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式课堂教学 语文科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中学一门主要的课程,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它以语言教学为主,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造就学生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适应他们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敏感的时期,也是掌握知识为日后大好基础的关键。中学语文课既需要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摄取信息,获得知识。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知识量摄取的多少。因而,思维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要使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就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采取的阅读、双基、作文三线统贯教与学全过程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力图体现语文本身的规律,实现教材的思维与课堂培养思维同步化。
一节课的教学,一篇教材的教学,其目的不外两条:一是思想,二是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围绕目的,实现目的有节奏,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我的教学步骤是按照“设问,阅读,谈论,总结”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进行。
先说设疑。教师依从主管对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思想教育和双基知识的问题。设疑是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也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
1
人们常说,带着问题去学习,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怕有疑,就怕无疑。学生最不好的阅读习惯是不会生疑,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敢疑,还应当据理力争。比如《一件小事》中写到“伊”敞开衣服,没扣上扣子。我问:“这个细节是不是闲笔?”问题一提出,学生便七嘴八舌,有的说是闲笔,不说也没关系;有的认为一枝一叶总关情,可见不是闲笔„„我要同学们再阅读上下文,找出与此相关联的情节。同学们大受启发。又如《小桔灯》一文,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我设计出几个具体问题,布置学生课内精读课文。诸如:课文用“小桔灯”作题,仅仅只是描写一盏小桔灯吗?它象征了什么?对表现小姑娘的性格有什么作用?几处景物描写中心关系如何?有了这些问题做向导,学生预习,阅读,不再是无的方矢,似有一盏明灯指引,通过圈,点,勾,画,反复思索,大多数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思维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不仅情绪高涨,气氛活跃,教师也因此避免了繁琐细致的讲解,节约了课时,提高了效率,如此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总之,“疑”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争论能激发学生思考,这样有利于思维的开启,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情趣。
再说阅读。大纲对“阅读能力”要求归纳起来是从“会读”和“读会”两个方面提出的。“会读”主要指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读会”则主要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会读”和“读会”是辨证的统一,只有“会读”才能“读会”,“读会”了,“会读”的能力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然而课堂的阅读就死要求学生的“读会”,也就是解决核
2
心问题理解能力(包括语言,结构,中心,写作特点)。尽量要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阅读课文,以保证讨论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课堂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诸多问题的回答,参与教学活动,或输出已有的知识,或由已知推断出未知,或吸收、积累、扩大库存量。因此,教师要做好发言学生的启发、诱导,对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我总是说“请看某页或某段”,鼓励他们成功地完成问题的答案。教师提问面要宽,差生、优等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差生能克服依赖心理,优等生的思想活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再说说基础知识问题。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统观教材,把握知识点,然后将知识分散到一个单元,一篇文章,一节课上。同时,要充分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比如,介词与副词的区别,介词与连词的区别,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区别,单句与复句的区别,我多采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差异,加工信息,有所领悟,而这一切不全在于教师的灌输,而在于学生的思维、辨析。又如,第二册《古代诗歌五首》中有两首描写西湖景色的,它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印成趣。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很快掌握了知识点,获得了比较阅读单篇文章更多的信息量。
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一把尺子,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与差,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所以,应当十分重视作文训练。鼓励学生多读多练,要有感情投资,那就是鼓励成功。有的老师染上一种“职业病”,专挑学生作文的毛病,似乎不着出学生文章中的缺点、错误
3
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来。我认为,作为教师应把发现学生的优点当成自己的天职。一次夸张的表扬要比一次苛求的批评效果好的多。鼓励学生成功,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是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我的方法是:
1、 少讲规矩要求,开放学生的手脚
魏书生认为“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的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为了打消学生写作文的顾虑,先让学生放开胆子,比如写《童年趣事》一题,就一条要求,格式正确,你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吧!想想童年哪件事你感觉最有兴趣,就写哪件事,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高兴、怎么有趣就由着性子写,只要格式正确,就给高分,这么一来,即使是淘气的学生也不怕作文,也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 扩大阅读,丰富知识,奠定扎实的作文基础。
读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扩大阅读范围,以阅读来促进作文,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因而,我要求学生,除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更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一些名著。正如培根所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变。”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作文素材相对来说也多了,再也不会为“无
4
米之炊”而苦恼。 3、 鼓励学生多写。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他们每周写一次作文。我经常对他们说:“作文是自己写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很早就反对“精批细改”学生作文,认为那是劳而无功,甚至有害的事,坚持主张学生要“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国外的语文教育家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精批细改”是中小学生作文的大忌。因为它限制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容易产生依赖性,最终导致玩文字游戏,无益于培养思考能力和文学想象。还是叶老先生说的好:“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认为多讲知识即有宜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固而要从”多读和“多练”两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诱导、疏导,使学生通过实践,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