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支模方案(9米_17.8米)(1) (1)

来源:化拓教育网


目 录

一、主要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模板(高支模)施工的基本情况 ............................. 3 四、施工材料的选用 ........................................... 3 五、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设计与搭设 ........................... 4 六、模板体系的拆除 ........................................... 9 七、劳动力及施工器具配置 .................................... 10 八、保证施工质量措施 ........................................ 11 九、保证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 12 十、模板工程危险源列表 ...................................... 64 十一、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 67 十二、模板支架体系的施工平、剖面附图。 ....................... 69

1

高支模施工方案

一、主要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28-2000)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粤建监字[1998]027号颁布《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工程设计图及上级的有关文件及标准等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中山市南区马岭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工程地点: 中山市南区马岭村芦溪

建设单位: 中山市南区马岭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 设计单位: 中山市舜一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州广保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包括厂房4幢,1层;仓库1幢,1层;办公楼1幢,5层;

宿舍楼2幢,6层,总建筑面积为26711.9m2

2

三、模板(高支模)施工的基本情况

1、本高支模工程为办公楼8-10轴×B-C轴及10-12轴×B-C轴的大堂。10-12轴×B-C轴最高高度为9m,为首层至三层,该面层最大的梁截面尺寸为300㎜×900㎜,最小梁截面尺寸为200㎜×600㎜,板厚度均100㎜。8-10轴×B-C轴最高高度为17.8m,为首层至屋面层,该面层最大的梁截面尺寸为400㎜×1280㎜,最小梁截面尺寸为250㎜×600㎜,板厚度均130㎜。拟采用钢管满堂红支撑方式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本方案专为该大堂高支模施工而编制。

2、施工顺序:在首层结构及结构柱施工完成后,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允许条件后,在楼板上铺设木枋,模板支架落在木枋上进行搭设。

3、混凝土采用砼输送泵输送。

4、现场平坦运输条件较好,模板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垂直运输利用塔吊。

5、外脚手架搭设采用落地式双排钢管架,随施工进度搭设,保证工作面离地超过2米以上有安全围护。

6、作业人员的上下通道随外脚手架进行搭设,详见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7、施工进度详见施工进度计划。

四、施工材料的选用

1、模板采用δ=18㎜厚胶合板. 2、木枋采用80㎜×80㎜松木枋. 3、支架采用Φ48×3.5标准钢管组合支撑. 4、辅助用模板采用δ=20㎜松木散板.

5、对拉螺栓采用Φ12.

3

五、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设计与搭设

本工程高支模板体系的施工设计与搭设须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高支模板体系的施工设计。 1、钢管支撑工艺流程

检查钢管、扣件质量 钢管分类 理地面基础 放线定梁位 选取立杆、支撑 整设水平杆 立杆固定校正 加

剪刀撑杆 定梁底标高 复测检查加固。

2、钢管立杆立于首层结构之上,由于9米及17.8米高支模位置相邻,其搭设方式均为:立杆纵横间距均为1m,立杆步距为1.2m。承重架支撑形式为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为可调托座,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20m,梁底模板下的木枋横向间距为0.25m,板模板下的木枋间距0.35m;托梁采用双木枋。

3、纵横向水平杆设置:纵向水平杆应水平设置,其长度不应小于2跨,两根水平杆的对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该扣件距立柱轴心线不宜大于跨度的1/3,同一步中,内外两根纵向水平杆的对接头应尽量错开一跨,上下两根相邻的纵向水平杆的对接头也应尽量错开一跨,错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凡与立柱相交处均必须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且脚手架外侧每两度大横杆之间绑扎两行篙竹作安全护栏。

横向水平杆搭设,凡立柱与纵向水平杆的相交处均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严禁任意拆除。该杆距立柱轴心线的距离不应大于150㎜,跨度中间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其两端均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4

4、扫地杆设置:立柱由标准底座向上200㎜处,纵横向设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柱固定。

5、剪刀撑设置:支架周边设剪刀撑,中间纵横每4排立杆设剪刀撑,与地面角度为45º~60º。顶层以下的剪刀撑中的斜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柱上或横向水平的伸出端上,固定位置与中心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顶部剪刀撑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不得少于2个旋转扣件。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6、支撑采用Φ48钢管进行组合,根据梁板情况确定,并在钢管上、下加可调支托调整至合适高度。

7、在靠近柱的部位,水平杆需支顶到柱上,以增加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8、高支模支撑架架体搭设完毕,在顶层纵横向水平连系杆设置一道安全平网(或铺竹排 ),防止木工、钢筋工作业期间发生高处坠落。 9、本工程支模外围应用钢管与已完成结构相连,在结构边缘采用钢管连接(见图)或支顶顶方式,以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二)高支模板体系的施工搭设

