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一节 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l.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

2.解除窒息,清除口鼻腔的积血、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术。

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便于快速扩容或药物应用需要。 4.制止大出血,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骨折病人行简单有效的固定。 5.配合医生对张力性气胸减压或开放性气胸的伤口闭合,腹部脏器损伤的初步处理。

6.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变化,并作记录。 7.除去脏衣服、擦净血迹,初步清洁等生活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 8.血压平稳或经初步处理病情允许后护送入院。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配血、五置管、六皮试,七记录

第二节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1.取休克体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ml/min。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双管输液。

4。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病因治疗及处理,如:外伤的包扎止血,过敏的抗过敏等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每 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6.注意保暖和病人安全,预防病人坠床。 7.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双通道、四抗毒升压去病因、五保暖、六置管、七记录

第三节 心肌梗塞病人的急救护理 1。 病人取平卧位。

2。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流量3—4ml/min。

3。 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注意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 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的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时及时给予除颤。 5. 尽快有效地控制胸痛,遵医嘱给予安定或杜冷丁注射。 6。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镇痛、三给氧、四通道、五监护、六安慰、七记录

第四节 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急救护理 1.病人平卧于硬板床或地面.

2.解松衣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痰器。

3.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气管插管,呼吸器助呼吸。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双管输液),按医嘱进行各种药物治疗. 5.备好除颤器,准备除颤.心电监护观察复苏情况. 6。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7.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8.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与评估、二畅通呼吸、三按压、四插管辅助呼吸、五通道、六监护、七再评估记录

第五节 脑卒中病人的急救护理

1.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l5~30º。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或其它抢救药物。 4.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活动情况。 5.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 6.注意安全、预防坠床.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观察、五去病因、六置管、七记录

第六节 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

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ml/min。

3.呼吸慢或停止病人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 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执行医嘱。

5.及时、有效、彻底洗胃,中毒原因不明者常规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胃,必要时保留标本送检。

6。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7. 注意保暖,除去被污染的衣物。 8. 做好心理护理。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置管、五洗胃、六观察记录、七安慰

第七节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 2.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3.用止惊药,开通静脉通,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4.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6.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7.惊厥发作时,禁食。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止惊、四通道、五防咬伤、六、降温观察、七禁食少刺激

7、门诊

管理要求

1)一般护理管理要求

① 门诊护士为各科首先接触病人的工作人员,应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耐

心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就诊.

② 开诊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检查及消毒各种器械,备齐各项诊疗用品,并

按固定位置放好。

③ 安排病人候诊,根据病情于就诊前测量体温,必要时测量脉搏及呼吸,并

记录于门诊病案上。按挂号先后、病人病情,合理安排就诊。复诊病人可根据需要预先借齐过去的住院病案与X线片等有关资料,以备诊疗时参考.

④ 随时观察候诊病人的病情,遇有高热、剧痛、出血、精神异常、呼吸困

难、瘫痪、惊厥、发绀、心力衰竭及其他病情危重者,应安排提前诊治,护理人员应在旁陪同,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陪送至急诊室处理。老弱伤残、婴幼儿及来自远地病人,亦应酌情提前诊治.

⑤ 分诊要准确,如发现传染病病人,应立即送隔离室诊疗,并做好消毒和疫

情报告。

⑥ 男女病人尽量安排分室诊疗.检查肛门、乳房、耻区(下腹部),应采取

保护性遮挡。护士经常巡视诊室,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检诊。

⑦ 诊查完毕,协助医师对病人进行个别指导,如手术前后注意事项,以及

检查、治疗、复诊等有关事项,遇病人对诊疗方面有意见时,护士应主动协助医师进行解释及处理。

⑧ 对候诊病人,应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介绍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

学知识,维护好候诊秩序。 2)内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护士接到病案或诊疗手册后,按顺序向病人扼要了解病情,进行分诊。

在分专科的内科门诊分诊时,应有所侧重,对一时不能确定科别者,由护士按病情分诊,接诊医师不得拒绝。

③ 在门诊进行的特殊检查,护士应按医嘱向病人交代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 ④ 配合好定期的专科门诊。需专科门诊会诊或邀主任会诊者,应予预约。 3)外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工作常规施行.

