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THEOCEANENGINEERINGVol.26No.4Nov.2008
文章编号:1005-9865(2008)04-0117-08
珠江三角洲径潮动力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
杨明远1,2,任 杰3
(1.河海大学交通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广东省航道局,广东广州 510115;3.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在显著人类活动或涉海工程已基本完成后的相对稳定地貌边界条件下,利用1D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珠江三角洲网河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及能量分布等径潮动力特征。结果表明:1)网河中高水位河道主要集中在西、北江网河干流的中上段,从网河顶端至口门,高低水位间的差值逐渐加大;2)网河区的涨潮流因来流情况不同差异较大,大水大潮期潮流界下移至口门段,枯水期潮流界上移,三角洲网河全域感潮;3)各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在各水期中均有相对稳定的分配关系,一般变化值小于5%;4)在网河区上段泄洪区,具有较大的能流率,枯水期,能流率普遍较小,但在网河区下段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道,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潮能通量。Fr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比能中重力作用相对惯性力要大得多。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径潮动力;数值模拟;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TV148 文献标识码:A
Numericalmodelingandcharacteristicanalysisofrunoffandtidedynamic
inthePearlRiverdelta
YANGMing-yuan1,2,RENJie3
(1.CollegeofOcean,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GuangdongProvincialWaterwayBureau,Guangzhou510115,China;3.InstituteofEstuarineandCoastalResearch,Zho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Thepaperpresentsthestudyonspatialdistributionofhydrologicalfactors,ratioofdischargeatthemainforksandenergydistribu-tionintherivernetworkunderrelativelystabletopographyboundaryconditionswithoutobvioushuman-activitiesandcoastalprojects.Thestudyresultsareasfollows:(1)Thehigherwaterlevelappearsonthemiddle-upperreachesofthemainstreamofXijiangandBeijiangRiver,thedifferencebetweenthehighestandlowestwaterlevelsgetsbiggergraduallyfromthetoptotherivermouthsoftherivernetwork.(2)Thefloodcurrentvarieswiththeupperrunoff.Thetidelimitsmovedownstreamtotherivermouthsduringthelargerunoffandspring,andmoveup-streamandthewholerivernetworkisaffectedbythetideduringdryseasons.(3)Theratioofdischargeateachmainforkcankeeprelativelystableineitherfloodordryseasons.Theratiochangesbyfewerthan5percentandkeepslittleadjustmentwiththerunoffconditions.(4)Thetidalenergyfluxesarelargerattheupperreachesoftherivernetworkduringfloodseasonsandaresmallerwithrelativelyhighfluxesattidalchannelsduringdryseasons.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Froudenumbershowsthatthegravityismoreimportantthaninertiaforce.Keywords:thePearlRiverdelta;runoffandtidaldynamics;numericalmodeling;characteristicanalysis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多干预三角洲的动力环境及其发育演变的人类活动,如河道采沙、口门围垦及导治等,这些显著的强烈的人为因素对河道冲淤、水沙分配、床沙特征、浅滩发育和平原扩展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几十年至几百年的环境变化中,人类活动驱动力
