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水上救生工作的中心是 C 。
A.观察 B.判断 C.安全 D.救助
2.人在游泳时能体会到由于水有 B 力而产生上浮力 A.阻力 B.压力 C.升力 D.反作用力 3.最早成立水上救生组织的国家的是 B 。 A.澳大利亚 B.英国 C.美国 D.比利时
4.后,我国最早成立水上救生组织的省市是 C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5.踩水技术在救助溺者时,便于观察水面情况.也可做 A 方向的移动和 A 拖带。 A.左右、前后 B.左右、上下 C.前后、上下 D.其它方向 6.溺水事故的预防,是指发生事故的 A 的防范工作. A.前 B.时 C.中 D.后 7.游泳池的中心工作应该是 A 。
A.安全 B.施救 C.日常管理 D.先进设备
8.直线切割法中,对岸救生岗位主责区 D 的水域为次责区. A.1/2 B.1/3 C.2/3 D.近旁主责区
9.在水中活动时,小腿后侧肌肉痉挛是多发的部位。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D 。 A.沉底站直 B.呼叫 C.快速上岸 D.一手按膝手抓脚底做勾脚动作 10.在水中大腿后侧肌肉痉挛时,自救方法采用 C 手按住膝盖,然后 C 手抓住脚趾尽量往上抬起.
A.同侧、同侧 B.异侧、异侧 C.同侧、异侧 D.异侧、同侧
11.不规则的游泳场所每一救生员观察的主责区最大面积不得超过 C 平方米. A.50 B.200 C.250 D.3000
12.救生圈一般抛离距离为救生员与溺水者B米左右的扇角范围。 A.0-4米B.5—8米C.9-12米D.12—15米
13.当溺水者尚未下沉,特别两手还在挥舞挣扎可用 B 。 A.正面接近 B.侧面接近 C.背面接近D.潜水接近
14.在拖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溺者的 C 不可没在水下。 A鼻 B口 C口、鼻 D头颈部
15.救生员在施救时颈部被溺水者抱持时应用 D 法解脱。 A.反(扭)关节 B.推击 C.夹鼻推颌 D.转腕
16.托双腋拖带时,一般救生员采用 C 的方法较适宜。 A爬泳 B侧蛙泳 C反蛙泳 D仰泳
17.救生员距离溺者较近时入水用 C 。
A.直立式 B.团身式 C.跨步式或蛙腿式 D.探索滑行式
18.救生员正面接近溺者,应游至离溺者 C 米处左右,下潜至溺者髋部以下,然后双手扶溺者髋部,转体180度。 A.1 B.2 C.3 D.4
19.侧面接近是指救生员游至溺者 C米处,有意识地转向溺者侧面游进. A.小于1。5 B.1。5-2 C.3 D.3-3.5 20.交叉手被抓的解脱方法是 A .
A.推击法 B.反关节法 C.托颌法 D.托颈法 21.在夹胸托带时,溺者下肢下沉的主要原因为 C 。
A.溺者太重 B.溺者背部松散 C.没有应用正确技术 D.其他原因 22.在托带过程中,应时注意溺者的 C 不可没在水下。 A.鼻 B.口 C.口、鼻 D.头颈部
23.做现场心肺复苏术前,一般首先检查溺者有无意识。检查必须要在 D 秒内完成。 A.2 B.3 C.4 D.5
24.对成人溺者做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深度一般为 C 厘米。 A.2-3 B.3—4 C.4—5 D.5-6
25.国际救生协会成立于 C 年。A、11 B1910 C1993 D1998 26.职业道德是维护职业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必要 A 。 A.条件 B.内容 C.措施 D要求
27.称职的游泳救生员除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外,还必须具备 A 。 A.专业技能 B.一般技术 C.一般技能 D.专业理论 28.游泳救生员可分为 A 和自然水域救生。 A.静水 B.海浪 C.游泳地 D.人工水库 29.中国救生协会成立的时间是 D 。 A.1999 B.2000 C.2004 D.2005 30.踩水时,上体直立水中 B 露出水面.
