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发明专利]
*CN102517141A*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17141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7
(12)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110424808.9(22)申请日 2011.12.16
(71)申请人湖北四季春茶油有限公司
地址438300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黄金桥开
发区金龙大道众盈科技园(72)发明人余旭东 汪志强 谢磊
(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代理人周宗贵 刘荣(51)Int.Cl.
C11B 1/04(2006.01)C11B 1/06(2006.01)C11B 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烘干处理;2、脱壳处理;3、压榨毛油;4、过滤后得到茶油;5、将茶油进行水洗,水洗包括两步;6、水洗后的茶油进行脱臭处理;7、干燥及冷却处理;8、低温养晶;9、精滤。本发明提供的纯物理的全程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有以下优点:全程处理均采用纯物理工艺,没有化学物质添加。所有处理工艺均在低于100℃的温度下进行,有效的避免了高温操作带来的有害物质以及对油脂中营养物质的破坏;同时该工艺步骤精简,操作简单,在提高生产销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CN 102517141 ACN 102517141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成熟的油茶籽在55℃~75℃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处理,使油茶籽内的含水率为8%~12%,烘干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2)、将油茶籽除去杂质后通过机械脱壳得到茶籽仁,仁中含壳率为5%~12%;(3)、将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毛油和饼粕,毛油的出油温度为45℃~75℃,饼粕中的残油含量为3.5%~5.5%;
(4)、将毛油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杂质后得到茶油;(5)、将茶油进行水洗,水洗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将水洗罐中的茶油按照35~4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搅拌过程中逐渐升温至60℃~65℃,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65℃~70℃的纯净水,以55~6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静置沉淀3~4小时后将杂质排出。
b、将油温升至65℃~70℃,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2%~3%的比例加入70℃~75℃的纯净水,以55~6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静置沉淀3~4小时后将杂质排出。
(6)、水洗后的茶油进入密封不锈钢脱臭罐中,在真空度为-0.096~-0.098MPa的条件下先将油加热到80℃~90℃,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气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0℃~95℃,脱臭时间为3~6小时。
(7)、脱臭处理后关闭蒸汽,保持真空度-0.096~-0.098MPa,温度90℃~95℃的条件下继续干燥1~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0℃~45℃,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同时停止水冷,让其自动降到室温。
(8)、将上述处理后的茶油在0℃~5℃的条件下养晶48~120小时,然后回温至10℃~25℃,过滤后即可得到成品山茶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烘干后的油茶籽经过震动筛和风选装置处理,除去其中的霉变茶籽以及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茶籽仁在室温下直接压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b步骤可重复进行1~2次,直至茶油中无杂质排出。
2
CN 102517141 A
说 明 书
一种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具体为一种利用山茶籽为原料纯物理加工的
全程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属农产品加工领域。
[0001]
背景技术
山茶籽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资源,茶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油中之王”、“黄金液体”等美称。山茶油中含有人体必需单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富含维生素E、茶多酚、山茶苷、山茶皂甙,以及钙、铁、锌等元素和抗氧化剂VE和角鲨烯,是一种同时具备食用价值、医药价值和保健价值的木本植物油。[0003] 目前,茶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经过压榨或浸出提取毛油,然后经过过滤、脱胶、脱酸、脱臭、脱色、冬化等工序精炼制作而成,这些工艺在提取毛油过程中,采用烘干、破碎、轧坯以及110℃以上高温蒸炒压榨,会造成油脂中活性物质的破坏,而溶剂浸出工艺中采用了工业己烷,导致潜在的食用安全隐患;传统的毛油精炼一般采用水化或酸化脱胶、碱中和或者高温物理法脱酸、吸附脱色和高温真空脱臭,这些方法采用了大量的化学试剂或者高温处理,而且工艺步骤多,能耗高,其中的高温处理不仅会破坏油脂中的活性物质,而且会产生有害身体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