1、材料说明同前。 2、施工准备:

1) 备足各种施工材料,并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 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线,做好模板底口水泥砂浆找平层。

3) 根据设计图纸构件的尺寸,配制加工好柱、墙、梁模板,并按相应结构构件编号。

5

3.模板安装 1)梁模板安装

a) 梁模板安装前要在两端柱上弹出标高线,然后立支撑,支撑下垫上木方,支架的间距按要求。

b) 按设计标高调试好支架顶标高,支架采用可调节底座和顶托,调整好标高在安装梁底板木方时要通线检查,在安装梁底板.梁底板要起拱按设计要求,设计如没有具体明确,按规范规定2/1000-3/1000。

c) 梁侧模板安装要通线找直,以保证梁截面尺寸的正确,梁上口模

板要设支撑卡.安装完毕后要校正梁中线、标高、截面尺寸、清除模板内杂物,检查合格后办理预检。

2)板模板安装:

a) 一般从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装支架和木方,要按照标高通线找

平,并固定支架,然后依次安装模板。

b) 支架顶木方通线调平后,再铺放板模板,板模板局部范围拼板,

可采用松木散板,不得用大胶合板锯成小拼板,板模板拼缝要严密,接缝处要平整。

c) 安装完毕后,将板面清扫干净,办理预检。 3)支架安装:

a)支架安装间距,须严格按照计算书要求的间距进行布架.不得随

意增大间距。

b)支架立杆底面和顶面应采用可调节的底座和顶托。 c)支架搭设好后,要拉线检查调整水平度和垂直度。

d) 支架搭设的其他要求参照现行规范《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

6

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4.模板支架立杆底座下要垫木枋。

5、所有木枋的布置间距须按设计书的要求,施工操作中不得随意更改。 6、整个模板体安装完成后,必须报验,符合要求并办理验收手续,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三)、搭设作业注意事项

1、严禁不同直径钢管及其相应扣件混用。

2、底立杆应按立杆接长要求选择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设置,至少应有两种适合的长度的钢管作立杆。

3、剪刀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2步。 4、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少于100mm。

5、剪刀撑的斜杆与基本构架结构杆件之间至少有3道连接,其中,斜杆的搭结接头部位至少有1道连接。 (四)、搭设过程中的自检

1、在搭设支撑体系过程中,经常检查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陷。 2、立杆垫座与基础面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松动或脱离情况。 3、斜撑,顶撑等设置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4、检查整架垂直度有否偏差过大。 (五)验收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并报安监部门备案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7

(六)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拟采砼泵管进行砼浇筑,并配以串筒、溜槽下料。混凝土浇筑前,在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1、梁板浇筑方法应由跨中向两端对秤进行分层浇筑,每层不得大于400mm,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进行振捣。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砼不得堆放过高及过分集中,而且要及时拨开。振动时不得用振动棒撬住模板或钢筋振动。

2、砼浇筑顺序应有序,均匀进行,不要过于集中,要严格控制浇筑进度不得过快,混凝土不得堆放过于集中,要及时将其拨开,使砼荷载能均匀分布。

3、在浇捣楼面砼过程中,要安排专职质安员进行跟班。砼的保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跟班木工及施工员随时观察模板体系变形情况。特别是支撑体系有无弯曲而造成失稳或木枋挠度过大等异常情况。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施工员应立即指挥楼面工作人员撒离,经确认不安全威胁解除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七)支模沉降监测 1、监测内容和监测要求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测点布设:沿建筑物纵向每10-15米布设一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布设2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

8

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

(3)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测,监测频率20-30分钟一次。

2、监测报警指标

监测项目 支架沉降 支架水平位移 3、监测方法

支撑的变形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做法是:在首层柱的侧面标示出观测基准点,分别在支撑杆上标示观测点(沉降观测点位置在该层结构面上约1.5m处,垂直度观测点应在模板支撑下方30cm-50cm处)。在整个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安装专人在首层外围进行监测。 4、处理方法

当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立即组织有关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监测报警值 5mm 10mm 六、模板体系的拆除

1)非承重模板拆除时,必须提供混凝土的强度报告,在梁板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并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拆除,承重模板、梁、板底模的拆除时间如下所示: 结构名称 板 梁 梁悬臂结构 结构跨度(m) ≤2 >2≤8 ≤8 >8 ≤2 >2 达到砼标准强度的百分率(%) 50 75 75 100 75 100 2)模板拆除:墙、柱、梁、板模板的拆除按常规方法进行,但施工拆除

9

中要注意如下几项:

