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
时至今日,欧债危机已成为既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此置之度外,中国也不例外。从根源上来讲,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政策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间的矛盾,经济稳定与政治大选时间的矛盾等等。因此,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减小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提振经济,恢复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层次的研究欧债危机的全过程无疑对未来我们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介绍欧债危机的起因,探寻其由一个国家的危机直至蔓延整个欧洲的经济灾难的全过程,深层次的挖掘其本质原因和外部因素,分析其对各国的影响,并针对以上的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欧债危机;财政统一;政府债务
Abstract
As the process of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which may cause another crush on the economy of the world, no country can absolutely avoid being affected because of the united of the world market, including China. In esse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risis is the result of the long-time contradictions without settlemen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ike policy confli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stability and politician election, etc. Therefore, to deal with all the contradictions above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risis to the whole world, boost the economy, resume the employ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people’s life, deep investigation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risis will be critical and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I will do my best to elaborate and explore that how the crisis can spear from one country to the whole Europe and finally became a disaster, and deeply investigate the basic and outer causes of the crisis, and talk about the influence to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how we will deal with the crisis according to all the negative effects mentioned above.
Key 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 Financial unification; Government paper
目 录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 1 (一)欧元区信贷扩张凸显制度性缺陷 ...................................................................................................................................................... 1 (二)均衡福利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 .......................................................................................................................................................... 3 (三)监管不力与政府失职 .......................................................................................................................................................................... 3 (四)美国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联袂演出 .............................................................................................................................................. 4 二、对欧洲诸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 5 (一)各国经济遭遇困境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 6 (二)打击投资者信心.................................................................................................................................................................................. 9 (三)金融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 10 三、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 ................................................................................................................................................................................. 