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 第2期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ol.23 No.2 2004年4月 JOURNALOFANHUITCMCOLLEGE Apr.2004
自拟补脾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远期临床观察
王少华
指导:张 琪1
(中国人民第465医院,吉林吉林 132013)
摘要:目的:探讨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补脾肾泻
浊汤治疗32例,观察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肾功能状况,平均疗程16.3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BUN、SCr、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68.8%。结论: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补脾肾泻浊汤;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219(2004)02-0017-02 近年来,我们采用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取得了较好疗效,其中不乏长期病情稳定、好转之病例,就符合纳入标准、能坚持长期随访治疗的32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2~65岁,平均41.12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2.16个月。疗程6~72个月,平均疗程16.32个
型及疗效标准[2]。1.3 病例选择 由各种原发和继发的肾脏疾患导致的慢性肾衰竭,血肌酐(SCr)大于177μmol/L,长期在黑龙江中医研究院肾病门诊治疗,诊治时间超过半年,能够按要求控制饮食,而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者。2 方法2.1 治疗方法 ①常规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和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防止感染,摄入优质低蛋白,蛋白每天摄入0.6g/kg,洛丁新或波依定口服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不再服用其他中药。②中药治疗。以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为治疗原则,方用补脾肾泻浊汤:红参、白术、茯苓、淫羊藿、半夏、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各15g,菟丝子、熟地黄、连翘、丹参各20g,黄连、草果仁各10g,大黄7g,每日1剂,水煎200ml,早晚分服。如贫血重加当归、白芍;脾胃虚,有腹泻,减大黄;阳虚加肉桂、附子;有外感咽痛加金银花、金荞麦;肌肉震颤、关节骨痛加牡蛎、珍珠母;皮肤瘙痒加苦参、白鲜皮;浮肿加坤草、泽泻。2.2 观察方法 患者每7~14d一诊,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药制剂,每1~3个月复查BUN、SCr、UA、
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
6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2例,其中肾衰竭失代偿期19例,肾衰竭期11例,尿毒症期2例。中医辨证:脾肾气虚6例,脾肾阳虚7例,气阴两虚4例,阴阳两虚12例,肝肾阴虚3例。
1.2 诊断标准 本病诊断及分期依据中华内科杂
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于1992年6月制定的CRF诊断及分期标准[1];辨证分型依据1987年9月天津全国中医肾衰研讨会通过的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
作者简介:王少华(1962-),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1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treatmentgroup(60cases)andcontrolgroup(29cases).Thetreatmentcourserangedfrom9monthsto2years.Result:After9monthsof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was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inthenega2tiveseroconversionrateofHBsAg,HBeAgandHBV2DNA,therecoveryrateofliverfunction,symptomsandsigns.Conclusion:Thetherapyofthe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westernmedicinecouldinhibittheduplicationofhepatitisBvirus,improvethelivermicrocirculationandtheliverfunction,shortenthetreatmentcourse,and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s.
Keywords:ChronicviralhepatitisB;Jingshuibao;Lamivudine
1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pCO2、Hb、RBC,统计治疗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一
是病人本身的终止,二是治疗到统计时)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上述指标的变化。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标准[3],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2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标准者。
症 状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 差恶心呕吐便 干便 溏头晕头痛腰膝酸痛
好转
2026201811012
3.2 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为患者自觉临床症状的消失或减轻。肌酐清除率(Ccr)通过计算得
之,计算公式如下:Ccr(ml/min)=((140-年龄)×体质量(kg))÷(72×血清肌酐(mg/dl)),女性再乘以0.85。
治疗后32例中,显效12例,显效率为37.5%;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8%。
临床症状疗效见表1,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见表2。
表1 临床症状疗效(例(%))
n
改善率
(71.4)(86.6)(80.0)(81.8)(94.1)(80.0)(66.6)(63.1)
症 状口干口苦
皮肤瘙痒手足振颤出 血浮 肿畏 寒手足心热n好转
5323465改善率
(83.3)(60.0)(40.0)(75.0)(80.0)(60.0)(62.5)
283025221751519
65545108
表2 相关生化指标水平(n=32,x±s)
时 刻治疗前
6个月末治疗后
BUN(mmol/L)18.07±6.14 16.34±8.72
Scr (μmol/L) 403.27±128. 358.27±133.38
Ccr
(ml/min)20.18±9.31 22.11±8.86
Hb
(g/L)86.86±21.2788.71±17.2091.11±19.31
13.78±6.△337.18±117.04△24.54±10.68△
与治疗前比较,△P<0.05
4 讨论
关于中医药治疗CRF的近期疗效报道较多,但说明远期效果的文章为数很少,由于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进展过程,远期疗效则更能说明问题。此次观察了具有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加减治疗CRF32例,治疗时间最短6个月,平均疗程16.32个月。结果服中药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辨证准确,数剂药就会有效果,有时尽管化验指标暂时没改善,临床症状也会减轻,表现为神疲乏力症状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增加,口干苦减轻或消失,大便得以通畅。治疗6个月时BUN、SCr、Ccr、H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病情稳定,而
是值得庆幸的事。西医认为CRF是一个慢性进展
性的不可逆过程,而我们的经验治疗确使有的病人肾功能得以恢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CRF病机属于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毒素代谢产物贮留为标,病本在于脾肾,正虚邪实相互关联,错综复杂,治疗时往往不能分割。本方红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益肾,大黄、黄连、草果仁泄热化浊,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诸药合用,可扶正却邪,清补兼施。补得清则补而不滞,消得补则泄浊作用益彰,故临床可以明显延缓CRF的病势进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
治疗后统计,BUN、SCr、Ccr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病情好转,治疗有效果,同时也提示中药治疗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受条件,未能设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起始和终止时间不尽相同,对CRF来说能够使病情稳定1例是1例,好转1例是1例,对每个个体来说,远离了替代疗法,或延缓了替代疗法的时间,都18
与治疗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131~
134.
[2]刘宏伟.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判断标准[J].中医药信息,1991,(2):27~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第1辑)[S].1993.168.
(收稿日期:2003-08-2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