1、 模板(高支撑)的拆除顺序为:搭设模板拆除的脚手架→从梁中部开始向两端支点降下梁底支撑可调支托→拆除梁底模板→拆除梁两侧模板→拆除楼板下支撑→拆除楼板龙骨及模板→拆除脚手架→模板分类堆放整齐。

2、拆除的支架、模板、木方要及时清理,螺栓与配件收集集中管理,支架、木方、模板要整理归堆使用。

3、拆除人员要站在以拆除模板的空隙地再拆除近旁的模板,模板要用钩子钩下,不得猛撬猛敲,使模板大片整体落下。

4、模板拆除应按规定逐次进行,不得采用大面积撬落方法,严禁使用硬物击打、撬挖,不得留有悬空模板。

4、支撑体系的拆除: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5、拆除时不得把模板、木方直接从高处往下掷,以防模板变形和伤人及砸坏其他物体,临边模板拆除时,临边面要封闭好。

七、劳动力及施工器具配置

1、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外脚手架的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按下表配置人力资源,操作工均应持有效上岗作业证书上岗作业。

2、建立由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搭设技术员组成的管理机构,搭设负责人有指挥、调配、检查的直接责任。

10

(一)劳动力安排表 工种 技术管理 安全监督 质量检查 测量放线 木工 架子工 铁工 砼工 杂工 (二)机具配备 机具名称 架子板手 力矩板手 水平仪 经纬仪 数量 10 4 1 1 机具名称 插入振动棒 平板震动器 数量 10 2 人数 1 1 2 3 40 30 25 15 8 八、保证施工质量措施

1、支架及其配件的规格、性能、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要有合格证和产品标志。

2.门架、钢管要平直,不得使用歪斜过大、硬变、砸扁、严重锈蚀的

门架、钢管。

3.腐朽、翘曲、劈裂、严重损伤的木枋、模板不得使用。 4、模板面完成后,按下列标准检查验收: (1)模板接缝宽度≤1.5mm。

(2)板模板上漏涂隔离剂面积≤1000cm2 (3)梁柱模板上漏涂隔离剂面积≤400cm2 (分别用尺、楔形塞尺检查)

11

(4)允许偏差项目按下表执行:

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截面尺寸 轴线位移 标高 基 础 柱、墙、梁 项 目 基础 柱、墙、梁 允许偏差(mm) 高层框架 5 3 +2 -5 ±10 +2 -5 3 2 5 3 3 2 +10 -0 2 +10 -0 拉线和尺量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用2m托线板检验。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每层垂直度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 差 表面平整度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预埋螺栓 预留洞 中心线位移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移 截面内部尺寸 5. 跨度大于4m的梁、板结构的模板要设置0.2~0.3%L起拱。 6.模板体系安装完毕后,须经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九、保证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保证施工安全措施:

1. 责任落实到人,本项目第一安全责任人 ,生产直接安全责任人 。

2.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曲、劈裂的材料.底部要平整坚实. 3.安装模板应按顺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斜撑攀登上落.

4.现场安装模板时,未用工具要装入工具袋,防止上层作业时工具掉

下伤人.

5.模板、木枋、支架传送吊运要捆绑牢固,不得乱扔.

12

6.安装立柱、梁模板时,高度大于4m以上时,应搭设工作台,不足4m

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7.墙、柱模板未安装对拉螺栓前,板面要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并用斜撑撑牢,以防模板倒塌.

8.圆锯机要有安全防护装置才准使用,未作业时要拉闸停机. 使用电器和机具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9.安装楼面模板遇有预留洞口的地方,应做好临时封闭,以防误踏和落物伤人.

10.安装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模板,应拿起堆放稳妥,以防误入伤人事故发生.

11. 高支模支撑架架体搭设完毕,在顶层纵横向水平连系杆设置一道安全平网(或铺竹排 ),防止木工、钢筋工作业期间发生高处坠落,安装二层以上的外围柱、梁模板,要搭设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或挂好安全网.

12.在浇筑混凝土中,要有专人看守模板,发现变形、松动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加固处理,防止塌模伤人.

13.拆除模板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方可进行拆除,操作人员必须戴

安全帽.操作时要按顺序分段进行,不允许让模板、枋料自由落下.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撬落和拉下.

14.拆除模板应用长撬棍,严禁操人员站在正拆除模板下.在拆除楼板

模板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伤人.

15.拆除模板前,要将下的洞口、建筑物周边用木板或安全网作防护围

蔽,防止模板、枋料落下伤人才.

13

16.拆模间歇时,要将已松动的模板、木枋、拉杆、支撑固定好,防止

突然掉落或倒塌.

