种植 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易发生变化口],伴随的土壤酸化板 年限的增加呈逐年下降趋势。李俊良等 对种植l3年 结、次生盐渍化、重金属累积等障碍问题日益突出。 的日光温室研究发现,最低的土壤pH值已经降到了 目前针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变化 4.31,土壤酸化问题十分严重。曾希柏等 对设施蔬 的系统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 菜土壤研究表明,pH值出现下降,且其降低幅度与种 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的研究 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 进展,旨在探讨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特点, 为采取措施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保障食品 安全提供依据。 2土壤电导率变化 土壤电导率是指示土壤水溶性盐的指标,与土 壤盐分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征了土壤盐分的 累积状况。电导率越高,含盐量越大,可用于判断盐 1 土壤pH值变化 作物一般根据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土壤中的 分含量是否达到作物生长的水平。目前,大量 养分有高度的选择性。当施入某种养分肥料以后,容 试验研究表明,大棚蔬菜地土壤电导率随种植年限的 易出现阴、阳离子不平衡的现象,而对土壤的pH值产 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胡明芳等u 对大棚菜地土壤研究 生影响。目前,一般认为肥料施用不合理是导致蔬菜 表明,土壤电导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基本呈现上升 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p-41。大量试验研究表明,设 趋势,种植1O年以上的大棚菜地具有明显的盐分积累 现象。郭红伟 对大棚辣椒连作土壤研究发现,随 收稿日期:2014—05—01 着栽培年限增长,土壤电导率逐步提高,当连作年限 大于6年时,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呈显 著的上升趋势,连作20年的土壤电导率比对照提高 作者简介:周堂琴(1968一),女,重庆江津人,本科,农艺师,主要 从事粮油作物技术推广。E—mail:1035493096@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282199950@qq.com。 周堂琴,杜川: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74 g/kg,属于极高水平。同时,相关试 371%。对于导致土壤电导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尚不 全磷含量为1.明确。郭文龙等 对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使用高含 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大棚、保护蔬 盐量的有机肥导致了土壤电导率升高。李文庆等m 对 菜地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王辉等 对苏南地区 设施蔬菜地土壤研究认为,硝态氮积累是使土壤电导 大棚蔬菜地土壤研究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种植 率升高的原因。 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这与郭文龙等¨u研究结果一 致,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 3土壤养分变化 3.1土壤有机质变化 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有机和矿质营养的源泉, 关,他们一致认为这可能与大棚土壤施用磷肥及其在 土壤中的固定释放机理有关。郭红伟等 研究大棚辣 椒地土壤速效磷显著升高,并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而 也是形成土壤结构体的重要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 逐步增加,当达到一定年限时均显著下降。4土壤全钾 速效钾变化 意义重大,是判断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 3.大量试验研究表明,设施蔬菜地土壤有机质随种植 钾不仅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而且能有效改善 年限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王辉等 对苏南地区设施 蔬菜的品质。速效钾含量是反应土壤钾素供应状况的 蔬菜地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逐 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土壤速效钾变化,对指导钾肥合 渐增加。焦坤等H 对大棚菜地研究认为,与露天菜地 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设施蔬 相比,大棚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郭红 菜地土壤全钾含量表现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 对江苏省苏南地区大棚蔬菜地土壤研究 伟等 研究表明,温室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出现增 势。王辉等n 加,而且有机质积累程度与种植年限有关。 发现,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全钾逐渐增加。薛 3.2土壤全氮、碱解氮变化 延丰掣H 对设施地土壤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合 加,设施地土壤全钾含量显著增加,7年左右的设施 40 g/kg,属于极高 理的土壤氮素管理对维持作物产量非常重要。蔬菜 地土壤20 cm耕作层中全钾含量为4.作物具有需肥量大的特点,蔬菜生产中肥料投入尤 水平。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设施蔬菜地土壤速效钾 以氮肥施用量居首 引。目前,大量试验研究表明, 含量与种植年限呈一定的相关关系,有升高,也有降 设施蔬菜地土壤全氮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上升趋 低,尚不明晰。刘兆辉等 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大 势。郭红伟等[5 对大棚辣椒连作土壤研究认为,全氮 棚蔬菜土壤中速效钾具有积累效应,随种植年限增加 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且达极显著水 土壤中速效钾不断积累。胡明芳等 川对不同种植年限 平。