11 (一)欧洲各国的应对措施 ......................................................................................................................................................................... 11 (二)中国的应对措施................................................................................................................................................................................ 14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在加强欧元区财政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前不久,欧洲央行启动了期限长达3年的长期再融资计划,向市场再一次注入流动性,尽管上述措施短期内提振了欧洲债券市场,但是并没能从根本上逆转欧债危机继续恶化的趋势。由于欧元区内利益博弈激烈,未来出现欧元区解体的风险正在增加,将给世界经济格局和安全形势带来严重的影响。
我们所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将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的头颅雕塑悬于伦敦桥上遭路人唾弃,或是只关注在目前的金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此次金融危机中领悟到了哪些东西,我们又能通过探究金融危机的始末,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杜绝此类危机的发生或者尽可能的减小损失。
一、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危及到波兰以致后来蔓延至整个欧洲后,皇家苏格兰银行,德国工业银行及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一些著名的银行都出现了巨额亏损。为了遏制经济进一步衰退,欧盟委员制定了总额高达2000亿欧元的“欧元区首次统一的经济刺激计划”,内容包括在欧盟国家内实行削减增值税,降息与扩大公共支出等经济策略。但是无论是从内部来说,或是外部环境来说,导致本次危机的原因过于复杂,并不是简单地流动性刺激就能解决的。债台高筑,南北差距扩大等一系列内部原因加上国际评级机构适时降级等外部因素共同加剧了危机的快速传导。
(一)欧元区信贷扩张凸显制度性缺陷
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但却有统一的货币政策。某些成员国面对外部冲击的时候,核心国家与周边小国受到的冲击不一样,所以如德法等国家不愿意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这却影响了
1
如希腊等小国的利益。周边小国难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各国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当然也不得不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单一的货币大大促进了欧元区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希腊在面对巨额财政赤字时只能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来缩减国内开支,而不能使用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或者货币贬值等手段,更不用说主权债务货币化(央行增发偿债所需数量的货币)来缓解债务压力,所以经济政策力度变小,效果不佳。例如希腊在欧盟中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小的经济体,是欧盟资助的主要受惠国。希腊加入欧元区,虽能享受到单一货币所带来的规模和稳定效应,但也必须承担货币政策缺失,汇率难以调解国际竞争力变化等的成本,特别是当希腊与德国,荷兰等传统强国在固定汇率下竞争时,就必须及时调节国内的产业结构和成本结构,以保持外部经济的平衡。但是结果表明自1996年其加入欧盟后,其国际竞争力直线下滑,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迫使希腊经济结构日趋内向化,并高度依赖旅游,房地产,航运等产业,尤其旅游业占到经济的20%。由于2008经济危机的到来,旅游业萎缩,更加恶化了希腊的经常账户。另外,欧洲央行一直奉行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始终将目标通胀率锁定在2%以下,但是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一定的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的发展,欧洲央行这样保守的做法无疑扼杀了许多经济复苏的机会,这种在危急时刻对物价水平稳定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元区的消费与投资,给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其实,如果只是制度缺陷,也并不会为欧元区带来如此大的风险敞口,关键是近年来欧洲银行业的信贷扩张十分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急剧增加,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长期过度举债。欧元区各国不同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是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由于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各国易于获得低廉,充足的借贷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各国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 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的初期2007-2009年,政府赤字数据急剧增加。再加上自1999年之后,欧元不合理的升值,升值幅度达到原值的86%,所以当危机出现时,贬值速度非常快,加剧危机。
2
(二)均衡福利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