17.模板拆完后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枋料在结构物上.拆除下来的模板、枋料要及时清理、修整、并运送到指定地方堆放稳妥. (二)环境保护措施:

(1)做好施工现场的清洁环保工作,废模板、木枋和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

(2)规范施工,模板、木枋、支架等按规定地方堆放整齐。 (3)施工中用过的废铁钉及拆除模板拔下的铁钉要收集存放在带盖的铁桶内并定期处理。

(4)施工中严禁从上向下倾倒废板材料或木屑。工地严禁燃烧废材木屑。

(5)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不得超过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夜间施工时间,防止噪音扰民。

14

十、高支模板体系设计计算书(本计算书采用品茗安全计算软件

2010进行计算,因考虑钢管的折旧,验算均钢管按Φ48×3钢管计算)

(一) 10-12轴×B-C轴9米高300mm×900mm梁段。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90;

混凝土板厚度(mm):10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20;

立杆步距h(m):1.2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9.0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1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21.6;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油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2.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5;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8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35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300;主楞竖向根数:2;

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300mm,6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16

直径(mm):48.00;壁厚(mm):3.0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80.00;高度(mm):8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3.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9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 26.772 kN/m2、21.600 kN/m2,取较小值21.6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17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80×1.8×1.8/6=43.2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0.8×21.6=20.736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0.8×4=4.48kN/m; 计算跨度: l = 30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 0.1×20.736×3002 + 0.117 ×4.48×3002 2.34×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20.736×0.3+1.2×4.48×0.3=8.456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34×105

18

= /

4.32×104=5.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5.4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20.736N/mm;

l--计算跨度: l = 3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80×1.8×1.8×1.8/12=38.88cm4; 面

:

ν=

0.677×20.736×3004/(100×9500×3.89×105) = 0.308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300/250 = 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308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2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8.456/(0.900-0.100)=10.570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8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19

W = 1×8×8×8/6 = 85.33cm3; I = 1×8×8×8×8/12 = 341.33cm4; E = 10000.00 N/mm2;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20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476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5.637 kN,最大变形 ν= 0.720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4.76×105/8.53×104 = 5.6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5.6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300/400=0.7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72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75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5.637kN,按照集中荷载

21

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2×4.493=8.99cm3; I = 2×10.783=21.57cm4; E = 206000.00 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主楞计算弯矩图(kN·m)

22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761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12.542 kN,最大变形 ν = 0.408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7.61×105/8.99×103 = 84.7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84.7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408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600/400=1.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408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

23

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300×18×18/6 = 1.62×104mm3; I = 300×18×18×18/12 = 1.46×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4.00+1.50)×0.30×0.90=8.262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 q2:1.2×0.30×0.30=0.108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2.50)×0.30=1.890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

q2)l2+0.117q3l2=

0.1×(8.262+0.108)×3502+0.117×1.89×3502=1.30×105N·mm; σ =Mmax/W=1.30×105/1.62×104=8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8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4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q2=8.262+0.108=8.370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35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350.00/250 = 1.400mm; 面

:

ν=

0.677×8.37×3504/(100×9500×1.46×105)=0.61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1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1.4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

=

1.2×[(24+1.5)×0.9×0.35+0.3×0.35×(2×0.8+0.3)/

0.3]=10.437 kN/m;

(2)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 = 1.4×(2.5+2)×0.35=2.205 kN/m; 均布荷载设计值 q = 10.437+2.205 = 12.642 kN/m; 梁两侧楼板荷载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传递,其设计值:

25

p=0.35×[1.2×0.10×24.00+1.4×(2.50+2.00)]×(1.00-0.30)/4=0.562kN

2.支撑方木验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8×8×8/6 = 8.53×101 cm3; I=8×8×8×8/12 = 3.41×102 cm4; E= 10000 N/mm2;

计算简图及内力、变形图如下:

简图(kN·m)

剪力图(kN)

26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方木的支座力: N1=N2=2.458 kN; 最大弯矩:M= 0.997kN·m 最大剪力:V= 2.458 kN

方木最大正应力计算值 : σ =M/W=0.997×106 /8.53×104=11.7 N/mm2; 方

τ

=3V/(2bh0)=3×2.458×1000/(2×80×80)=0.576N/mm2; 方木的最大挠度:ν =2.493 mm;

方木的允许挠度: [ν]=1.000×1000/250=4.000 m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11.683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满足要求!