薛延丰等04]对设施菜地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 大棚菜地土壤研究表明,种植年限对表层土壤速效钾 限增加,设施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碱解氮含 影响不明显,对20 cm以下土壤影响显著,随着种植 量的高低可反映土壤当季蔬菜作物的供氮能力,郭 年限增加不断减少。郭红伟等 研究表明,大棚辣椒 文龙等 u对蔬菜大棚土壤性质研究表明,发现土壤 连作土壤速效钾显著升高,并且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而 逐步增加,当达到一定年限时均显著下降。 碱解氮含量与种植年限无关。 3-3土壤全磷、速效磷变化 磷肥的过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 3.5土壤微量元素变化 目前,试验研究表明,设施蔬菜地土壤有效态微 本,而且磷素在土壤中容易富集,对周边水体环境构 量元素含量与pH、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魏孝荣等 成潜在威胁 。大量试验研究和报道表明,我国设施 引研究表明,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 蔬菜地磷素累积问题突出 。目前,相关试验研究结 剖面分布特征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影响,有效态 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蔬菜地土壤全磷含 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关 量显著增加。王辉等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棚菜地 系。周国华等 认为,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 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磷逐渐增加。薛延丰等[】 】 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活化,而土壤酸性增加也能增加微 对设施蔬菜地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全 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伊田 叫的研究结果中,设施菜 磷含量显著增加,7年左右设施地土壤20 cm耕作层中 地土壤pH与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均达到极显著负 第8卷第13期 、,o1.8 No.13 南方农业 SouthChl'aAgrniculture 2014年5月 May.2014 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铜、锰、锌含量达 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适当提高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 含量,土壤pH的下降也能增加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 件的变化[J].土壤,2003,35(2):94—97. 到极显著正相关。这些表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有机 [5]郭红伟,郭世荣,黄保健.大棚辣椒不同连 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江苏农业科 学,2011,39(5):452—455. [6】赵凤艳,吴凤芝,刘德.大棚菜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研 4土壤重金属变化 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环境安全是蔬菜质量安全的 J].土壤肥料,2000,(2):l1—13. 通报,2000,3 1(2):70—72. 7]孟鸿光.沈阳城郊温室土壤特性调查研究[J].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 [8]李俊良,崔德杰,孟祥霞,等.山东寿光保护 基础。近年来,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渐 [地蔬菜施肥现状及问题的研究[J].土壤通 突出,广州、杭州等市的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 势已到不容忽视的地步口卜 。目前认为,化学肥料和 报,2002,33(2):126—128. 9]曾希柏,白玲玉,苏世鸣,等.山东寿光不同种 畜禽废弃物施用是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口卜 钔植年限设施土壤的酸化与盐渍化[J].生态学 土壤pH和有机质也直接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存 ,在形态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设施蔬菜地土壤 报,2010,30(7):1853—1859. 周光涛,等.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地 重金属Pb、As、Cd、Cr、Mn等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 [10】胡明芳,田长彦,土壤速效磷、钾及电导率的垂直变异[J].西北农林 加而增加。王俊等[26]对日光温室研究表明,温室中 重金属Zn含量与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Cd、Cr、 棚菜田土壤中重金属Pb、Cr、Cd、Mn、Zn、Cu随种 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与种植年限均呈线性相 相关关系,重金属Cd、Ni、Mn的含量与种植年限呈 科技大学学报,2010,38(10):205—210. 性质演变与施肥问题的研究[J】.干早地区农业研 党菊香,吕家珑,等.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 zn、As和cu含量明显增高。陈碧华等口 研究表明,大 [11]郭文龙,究,2005,23(1):85—89. 报,2002,39(2):283—287. 2]李文庆.大棚土壤盐状况研究[J].土壤学 关,重金属Pb、Zn、Cu的含量和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 [1显著正相关关系。薛延丰等¨ 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的 [13]马文奇,毛达如,张福锁.山东省蔬菜大棚养分累积 状况[J]磷肥与复肥,2000,15(3):65—67. 蔬菜大棚土壤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Pb、 4]薛延丰,石志琦.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地土壤养 Cd、Cr、As含量逐渐增加,连云港地区种植年限为7 [1年的大棚菜地土壤Pb含量为225 mg/l(g,淮安地区种植 年限为7年的大棚菜地土壤Cd含量为2.49 mg/kg,连云 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 报,201 1,25(4):125—130. 