收稿日期:2008-05-13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023122);广东省交通厅科技攻关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杨明远(1966-),男,湖南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航道治理研究。
118
海 洋 工 程第26卷
的影响已经与自然驱动力相当甚至超过。珠江三角洲是人地关系协调共效或协调失衡的典型实例[1]。
在强烈的人类活动扰动下,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的河床边界发生了深刻地改变,从而引起径流动力、潮汐动力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径流动力、潮汐动力及径潮动力相互作用的调整。
珠江三角洲网河最主要两种动力,径流和潮汐,实际上是有机地藕合在一起,共同与地貌边界发生相互作用。当人类活动介入其中,使得其间的动力沉积过程更加复杂。在过去数十年的研究中,径潮动力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地进展,主要集中在以应用为目的如滩涂围垦、防咸入侵、防洪防潮联围筑闸、综合整治规划和港口航道开发等典型区域潮汐动力的研究领域[3]。
利用1D数值模拟方法,在显著人类活动或涉海工程已基本完成后的相对稳定地貌边界条件下,研究了相应于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三角洲网河的水文要素(水位、流速及流量)的分布关系,潮区界、潮流界的变化,网河中主要汊口的分流关系,口门的泄量分配比及能量分布等径潮动力特征。
[2]
1 一维网河数学模型建立
1.1 1D数值模拟的建立
水流在明渠中运动,可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表示成如下形式:
1 Q H 连续性方程:+=qL
B x t
u u Hu|u| 动力学方程:+u+g+g=0
t x xC2SR
(1)(2)
Q式中:B表示不同水位下的水面宽度;qL为旁侧入流流量;H为断面水位;Q为流量;u=S为平均流速;S为河道过水断面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R是水力半径;CS是谢才(Chezy)系数;x、t是位置和时间坐标。
网河节点还需满足流量连接条件和动力连接条件,即进出每一节点的流量与该节点内的实际水量的增减率相平衡,各汊口的分支断面水位相等。
河道基本方程组采用四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求解,运用较为成熟的1D网河三级联合解法,即将参加计算的方程分成微段、河段、汊点三级,逐级处理,再联合运算,求得网河中各微段断面的水位、流量等值。1.2 研究范围及网河概化
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交错,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动力系统,区间发生的动力过程可互为解释。本数学模型将整个珠江三角洲纳入计算范围(图1):上边界为西江梧州、北江石角、流溪河老鸦岗、东江麒麟咀和惠州、潭江石嘴等水文站;下边界为出海口门即虎门、蕉门、洪奇沥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模型共设296条河道,1836个断面,188个节点,模拟河道长度约1750km。概化后的计算范围及河道如图2所示。
1.3 模型资料1.3.1 地形资料
断面概化主要源于下列测图:东江网河区采用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997年及2002年施测的1∶5000河道图;西北江采用珠江水利委员会委勘测设计研究院及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联合测量的1∶5000河道图;高要至梧州段为广东省航道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04年1∶5000的测图;部分细小的汊河在上述年份未测绘,则根据就近年份进行插补。
1.3.2 边界及验证资料
模型调试的边界(上游边界为流量,下游边界为水位)和验证资料主要包括: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广东省水文局等组织施测的西、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网河河道同步水文资料,即98.6洪水、99.7洪水和2001.2枯水的大、中、小潮资料。1.4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因珠江三角洲网河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率定过程的困难度。网河各河段的糙率主要根据1998年6月和1999年7月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率定。对于洪水条件,首先用较完整和详细的三角洲大同步水文测验成果-“99.7”洪水资料进行初步率定,再用“98.6”实测洪水资料进行验证得到糙率结果,以与1998年汛后珠江三角洲的实测河道地形匹配。
