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范增数目项王 (数shù,看、示意) .B.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lǐ,一种动物)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sù,早时) .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兵bīng,作战) .
2.下列句中的“与”和“与时俱进”中的“与”字用法及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彼与彼年相若也 D.相如闻,不肯与会
3.根据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加点的词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③大王必欲急.臣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⑤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⑥外连横而斗.
诸侯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②⑤│③⑥ D.①⑤│②③│④⑥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亦尤今之视昔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蒲苇纫如丝
5.下列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秦人不暇自哀 D.大王来何操
6.下列加点词词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小学..而大遗 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 次:岸边,水边 B.虽趣舍万殊. 殊:不同 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 D.感慨系.
之矣 系:附着,随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觞.一咏 A.道芷阳间.行 B.族.秦者秦也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死生亦大矣 B.蔺相如者,赵人也
C.且相如素贱人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 ) ( ) ( ) ( ) ) ) ( ) ( 译: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 B.足以极视听之娱。
译:足够用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有时就着自己所爱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B.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C.数罟不入洿池 罟:用网捕鱼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莩:野草 .
(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移其粟于河内 C.君何以知燕王 D.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养生丧死无憾”中的“生”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宁许以负秦曲 ..C.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D.毫毛不敢有所近 ..
(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
B.本文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及“行王道”的具体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珰dàng,耳坠) .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dù,量一量) .C.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yǔ,露天的谷仓) .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jiū,罪过)
10.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不拘于时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辇来于秦 D。赵尝五战于秦
1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是故哂之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余之力尚足以入 D.均之二策
12.下列句中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 A.乃使其从者衣褐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但以刘日薄西山 ..
13.下列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D.故燕王欲结于君
1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终老不复取
C.一尊还酹江月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 ....C.至于,理固宜然 D.然力足以至焉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又不随以怠 怠:懈怠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同的一项(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且庸人尚羞.之 C.毫毛不敢有所近. D.朝.
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余之所得也
A.掭以尖草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可使有勇 D.玉斗一双
(4)下列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弃甲曳兵而走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终继五国迁灭.. 迁灭:灭亡 B.始.有远略 始:起初 C.洎牧以.谗诛 以:因为 D.或未易量.
量:量一量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毕礼而归.之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成以其小,劣.
之 (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具告以事 C.是亦走也 D.感斯人言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二败而.三胜 蟹六跪而.二螯 加之以.师旅 洎牧以.
谗诛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辞.楼下殿 辞:躲避 B.剽.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 C.明星荧荧..
荧荧:眼光迷乱 ) ) ) ))D.缦立远视 缦立:慢慢地站住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朝歌夜弦 .A.群贤毕至 B.风乎舞雩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北收要害之郡 ..
(3)下列句中的“之”与“齐楚之精英”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杳不知其所之也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D.填然鼓之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整段文字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众多,揭露秦朝统治着奢侈的生活。
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 皇孙” 指的应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细致描写了宫人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
D.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出他们抢夺劫掠的行径。
19 下列句中与其他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B.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相如廷叱之。 .
20指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大王来何操?
2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大王来何操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毋吾以也
2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2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刑人如恐不胜 ..
2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相如因持璧却立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
25.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话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派遣将士守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B.所以派遣将士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C.用派遣将士守关的办法,来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D.之所以派遣将士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2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
28.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对“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送给秦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愈厉害。
B.秦国送给的越多,秦国所受的侵害就越厉害。 C.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受到的侵害就越厉害。 D.六国送给秦国的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3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速祸焉 速:快速地 .B.赵尝五战于秦 尝:尝试 .C.则胜负之数 数:数字 .D.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
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谓智力孤危 B.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3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李牧连却之 B.义不赂秦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日削月割 ..
3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34 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不拘于时
35.下列句子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出人也远矣 出:出现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C.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
3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 B.圣人之所以为圣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小学而大遗 ...
37.下列加点的字跟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稍稍宾客其父 B.成以其小,劣之 ...C.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D.吾师道也 ..
3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贱,就会有羞耻之心;官职显贵,就会有献媚之举。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3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无使为秦人之积威所劫哉
4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的学习 ..C.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宗族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盛:大,高 .
4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跟“而耻学于师”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皆出于此乎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 .
4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 (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吾从而师之 .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4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批判了士大夫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所以没必要向他们学习。
C.作者认为士大夫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不耻相师”是“师道不复\"的原因。 D.本段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使正确的观点更加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4选出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 A.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
C.且庸人尚羞之 .
D.成然之 .
45.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事:事情 .B.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一齐,共同 ..C.顾吾念之 顾:但 .D.肉袒负荆 负:背着 .