27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0.576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的最大挠度 ν=2.493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4.000 mm,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托梁的计算

作用于托梁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托梁采用:钢管(双钢管) :Ф48×3; W=8.98 cm3; I=21.56 cm4;

1.梁两侧托梁的强度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2.458 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28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732 kN·m ; 最大变形 νmax = 1.12 mm ; 最大支座力 Rmax = 7.808 kN ;

最大应力 σ=M/W= 0.732×106 /(8.98×103 )=81.5 N/mm2; 托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81.5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νmax=1.12mm小于1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八、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υA)≤[f]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纵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7.808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9=1.608kN;

29

205

N =N1+N2=7.808+1.608=9.416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N/mm2; lo -- 计算长度(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85×1.7×1.2,1.2+2×0.2]= 2.417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85;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o/i = 2417.4 / 15.9 = 152;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301;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9416.48/(0.301×424) = 73.8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73.8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N/mm2,满足要求!

30

(二) 8-10轴×B-C轴17.8米高400mm×1280mm梁段。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40;梁截面高度 D(m):1.28;

混凝土板厚度(mm):13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20;

立杆步距h(m):1.2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7.8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31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26.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油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2.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5;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8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5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300;主楞竖向根数:3;

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3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300mm,600mm,9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00; 主楞合并根数:2;

3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80.00;高度(mm):8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6.772kN/m2;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15×1.8×1.8/6=62.1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1.15×26.77=36.945kN/m;

33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1.15×4=6.44kN/m; 计算跨度: l = 30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 0.1×36.945×3002 + 0.117 ×6.44×3002 = 4.00×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36.945×0.3+1.2×6.44×0.3=14.51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4.00×105 / 6.21×104=6.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6.4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36.945N/mm;

l--计算跨度: l = 3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15×1.8×1.8×1.8/12=55.89cm4; 面

:

ν=

0.677×36.945×3004/(100×6000×5.59×105) = 0.604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300/250 = 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0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2mm,满足要求!

34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14.510/(1.280-0.130)=12.618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8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1×8×8×8/6 = 85.33cm3; I = 1×8×8×8×8/12 = 341.33cm4; E = 10000.00 N/mm2;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35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568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7.899 kN,最大变形 ν= 0.705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5.68×105/8.53×104 = 6.7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6.7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300/400=0.75mm;

36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705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75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7.899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抵抗矩W分别为: W = 2×4.493=8.99cm3; I = 2×10.783=21.57cm4; E = 206000.00 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主楞计算弯矩图(kN·m)

37

I和截面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415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9.084 kN,最大变形 ν = 0.055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4.15×105/8.99×103 = 46.1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46.1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055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300/400=0.7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55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75mm,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N<[N]= f×A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38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N/mm2; 穿梁螺栓型号: M12 ;查表得: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 76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9.084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76/1000 = 12.92 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9.084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2.92kN,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0×18×18/6 = 2.16×104mm3; I = 400×18×18×18/12 = 1.94×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39

q1: 1.2×(24.00+1.50)×0.40×1.28=15.667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 q2:1.2×0.30×0.40=0.144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2.50)×0.40=2.520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q2)l2+0.117q3l2=

0.1×(15.667+0.144)×2502+0.117×2.52×2502=1.17×105N·mm; σ =Mmax/W=1.17×105/2.16×104=5.4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5.4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q2=15.667+0.144=15.811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5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250.00/250 = 1.000mm; 面

:

ν=

0.677×15.811×2504/(100×6000×1.94×105)=0.35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358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40

=1mm,满足要求! 七、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 = 1.2×[(24+1.5)×1.28×0.25+0.3×0.25×(2×1.15+0.4)/ 0.4]=10.4 kN/m;

(2)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 = 1.4×(2.5+2)×0.25=1.575 kN/m; 均布荷载设计值 q = 10.400+1.575 = 11.975 kN/m;

梁两侧楼板荷载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传递,其设计值: p=0.25×[1.2×0.13×24.00+1.4×(2.50+2.00)]×(1.00-0.40)/4=0.377kN

2.支撑方木验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8×8×8/6 = 8.53×101 cm3; I=8×8×8×8/12 = 3.41×102 cm4; E= 10000 N/mm2;

计算简图及内力、变形图如下:

41

简图(kN·m)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42

方木的支座力: N1=N2=2.772 kN; 最大弯矩:M= 1.061kN·m 最大剪力:V= 2.772 kN

方木最大正应力计算值 : σ =M/W=1.061×106 /8.53×104=12.4 N/mm2; 方

τ

=3V/(2bh0)=3×2.772×1000/(2×80×80)=0.65N/mm2; 方木的最大挠度:ν =2.017 mm;

方木的允许挠度: [ν]=1.000×1000/250=4.000 m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12.439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0.650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的最大挠度 ν=2.017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ν]=4.000 mm,满足要求!

八、梁跨度方向托梁的计算

作用于托梁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托梁采用:钢管(双钢管) :Ф48×3; W=8.98 cm3; I=21.56 cm4;

1.梁两侧托梁的强度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2.772 kN.