第4期杨明远,等:珠江三角洲径潮动力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
119
图1 珠江三角洲网河示意及主要站位分布
Fig.1 ThePealRivernetworksanddistributionofmainstations
图2 珠江三角洲网河模型概化图
Fig.2 Sketchofone-dimensionmodelofthePealRivernetworks
模型率定与验证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30个潮位验证站点低高潮潮位误差少于0.1m,合格率占86%,误差在0.1~0.13占3%。同时,选取了枯水水文条件“2001.2”水文组合对模型进行复核,复核结果表明,各测站潮位误差小于0.1m的占92%。
通过上述率定与验证过程的调试,珠江网河区糙率分布大致介于0.015~0.045,三角洲上游河段糙率较大,口门段较小,局部由于地形不匹配或人工采砂引起的床沙变化等原因可能出现糙率突变,模型验证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2 模型计算水文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河道采沙或涉海工程等人为活动干预,珠江三角洲网河河道的断面形态发生了与自然演变截然不同的变化,表现为主要河道过水面积普遍加大,河床普遍下切。为了分析各种典型水文状况下的潮汐动力分布,设计几种代表性水文条件组合(如表1),计算并分析其动力特征。
模型控制边界为:上游入流边界梧州、石角、惠州,老鸦岗和石嘴给定设计或实测流量过程,若出现计算120
海 洋 工 程第26卷
典型年份的水期在边界上缺乏实测流量,以相应实测水位过程代替;模型下边界为口门入海控制站。
表1 各种水文条件组合及特征值
Tab.1 Simulatedhydrologicconditionsandparameters
边界流量/(m3·s-1)
水文条件编号
设计或典型水文条件
梧州
PR01PR02PR03PR04PR05PR06
洪水大潮(设计1%洪水遇大潮)
洪水大潮典型980628平水大潮典型990716
多年平均流量枯水大潮典型630207东江洪水大潮典型590622
539005080030900710299028751
石角1920099001350134121210371
博罗6180291032474327212600
从表1可知,各种设计或典型组合条件下,西、北江下泄径流量变幅较大,中大水时在20000~60000m3/s范围内变化,枯水时则不足2000m3/s流量。西江来流占总下泄量比例最大,其次为北江。东江大水时来流流量可达12000m3/s,占三江总量来水的23.2%,由于各站来流在总来流中的比例定量表征了入流边界来流量的空间分布状况,作为计算分析的基本控制边界条件将直接影响三角洲网河各片水动力代表性特征的各主要汊点分流。
3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珠江三角洲水道潮区界潮流界的位置与变化
潮流界是指涨潮水流所能达到的上界,其上为单向流,其下为双向流,超过此界,潮流虽然已不再继续往上行进,但径流仍受潮流的顶托,水位仍能随潮汐的涨落而升降,这种水位升降的上界称为潮区界。表2为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潮区界、潮流界位置。计算结果与近年来实际观测到的潮区界、潮流界位置较接近[2]。
表2 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潮区界、潮流界位置
Tab.2 Thetidallimitandtidecurrentlimitundertypicalhydrologicconditions
站名西江北江东
江
潮区界潮流界潮区界潮流界潮区界潮流界
PR01海洲水闸灯笼山以外弼教-稔海闸洪奇门、蕉门、沙湾以外
新家埔大盛、泗盛围
PR02古三村灯笼山以外弼教-稔海闸洪奇门、蕉门、沙湾以外
铁岗南28,北32
PR03天河灯笼山以外石湾镇洪奇门、蕉门、沙湾以外合竹洲马嘶
PR04九上坑五寨水闸芦苞三善宋屋洲桔头洲
PR05梧洲枝围村石角澜石谭公庙龙叫村
PR06古劳灯笼山以外
石仔亭角-下横-三沙口
石龙大盛、泗盛围
注:潮区界以潮位变化小于10cm为界线(北江口门为横门或南沙,东江口门为东江出口)。
在PR01西江下泄径流最大的情况下,潮区界可至潮莲附近,洪水条件下(如PR01,PR02,PR03和PR06)西江潮流界都在灯笼山以外,北江潮流界在洪奇门、蕉门、沙湾以外,可见在西北江强径流作用下,西北江网河区的水流基本呈现出单向流动,由于东江洪水与西北江不同步,此时东江潮区界一般均在东江网河顶点石龙以上,潮流界则在此以下。
在最枯水文组合条件(PR05)下,西江潮区界可至梧州,北江至芦苞以上,东江至潭公庙附近,潮流界也可沿网河上溯很远。可见,潮流界和潮区界所在位置在不同水文条件下受径流的消长和潮汐变化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一般规律是下泄径流量越小,潮区界与潮流界的位置越靠上游,反之亦然。由于网河区水网纵横连通,水流交互融汇,在径潮共同作用下,其特征界线的摆动往往比单一河道复杂得多。
