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地处黔桂两省(区)结合部的高原千岛湖畔,辖26个乡镇(7个镇,19个乡)273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4万人,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县城距省会贵阳166公里,距州府都匀187公里。
境内资源丰富,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气候特点,全县国土面积3015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9.6℃,无霜期达335天,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美称;境内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规划建设的蒙江、槽渡河等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后,罗甸逐渐成为西南地区南下出海、直达东盟的水陆交通枢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矿和辉绿岩矿。硅矿储量78.4万吨,远景储量大于300万吨,辉绿岩储量较大,色泽美观,石质精密,无孔隙,板材磨光面光洁度高,可雕刻性能好,其远景储量在3000万立方米以上。还有煤、锑、褐铁、铜、砷、汞、冰洲石等矿藏。
地方特产矿产资源种类达30余种,被誉为“水晶之乡”和“辉绿岩之都”,猫眼宝石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旅游资源以南亚热带特色岩溶地貌奇观享誉全国。
近年来,县委、县立足县情,秉承“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的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果业、渔业、油桐和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电矿、生态制药、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化,加快生态旅游业和临港物流业的发展,切实做大做强做优“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天然猫眼宝石之乡”、“中国奇石玉石之乡”、“东方洞穴博物馆”、“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中国劳务出输出示范县”、“中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的名片。旅游资源有神奇的“东方洞穴博物馆”——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极具科考旅游价值的“三叠纪”板庚滩,有神秘莫测的打黛河天坑群和董架五行天坑群。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建成后,县境内形成了75.91平方公里的湖泊。罗甸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1998 年被列
为老区 (1932年,领导的左右江根据地贵州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蛮瓦支部就诞生在罗甸 )在优化软硬环境上狠下功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新的时期,罗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随着企业的加速扩张和东部产业的加快转移,罗甸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逐步融入“泛珠三角”和“东盟”经济区。站在新的起点上,罗甸县委、县正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赶超进位、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紧紧围绕州委“951”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助民增收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新的时期,新的机遇,随着全国第三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的规划建设,罗甸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彰显,站在新的起点上,罗甸34万各族人民蓄势待发,以昂扬向上的精神,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