[0002]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物理的全程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且其工序简单、低温节能,避免了外源化学物质的导入和大大降低了高温操作带来的有害物质,实现了绿色环保和低碳。
[0005]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6] 1、一种纯物理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7] (1)、选取成熟的油茶籽在55℃~75℃的条件下进行烘干处理,使油茶籽内的含水率为8%~12%,烘干后自然冷却至室温;[0008] (2)、将油茶籽除去杂质后通过机械脱壳得到茶籽仁,仁中含壳率为5%~12%;[0009] (3)、将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毛油和饼粕,毛油的出油温度为45℃~75℃,饼粕中的残油含量为3.5%~5.5%;[0010] (4)、将毛油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杂质后得到茶油;[0011] (5)、将茶油进行水洗,水洗包括以下具体步骤:[0012] a、将水洗罐中的茶油按照35~4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搅拌过程中逐渐升温至60℃~65℃,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加入65℃~70℃的纯净水,以55~6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静置沉淀3~4小时后将杂质排出。
[0013]
b、将油温升至65℃~70℃,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2%~3%的比例加入70℃~75℃的纯净水,以55~6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15分钟,静置沉淀3~4小时后将杂质排出。
3
CN 102517141 A[0014]
说 明 书
2/4页
(6)、水洗后的茶油进入密封不锈钢脱臭罐中,在真空度为-0.096~-0.098MPa的
条件下先将油加热到80℃~90℃,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气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0℃~95℃,脱臭时间为3~6小时。[0015] (7)、脱臭处理后关闭蒸汽,保持真空度-0.096~-0.098MPa,温度90℃~95℃的条件下继续干燥1~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0℃~45℃,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同时停止水冷,让其自动降到室温。[0016] (8)、将上述处理后的茶油在0℃~5℃的条件下养晶48~120小时,然后回温至10℃~25℃,过滤后即可得到成品山茶油。
[0017] 所述的步骤(1)中烘干后的油茶籽经过震动筛和风选装置处理,除去其中的霉变茶籽以及杂质。
[0018] 所述的步骤(3)中茶籽仁在室温下直接压榨。[0019] 所述的步骤(5)中的b步骤可重复进行1~2次,直至茶油中无杂质排出。[0020] 本发明提供的纯物理的全程低温制取山茶油的方法有以下优点:1、全程处理均采用纯物理工艺,没有化学物质添加。2、全程处理工艺均在低于100℃的温度下进行,有效的避免了高温操作带来的有害物质以及对油脂中营养物质的破坏;3、该工艺步骤精简,操作简单,在提高生产销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0022] 实施例1
选取成熟的油茶籽在55℃的条件下进行烘干,直至油茶籽内的含水率为12%,烘
干后将油茶籽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震动筛和风选装置处理,除去其中的霉变茶籽以及杂质。将除去杂质后的山茶籽放入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处理,处理后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控制为5%。将茶籽仁在室温下直接进行压榨,得到毛油和饼粕,毛油的出油温度为45℃左右,饼粕中的残油含量控制为5.5%左右。过滤掉毛油中的不溶杂质后得到茶油,然后对茶油进行水洗,第一次水洗按照以下方法:将毛油转移至水洗罐中,按照3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茶油,搅拌过程中逐渐升温至60℃,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1%的比例加入65℃的纯净水,以5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静置沉淀3小时后将杂质排出。第一次水洗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水洗,第二次水洗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油温升致65℃,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2%的比例加入70℃的纯净水,以5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0分钟,静置沉淀3小时后将杂质排出。
[0024] 将水洗完成后的茶油转移至密封不锈钢脱臭罐中,打开抽真空装置,在真空度为-0.098MPa的条件下先将油加热到80℃,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气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0℃,脱臭时间为3小时。[0025] 脱臭处理完成后关闭蒸汽,在原有的真空度和温度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0℃,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并停止水冷,让其自动降到室温。[0026] 将上述处理后的茶油在0℃的条件下养晶48小时,然后回温至10℃,过滤后即得到成品山茶油。