第4期杨明远,等:珠江三角洲径潮动力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
121
3.2 潮汐动力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3.2.1 水位分布
从三水-霞石-板沙尾-大陇-万顷沙西和马口-天河-潮莲-灯笼山(图3,图4)两段沿程最高水
位变化来看,网河从上游至口门段水面坡降由陡变缓。比较不同典型水文条件的计算结果,网河最高水位明显受上游来流条件的影响,来流越大,相应高水位越高。东江大水时对东江四出口(大盛、麻涌、漳澎和泗盛)及广州水道黄沙、浮标厂、中大一带网河区域水位抬升作用明显,东四口门站中的大虎、南沙水位也随之升高。枯水期间,全网河地区水位大幅降低,水面坡降变得十分平缓。相应西江片区马口至灯笼山最高水位相差仅17cm,三水至大虎仅差20cm。且从上游至口门段各站均有明显潮汐升降,表明枯水期间动力条件以潮汐为主并上溯影响至整个三角洲水网。
对于潮优型河道,可以发现,如虎门水道,崖门水道附近存在一个相对的低水位中心(大虎为1.66m,黄金为1.22m),最高水位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东江三角洲水位一般由东向西由上至下逐渐降低,西、北江三角洲顶点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
图3 西江干流-磨刀门水道高水位沿程分布(珠基)Fig.3 HigherwaterleveldistributionalongXijiangmainstream
toModaomenchannel
图4 北江干流-洪奇门水道高水位沿程分布(珠基)Fig.4 HigherwaterleveldistributionalongBeijiangmainstream
toHongqimenchannel
珠江三角洲各站最低水位以狮子洋为最低,大虎最低水位在-0.82(PR01)~-1.5m(PR05)之间。泗盛围,大盛等东江出口站位受其影响,也具有较低的低水位,其次为崖门水道,黄冲最低水位在-0.46(PR01)~-1.13m(PR05)之间,西、北、东江三角洲顶点具有较高的低水位。3.2.2 流量分布
从各水文组合条件的计算结果来看,网河中具有较大流量(落潮流量)的站位有上游区的马口、三水;西江往下沿天河、南华、潮莲、灯笼山一线;北江片区有吉利、霞石、板沙尾、大陇、下横、南头、海尾等。口门站位中大虎、灯笼山、南沙等落潮流量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网河中主要泄流通道及泄流口门的分布情况。在以西北江来流为主的代表年型中,经由北江片区,由东四口门流出的径流主要从顺德水道、顺德支流,在容桂水道汇流后经板沙尾下泄并在大陇分流,分别由上、下横沥至南沙出蕉门,以及冯马庙至万顷沙西出洪奇门。西四口门的主要泄流通道为磨刀门水道一线。当东江出现大水时,广州水道、狮子洋区域为潮汐通道,受上溯潮流顶托,水位相应抬高,但受其影响落潮流量明显加大。
三角洲网河区的涨潮流势因来流情况不同差异较大,洪水大潮期因径流动力强,潮流受阻,感潮界下移至口门段。随着上游来水的减小,潮汐动力相对增强,潮流界上移,在枯水期上溯至三水、马口,两站均出现涨潮流量,表明在枯水期三角洲网河全域感潮。典型的枯水条件(PR05)在高要站可观测到上溯潮流。3.2.3 主要汊口分流比
汊口分流比是连接于该河汊各河道的进出流幅值的直接反映,其变化将导致区域动力在局部的重新调整,是径潮作用的相对强弱及网河动力特性的重要表征指标。
典型水文条件下计算所得各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列于表3。从表知各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在各典型水文组合条件中均有相对稳定的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随上游来流条件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调整,计算所得不同水期各主要站位的分流比在一定幅度内变化。如三水、天河、磨刀门、横门等汊口的分流比随西北江来流量的增加而加大,反映了上游流量增加时网河流量分配的调整趋势。而东江大水时对近区汊口如凫州水道-蕉门南等水流关系影响明显。122
海 洋 工 程
表3 各水文条件下主要汊口分流比(%)
Tab.3 Ratioofdischargeateachmainforkunderhydrologicconditions
第26卷
汊点/分流比马口-三水天河-南华百顷-大鳌吉利-石仔沙顺德水道-潭洲水道
南头-海尾小榄水道-容桂水道三善左-三善右东江北-东江南
PR0168.752.262.822.466.262.918.723.540.4
31.347.837.277.633.837.181.376.559.6
PR0274.452.263.224.667.0.919.020.845.6
25.7.836.875.433.035.181.079.254.4
PR0374.552.063.920.366.662.717.521.849.4
25.548.036.279.833.437.382.578.250.6
PR0476.854.965.618.265.4.016.719.949.9
