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改进扰动观测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

来源:化拓教育网
低压电器(20115/0.14 J ・研究与分析・ 基于改进扰动观测法的光伏阵列最大 功率点跟踪策略 罗映红 , 熊学友 , 张鹏 , 许杰田 (1.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 地跟曼苎 功妻喜一 登 苎: 出 。 兰 侧母线电压竽 参考信号的实时调整环节的扰 罗映红(19, 葶竺 常 苎 窒 行了. 比。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快速、精确 :主要从 6l一)。 ,中图分类号光伏阵列;最 功.稳态 篓苎,提高了光伏电池的利用率。的研究。三I三 ; 。:TM 615文献标志码:A.爱点跟踪;扰动观察法  文章编号:1001-5531(2011)14-0010-03 ~ 。‘。 。 Photovoltaic Array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Based Oil Improved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LUO Yinghong ,XIONG Xueyou ,ZHANG Peng 一,XU Jietian (1.College of Automation,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 14000,China) Abstract:The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P&O)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photovohaie array maxi- mum power opint tracking(MPPT)system due to its succinctness and high tracking efficiency.However,the P&O algorithm can be confused during those time intervals characterized by rapidly chang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s.An improved P&O algorithm by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controlled by DC voltage was proposed.The contrastive simu— lation results of the improved and conventional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its effectiveness. Key words:photovoltaic array;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perturbation and observa- tionmethod 0 引 言 扰动观测法与光伏阵列的具体模型不相关,易 实现,对传感器精度要求不高,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特征,即在一 是目前最常用的MPPT策略 。但是,在13照强度 定的日照强度和模块温度下,可以工作在不同的 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常规扰动观测法的电压控制参 输出电压,但仅在某一特定的输出电压值时其输 考信号值会发生突增或者突降,使扰动观测法的性 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值,此时,光伏阵列的工作点 能变差,甚至可能导致直流侧母线电压下降过多而 就达到了输出功率电压曲线的最高点,称之为最 使分布式光伏电源退出运行。本文提出一种改进 大功率点。因此,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要提高系统 的扰动观测法,能有效克服传统扰动观测法的不 的整体效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时调整光伏 足,同时还能提高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阵列的工作点,使之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该过程即称之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 1 扰动观测法原理 er Point Tracking,MPPT) 。 扰动观测法的原理就是扰动功率变换器的占 熊学友(1979一),男,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 张鹏(1979一),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1O一 ・研究与分析・ 低压电器(2OllNo.14) 空比,引起光伏阵列输出电压的变化,然后通过观 为开路电压f/ 的8/10 。因此,在分布式光伏 测其后的功率变化方向,确定最大功率点(Maxi— mum Power Point,MPP)的位置。该方法的实现 阵列起动时段,直流侧电压控制参考信号取分布 式光伏阵列接入之前的开路电压的85%,可明显 缩短分布式光伏阵列从起动到达最大功率运行点 与光伏阵列的具体模型不相关。 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特性曲线如图l所示。 图1中,在MPP左侧,增加(减小)电池电压,导致 的时间。控制参考电压取分布式光伏阵列开路电 输出功率同方向变化;在MPP右侧,增加(减小) 电池电压,导致输出功率反方向变化。如果功率 变化为正,则控制电压保持相同的扰动方向,以达到 MPP; ̄[I果功率变化为负,则电压扰动方向反向 。 压的85%的目的是,确保在该控制参考电压下光 伏阵列的运行点不会落人恒流源区。 (2)增设直流侧母线电压控制参考信号的实时 调整环节。分布式光伏阵列在稳态运行时,如果日 照强度和阵列温度基本不变,直流侧母线电压也保 持不变,最大功率跟踪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扰动电压 增量△。因此,只要将固定步长的扰动电压增量△ 与变步长的扰动电压最小增量△取值一样,则最大 功率跟踪精度基本一致。但是,在日照强度急剧变 化的情况下,扰动观测法提供的直流侧母线电压控 制参考信号为当前实测直流侧母线电压与扰动量△ 之和,不考虑日照强度急剧变化的动态过程,直接导 图1 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特性曲线 致直流侧母线电压控制参考信号值突增或者突降。 在该动态过程中,扰动观测法盼 能很差,甚至可能 2 改进的扰动观测法 (I)采用定电压起动方式。在同样的日照强 导致直流侧母线电压下降过多,使分布式光伏阵列 退出运行。基于上述分析,对该方法增设直流侧母 度和阵列温度下,光伏阵列MPP电压 通常约 线电压控制参考信号的实时调整环节,如图2所示。 