像希腊,冰岛这些外围国家不像德国和法国那样依靠实体产业和对外出口的增长,而是过度依赖信贷的扩张,不是竞争力的提升。这些国家尽管经济增长之后,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却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德法等国看齐。在统一货币区内,核心国家的剩余资金可以很便利的源源不断的流入外围国家,支撑了外围国家寅吃卯粮,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直接后果是,10年间欧元区外围国家的消费部门急剧膨胀,消费需求的增速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增速,从而导致日益严重的消费增长泡沫和房地产泡沫。2008年的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希腊等重债国的信贷链条突然断裂。所以说,在一个发展水平不平衡的体制内,仅仅依靠统一的货币政策是没办法协调各国的发展的,长此以往只会加剧竞争力的不均。而在这种发展水平不相当的体系内,北欧模式的福利政策也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性的结构性低增长。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政党政治的需要和工会组织的压力等因素,从而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压力,为了维持这种超水平福利,许多欧元区举借外债,同时,福利水平的提高也拉升了单位劳动成本,使希腊等在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中不断处于劣势。借债导致长期债务存量持续提高,其利息支付等通过经常账户又加剧了国际收支恶化,这又反过来会恶化一国的信用体系。当一国主权信用风险持续提高时,利率对资本流动就变为负弹性,高利率已经无法阻挡资本的流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就将发生。这次金融危机从本质上,就是对以国际借贷保持高消费,高福利经济发展模式的惩罚。这种高福利政策不仅导致财政负担严重,而且占用的资金还会挤占科研,教育等投入,造成创新乏力,经济增长缓慢。同时过度福利消磨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工作怠慢,使许多欧洲国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同时由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陆续加入全球产业的而竞争,使这些依靠“高消费+贸易逆差”的模式推动经济的国家国内储蓄不足,政府无力有效利用国内储蓄为财政赤字融资,只能依靠发行外债融资。
(三)监管不力与政府失职
3
欧债危机的源头是绝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都严重的违反财政纪律,但欧盟制定的救市方案则是让德法两国包括欧洲央行都严重违反财政纪律—动用公共资金和储蓄存款去购买欧元区二三线国家的国债。这其实是向欧元国家发出了错误的信号,救市可以赖在大国身上,债主身上。德国的媒体干脆说:就是因为欧洲央行的介入导致意大利预算措施更为混乱。由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意大利国债,意大利的预算措施每天都在变,该国国债收益率因为央行的购债行为而有所下滑,这给意大利政府发出了可以放松削减赤字努力地信号,从而加剧了政府债务的负担以及警惕性。另外,在选举政治状态下,在债务危机已现端倪之时,政党和执政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在大选和民意调查中取悦,糊弄民众。而且欧元区17个国家本来就是一团散沙,却非要制造坚强如刚的假象。每一次欧元区领导聚首,都会向全世界发表声明显示欧元区的团结以及其强大的实力,但只要会议一散,杂音立刻不断。比如9月芬兰等国就提出了救助希腊问题必须有担保,即有条件出资,这是与欧盟制定的方案相抵触的。
危机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是欧元区主要国家领导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错判形势,一意孤行。面对债务危机,往往反应迟钝,应对措施乏善可陈。本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断尾,但是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因为比希腊大许多倍的欧元区第三号国家意大利出事了,后面还有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可以肯定的是,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是在欧元大跌之后才能评估的。欧元区也不用再指望美债危机先爆发,从而货币流向欧洲,这种“鸵鸟心态”使欧洲一次次的丧失挽救欧元的时机。仅仅依靠目前“货币联盟”的政治构架,是无法挽回当前的颓势的,这是共识。但由于欧元区各国领导人及国民仍然期望货币联盟能够解决问题,而不需要扔出“主权”作为筹码,这是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的关键。
(四)美国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联袂演出
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高盛曾帮助希腊秘密借款。高盛先是用一种信用证来对冲它在这笔交易中的风险敞口,2005年又将该交易转移给了希腊国民银行。2008年,希腊国民银行
4
又在高盛安排的一项交易中,将这一掉期产品转移给了一家特殊的公司。高盛事实上是向希腊预付了28亿欧元的贷款。包括花旗集团,巴克莱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知名大行在内的15家华尔街投行参与了与隐瞒希腊赤字有关的交易。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炮轰旨在保护投资人不受希腊违约影响的CDS,就像是允许邻居房子买火险,然后把邻居房子一把火烧了要求赔偿的闹剧。在欧洲主权债务爆发的整个过程中,华尔街评级机构也表现得非常活跃,与华尔街投行可谓完美搭档。正是三家华尔街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的主权信用级别,使该国马上陷入了政府融资成本被抬高的困境。随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级别,引发欧洲困局之后,欧盟和IMF出台了11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但评级机构并没有将希腊的信用级别提高,相反,标普却进一步将希腊的主权信用级别下调到BB+,相当于告诉市场,希腊主权债务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然后标普又再次调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行和评级机构配合相当默契,华尔街银行帮助希腊发债券,评级机构用最高的评级来号召大家放心认购,等华尔街投行部好陷阱后,评级机构开始唱衰欧洲负债率存在问题的国家。