A.稍后倾,头 B.稍前倾,头 C.稍前倾,肩部 D.稍后倾,肩部 31.踩水时两臂向外摸水时掌心稍 D 向内摸水时掌心稍向内。 A.向后 B.向前C.向内D.向外
32.反蛙泳配合动作,两臂前移的同时 A 。
A.边收边分慢收腿 B.先收后分慢收腿 C.边收边分快收腿 D.先收后分快收腿
33.救生员应采取 A ,接近距离较远的弱者。 A.抬头爬泳 B.蛙泳 C.侧泳 D.反蛙泳 34.反蛙泳 D拖带运送。
A.只适用于托枕 B.只适用于托颌C.只适用托双腋D.适用托枕、托颌、双腋三种 35.爬式潜泳只用双腿做 B 打水动作向前游进。 A.蛙泳 B.爬泳 C.蝶泳 D.侧泳
36.蛙式长划臂蛙泳腿和臂配合动作 A . A.收腿与臂前伸的动作几乎同时开始 B.先收腿然后臂前伸C.臂前伸然后收腿 D.臂前伸滑行后收腿
37.在水中救助溺水者时,使用 A 能快速准确寻找打捞沉底溺水者。 A.潜泳 B.侧泳 C.反蛙泳 D.爬泳
38.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权、自由选择职业权、按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权利和 B 等。
A.经营管理权 B.休息休假权 C.选举经理权 D.工资决定权 39.游泳时 A ,容易造成踩踏或撞伤意外事故发生。 A.水中嬉闹 B.水中滑行 C.呛水 D.打腿
40.遇到自我突发意外危险时用醒目的 A 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A.肢体语言 B.漂浮 C.休息 D.踩水
41.小腿前面肌肉痉挛,先用一只手抓住脚趾,而后用力尽量 D 按压。
A.往左 B.往下 C.往右 D.往上
42.游泳池救生观察台的高度不应低于 D 米. A.3 B.2.5 C.2 D.1。5 43. C 是游泳场所必须设置的标志牌.
A.广告牌 B.泳道牌 C.警示牌 D.宣传牌
44.观察是指救生员值岗时,不间断地扫视、环视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域,防止造成溺水事故发生的一种专门的 A 。
A.救生技术 B.赴救技术 C.游泳技术 D.救生手段
45. B 是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的左右、远近进行直线、不间断的观察。 A.环视法 B.扫视法 C.跟踪法 D.眺望法 46.下列哪一类人群不是救生员的重点观察对象 D . A.老人 B.妇女 C.儿童 D.在泳池旁休息者
47.在泳池施救过程中使用 C 是泳池间接救生的方法之一。 A.心肺复苏 B.肩背运送 C.救生圈 D.入水
48.双人上岸方法需要 A 救生员同时操作。 A.两名 B.三名 C.一名 D.四名
49.在游泳池实施手援技术时要注意在确保 B 的安全情况下,有效快速的进行施救。 A.溺水者 B.自身 C.教练员 D.游泳池经理
50.救生员在距离游泳池边 A 的地方发现溺水者,使用救生浮标进行间接施救是一种最简易的好方法。
A.3米以内 B.5-10米 C.15-20米 D.20米以上 51.救生员在抛掷 D 时一定要准确到位。 A.救生杆 B.颈托 C.急救板 D.救生圈 52.直接赴救是由 C 等技术环节组成。
A.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 B.入水、解脱、拖带、肩北
C.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 D.呼叫、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肩背
53.游泳救生入水技术分为 A 等。
A.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 B.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直立式 C.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抱膝式 D.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步行式
54.跨步式入水时救生员的眼睛应始终不离赴救目标,救生员的 B 始终保持在水面上。 A.上肢 B.头部 C.手脚 D.肩部
55.鱼跃式入水技术是救生员迅速接近 B 溺水者的最好方法之一。 A.近距B.远距离 C.岸边 D.肩部 56.接近时,要尽量避免与溺水者 B 接触. A.背面 B.正面 C.身体 D.头部
57.单人做成人溺者心肺复苏时,吹气的频率应该为 D 次/分。 A20 B16 C15 D12
58.救生员采用背面接近技术时,应迅速紧贴溺水者C,用双手加以控制。 A.腰部 B.腿部 C.背后D.头部
59.接近时救生员可以直接潜入池底,双手 D ,脚蹬池底,将溺水者拖出水面。 A.抱头 B.扶腰 C.托颈 D.托腋
60.直接赴救包括入水、接近、D、拖带、上岸、运送个环节。 A.反关节 B.心肺复苏 C.手援 D.解脱
61.溺水者持续闭气时间一般最长约 A 秒左右。 A.30 B.60 C.90 D.120
62.溺水时窒息缺氧的干溺类型占整个溺水者的比例约为 A . A.10%~15% B.15%~25% C.25%~35% D.35%~45%
63.溺水后人体的生理变化 C 分钟脑细胞开始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A.1-3 B.3—5 C.4-6 D.6—7
.溺水后轻度为 C 表现为神志清醒,仅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A.物理 B.生理 C.临床 D.心理 65.现场急救的原则之一就是加强途中B.