[0027] 本实施例中制得的山茶油各项指标均符合GB11765-2003标准,具有山茶固有的
[0023]
4
CN 102517141 A
说 明 书
3/4页
气味,且无异味;经检测,其中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为0.03%,不溶杂质的含量为0.015%;酸值为0.9mgKOH/g,过氧化值为1.8mmol/kg。[0028] 实施例2
[0029] 选取成熟的油茶籽在75℃的条件下进行烘干,直至油茶籽内的含水率为8%,烘干后将油茶籽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震动筛和风选装置处理,除去其中的霉变茶籽以及杂质。将除去杂质后的山茶籽放入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处理,处理后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控制为12%。将茶籽仁在室温下直接进行压榨,得到毛油和饼粕,毛油的出油温度控制为75℃左右,饼粕中的残油含量控制为3.5%左右。过滤掉毛油中的不溶杂质后得到茶油,然后对茶油进行水洗,第一次水洗按照以下方法:将毛油转移至水洗罐中,按照4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茶油,搅拌过程中逐渐升温至65℃,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2%的比例加入70℃的纯净水,以6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5分钟,静置沉淀4小时后将杂质排出。第一次水洗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水洗,第二次水洗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油温升致70℃,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3%的比例加入75℃的纯净水,以6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5分钟,静置沉淀4小时后将杂质排出。重复第二次水洗的步骤1次。[0030] 将水洗完成后的茶油转移至密封不锈钢脱臭罐中,打开抽真空装置,在真空度为-0.096MPa的条件下先将油加热到90℃,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气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5℃,脱臭时间为6小时。[0031] 脱臭处理完成后关闭蒸汽,在原有的真空度和温度条件下继续干燥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5℃,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并停止水冷,让其自动降到室温。[0032] 将上述处理后的茶油在5℃的条件下养晶120小时,然后回温至25℃,过滤后即得到成品山茶油。
[0033] 本实施例中制得的山茶油各项指标均符合GB11765-2003标准,具有山茶固有的气味,且无异味;经检测,其中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为0.02%,不溶杂质的含量为0.010%;酸值为0.92mgKOH/g,过氧化值为1.82mmol/kg。[0034] 实施例3
[0035] 选取成熟的油茶籽在65℃的条件下进行烘干,直至油茶籽内的含水率为10%,烘干后将油茶籽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震动筛和风选装置处理,除去其中的霉变茶籽以及杂质。将除去杂质后的山茶籽放入脱壳机中进行脱壳处理,处理后得到茶籽仁,茶籽仁中含壳率控制为8%。将茶籽仁在室温下直接进行压榨,得到毛油和饼粕,毛油的出油温度控制为60℃左右,饼粕中的残油含量控制为4.3%左右。过滤掉毛油中的不溶杂质后得到茶油,然后对茶油进行水洗,第一次水洗按照以下方法:将毛油转移至水洗罐中,按照4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茶油,搅拌过程中逐渐升温至63℃,然后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1.5%的比例加入63℃的纯净水,以6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3分钟,静置沉淀3.5小时后将杂质排出。第一次水洗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水洗,第二次水洗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油温升致68℃,按照与茶油的质量比为2.5%的比例加入73℃的纯净水,以6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13分钟,静置沉淀3.5小时后将杂质排出。重复第二次水洗步骤两次后,茶油内无杂质排出。[0036] 将水洗完成后的茶油转移至密封不锈钢脱臭罐中,打开抽真空装置,在真空度为-0.097MPa的条件下先将油加热到85℃,再间歇性的注入蒸气进行真空脱臭处理,脱臭处理过程中油温保持在93℃,脱臭时间为4.5小时。
5
CN 102517141 A[0037]
说 明 书
4/4页
脱臭处理完成后关闭直接蒸汽,在原有的真空度和温度条件下继续干燥1.5小
时,然后停止加热,通过水冷将油温降至43℃,然后解除真空环境并停止水冷,让其自动降到室温。
[0038] 将上述处理后的茶油在3℃的条件下养晶80小时,然后回温至13℃,过滤后即得到成品山茶油。
本实施例中制得的山茶油各项指标均符合GB11765-2003标准,具有山茶固有的
气味,且无异味;经检测,其中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为0.026%,不溶杂质的含量为0.012%;酸值为0.86mgKOH/g,过氧化值为1.75mmol/kg。
[0039]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