例如,希腊繁重的债务负担,外加高盛投机联袂导致。而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到欧洲国家,导致了欧元区国家经济的衰退,欧洲国家为了尽快走出经济泥潭,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希腊政府也不例外,进一步导致了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除此之外,高盛的做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年助希腊一臂之力跻身欧元区的高盛也落井下石,不但卖掉了手中大量的希腊债券,还购买了大量信贷违约掉期CDS,赌定希腊政府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试图以此获利。所以随着市场上看空希腊政府偿债能力加强,希腊政府的信用评级一再被降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二、对欧洲诸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对欧洲各国,1999年欧元的诞生有点类似于中国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大跃进”,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在一个档次,政治文化心理各异的欧洲诸国,用统一货币和统一货币政策统一在一个经济体里,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形象工程”,经济形势尚好时,欧洲诸国倒是可以以低利率发债寅吃卯粮,奢侈享乐,一旦经济下滑,欧元区货币政策的统一性与各成员国财政政策差异性的矛
5
盾就暴露无遗。对欧洲而言,债务危机既是金融危机,也是政治困局。对“欧猪五国”的政客们来说,面临的则是继续留在欧元区还是选择退出的问题;如果继续赖在欧元区,就得节衣缩食接受苛刻条件,甘当“二等公民”,如果退出欧元区,倒是重获独立货币之自由,但没了欧元区的财政约束和他国的救助,没准会像2008年的冰岛一样破产。对于欧元区中财政“坏死”的希腊这种国家,必须让其在债务违约后退出欧元区,既可以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保护欧元区其他经济体,又能对别国形成警示效应,防止“吃大锅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泛滥。2011年7-9月,欧洲股市三大股指一路下滑,而北美和亚洲股市也被拖累。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速2011年预计将只有1.5%, 2012年更放缓至0.4%。高债务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再刷新历史高位,希腊18%,爱尔兰13.3%, 葡萄牙12.9%, 西班牙6.37%, 意大利6.02%①。按照目前的趋势,如果再没有好的有效地措施出台,欧元区解体可能性很大。
(一)各国经济遭遇困境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希腊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国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导致的经常账户赤字引发希腊的债务积累,最终促使了危机的爆发。2011年7月4日,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降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由于希腊难以达成预订减少赤字的目标,援助资金可能不会及时到位,其债务违约风险极大。如果最终希腊违约,那么欧盟的全部努力都将白费。目前希腊政府与私人债权人的谈判依然迟迟无法达成协议,虽然,双方多次表示谈判取得进展,然而投资者并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结果,这也显示出目前债务谈判非常艰难,双方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在获得援助贷款问题上,希腊除了要与私人债权人达成协议外,同时还要加强本国的经济改革,为债务实现可持续性奠定基础,这也将成为希腊获得援助贷款的前提。所以显然,希腊脱困想要完全脱困仍然任重道远。这也将势必继续拖累着世界经济的复苏。
与德国原来同为救援国的法国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穆迪当天发布《每周信用展望》说,“法
①,
余祥. 北京.欧债危机阴霾仍难散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6
国国债利率持续上升和经济前景恶化,将会加剧法国政府的财政困难,对法国信用造成负面影响”。“信用造成负面影响”被认为是暗示法国目前处在最优的3A级长期信用评级有可能被下调。穆迪发出的警告导致欧洲金融市场当天陷入剧烈动荡。债券市场上,法国与德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利差上周超过200个基点,创欧元区建立以来新高,后降至150个基点。加上最近有关萨科齐个人生活花销的报告令民众对政府及其不满,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下降。现在我们不能再继续盲目追信评级机构,但是法国的形式绝对不容乐观,在未来其是否还依然像德国一样具有救援国的身份或是如同意大利一样,摇身一变,成为求救国,我们不得而知。
意大利同样面临危机,其对“欧猪五国”(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尚有9000亿欧元的风险暴露。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意大利遭受的创伤比较轻,然而近10年来,其经济增长却低于欧元区的平均增长水平。,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问题更加突出。从国债余额来说,意大利的国债余额约为1.9万亿欧元,西班牙约为7000亿欧元,两者之和大约是希腊的八倍。目前意大利债务问题并未持续的恶化,其国债收益率今日也有所回落,但这并不能够表示意大利已经度过了危险期。惠誉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建议,意大利应把重点放在实施财政刺激,而不是实施额外的财政紧缩方案,以解决债务问题和确保欧元区不会解体。惠誉主权评级部门董事总经理David Riley称,欧元的存亡取决于意大利。鉴于意大利负债全欧最多,意大利不仅仅是\"大到不能倒,也同时是大到不能救\"。而今日意大利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也是好坏不一,这为意大利经济前景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其债务问题也存在着在继续恶化的可能。