A.运送与救治 B.监护与救治C.包扎与固定 D.止血与复苏
66.基本生命支持阶段,应该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 A 3个步骤,以维持有效的呼吸和循环。
A.建立循环 B.体外除颤 C.药物治疗 D.脑复苏 67.如瞳孔 A 、固定、角膜浑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变黄 D.不变
68.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通过 D 观察判断溺水患者有无呼吸活动。 A.看B.听C.感觉 D.看、听、感觉
69.有些型号口罩上附加有供氧接头,在向溺水者吹气的同时加入部分 D 提高吹入氧气的浓度。
A.酒精 B.药物 C.水分 D.气体 70.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范围在 B 内.
A.500ml—700ml B.700ml-1000ml C.800ml—1200ml D.100ml—1400ml
71.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员要用 C 捏住溺水者鼻翼而封闭其鼻腔,以免吹入气从此溢出。
A.拇指与无名指 B.拇指与中指 C.拇指与食指 D.无名指、中指与拇指 72.胸外心脏按压时双手采用两手手指 C 抬起的方法。 A.平行 B.重垫 C.交叉 D.不清楚
73.救生员在胸外按压时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 C 。
A.下压快,放松慢 B.下压慢,放松快 C.相等 D.有停顿 74.救生员在按压时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溺水者 A ,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A.胸骨上方正中 B.剑突 C.胸骨柄 D.肩胛骨 75.后,我国第一代救生员产生于 C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76、单手上臂被抓解脱法 A 。
A推击法 B反关节法 C扳手指法 D托领法
77、救生圈一般抛离距离为救生员与溺水者 B 米左右的扇角范围。 A0.4米 B5-8米 C9—12米 D12—15米 二、是非题
1.游泳救生工作的中心是安全。( √ )
2.2008年5月,我国在杭州举办第一批游泳救生员考评员培训班。( √ )
3.踩水配合时一般两腿各蹬夹两次,或两腿同时蹬夹两次,两手做一次摸水动作.( 错 ) 4.反蛙泳身体仰卧水中,自然伸直。( √ )
5.蛙泳划臂时,两臂自然伸直经水中在肩前入水.( 错 ) 6.侧泳技术有手出水和手不出两种姿势。( √ )
7.侧泳收做收腿动作时,大腿与躯干成80度角,小腿与大腿成45—60度角。(× ) 8.对紧张挣扎的溺水者,使用侧泳技术采用夹胞胸的方法,能严紧地控制住溺水者。( √ ) 9.潜泳潜深只有头先朝下潜深法.(× )
10.国家队运动员参中大奖赛以及各种商业性比赛的奖金收入,一般其奖金总额的10%应捐赠给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建立运动员、教练员保障基金.( √ ) 11.救生器材包括救生竿。( √ )
12.游泳场所必须配备救生圈等急救器材。( √ )
13.仰卧漂浮休息,腿部下沉可将腹部露出水面并屈腕.( × )
14.预案的内容包括确定现场指挥者和实施抢救人员的分工.( √ ) 15.饱餐后即刻游泳肾脏负担过重,容易引起呕吐和昏迷。( √ ) 16.游泳者溺水初期身体通常表现为垂直姿势.( × )
17.判断是指救生员在值岗时,对观察的情况做出的快速呼求。( × ) 18.当水中发现溺水者时,应首先判断溺水者有无呼吸。( × )
19.如溺水者在水中不能自主地支配肢体动作,并缓慢下沉或已沉入池底,则溺水者已丧失意识。( √ )
20.观察区域划分的原则为:便于救生员观察,减少观察盲区和死角.(× ) 21.直线切割法中,对岸救生岗位主现区1/3的水域为次责区.(× ) 22.救生员次责区不得超过250平方米。( √ )