43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1.04 kN·m ; 最大变形 νmax = 1.65 mm ; 最大支座力 Rmax = 12.127 kN ;

最大应力 σ=M/W= 1.04×106 /(8.98×103 )=115.8 N/mm2; 托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5.8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νmax=1.65mm小于1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九、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44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υA)≤[f]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纵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12.127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17.8=3.181kN; N =N1+N2=12.127+3.181=15.307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N/mm2; lo -- 计算长度(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85×1.7×1.2,1.2+2×0.2]= 2.417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85;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o/i = 2417.4 / 15.9 = 152;

45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301;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15307.295/(0.301×424) = 119.9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19.9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N/mm2,满足要求!

(三) 10-12轴×B-C轴9米高板。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2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2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9.00;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托梁材料为:钢管(双钢管) :Ф48×3; 4.楼板参数

楼板的计算厚度(mm):100.00;

46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82/6 = 54 cm3; I = 100×1.83/12 = 48.6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47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1+0.35×1 = 2.85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1= 2.5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2.85+1.4×2.5= 6.92kN/m 最大弯矩 M=0.1×6.92×3502= 84770 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84770/54000 = 1.57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57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 =q1=2.85kN/m 面

ν

=

0.677×2.85×3504/(100×9500×48.6×104)=0.063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350/ 250=1.4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63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4 mm,满

48

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8×8×8/6 = 85.33 cm3; I=b×h3/12=8×8×8×8/12 = 341.33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0.35×0.1+0.35×0.35 = 0.997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0.35 = 0.875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 q1 + 1.4 ×q2 = 1.2×0.997+1.4×0.875 = 2.422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2.422×12 = 0.242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242×106/85333.33 = 2.838 N/mm2;

49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838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422×1 = 1.453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1.453×103/(2 ×80×80) = 0.341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41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0.997 kN/m; 最

ν=

0.677×0.997×10004

/(100×9000×3413333.333)= 0.22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1000/ 250=4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2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4 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钢管(双钢管) :Ф48×3;

50

W=8.98 cm3; I=21.56 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076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618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946 mm ;

51

最大支座力 Qmax = 6.594 kN ;

最大应力 σ= 618284.7/8980 = 68.851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68.851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0.946mm 小于 1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58×9 = 1.423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1×1 = 0.3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1×1 = 2.5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273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1×1 = 4.5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11.427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52

σ =N/(υA)≤[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11.427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下式计算:

l0 = h+2a = 1.2+0.2×2 = 1.6 m;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2 m;

l0/i = 1600 / 15.9 = 10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58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1427.48/(0.58×424) = 46.468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6.46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1.185×1.018×(1.2+0.2×2) = 1.93 m;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85;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6 按照表2取值1.018 ; Lo/i = 1930.128 / 15.9 = 121 ;

53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446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1427.48/(0.446×424) = 60.43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60.4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120×1=12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11.427/0.25=45.71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1.427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

p=45.71 ≤ fg=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54

(四) 8-10轴×B-C轴17.8米高板。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2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2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17.80;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托梁材料为:钢管(双钢管) :Ф48×3; 4.楼板参数

楼板的计算厚度(mm):130.00;

55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82/6 = 54 cm3; I = 100×1.83/12 = 48.6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56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3×1+0.35×1 = 3.6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1= 2.5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3.6+1.4×2.5= 7.82kN/m 最大弯矩 M=0.1×7.82×3502= 95795 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95795/54000 = 1.774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774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 =q1=3.6kN/m 面

ν

=

0.677×3.6×3504/(100×9500×48.6×104)=0.079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350/ 250=1.4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79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4 mm,满

57

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8×8×8/6 = 85.33 cm3; I=b×h3/12=8×8×8×8/12 = 341.33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0.35×0.13+0.35×0.35 = 1.26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0.35 = 0.875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 q1 + 1.4 ×q2 = 1.2×1.26+1.4×0.875 = 2.737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2.737×12 = 0.274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274×106/85333.33 = 3.207 N/mm2;

58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3.207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737×1 = 1.642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1.642×103/(2 ×80×80) = 0.385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85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1.26 kN/m; 最

ν=

0.677×1.26×10004

/(100×9000×3413333.333)= 0.278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1000/ 250=4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78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4 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钢管(双钢管) :Ф48×3;

59

W=8.98 cm3; I=21.56 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346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699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1.068 mm ;

60

最大支座力 Qmax = 7.452 kN ;

最大应力 σ= 698697.45/8980 = 77.806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77.806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1.068mm 小于 1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58×17.8 = 2.814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1×1 = 0.3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3×1×1 = 3.25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6.414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1×1 = 4.5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13.997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61