冰岛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短期贷款突然枯竭,直接导致冰岛国家大银行破产以及银行业危机。2008年11月,IMF提供给冰岛21亿美元的贷款,这是IMF30年来首次救援发达国家。冰岛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还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危机源于制定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政策。,大量吸引海外资金。而冰岛的银行也在国际资金市场上大量介入日元等低利短债,转而投资高利润同时高风险的资产,从而获得巨额利差,次级债券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过分借债,冰岛的银行外债总值高达1000亿元,
7
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而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20亿欧元。次贷危机爆发,冰岛破产。冰岛经济如今正在复苏,政府的努力得到回报。表现之一是,冰岛中央银行本月2日把主要利率提高四分之一个百分点至4.75%。法新社报道,冰岛2011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据信达2.5%,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超过3% 。但是想要重新回到危机前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葡萄牙的债务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葡萄牙在削减开支,增加税收,维持经济增长和维护银行系统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可能无法兑现在2013年之前将财政赤字GDP占比从9.1%降至3%的减赤承诺,所以评级下降。目前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12.4%,并在今年第二季度时出现了经济负增长。通胀率也突破了欧洲央行的警戒线2%,达到了3.7%。葡萄牙想真正脱险空间很有限。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不容忽视。欧盟委员会在日前发布的春季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希腊债务危机以及欧盟成员国财政状况普遍恶化将是威胁欧盟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目前,欧盟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与我国有紧密的贸易投资往来。欧洲出现了欧债危机,显然会带来一系列恶性效应:
1.对欧出口明显下降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据2011年统计,中国仅次于美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欧盟向中国出口430亿欧元,在欧洲总出口中占8.8%,是欧洲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欧洲自中国进口927亿欧元,占欧洲总进口的16.7%,中国继续保持欧洲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今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逆差500多亿欧元。这表明,欧洲这个市场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十分重要。出口从来都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出口占中国GDP的27%。如果欧债危机继续蔓延,则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的外部环境,影响的不仅仅是出口,还有一系列包括就业等的连锁反应。
8
2.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影响
欧元贬值甚至违约,都会影响我国的20%的外汇储备,欧元贬值不仅会引发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从而导致危害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还会直接冲击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结构。
3.对人民币的影响
如果欧元持续走低,将给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未给实体经济留足时间进行经济结构转换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将给我国对外贸易部门,以及外贸依存度依然较大的实体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
4.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未来若欧洲央行采取债务货币化方式化解欧债危机,则会伙同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这将会大大的提升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普遍的通货膨胀。而我国对石油,铁矿等大宗商品依存度较高。
(二)打击投资者信心
过去一周,全球股市全面下滑,欧元对美元比价创出14个月来的最低点,国际能源价格全面走低,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市场的担忧是多方面的。首先,市场对希腊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根本解决存在很大疑问,特别是在媒体报道希腊抗议政府财政紧缩措施的游行活动之后,各方担心希腊国内社会不稳有可能酿成更加复杂的局面。其次,投资者还担心希腊债务危机会进一步蔓延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南欧国家,进而影响整个欧元区经济。市场担心,由于南欧国家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在希腊之后,下一个面临债务危机的国家很可能在南欧几个国家中出现。欧洲金融体系中不信任的情绪正在蔓延,在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短期拆借利率水平已经