23.救生是指人们在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 24.救生员用单手虎口推击溺水者手腕部时,撞击时要迅速、有力。( √ ) 25.救生员腰部正面被抱持后,救生员应采用扳手指方法解脱。( × ) 26.“抓发\"解脱后,应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救生员前胸,夹胸控制住。( √ ) 27.救生员单手前臂被溺水者抓住时常用扳手指法解脱.( × ) 28.当救生员右手被溺水者的左手抓住时应采用“转腕法”。( √ ) 29.拖带是救生员采用侧泳、潜水技术将溺水者拖带到岸边的一种技术。(× ) 30.拖带时应使溺水者的口鼻保持在水面上,以保证溺水者的呼吸.( √ ) 31.夹胸拖带时,救生员手臂着力点应在溺者身上胸和腋下部位上。( √ ) 32.托双腋拖带技术比较省力,在救助溺水者过程中易于施救溺水者.( × ) 33.侧泳或反蛙泳技术常用于托枕拖带.( × )
34.上岸是指救生员将器材从水中送上池岸的一种救助技术。( × ) 35.由于泳也的建筑结构和溺水者的受伤情况不同,上岸主要采用单人和双人两种上岸技术。( √ )
36.在游泳池的深水区,将溺水者托带到池边,可采用肩扛上岸技术。( × ) 37.在确定溺水者有外伤的情况下,肩背运送是一项比较实用的运送技术方法。( × ) 38.在现场抢救中应坚持连续进行心肺复苏,不能简单地提出停止复苏的决定。( √ ) 39.救生员平时对模拟人进行口对口吹气训练时如果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不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给其他救生员。( × )
40.心肺复苏的第三步骤操作是打开气道。(√ )
41.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的一般方法是轻拍溺水者的面颊。( × )
42.溺水者放置俯卧位即头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线,头部不能高于心脏的位置,双手置于躯干两侧.( × )
43.溺水者处于无意识姿态时,舌肌和会厌后坠可能会阴塞气道。( √ )
44.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指压、强屈关节、止血带、结扎、外用药物等.( √ ) 45.胸外心脏按压的下压速率为100次/分。( √ )
46.游泳者发生脊柱损伤一定是颈椎损伤。( × )
47.游泳者脊骨失力、颈部有坠下有感觉等症状出现,应该怀疑下肢损伤。( × ) 48.脊髓位于脊柱之内,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受伤。( √ ) 49.游泳者脊柱受伤时,进行运送唯一使用的急救器材是急救板。( √ )
50.斜方肌挤压法时,救生员应双手虎口张开,在溺水者头部两侧插入肩下至斜方肌,掌心向下,压紧斜方肌。( × ) 51.水上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同心同德,拯溺救难.”(×) 52.游泳救生员当值时,穿着统一服装,不但有助于塑造专业形象,更便于执行救生任务。(√) 53.每一救生岗位观察区域主责区的最大面积可达260平方米。(×)
54.救 生员在交时,救生员一边耳听救生员的情况价绍,一边上岗.(×) 55.人在溺水时,肺部或胃部都弃满了水,无法进行呼吸导致缺氧而死亡。(√)
56.救生专门技术是指在水上用最快的速度和合理方法将溺水者救出水域的一项专门技术。(√)
57.心脏病人,不论有什么保护措施都不能下水游泳。(×) 58.救生员距离溺水者较远时,可采用蛙腿式入水。(× ) 59.心脏位居两肺之间,胸骨的正后方。( × ) 60.在施救时尽可能靠近溺者,便于成功救起。( × ) 61.侧泳分为手出水和手不出水两种情况。(√)
62.侧面接近时,救生员靠近溺者看准并果断,利索地用同侧手抓握住挣扎中的溺者近侧手腕部。( √ )
63.上岸的目的是要尽快地将溺者送到岸上进一步抢救。( √ ) .救生员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个人中谁是溺者。( √ )
65.在未能控制住溺者时,救生员应放开溺者的手腕,重新组织再次施救。( × ) 66.池岸赴救是指救生员在岸边利用水域现场的救生器材,对无意识的溺者进行施救的一种技术( × )
67.救生专门技术是指在水上用最快的速度和合理方法将溺水者救出水域的一项专门技术( ) 68.救生员在交时,救生员一边耳听救生员的情况介绍,一边上岗。( × ) 69.同心同德、拯溺救难”是游泳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 )
70.鱼跃浅跳入水后,要在水中滑行一定的距离后,方可头露出水面.( × ) 71.解脱的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 √ )
72.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如不小心从池边、岸边等处滑入水中或在水中滑倒后站不起来。(√ )