σ =N/(υA)≤[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13.997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下式计算:

l0 = h+2a = 1.2+0.2×2 = 1.6 m;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2 m; l0/i = 1600 / 15.9 = 101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58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3997.016/(0.58×424) = 56.917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56.91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1.185×1.051×(1.2+0.2×2) = 1.993 m;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85;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6 按照表2取值1.051 ; Lo/i = 1992.696 / 15.9 = 125 ;

62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423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13997.016/(0.423×424) = 78.042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78.042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120×1=12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13.997/0.25=55.988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3.997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

p=55.988 ≤ fg=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63

十、模板工程危险源列表

作业项目 危险源 对策 伤害类型 现场随机抽查,询问受训情况和掌握情新增操作人员未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不了解模板加工、堆况,记录姓名工种等信息,查找相关教综合事故 放、运输、吊装、拆除等作业过程安全管理要求; 育、培训、交底等书面资料 模板加工人员对新型模板体系的加工机械的性能不熟悉,未观察工人操作方法,查询上岗证等材料 机具伤害 能熟悉模板加工机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不适宜高空上作业人员现场抽查和询问 高空作业,未对高空作业人员身体状况进行检查或测试; 高处坠落 人员 圆盘锯操作人员戴手套作业未制止和纠正,木模板加工未发现场观察,查询防护用品发放领取原始尘肺/失防护用品,使用的防尘口罩和耳塞损坏未更换; 记录 聪 春节作业人员想家,心情烦躁,未对其安抚使心情平稳后再现场观察和交谈询问,掌握多数人员思高空作业;人员少,作业人员连续工作24h后仍安排高空作业;想动态,安抚和劝慰,并解决员工实际高处坠落 架子工家中发生突发时间其心情不稳定扔登高作业; 困难 分包作业队无相应资质整数或超过其资质范围施工;分包登检查队伍资质和人员上岗证,证、人同高处坠落高作业人员、架子工未持有效安全上岗证作业; 一、有效 /坍塌 模板支撑架料钢管壁薄、扣件含碳量高仍用作承重结构支撑现场检查及查厂家提供和现场抽样送检坍塌 未制止; 的检验报告 木制模板板面强度不够仍用作承重结构底模未制止、未纠正; 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坍塌 火灾 物体打击 材料 模板、架料工程所使用的脱模剂、油漆、稀料一次进场后乱现场检查 堆乱放,阻碍现场交通; 吊装模板用的钢丝绳断股未更换; 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高支模所用扣件含碳量超标、变形,钢管壁厚偏薄、变形等现场检查及查厂家提供和现场抽样送检坍塌 缺陷未按安全规定退货; 的检验报告 支模现场木工加工机械未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漏电保现场检查及查电工检查记录等相关资料 触电 护器不匹配、不定期检测、发现失效未更换; 支模现场木工加工机械的开关未用保险丝连接,保险丝未接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到火线上; 施工机械 木工加工机械无保护装置仍作业,保护装置损坏未更换; 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火灾/触电 机具伤害/触电 机具伤害 物体打击/坍塌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火灾 火灾 物体打击 机具伤害 机具伤害 二次伤害 圆盘锯锯片缺齿严重未更换,使用带开口槽的刨刀未制止; 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大模板吊装设备安全装置失效仍吊装,吊装设备安全装置失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效未及时维修,模板重量超过吊装设备的最大吊装量仍吊装; 刮六级以上大风未暂停模板吊装,下大雨后未对作业面上积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水进行处理干后再作业; 环境 木工房未设置禁火标识,在木工房内抽烟未立即阻止和纠正,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配置的灭火器失效未更换,灭火器被临时转移后未即时复位; 模板加工产生的木屑及刨花因人少未及时清扫,造成地面木现场检查及查相关制度与交底记录 屑及刨花大量堆积未处理; 木枋或模板现场堆放倾斜未纠正; 现场检查 圆盘锯启动后,新增人员未待转速正常后进行锯料无人阻止; 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圆盘锯加工作业时,有其它人员在与锯片同一直线上作业; 现场检查 木模 非木工平刨作业时负伤未及时关闭电源、未及时止血、未及现场询问调查 时送医院救治; 在现场高楼加工木模时临边未防护;