4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徒慕君之.高义也 “之”结构助词“的” B.况于.将相乎 “于”介词“对”或“对于” C.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而\"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D.因.
宾客至相如门日 “因\"介词“通过” 47.下面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相如廷.斥之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左右欲刃.相如. C.大王必欲急.
臣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
蔽沛公 48.对“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译准确的一句是 ( ) A.先想到国家危急,后考虑个人私仇。
B.不但要想到国家危急,也要考虑个人私怨。 C.国家的危急重要,个人私仇事小。
D.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边啊.
4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徒见欺
C.不吾知也 D.使不辱于诸侯
5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抬起脚跟站着 B.而绝.
江河 绝:横渡 C.故不积跬.步 跬:古代称跨两脚为“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5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上.食埃土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火尚足以明.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有泉侧.
出 5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青麻头伏焉.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杳不知其所之.也 C.善假于.物也 不拘于.时 D.吾尝终日而.
思矣 )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5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态度.
B.由第一段可知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C.第二段作者用比喻从正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D.文中用“蚓\"和“蟹”设喻,意在说明客观条件虽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 54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骑马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杀戮 .
C.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嫌隙,隔阂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如果 .
5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秦地可尽王也 B.民日贴妇卖儿 ..C.臣具以表闻 D.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5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覆之以掌
D.欲呼张良与俱去
57.对上面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门宴”是刘邦、项羽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次面对面的的交锋,表面上是个宴会,实际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本文段主要写了刘邦、范增举玦、项庄舞剑三件事.
C.这一部分既写了刘、项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又表现了项羽内部的矛盾分歧,如项羽和范增之间“杀刘”还是“不杀刘\"的矛盾;项伯和项庄之间“刺刘”与“护刘”的矛盾.
D.本文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为、情态的描写,使人物性格特点更鲜明。
58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左右欲刃相如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C.相如廷叱之 D.乃使其从者衣褐 ..
5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我闻琵琶己叹息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今其地方千里 D.凄凄不似向前声 ....
60下列与其他三项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相如廷斥之 ..
61下列与其他三项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相如廷斥之 ..
6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 哂:微笑 .
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
C.吾与点也 与:赞同 .D.因之以饥馑 因:因为 .
6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如会同,端章甫 .A.使其从者衣褐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得佳者笼养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不吾知也 B.加之以师旅 C.则何以哉 D.大王来何操
6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译:靠礼治国,但他的话却不谦虚(不合乎礼)。 B.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译:伤到哪儿了?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C.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在沂水里洗濯身体,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归来.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译:至于振兴礼乐教化,要等待贤人君子。
6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农历十六 .. B.纵一苇之所如 一苇:苇叶 ..
C.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缕:烟气上升 .
67.下列各项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邹忌)朝服衣冠,窥镜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68.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69.对上面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由于忧郁烦闷而游赤壁,内心充满了哀怨之情。 B.第一自然段开头一句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C.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秋夜泛舟赤壁所看到的美景及作者如登仙境般的美妙感受。
D.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泛舟之乐,第二段则从客的如泣如诉的洞箫声中感到了悲凉,由乐转悲,
情感发生了变化。
70.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宦者令缪贤曰 令:让,使 .B.而束君归赵矣 束:捆缚 .C.王必无人,臣愿捧璧往使 必:一定 .D.大王亦幸赦臣 幸:侥幸 .
71.下列与“而君幸于赵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走欲与为戏 D.师不必贤于弟子
7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臣舍人蔺相如可使——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B.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找可以出使报复秦国的人。 C.则幸得脱矣——那么侥幸能够免罪.
D.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给秦国宝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73.下列加点的字与“臣语曰”的“语”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臣请完璧归赵 ..C.沛公军霸上 D.素善留侯张良 ..
74.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夙遭闵凶(早时) B.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惜) .. C.不矜名节(怜惜) D.形影相吊(安慰) ..
75.下列句子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具告以事 D.霜叶红于二月花
7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臣欲奉诏奔驰 .... C.约为婚姻 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
7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
有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担任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应当担任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78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直只走咸阳 走:奔走 B 廊腰缦回 回:曲折 C 戍卒叫, 函谷举 举:全、都 D 族秦者, 秦也 族:家族
7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辇来于秦
A 六王毕, 四海一 B 少长咸集 C 早出暮归 D火尚足以明 80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多于南亩之农夫
A 亦各言其志也 B 亲人不暇自哀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1 对以上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借助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讽谏当时的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B 第3自然段写老百姓对于秦的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4段作者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的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