73.在一般的情况下,救生员应尽可能地采用背面接近溺者,保护自身安全。(√ ) 74.游泳场所在游泳人员平均有效水面积可达3平方米( √ )
75.侧泳时下侧臂的动作可分为准备姿势、滑下、划水和臂前移四个阶段。( √ ) 76、反蛙泳的臂和腿的配合为:手划水或臂划水与腿的蹬夹水交替进行。( × ) 77、遇到事故时,救生员可以对外随意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 78、救生员在交时,救生员一边耳听救生员的情况介绍,一边上岗。( × ) 79、游泳救生员当值时,穿着统一服装,不但有助于塑造专业形象,更便于执行救生任务。( √ )
80、踩水的腿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两腿交替蹬水,另一种是两腿同时蹬夹水。( √ ) 81、救生员接近溺者成功后一定要控制住溺者。( √ ) 三、简答题
游泳场所中,安全标识应该如何设置?
答:(1, 告知牌 2, 警示牌 3, 标志牌)说出内容,并举例说明具体的摆放位置。 救生员在值岗时,应对哪些人群进行重点看护?
答:1, 对技术不佳 2, 体弱 3, 突发疾病 4, 儿童 5, 老年人 6, 残障人群 7, 孕妇
在游泳池发现了一名溺水者,在你采取赴救措施之前,应该对溺水者做出哪些判断?(8分) 1, 清醒的:说出内容 2, 昏迷的:说出内容 3, 外伤的:说出内容 4, 疾病的:说出内容
四、当游泳者不小心弄伤身体,流血不止,你应该如何处理?(5分) 答:消毒、包扎。
1、最早成立水上救生组织的国家是英国。
2、1979年,上海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水上救生组织、后,我国第一代救生员产生于上海。
3、游泳救生分为“游泳池救生”和“自然水域救生”。 4、游泳救生的遵旨是: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5、游泳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的:以防为主,施救要准。 6、游泳救生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
7、观察时应对老年人、少年儿童、醉酒者等特殊人群应重点关注。
8、游泳救生的直接赴救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6项技术环节 9接近时要尽量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
10、气道开放为复苏的首要环节。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判断意识、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紧急止血、保护脊柱。
11、口对口呼吸时,以拇指与食指捏住溺水者鼻翼而封闭其鼻腔.每次吹起的量应在700-1000 ml为宜.
12、胸外按压时救生员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溺水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胸外按压是否有效,其绝定因素有: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力度以及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
13、国际救生协会成立于1993年。后,我国第一代救生员产生于上海。 14、人在游泳时能体会到由于水有升力而产生上浮力。 15、水上救生工作的中心是判断. 16、游泳池的中心工作应该是安全。
17、溺水事故的预防,是指发生事故前的防范工作。
18、直线切割法中,对岸救生岗位主责区近旁主责区的水域为次责区。
19、踩水技术在救助溺者时,便于观察水面情况,也可做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和拖带. 20、在水中活动时,小腿后侧肌肉痉挛是多发的部位。正确的自救方法是一手按膝一手抓脚底做勾脚动作。
21、在水中大腿后侧肌肉痉挛时,自救方法采用同侧、异侧手按住膝盖,然后手抓住脚趾尽量往上抬起。
22、不规则的游泳场所每一救生员观察的主责区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 23、救生圈一般抛离距离为救生员与溺水者5-8米左右的扇角范围 24、救生员在施救时,单手被溺水者抓住时应采用转腕。 25、腰部背面被抱解脱法扳手指法.