9
达到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如果不及时出手干预,欧洲将重现2008年危机时期的信贷紧缩状况。《纽约时报》引述相关专家评论指出,现在的债务危机已不仅是欧元区的问题,同样是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问题,“不断增长的国际恐慌正对美国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并使其复苏进程放缓”。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在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通电话时,都强调欧盟采取“果断措施”重建市场信心具有极端重要性。意大利和西班牙正接近于陷入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而日本经济在经历了3月份的大地震灾难以后已经陷入衰退周期。这种黯淡的前景已经对企业界造成了打击,分析师纷纷下调全球公司的盈利预期,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中的公司;与此同时,大型银行则纷纷宣布推出裁员计划,被裁员工人数已达数万人。在周三的交易中,亚洲股市也追随美国股市下跌,跌幅超过了2%。忧心忡忡的投资者重新开始买入安全资产,从而将黄金(1636.60,4.00,0.25%)期货价格推升至历史新高,并使得瑞士法郎兑美元汇率继续维持在接近于历史高点的水平。与此同时,意大利和西班牙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也有所增强,这两个国家的借债成本因此创下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促使欧盟政策制定者展开紧急会谈。但是谈判时候会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解决,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三)金融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希腊债务危机当中暴露出来的金融市场投机问题,再次证明有关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如果经由希腊债务危机,各国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则有望将危机变成改革的动力。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的是,从国际金融危机到目前的欧洲债务危机,都显现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和财政政策隐含着严重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希腊危机只是一个警讯,“美国可能离步希腊后尘仍有很长距离,但发达国家(债务)一直处于自身能力之外,现在是该还账的时候了。”
作为享受改革成果的德国来说,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出钱,还要推动欧元区内部的财政和金融
10
改革,让其他国家能从德国的模式中受益。 德国早在施罗德政府时代,就开始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包括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在各行各业引入竞争,限制工资增长,等等。德国自己为其经济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有理由为其他国家的不争气行为表示愤慨。当欧洲人希望德国拯救欧洲时,德国人却希望把德国从欧洲救出来。以往推动欧洲一体化主要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推动欧洲联合是消除战争隐患的根本,是和平之大计。另一方面,德国认为推动欧洲联合可以有效地扩大政治影响,逐步改变“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的状况,实质上就是利用经济优势换取更多的政治优势。现在欧盟委员会的主席评价说:以前法国是政治发动机而德国是经济发动机,现在时那位女士(指德国总理默克尔)做决定而萨科齐召集记者招待会来解释她的决定。实际上,欧元对德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欧元区最终崩溃,那么德国二十年来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巨大投入将全部化为乌有,这样的代价不可想象。所以德国不会放弃欧洲,但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迁就债务国。逼迫各国实行改革将是默克尔接下来的任务。
欧洲债务危机看似遥远,但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曾经“隔岸观火”的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投资者也在危机恶化过程中蒙受损失。在美国资本市场上,上市融资明显受到冲击,一些试图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纷纷推迟或者调整了上市计划。事实上,在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触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仍有学者争论“救”与“不救”的问题,但欧美政府对于救助希腊问题已经没有更多选择。让希腊政府“破产”,欧洲很可能重蹈美国当时的覆辙,这个代价没有哪个政府愿意接受。
三、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
(一)欧洲各国的应对措施
1.建立统一的财政体系。
11
欧洲国家要怎样度过这个难关呢?要以最小的代价解开当前欧债危机的问题,成立欧联邦财政部是唯一的根本性的办法,欧盟将走向更加紧密的财政和政治联盟,这样可以将希腊债务问题完全转化为欧元区的内部问题。通过内部债务重组,或涉及主权的硬约束来调整其财政政策,从而避免欧元区分裂导致欧洲银行间出现流动性风险。倘若各国政府联合出手为欧洲各国银行保命,度过这一关,等于建立了“防火强”阻断风险传导,那么,希腊债务违约在金融市场层面的风险影响就会大大收敛。目前德法两国对私人债权人如银行和保险机构以何种方式参与分担救助费用存在分歧。而在EFSF方面德法分歧很大。法国希望进一步扩大EFSF的作用并通过EFSF对法国银行进行资产重组。面临大选,萨科齐绝对不会牺牲个人的政治资产来要求纳税人为法国银行埋单。而德国则希望将EFSF的权限最小化,各国应寄希望于私人投资者来筹集资本。德国坚持私人债权人必须强制参与分担救助费用,而法国的立场是私人债权人应以资源的方式参与分担救助费用。欧洲央行也反对德国提出的强制性计划,认为这将被视为希腊债务部分违约,从而导致市场的动荡,进而使欧洲其他债务国陷入债务漩涡。欧洲委员会提议改变欧洲8000家银行的作风,包括要求银行持有更多更好地资本,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及减轻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等方面。欧洲委员会表示,此提议的整体目标是增加欧盟银行部门的修复力,同时保证银行继续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提供资金。并逐步减少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性。方案包括减记高达50%的希腊债券,增强EFSF(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权限,以及可能强制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重组。