23.245.134.481.834.636.183.380.150.1
PR0576.746.659.921.562.1.917.020.950.2
23.353.540.178.537.935.183.079.149.8
PR0675.151.563.623.367.265.618.920.143.5
24.948.536.476.732.834.481.179.956.5
3.2.4 口门净泄量分配比
珠江口口门是三角洲洪水的出海通道尾闾。从表4各水文条件下口门的净泄量(以该口门的代表站位泄量表示)分配比例计算结果来看,目前磨刀门和虎门为特别重要的两个泄流口门。口门中鸡啼门分泄量最小,各水期计算结果均不足4%。1%设计大水大潮虎门分流量最大,占27.1%,中水大潮条件下磨刀门分流量为第1位,占24.0%。东江大水大潮时,因东江来水全部从虎门下泄,使虎门的下泄量分配比例明显增加,上升至40.4%,并使东四口门分泄量比占到了口门的74.6%。计算的几种典型条件东四口门总下泄量均较大,超过了60.0%,比统计的多年平均值偏高。分析表明,东四口门的总泄量分配比与设计或选择的水文条件,即各边界入流水量及分布有密切关系。东四口门下泄径流包括东江、增江、流溪河的全部来水以及三水、南华分入的西北江洪水。当西北江来水较大时,从三水将分泄25%以上的总来流,从南华又将分入48%左右的马口下泄的流量。若遭遇东江片一定量级的洪水,则东四口门的总泄量分配比必然会相应增加。
表4 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口门净泄量分配比(%)
Tab.4 Thenetrunoffinto8estuariesundertypicalhydrologicconditions
站名黄冲西炮台黄金灯笼山横门冯马庙南沙大虎西四口门东四口门
PR018.73.63.616.010.67.522.927.131.968.1
PR029.94.63.720.513.06.919.322.238.761.4
PR037.44.34.024.012.78.020.519.139.760.3
PR0421.74.23.618.110.10.626.615.147.652.4
PR0519.21.23.211.54.90.614.145.335.1.9
PR0.63.51.615.710.57.116.0.425.474.6
3.3 径潮能量分布
径流或潮波传播的过程实质是能量的传递过程。设上游与下游河道有个断面,能量通过断面传送,从而维持河道的潮流运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能量(称能流率)应等于断面外侧水质点对内侧水质点所作的功
率,则能流率可表为:
(Ix,Iy)=ρgh(U,V)ζ
而在一个潮周期T内的平均能流率则为:
(Ix, Iy)=
ρgh(U,V)ζdt∫
0T
(3)
(4)
式中:ρ为海水密度,g为地球重力加速度,(U,V)为水流流速,h为水深,ζ为水位。第4期杨明远,等:珠江三角洲径潮动力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
123
能流率原意是反映潮波能量传播的过程,在这里可指径潮共同产生的能量流通效率,在网河区上游泄洪区,尤其是洪水组合条件下,具有相对较高的水位、较大的流速与过水断面,因此对应有较大能通流率,而径流能量向下游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摩擦耗损,能量不断损失,到三角洲下游或口门区,能流率已较小。但在枯
水条件(PR05)下,则由于径流本身具有的能量相对较小,而潮汐河道(如虎门水道与崖门水道)则可传输较大的潮汐能量。
引进另一个参数,河道断面的比能可用Froude数来表示,Froude数定义如下:
V2V2/2gFr==(5)
hgh
Fr数是比能的两个组成部分(平均动能与平均势能)之比,Fr数越大,意味着水流的平均动能占断面比能的比例越大。Fr=1.0情况下,水流的惯性作用与重力作用正好相等。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比能中重力作用相对惯性力要大得多,尤其在洪水期,重力作用是洪水下泄的主要动力,体现Fr数比枯水年份普遍要大。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网河主要站位(图1,表5)最大Fr数在0.025~0.306之间变化,最小Fr数在-0.13~0.273之间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为五斗站。
表5 各种典型水文条件下网河主要站位最大和最小Fr数
Tab.5 MaximumandminimumFroudenumberatthemainstationsunderhydrologicconditions
站名黄冲西炮台黄金灯笼山横门冯马庙南沙大虎泗盛围百顷三沙口黄埔左浮标厂三善左紫洞澜石五斗南华天河三水马口博罗高要
最大Fr数
PR010.1230.1700.1970.1720.1720.2350.2490.0980.0830.1750.2600.0920.0250.1850.2590.2150.3060.1540.1390.2260.1760.1630.160
PR020.0860.1300.1270.1180.1120.1540.1510.0660.0810.1300.1300.0650.0630.1070.2120.1520.2420.1190.1120.10.1360.1370.142
PR030.0940.1120.1260.1300.1090.1570.1350.0710.0570.1260.1570.0700.0790.1160.2110.1360.2090.1090.1040.1520.1160.0950.140