② 候诊室护士应做好门诊预诊、分诊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定期的专科门

诊,缩短候诊时间,使门诊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③ 治疗尚未结束的复诊病人(如换药、封闭等),可直接前往换药室、治疗

室治疗,遇有问题应及时请医师复诊; ④ 换药室及治疗室管理:

a.换药室及无菌治疗室应有专人负责,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物品、器械应固定放置.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整顿及空气消毒。

b。换药室内可进行感染创口的敷料更换、脓肿穿刺抽脓及表浅脓肿的切开引流等.遇有结核、炭疽、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实行隔离,用过的敷料、器械应另行灭菌或焚烧等处理.

c。治疗室内可进行无菌创口的拆线、封闭治疗、无菌病变及关节腔的穿刺注射等,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d。换药室与治疗室内的敷料及器械不得混用。

e.如不能设立治疗室应按无菌操作原则,分别处理无菌与感染创口。无菌器械及污染器械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明确标记,以免混用。 4)传染病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除直接来科门诊的病人外,一般门诊病人,不可至传染病科就诊.检诊时

应特别注意我国近来新发现的传染病是否在当地出现。

③ 对直接来科门诊或由他科转来的传染病病人,均应扼要询问病史,测体

温、脉搏与呼吸,必要时测血压,并观察有无皮疹、黄疽、发热、脱水、不安、意识障碍等。

④ 候诊室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并合理安排诊疗护理工作发现重危病

人,应即报告在班医师提前诊治或抢救。

⑤ 指定不同病种传染病病人在不同区域候诊,并到指定的接诊室就诊,勿让

病人随意走动。

⑥ 酌情给病人填写检验申请单,送血、尿、便检查;必要时准备咽拭子、

血涂片、皮疹涂片、脑脊液或肝功能等检查。

⑦ 接诊室接诊一种传染病后,应按规定消毒后才能接诊另一种传染病。 ⑧ 有传染性的病人离去前,应协助医师介绍有关隔离、消毒、治疗的注意事

项。需要时介绍有关复诊、转科、转院的注意事项。对护送工具如车辆、担架等,亦须消毒后方可离去。

⑨ 遇有传染病病人无床收容需要转院治疗时,应向转入医院门诊接诊室电

话联系,得到同意后方可通知病人,并协助联系交通工具。病情危重者,应设法护送.

5)儿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测体温时应指导家长保持患儿固定体位,扶持体温计,防止体温计滑脱、

折断或坠入直肠等意外事故。婴幼儿一般测肛温,年长儿可测腋温或口温,有条件可备用感应测温仪。 ③ 测体温后按预检常规进行预检、分诊.

④ 加强候诊宣传教育,如婴幼儿的预防保健知识、育儿指导以及结合流行季

节进行传染病的预防教育.

⑤ 加强候诊巡视,对高热、呼吸困难、剧痛、惊厥、体温不升,新生儿及其

他重症患儿应提前诊治;必要时应协助医师立即进行急救或护送到急诊监护室急救监护。

⑥ 进行治疗时,必须严格查对,正规操作,严密消毒。静脉、肌内注射和骨

髓穿刺或其他治疗后,应适当休息并观察5—30 min,如无反应方可离去。

⑦ 给药或治疗后,应向家长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必要

时可给预约或嘱随时复诊. 6)皮肤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安排病人就诊秩序,年老体弱及重危病人应提前就诊,如有专家或专病

门诊,应做好分诊工作及特殊检查和治疗的预约登记工作。

③ 门诊小手术或取活检标本,护士应主动密切配合,如准备器械、药品和敷

料等必要时术后应观察,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让病人离去。

④ 各种治疗完毕,护士应清理用过的器械,疑有特殊真菌或细菌污染的器

械和敷料应彻底消毒.

⑤ 门诊换药应认真细致,并向病人详细交代换药后的注意事项,换药后须清

洗和消毒双手口.