2.完善立法
目前更为严重的是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殃及欧洲银行系统,欧洲银行股持续暴跌。政府债务的增长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国家立法,由于缺乏立法的约束,政府的债务管理和预算管理若隐若现,无法发挥监督的力量,各级政府只管借不管还,依靠举债创造政绩的问题愈演愈烈。专家们说起来简单,但政治家却要面对很大的困难,削减军费,裁减雇员,压缩医保和社会开支,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等,每一项调整措施的出台,都会触及到很多社会集团的既得利益,都要面对他们的激烈反对和抵制。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12
让立法机构和正当派别都来承担责任,才能彻底克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3.增加有效流动性
欧洲央行牵头,五大央行联手提供美元流动性以及帮助欧洲的银行应对年底的流动性匮乏,正是在修筑“防火墙”。 但是显然,低成本的流动性的无限供应,使得银行不至于“突然暴毙”,但无法改变慢慢走向死亡的趋势。只要一大批等待倒下的欧洲银行嗷嗷待哺,那么这个“防火墙”未来所承受的冲击,只会因为负面预期印象而不断强化,直至金融体系的最终崩溃。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则可能会演变为新的一轮世界金融风暴,连续数年的萧条不可避免。特别是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货币政策一旦开“倒车”(迫于通胀压力而紧缩),负面作用相互叠加,全球经济将付出沉重代价,A股与中国经济同样难以幸免,甚至成为下一个风暴眼——房地产泡沫破裂月地方债危机爆发。欧债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不仅欧元区国家存在问题,而是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的货币都不可靠。总结来讲,解决流动性很重要,但是治标不治本。
4.实施债务重组
欧元区主权债务重组不可避免。首先危机国家有限的经济增长无法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性。希腊等国得到的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的成本是5%,这已经是这几个国家能够从外部环境中获得借款的最优惠条件,而当一国的国债利率高于经济增长利率时,其债务的累积将不可避免。所以当前经济增长水平和原有救助条件下,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三个国家提供贷款的行动,仅仅能够解决暂时的流动性,却难以保持债务的可能性;其次欧盟已从心理和行动上逐步接受危机国家债务重组。欧盟逐渐认识到希腊等国的危机并不单纯是流动性危机,而是偿付能力危机,欧洲央行的态度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重组转化为仅反对非资源形式的重组;最后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有赖于危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回复。一方面需要切实履行紧缩计划,大刀阔斧的削减赤字,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降至3%以内,重新赢回国际社会的信心,为重返
13
资本市场铺平道路,另一方面要推进经济改革,包括国营部门私有化,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增强各领域竞争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引入私人部门的资产重组方案无异于债务违约,必然引发欧洲银行体系的危机传染效应,高债务国银行体系资金大量外逃,整个欧元区乃至全球银行业资产大幅缩水,欧元汇率大幅贬值,欧债危机将演变成第二轮金融危机,希腊等国可能退出欧元区。引入私人部门的希腊债务危机展期方案引发市场对债务危机扩散效应的恐慌。高债务国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面临困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全球经济增速温和下滑,通货膨胀风险增加,金融环境不稳定性增强等因素,另一方面源于高债务国面临诸多宏观经济政策两难。由此看来,欧洲的最终选择将是财政一体化或者是债务违约。
(二)中国的应对措施
面对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或者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阶段,中国经济的挑战来自于支撑持续高增长的需求动力缺失。由于国内生产资料的高度垄断与资源依赖症恶化,二次分配机制可能会重建。倘若中国经济能够完成涅槃重生,依托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环境,在体内构造足够大的供求循环。那么中国的经济将会踏上新的征程。无疑,我们从此次欧债危机中汲取了不少经验:
1.地方政府负债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10万亿左右,占GDP不到2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中国的地方债务总额达到10.7万亿。2008年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筹资,如今地方债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相当于GDP的16.5%,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也会出现债务危机,所以要尽力控制地方债规模,监督资金使用状况。中国政府的债务目前还在可控范围,但是增长速度快,隐形债务多,发行权缺少约束,资金使用缺乏监管,偿还责任无法落实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对之高度警觉,尽快加以治理。中国政府的债务规模财政部没有给出公开的数字,所以我们只能间接推算,总额约为14万亿元,这其中就包括了地方政府,铁道部和国有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务,以及国