64

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高处坠落 资料

交叉作业时,墙模一侧模板安装完成后未临时固定; 现场检查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坍塌 墙柱模板安装时未设置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不稳固、超过2m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等相关资料 无防护就作业; 抢工墙、柱模板支撑设在非承重脚手架上未返工; 现场检查 墙柱模板 墙柱模板支撑架管间距偏小、支撑未固定牢固、支撑材料脆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检验报告等相关坍塌 断; 资料 模板拆除时,未先拆上部模板而是先拆下部模板,模板拆除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等相关资料 监视人员被临时调离; 拆除的模板未堆放整齐阻碍交通,堆放在卸料平台上的模板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等相关资料 超重; 模板支撑未经过计算、设计参数计算错误未及时纠正; 坍塌 坍塌 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等相关坍塌 资料 模板支撑架管间距偏小、纵横向剪刀撑间距过大、钢管底座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等相关坍塌 未压实、未垫板; 资料 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扣件未紧固、支撑材料偏小、未固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模板坍塌 定牢固,未经过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工程检验批等相关资料 钢筋或混凝土作业时,模板上施工静荷载、动荷载超过设计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巡检坍塌 规定未停止作业、未监视、未加固; 记录等相关资料 模板作业时,作业面空洞和临边防护未防护,或防护损坏未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高处坠落 及时修复; 资料 模板作业时,作业面使用的旧跳板作业前未检查,发现断裂现场检查 未及时更换; 现场手动电动工具电线破损未用绝缘胶布包裹好、一次线和现场检查 二次线不满足安全要求; 高处坠落 触电 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高用低挂、未固定牢固,使用报废的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高处坠落 梁板模板 安全带; 资料 高处坠落模板下方设置的水平网未固定牢固,安全网损坏未更换、安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物体打全网过期未检测、使用报废的安全网; 资料 击 模板作业时,上下交叉作业且无隔离措施,设置的隔离板强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物体打击 度不够或未固定牢固; 资料 抢工底模拆除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就强行拆模,拆模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模板坍塌/物留下无支撑的悬空模板未制止。是否按规定传送模板及架料,拆除令等相关资料 体打击 并未设置警戒区域; 高处坠落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夜间进行模板拆除作业,照明灯光太暗,损坏的灯具未更换; /物体打资料 击 拆除的模板未码放整齐阻碍交通,堆放在卸料平台上的模板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坍塌 超重; 资料 高大模板施工时,设置专用上下通道损坏未及时修复合格后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高处坠落 才使用; 资料 高支模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计算和验算有误,其计算公式、计算数据、验算结果未满足最大施工荷载和动荷载要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 求的足够安全系数; 未按专家论证提出意见补充、完善、审批或再次组织专家论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 证,其方案的正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差; 坍塌 综合事故 高支模 高支模支撑系统的间距、步距未满足安全要求;高支模支撑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等相关坍塌 系统的支撑方式、支撑设置的间距未满足安全要求; 资料 对支撑系统的基础平整度、坚实度,架子底座采用的材质、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模板面积,搭设中的间距、步距,支撑的间距、形式等关键参数坍塌 工程检验批等相关资料 未进行专项检查验收,检查结果不符合安全规定; 65

支撑系统与墙体拉节点的数量、位置、材质、连接方式均不现场检查及查施工方案、交底书、模板坍塌 符合安全规定,挑梁固定的方式、抗剪力等不符合安全规定; 工程检验批等相关资料 扣件紧固时螺栓扭矩无专项检查记录,检查数据不在允许范现场抽查及查交底书、巡检记录、模板坍塌 围内; 工会层检验批等相关资料 作业过程中钢管、扣件等材料临时贮存的数量、位置超过限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坍塌 载规定; 资料 作业过程中架子有临时拆除、拆除后无专人监视、未在规定现场检查及查交底书、教育培训等相关坍塌 时限内恢复,恢复后未重新验收合格; 资料 混凝土施工全过程中未设专人在指定位置对涉及支撑结构失稳相关的立柱、水平杆、支撑的间距、管子厚薄、粗细,扣件扭力、与墙体拉结固定点位置,受力情况下变化等关键环现场检查及查相关资料 节进行专项监视,监视中发现变化未及时报告、影响结构整体安全时未暂停混凝土浇筑; 坍塌

66

十一、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1应急组织体系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1.2指挥机构及职责 组长职责:

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②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③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

67

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④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⑤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⑥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②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③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④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组员职责:在组长的带领指挥下对事故进行救援抢救 3、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求援设备与设施 a)、应急电话

为合理安排施工,事先了解气候情况拨打121或221,掌握近期和中长期气候,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组织施工,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伤事故现场求援拨打121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火警火灾事故救援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发生抢劫、偷、盗、斗欧等情况拨打匪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救助。 拨打“121”或“119”须知:

1、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前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讲明伤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

68

特征。

3、说明报警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保持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障及时给予消除,以便救护车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十二、模板支架体系的施工平、剖面附图。

69

70

71

9米梁截面支撑剖面图

72

9米梁支撑平面图

73

17.8米梁截面支撑剖面图

74

17.8米梁支撑平面图

75

9米板支撑平面图

76

17.8米板支撑平面图

77

78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