图2直流删电压凋整流程图 如果U ( )一U (k—1)与U (矗)的比值在 <一0.3,则将提供给扰动观测法的直流侧母线电压 l一0.3 0.3]范围内,则不对提供给扰动观测法的 测量值调整为当前直流侧母线电压测量值的1/1.3; 当日照强度变化很小时,最大功率点处的直流侧母 直流侧母线电压测量值进行调整;如果比值>0.3, 将提供给扰动观测法的直流侧母线电 ̄ON,JE量值调整 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为了缓解日照强度持续缓慢 下降导致直流侧母线电压的持续快速下降,通过判 定在多步最大功率跟踪步长中直流侧母线电压和输 为当前直流侧母线电压测量值的1.3倍,同时,设定 该值不小于直流侧母线电压下限;如果比值 低压电器(2011No.14) ・研究与分析・ 出功率是否持续下降,如果是,则调整下一步提供给 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的直流侧母线电压值。 行比较,开关频率为10 kHz,最大功率跟踪频率 3仿真研究 为l kHz,扰动电压增量为0.05 V,不考虑日照强 度变化对模块温度的影响,模块温度取298 K。 仿真试验电路如图3所示。仿真试验使用的标准 通过Matlab,对该方法和扰动观测法仿真进 环境下光伏模块的参数如表1所示。 们 图3仿真试验电路 表1仿真试验使用的标准环境下的光伏模块参数 内容 参数值 开路电压 /V 21.7o0 0 短路电流 /kA 3.350 0 最大功率Pm/W 53.O00 0 最大功率点电压 /V 17.400 0 电流温度系数0 0.002 5 辐照强度系数b O.500 O 电压温度系数c 0.002 8 最大功率点电流,m/A 3.050 0 仿真试验时,改进扰动观测法和扰动观测法 的电压曲线、电流曲线和功率曲线的对比图如 图4一图6所示。 由图4~图6可见,日照强度经历了起动时 的1 000 W/m 突降至300 w/m ,接着突增至 800 W/m ,最后以1 000 w/(113 ・s )速度连续 缓慢(相对于仿真试验时间尺度而言)降至 400 W/m 。可见,改进扰动观测法采用CVT起 动,能明显缩短跟踪到最大功率点的时间;在日照 强度突降和突增时,能快速找到最大功率点,很快 就重新稳定运行,不再出现直流母线电压突降和 突增的现象,在日照强度连续缓慢下降时明显缓 解了直流母线电压持续过快下降的状况,且当日 照强度稳定下来时,改进扰动观测法控制的直流 母线电压能平缓过渡到新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同 图6改进扰动观测法和扰动观测法功率曲线 样,无论在光伏陈列起动的过程还是在日照强度 (下转第16页) ~12~ 低压电器[2011No.14) ・智能电器・ 表2短延时反时限动作时间测试结果 达到比较高的试验精度;同时,具有实时输入 整定值、低电平检测、离线脱扣等功能。本设计 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具有抗干扰性能高、发热量 低等优点,现已实现批量生产,具有较高的实用 价值。 【参考文献】 王汝文,宋政湘.电器智能化原理与应用[M].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表3瞬动动作时间测试结果 GB 14048.2—20o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 部分:断路器[S].2008. 实 实际动作啊m GB 14048.4—2O1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 1部分: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报批稿[s]. 600 25~35 35 2010. GB/T 22710--2008低压断路器用电子式控制器 800 25—35 33 ¨ 1J]J]J]j[s].2008. ]J ]J 1J1 000 25—35 33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3Ⅵ’ 1 200 25~35 32 系列塑壳断路器产品样本[G]. 沈红卫.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结 语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文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设计可以有效实现过 大学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1-03-28 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瞬动、接地故障等保护, (上接第12页) 突降和突增过程,以及在日照强度缓慢下降过程, 44:769-773. 改进扰动观测法都能比扰动观测法更好地利用日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等.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 照,提供更多的输出功率。可见,改进的扰动观测 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20(5):72-74,91. 法实现简单,且仅在扰动观测法中增加一个电压 APPLEBAUM J.The quality of load matching in a di・ 调整环节,具有明显的优点。 feet-coupling photovoltaic system[J].IEEE Tram En- ergy Conversion,1987,EC-2,534-541. 4 结 语 XIAO W.LIND M G J,DUNFORD W G,et a1.Re- al—time 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operating points in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追踪直流侧母线电压控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s『J].IEEE Trans.Ind.E. 制参考信号的实际调整环节的扰动观察算法,并 1ectron..2006,53(4):1017—1026. 与常规的扰动观察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证明, 张超,何湘宁.短路电流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 该方法能快速、精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稳态精度 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 较高,提高了光伏陈列的利用率。 程学报,2006,26(20):98-102.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等.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 【参考文献】 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 [1]ENSLIN J H R,WOLF M S,SNYMAN D B,et a1. 2006。21(1):28-32. 收稿日期:2010—12—01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verter[J].IEEE Trans.Ind.Electron.,1997, ]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