26、救生员在施救时,腰部背面被溺水者抱持时应用弓身抽手板指法解脱。
27、救生员距离溺者较近时入水用跨步或蛙腿式。
28、救生员正面接近溺者,应游至离溺者3米处左右,下潜至溺者髋部以下,然后双手扶溺者髋部,转体180度.
29、侧面接近是指救生员游至溺者3米处,有意识地转向溺者侧面游进。 30、单手上臂被抓解脱法反关节法。
31、托双腋拖带时,一般救生员采用反蛙泳的方法较适宜. 32、在拖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溺者的口、鼻不可没在水下。
33、做现场心肺复苏术前,一般首先检查溺者有无意识,检查必须要在5秒内完成。 34、对成人溺者做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深度一般为4—5厘米. 35、单人做成人溺者心肺复苏时,吹气的频率应该是12次/分。 26、接近是指救生员及时靠近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 二、是非题。
1、脏位居两肺之间,胸骨的正后方。 错
2、救生是指人们在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错 3、救生员在交时,救生员一边耳听救生员的情况介绍,一边上岗。 错 4、游泳救生员当值时,穿着统一服装,不但有助于塑造专业形象,列便于执行救生任务. 对 5、救生专门技术是指在水上用最快的速度和合理方法将溺水者救出水域的一项专门技术。 对
6、人在溺水者时,肺部或胃部都充满了水,无法进行呼吸导致缺氧而死亡。 对 7、心脏病人,不论有什么保护措施都不能下水游泳。 错
8、踩水的腿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两腿交替蹬水,另一种是两腿同时蹬夹水. 对 9、侧泳时下侧臂和动作可分为准备姿势、滑下、划水和臂前移四个阶段. 对 10、反蛙泳的臂和腿的配合为:手划水或臂划水与腿的蹬夹水交替进行。 错 11、游泳场所的游泳人员平均有效水面积可达3平方米。 错
12、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如不小心从池边、岸边等处滑入水中或在水中滑倒后站不起来. 对
13、遇到事故时,救生员可以对外随意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错 14、池岸赴救是指救生员在岸边利用水域现场的救生器材,对无意识的溺者进行施救的一种技术。 错
15、在施救时尽可能靠近溺者,便于成功救起。 错 16、救生员距离溺水者较远时,可采用蛙腿式入水。 错
17、鱼跃浅跳入水后,要在水中滑行一定的距离后,方可头露出水面。 错
18、侧面接近时,救生员靠近溺者看准并果断、利索地用同侧手抓握住挣扎中的溺者近侧手腕部。 对
19、救生员接近溺者成功后一定要控制住溺者。 对
20、在一般的情况下,救生员应尽可能地采用背面接近溺者,保护自身安全。 对 21、在未能控制住溺者时,救生员应放开溺者的手腕,重新组织再次施救. 错 22、解脱的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 对 23、救生员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个人中谁是溺者。 对 24、上岸的目的是要尽快地将溺者送到岸上进一步抢救。 对 25、“同心同德、拯溺救难”是游泳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错 初级救生员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游泳场所中,安全标识应该如何设置? 答:告知牌、警示牌、标志牌。
二、救生员在值岗时,应对哪些人群进行重点看护?
答:对技术不佳、体弱、突发疾病、儿童、老年人、残障人群、孕妇.
三、在游泳池发现了一名溺水者,在你采取赴救措施之前,应该对溺水者做出哪些判断? 答:清醒的、昏迷的、外伤的、疾病的。
四、当游泳者不小心弄伤身体,流血不止,你应该如何处理? 答:消毒、包扎、止血。 现场急救的原则:1使溺水者尽快脱离水域 2先复苏后固定 3先止血后包扎 4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救伤 5先救治后运送 6 急救与呼救并重 7 加强途中监护与救治 解脱时的注意事项:1 当被抓、抱持后,救生员应抱持冷静,切勿在还未搞清楚自己是怎样被抱持时就匆忙做解脱动作.