14
有金融机构持有的历史坏账。
2.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可以说是自身经济缺乏引擎点,仅仅依靠旅游,海运等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我国要以此为戒,发挥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当前,如何扩大内需是一个忒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应当事先产业化升级和优化,如在银行业中可以加大碳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力度,关注资本市场聘问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政府的收入渠道和规模,真正实现对主权债务风险的防范。
3.完善福利政策
目前中国是一种不缺型社会福利,对象是特殊群体。公平公正的福利制度带来经济发展的升级和活力,而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已经严重挫伤了广大公民的而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年11月1,5亿廉租房保障资金被挪用。必须设计一种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制度,这既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规则,也是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要机制。同时在福利制度方面,也应该合理调整公共开支,谨防财政危机。
4.我国不能草率的加入或建立亚洲共同货币区,外部问题内部化,目前时机不成熟。
面对重要合作伙伴的危机,许多国家的媒体和经济学家都把中国想象成了救世主,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谨慎至极。很多欧洲媒体认为,中国要求把对欧洲援助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及结束对华武器禁运挂钩,是对欧洲的讹诈。所谓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对欧援助肯定是要有条件的,否则就是对国家财产的不负责任。 中国应该追求的是实质利益,是中欧双方的互利双赢。我们应该改援助为合作,一方面要求欧方在高科技领域对华解冻,这样既可以满足中
15
国的需求,也可以扩大欧洲对华出口的规模和质量,进而推动欧洲经济增长,改善其就业状况。另一方面在希腊,葡萄牙等欧洲高债务过的经济改革和私有化进程中,中方企业以投资,承包,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通过对欧洲实体经济的扶持,提高其竞争力。传统的傲慢与偏见使欧洲人对中国人的援助带着有色眼镜。但是中国对欧洲的援助肯定会以中国的自身利益出发,出力不讨好,用老百姓辛苦钱养一群“白眼狼”的事肯定不干。所以中国参加救助欧洲要遵循的三大原则:(1)欧盟将中国视为朋友,取消武器禁运和承认市场经济地位:(2)量力而行:(3)民意支持,此项决议需要提交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参 考 文 献
[1] 冯迪凡.从欧洲危机到银行危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3~87.
[2] 程凯.观欧债危机三种演变路径定策略[J].经济,2009年第7期.
[3] 陈志昂,杨璐.基于M-F长期债务模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例[D].上海财经大学,2011.
[4] 余祥.欧债危机阴霾仍难散去[N].2012.1.14,第4版.
[5] 朱一平.欧盟财政一体化---化解欧债危机的良方[J].经济,2011年第6期.
[6] 王平.欧盟再出手应对欧债危机[J].证券导刊,2011年第8期.
[7] 孙海永.欧债危机---黑云压城城欲摧[J].经济,2011年第6期.
[8] 周安平.欧债危机---中国救与不救[J].中国财经月刊, 2011年第6期.
16
[9] 陈宏.欧债危机暴露欧币机制弊端[D].吉林大学,2011.
[10] 唐双宁.欧债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D].中央财经大学,2011.
[11] 魏冬.欧债危机的背后毒手[M].北京:科学出版社172~173.
[12] 许可.欧债危机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J].经济,2011,第6期.
[13] 陈哲.欧元解体或成必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4] 欧阳.欧债危机下的理财抉择[J].中国财经网,2011年第6期.
[15] 黄丹菊.欧债危机第三波来袭[N].金融报,2012.3.4,B版.
[16] 付强.欧债危机对世界威胁更大[J].时代信息7期,2012年第1期.
[17] 何志成.欧债危机一触即发[J].财经,2011年第11期.
[18] Katsuo, K; Misunori, T. (2010). Financial Management support method and its system. Japan Patent No. 2010352051.
[19] Powers, J; Weber, W. (2009).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posing, evaluating and re-balancing risk for decision-making in financial planning. U.S. Patent No. 6,684,190.
[20] Ferguson, Kuang Special: Microeconomics, 3rd edition, Illinois, USA: IL, 197
17
2.
[21] Samuelson and Nordhaus: Microeconomics (17th edition) and Macroeconomics (17th edition),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2004.
[22] Adam Smith,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al wealth. Commercial Press, 1974.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