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眶|匿■国同201 3年4月第1 1卷第1 1期 ・临床研究・255 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MicroRNA-1 43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 张忠强 吴涛 于红涛 何锦照 (河源市人民医院内二区,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14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在 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7例,同时入选在我住院治疗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非白血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MicroRNA一143表达情况,以及白血病组患者经治疗后MicroRNA一143表述变化情况。结果白血病组患者其MicroRNA.143表达水平显著 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O5;且MicroRNA-143表达水平在白血病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基因 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明显差异,P>O.05;入选白血病患者经化治疗后MicroRNA一143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 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icroRNA一143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发生、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关系,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 预后做出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达;临床意义;MicroRNA一143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1-0255-02 要见参考文献 ],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l阶段,50度2min钟I第2阶 段,95℃2min,以上两个阶段均进行1各循环j第3阶段,95℃15s, 60X230s,40个循环;溶解曲线分析:95℃15 S、60℃lmin、95 X2 15s、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白血病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成 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白血病是一类由于 干细胞出现异常克隆的恶性疾病,其中克隆中的干细胞失去进一步分 化成熟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不同阶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浸 润器官和其他组织,抑制造血系统,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1】。及早 诊断并干预这类疾病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MicroRNA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 ̄RNA,为一种内生的、长度约 2O~24个核苷酸组成,在细胞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显 示,每个MicroRNA可以拥有多个靶基因,且多个MicroRNA也可以对 同一个基因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MicroRNA对人类基因也存在重要 的调节作用,大约控制人类1/3的基因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 现MicroRNA与肿瘤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通过细胞分化和增殖 60X3 15s、1个循环。每个标本均作复孔3管,至少重复3次。 1.2.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MicroRNA.143表达情况,以及经治疗后,白血病患 者MicmRNA-143表达变化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l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2组间资料比较采用 险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143在急性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入选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7 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8-57岁,其中髓 系白血病患者27例,占57.4%;淋巴系白血病20例,占42.6%;所有 患者均符合FAB分型诊断标准,均为初次诊断的白血病,均未接受化 疗或其他治疗。同时入选在我住院治疗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的非白血 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 龄、性别等其他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1两组人群MicroRNA・143表达情况比较 分析显示,白血病组患者其MicroRNA一14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 组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5I且MicroRNA一143 表达水平在白血病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基因类型等方面 的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 2.2不同阶段MicmRNA一143表达情况比较 人选白血病患者经化治疗后,再次检测患者MicroRNA・143表达水 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5。 3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白血病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近 年来在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白血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 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地治疗手段对 于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技术的 进展给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临床工具,实时定量PCR技术的 1.2.1标本处理 所有入选者在进行骨髓穿刺后,留取骨髓标本5mL,采用肝素抗 凝;单个核细胞提取,采用TRhol法提取RNA,然后吸取2“LRNA在 出现是DNA定量检测非常有效的手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自 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基础研究 。在本 研究中采用Q.PCR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MicroRNA为小分子非 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其与靶基因结合的方式主要为碱 基配对,对靶基因产生负性作用,主要的生物学特点为在序列上 高度保守,表达上具有发育阶段性和组织特异性 】。是近年来临床研 究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其与多种 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关系,如肝癌、乳腺癌等。其表达 核蛋白定量测定仪上测定OD值,进行准确定量。反转录严格按照试 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实时定量PCR 引物设计与合成由专门的生物科技公司负责设计和合成, MicroRNA・143实时定量反应总体系的构建,总量为20 L,包括: 10“LSYBR Green 1 L、eDNA10 mol/L、正向和反向引物各 1“L、ROX参考资料0.04 L、DEPC水补充至2O L,循环参数主 256・临床研究・ April 2013,Vo1.11,No.11 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刘 琴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卫生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4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 ・收治入院的30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确诊将300例患者分为AP组(200例)和非AP组(100例),其中AP组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 100例)和重症AP(SAP 100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淀粉 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等5项指标。S—Amy、U—my A和LPS采用速率法检测,TA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RP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AP组 LPS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1);重症胰腺炎患者U・Amy、TAP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 <O.01);血清 LPS敏感性92.0%、特异性91.0%明显高于S-Amy、U—Amy、TAP和CRP(P<0.05或O.01)。结论LPS的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 而TAP和CRP则有助于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与预后评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1—0256—0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激活的胰酶自身消化胰腺 殊病史急腹症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制定 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学性炎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按病因分为胆源性胰腺炎 酒精性胰腺炎、高脂或者高钙引起 的胰腺炎等等.本研究主要对院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人院的300 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42 例,女158例,年龄23~80岁,平均(42.2±5.3)岁;其中AP患者 200例,非AP患者1 00例,200例AP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 (MAP 100例)和重症AP(SAP 100例)。 腺炎(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检测仪器与方法 采用TBA一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发病后48h内采集,分离血 清后检测检测各组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 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等5 本文资料根据我院2006年7y]至2012年1月收治人院的既往无特 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细胞表达水平对患者 对策[J]_l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2):1 66—1 67. [2]刘志,韩少良,黄颖鹏,等.miR.143和miR-145在胃间质瘤组织中 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8):678—680. [3]张嫒媛,郑永青,李小雨,等.MicroRNA-14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与 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 志,2011,19(2):308—311. 疾病特点、预后做出非常有价值的评价 。 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发现,白血病患者MicroRNA-143表达水平显 著下调,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无显著相关性,并且经治疗后 其表达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证实了MicroRNA参与了白血病发生、 发展整个过程。有研究表明,MicroRNA一143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并且 已经证实其在多种肿瘤中均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可以显著抑制癌细 胞的增殖和迁移,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为作用于KRAS基因抑制蛋白激 酶通路,并且增强部分化疗药物的化疗敏感性,MicroRNA-143在白血病 患者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MicroRNA-143这种作用不仅在白血病患者中 【4】 肖海静,王观宇,董庆华.人肝细胞肝癌和癌旁正常组织microRNA 表达差异的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8):947—949. [5】朱明霞,克晓燕.microRNA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及淋巴系统恶 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J】冲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4):1014— 1019. 得到了有效地证实,并且在其他肿瘤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如胃癌、 淋巴瘤等其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异常。随着生物学研究进展,其信息数 [6]曹志刚,邵志敏.microRNA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据表明,每个MicroRNA对于数百个目标基因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 在血液系统中的研究最先与血细胞的分化开始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MicroRNA ̄变或功能失调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白血病患 者检测Mi讯lR jA表达水平及其变化清况对于白血病的基因诊断、预后判 断、靶向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q。 综上所述,随着研究的进展,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共 同参与的结果;MicroRNA突变或功能失调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发 展,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诊断、预后做出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7):542-545. [7]张明,魏巍,刘禄成,等.反义微A ̄RNA一21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和 凋亡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6(3):450.452. [8】张超,姚志勇,朱鸣阳,等.MicroRNA一34a通 ̄Notch1对膀胱肿瘤 细胞株T24增殖的影glf[J1.医学杂志,2012,37(5):426-430. [9]蒋庆详,黄江波.MicroRNA检测与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J]冲国 现代医药杂志,2012,14(8):124-126. [1O】李晓华,张莹,时永全,等.MicroRNA一107通过负性抑癌基因 DICERI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J]冲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 l5(9):1887.1895. [1]黄治虎,陈宝安,欧阳建,等.我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现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