PR040.0910.0750.0910.0880.0660.0810.0840.0550.0590.0710.0850.0420.1000.0620.1120.0650.1010.0470.0550.0800.0470.1300.068
PR050.0860.0740.0330.0980.0650.0660.0970.0660.0620.0540.0850.0590.1070.0530.0860.0520.0940.0390.0380.0430.0260.0840.034
PR060.1160.1460.0730.1620.1480.2150.1540.1080.1280.1340.1610.0840.1260.1200.2120.1580.2400.1250.1130.1630.1360.1830.131
PR01-0.0230.0690.1030.1180.1230.1660.155-0.003-0.0160.1660.1390.009-0.1070.1700.2560.2110.2730.1500.1360.2250.1760.1630.160
PR020.0860.1300.1270.1180.1120.1540.1510.0660.0810.1300.1300.0650.0630.1070.2120.1520.2420.1190.1120.10.1360.1370.142
最小Fr数PR03
PR04
PR05
PR06
-0.073-0.075-0.081-0.0-0.004-0.053-0.072-0.005-0.017-0.073-0.0220.033-0.060-0.0760.042-0.048-0.0560.036-0.104-0.0960.034-0.042-0.071
0.0050.0450.0580.0590.019
-0.049-0.062-0.059-0.021-0.069-0.066-0.0600.099-0.018-0.0500.048-0.051-0.051
0.0130.1110.046
-0.044-0.066-0.061-0.026-0.117-0.131-0.093-0.0490.072-0.049-0.0610.188
0.013-0.059
0.0680.1950.1310.1520.1090.1060.1590.1320.1830.131
0.116-0.010-0.0440.124-0.018-0.0700.098-0.009-0.0380.0950.1460.1140.0900.132
0.005-0.0340.032-0.0340.026-0.0220.130
0.084
0.056-0.020
4 结 语
利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动力模型,选取了几种典型的水文条件,对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地貌边界条件下三
角洲径潮动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洪水条件下,西江潮区界至潮莲附近,潮流界在灯笼山以外,北江潮流界在洪奇门、蕉门、沙湾以外,
124
海 洋 工 程第26卷
东江潮区界在网河顶点石龙以上,潮流界则在此以下。在最枯水文组合条件(PR05)下,西江潮区界可至梧州,北江至芦苞,东江至潭公庙附近。与近年来实际观测到的情况较接近。
2)从网河顶端马口、三水到口门各代表站,高低水位间的差值逐渐加大,潮汐动力逐渐加强。不同典型水文条件的计算结果,网河最高水位明显受上游来流条件的影响,来流越大,相应高水位越高。枯水期间动力条件以潮汐为主并上溯影响至整个三角洲水网。
3)三角洲网河区的涨潮流势因来流情况不同差异较大,汛期因径流动力强潮流受阻,上溯困难,潮流界下移至口门段。随着上游来水减小,潮汐动力相对增强,潮流界上移,枯水期可上溯超过三水、马口,两站均出现涨潮流量,表明在枯水期三角洲网河全域感潮。
4)总体趋势而言,各主要汊口的分流比在各水期中均有相对稳定的分配关系,一般变化值小于5%,在此基础上随上游来流条件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调整。5)在网河区上段泄洪区,尤其是洪水组合条件下,具有相对较高的水位、较大的流速与过水断面,因此对应有较大的能流率;枯水期,能流率普遍较小,但在网河区下段受潮汐影响显著的河道,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潮能通量,表明潮汐对能量贡献在径流微弱时,具有一定的强度。Fr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断面比能中重力作用相对惯性力要大得多。参考文献:
[1] 黄镇国,张伟强.人为因素对珠江三角洲近30年地貌演变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4,24(4):394-401.
[2] 广东省航道局,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珠江三角洲主要航道潮汐动力的变化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研究报告[R].2007.[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珠江河口整治近期工程-水沙动力特性影响研究[R].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