2 解脱动作应迅速、有效,用力适当,以免伤害溺水者。 3 解脱后,应及时、有效的控制溺水者,以便拖带
4 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谁是溺水者,再进行解脱 拖带技术 :1 托腋拖带技术 2 夹凶拖带技术 3 托枕拖带技术 4 托颌拖带技术 5 双人拖带技术
观察的方法: 扫视法: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的责任区的左、右、远、近进行直线、不间断的观察。
环视法: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以某一点为起点,进行圆周、不间断的观察
跟踪法: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内游泳技术不佳者应进行重点跟踪观察。
初级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专业理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道德是维护职业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称职的游泳救生员除心须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 3、游泳救生员可分为静水和自然水域救生。 4、中国救生协会成立的时间是2005年
5、踩水时,上体直立水中稍前倾头露出水面.
6、踩水时两臂向外摸水时掌心稍向外向内摸水时掌心稍向内. 7、反蛙泳配合动作,两臂前移的同时边收边分慢收腿. 8、救生员应采取抬头爬泳,接近距离较远的溺者. 9、反蛙泳适用托枕、托颌、双腋三种拖带运送。 10、抓式潜泳只用双腿做抓泳打水动作向前游进。 11、蛙式长划臂蛙泳腿和臂配合动作臂前伸然后收腿。
12、在水中救助溺水者时,使用潜泳能快速准确的潜行寻找打捞沉底的溺水者。
13、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权、自由选择职业权、按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权利和休息休假权等。
14、游泳时水中嬉闹,容易造成踩踏或撞伤意外事故发生。
15、遇到自我突发决外危险时用醒目的肢体语言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16、小腿前面肌肉痉挛,先用一只手抓住脚趾,而后用力尽量往下按压。 17、游泳池救生观察台的高度不应低于2米.
18、警示牌是游泳场所必须设置的标志牌.
19、观察是指救生员值岗时,不间断地扫视、环视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域,防止造成溺水事故发生的一种专门的救生技术。
20、扫视法是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的左右、远近进行直线、不间断的观察。 21、下列哪一类人群不是救生员的重点观察对象在泳池旁休息者. 22、在泳池施救过程中使用肩背运送是泳池间接救生的方法之一. 23、双人上岸方法需要两名救生员同时操作。
24、在游泳池实施手援技术时要注意在确保溺水者的安全情况下,有效快速的进行施救。 25、救生员在距离游泳池边20米以上的地方发现溺水者,使用救生浮标进行间接施救是一种最简易的好办法。
26、救生员在抛掷救生圈时一定要准确到位。
27、直接赴救是由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等技术环节组成. 28、游泳救生入水技术分为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直立式等。
29、跨步式入水时救生员的眼睛应始终不离赴救目标,救生员的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 30、鱼跃式入水技术是救生员迅速接近远距离溺水者的最好方法之一. 31、接近时,要尽量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
32、救生员正面接近溺水者游至3米左右处急停,保持安全位置后并下潜至溺者髋部以下,做下一技术动作。
33、救生员采用背面接近技术时,应迅速紧贴溺水者背后,用双手加以控制。 34、接近时救生员可以直接潜入池底,双手托腋,脚蹬池底,将溺水者拖出水面。 35直接赴救包括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六个环节。 36、溺水者持续闭气时间一般最长约30秒左右。
37、溺水时窒息缺氧的干溺类型占整个溺水者的比例约为10%-15%。 38、溺水后人体的生理变化3-5分钟脑细胞开始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39、溺水后轻度的生理表现为神志清醒,仅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40、现场急救的原则之一就是加强途中止血与复苏。
41、基本生命支持阶段,应该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建立循环3个步骤,以维持有效的呼吸和循环.
42、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浑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43、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通过看、听、感觉观察判断溺水患者有无呼吸活动。 44、有些型号的口罩上附加有供氧接头,在向溺水者吹气的同时加入部分水分提高吹入氧气的浓度.
45、口对口人呼吸每次吹气量范围在800ml—1200ml内。
46、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员要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溺水者鼻翼而封闭其鼻腔,以免吹入气从此溢出.
47、胸外心脏按压时双手采用两后手指交叉抬起的方法. 48、救生员在胸外按压时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
49、救生员在按压时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溺水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上用力按压.
50、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其决定因素有四: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力度以及按压深度.