⑥ 各治疗室必须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7)产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凡需作阴道检查者,护士应嘱病人先排尿。

③ 凡需查血型、血红蛋白、尿常规、胸部透视者,护士应安排送检。 ④ 初、复诊孕妇均须测血压、体重,查尿蛋白.

⑤ 医师问诊后,护士迅速指导孕妇进行脱衣等准备,冷天注意保暖。 ⑥ 凡妊娠36周以上需作阴道检查时,应先消毒外阴,检查用品均须无菌。 ⑦ 每一孕妇检查后,应更换诊查床上的垫单. ⑧ 对HIV、梅毒孕妇应使用单独皮尺、一次性中单。 8)妇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凡须作阴道检查或在门诊手术者,护士应嘱病人排空小便,须作尿检验

者嘱同时留标本。

③ 阴道流血病人.检查前应先消毒外阴,检查用品均须无菌。如系正常月经,

一般不作检查。

④ 护士按医嘱进行治疗及配合特殊检查。

⑤ 每一病人检查后,立即更换垫单,以防交叉感染。 9)眼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初诊病人应在就诊前查远、近视力。

③ 遇婴幼患儿,应准备开睑钩,并协助医师固定患儿全身及头部。 ④ 有计划地安排门诊手术、验光及特殊检查的预约及登记事宜。 ⑤ 预约散瞳检查的病人,应按医嘱于开诊前30 min或开诊时滴药散瞳。如

滴药后瞳孔不能完全散大,应随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早作进一步处理。 ⑥ 暗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与防潮.

⑦ 眼药水应定期更换,防止污染变质,单人使用。瓶签字迹要清楚,阿托品

眼药水应用红字标签,无瓶签的眼药水不能使用。

⑧ 各种检查及治疗应注意分清左、右眼。操作时先右后左,单眼传染性或严

重眼病例外。

10)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要求 ① 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施行。

② 安排病人就诊次序,口腔急性出血、急性疼痛、口腔领面外伤及年老体

弱病人可提前就诊.发现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肝炎等应送隔离室或请传染病科会诊。凡用于口腔内或接触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钻、机头、托盘、印模胶等),均须严格消毒.

③ 治疗台上的各种常备药物,应定期检查,及时补充与更换.围布须经常保

持清洁,受唾液、血液等沾污者应及时更换。

④ 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或手术前,应先用肥皂流水洗手,必要时加戴无菌手套

或指套(手术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⑤ 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或手术时,护士应主动密切配合,如准备器械、药品、

敷料,及时调配充填材料等。

⑥ 应常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如芳香氨醋、尼可刹米、苯甲酸钠咖啡因、肾

上腺素、硝酸甘油等。

⑦ 门诊所用设备器械,须经常检查、加油、保养,并定期清点,防止损坏

或遗失。

11)门诊治疗室护理管理要求

① 门诊部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各科治疗室或综合性治疗室。

② 工作人员入室前均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

疗室.

③ 经常保持室内整齐清洁,每日治疗前通风30 min,用紫外线消毒。清洁

整顿应在治疗前后进行(先拖后扫),治疗中不得进行。

④ 治疗室的各项物品均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用后归还原处,

每日检查,随时补充保持完整。

⑤ 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查对

制度。

⑥ 注射药物(动物血清、青霉素、碘剂等),应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注

射动物血清制剂或青霉素应先作过敏试验。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应在门诊病案的封面上用红笔注明“青霉素皮试阳性\";皮试阴性者方可注射.注射后应密切观察反应,经15~30 min后,无反应方可让病人离去。治疗室应备有过敏反应急救药品.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进行抢救。 ⑦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用过的器械、物品应按消毒常规处理。

8、急诊科 管理要求

1)注射室:肝炎、性病病人应到专科门诊,由专职人员注射。 2)治疗室:

①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②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③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用后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处置。体温计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④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抢救室:

①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②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急救物品、药品的准备适用于专科急救。

③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④每日核对一次急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⑤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⑥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按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⑦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做好抢救记录和清理消毒工作。

⑧ 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

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