港和扬州地区所有种植年限的大棚菜地土壤Cr含量均 [15]吕家珑.农田磷素淋溶趋势及预测闭[J].生态学 大于120 mg&g,扬州地区所有种植年限的大棚菜地土 壤As含量均大于25 mg/kg,均属于极高水平。 参考文献 报,2003,23(12):2689—2701. [16]杜新民,吴忠红,张永清,等.不同种植年限日光 温室土壤盐分和养分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 报,2007,21(2):96—98. 17]刘兆辉,江丽华,张文君,等.氮、磷、钾在设施蔬菜 [1]王辉,董元华,李德成,等.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蔬菜地 [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及移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 土壤养分状况研[J]_土壤,2005,37(4):460—464. [2]黄锦法,曹志洪,李艾芬,等.稻麦轮作改为保护地 报,2006,25(增刊):537—542. 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18]魏孝荣,邵明安.黄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 地形下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J].环境科 报,2003,9(1):19—25. [3]范庆锋,张玉龙,陈重.保护地蔬菜栽培对土 报,2009,23(1):103—106. 学,2009,30(9):274 1—2746. 刘占元.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异常 壤盐分积累及P H值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 [19]周国华,成因判别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J].物探与化探,2003,27(3):223—226. [4]焦坤,李德成.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性质及环境条 47 周堂琴,杜川: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24]谭长银,吴龙华,骆永明,等.不同肥料长期施用下稻 [20】伊田.杨凌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环 [境质量的影响及评价[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2010. 田镉、铅、铜、锌元素总量及有效态的变化[J].土 壤学报,2009,46(3):412—418. 良效应[J】.土壤学报,2001,38(2):212—218. 25]张亚丽,沈其荣,姜洋.有机肥料对镉污染土壤的改 【21]魏秀国,何江华,陈俊坚,等.广州市蔬菜地土 【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J】.土壤与环 境,2002,1 1(3):252—254. [26]王俊,郭颖,吴蕊,等.不同种植年限和施肥量对日 [22]叶兰军,谢正苗,徐建明.杭州市郊菜园土部 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J].浙江农业科 学,2003,(3):123—124. 光温室土壤锌累积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 报,2009,28(1):89~94. 【27】陈碧华,杨和连,周俊国,等.大棚菜田种植年限对 土壤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 [23】索超,李艳霞,张增强,等.北京集约化养殖畜禽饲料 Zn含量及粪便残留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 报,2009,28(10):2173—2179. 报,2012,28(1):213—218. (责任编辑:敬廷桃) (上接第19页) 外生根,郭治友在研究杂交鹅掌楸组织培养时利用 此方法,其生根达到83.3%以上。总之,木兰科植物 不一致,很难形成统一的体系,生根问题至今仍然 是木兰科组织培养的一个难题。 效获得无菌外植体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 报,2008,3(3):127~129. 5]谭泽芳,洪亚辉,胡超.广玉兰的离体培养研究[J].湖 中只有少数树种取得了生根实验的成功,但结果并 [南农业大学学4It(自然科学板),2003,29(6):478-481. [6】王琪,王酷之,李映丽.荷花山玉兰组织培养的研究 [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1):l1—13. [7]孙铭鸿,安娜,周清,等.天女木兰嫩茎愈伤组 3展望 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组织 培养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养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研究还不够深入, 题,各项工作均停留在外植体选择,培养基选择等表 面问题上,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研究。 织诱导及再生体系建立研究[J].中国园艺文 摘,2012,(4):6—8.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30年来,木兰科植物组织培 [8]周丽华,许冲勇,曾雷,等.紫玉兰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J].经济林研究,2002,20(4):37—38. 如外植体褐化的控制,增值系数不高,生根困难的问 [9]王琪,王酷之,李映丽.荷花山玉兰组织培养的研究 [J].西北药学杂志,2001,l6(1):11—13. [10】刘根林.杂交鹅掌微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J].江 苏林业科技,2000,27(6)24—26. 参考文献 [1]刘玉壶,罗献瑞,吴容芬,等.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9. [11】周丽艳,郭振清,秦子禹,等.白玉兰组织培养中的褐 化控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2(4):19— 22. [2]房红霞,庞进友.试论木兰科植物的园林应用[J]_当 [12]褚建民,周凌娟,王阳,等.白玉兰离体培养和快速繁 代生态农业,2006,(1):55—57. 殖[J].防护林科技,2002,(4):29—31. [3]程忠生,方金捍,程荣亮,等.马褂木有性繁殖试验[J]. [13]孟雪.白玉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 浙江林业科技,1997,17(6):l8—21. 学通讯,2005,41(3):339. [4】徐石,陆秀君,李天来.天女木兰组织培养中有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