二、判断题
1、游泳救生工作的中心是安全。
2、2008年5月,我国在杭州举办第一批游泳救生员考评员培训班。
3、踩水配合时一般两腿各蹬夹一次,或两腿同时蹬夹一次,两手一次摸水动作。
4、反蛙泳身体仰卧水中,自然伸直。
5、蛙泳划臂时,两臂自然伸直经水中在肩前侧下划。 6、侧泳技术有手出水和手不出两种姿势。
7、侧泳收做收腿动作时,大腿与躯干成90度角,小腿与大腿成45—60度角。
8、对紧张挣扎的溺水者,使用测泳技术采用夹胸的方法,能严紧地控制住溺水者. 9、潜泳潜深有头先朝下和脚向下2种。
10、国家队运动员参加大奖赛以及各种商业性比赛的奖金收入,一般其奖金总额的10%应捐赠给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建立运动员、教练员保障基金。 11、救生器材包括救生竿.
12、游泳场所必须配备救生圈等急救器材。
13、仰卧漂浮休息,腿部下沉可将腹部露出水面并屈腕。 14、预案的内容包括确定现场指挥者和实施抢救人员的分工. 15、饱餐后即刻游泳肾脏负担过重,容易引起呕吐和昏迷。 16、游泳者溺水初期身体通常表现为直立姿势.
17、判断是指救生员在值岗时,对观察的情况做出的快速反应.
18、当在水中发现溺水者时,应首发出呼救信号再判断溺水者有无再呼吸。
19、如溺水者在水中不能自主地支配肢体动作,并缓慢下沉或已沉入池底,则溺水者已丧失意识。
20、观察区域划分的原则为:便于救生员观察,减少观察盲区和死角。 21、直线切割法中,对岸救生岗位主责区的水域为次责区。 22、救生员交责区不得超过250平方米.
23、救生员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个人中谁是溺水者,再进行解脱。 24、救生员用单手虎口推击溺水者手腕部时,撞击时要迅速、有力。 25、救生员腰部正面被抱持后,救生员应采用夹鼻推颌解脱法。 26、“抓发”解脱后,应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救生员前胸,夹胸控制住。 27、救生员单手前臂被溺水者抓住时常用转腕法解脱。 28、当救生员右手被溺水者的左手抓住时应采用“转腕法”。
29、拖带是救生员采用侧泳、反蛙泳将溺水者拖带到岸边的一种技术。 30、拖带时应使溺水者的口鼻保持在水面上,以保证溺水者的呼吸。 31、夹胸拖带时,救生员手臂着力点应在溺者身上胸和腋下部位上.
32、托双腋拖带技术比较省力,在救助溺水者过程中易于施救溺水者。 33、侧泳或反蛙泳技术常用于托枕拖带。
34、上岸是指救生员将溺水者从水中送上池岸的一种救助技术。 35、由于泳池的建筑结构和溺水者的受伤情况不同,上岸主要彩用单人和双人两种上岸技术。 36、在游泳池的深水区,将溺水者拖带到池边时,可采用肩扛上岸技术.
37、在确定溺水者有外伤的情况下,肩背运送是一项比较实用的运送技术方法。 38、在现场抢救中应坚持连续进行心肺复苏,不能简单地提出停止复苏的决定。 39、救生员平时对模拟人进行口对口吹气训练时如果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不可通过唾液传染给其他救生员。
40、心肺复苏的第四步骤操作是打开气道.
41、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的一般方法是轻拍溺水者的肩膀。
42、溺水者放置俯卧位即头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线,头部不能高于心脏的位置,双手置于躯干两侧。
43、溺水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时,舌肌和会厌后坠可能会阻塞气道.
44、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指压、强屈关节、止血带、结扎、外用药物等。 45、胸外心脏按压的下压频率为100次/分。 46、游泳者发生脊柱损伤一定是颈椎损伤。
47、游泳者脊骨失力、颈部有坠下的感觉等症状出现,应该怀疑颈椎损伤。 48、脊髓位于脊柱之内,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受伤.
49、游泳者脊柱受伤时,进行运送唯一使用的急救器材是急救板。 50、斜方肌挤压法时,救生员应双手虎口张开,在溺水者头部两侧插入肩下至斜方肌掌心向上,压紧斜方肌。
游泳救生员复习题
1救生员据溺水者较近时入水应采用_____
A直立式 B团身式 C跨步式或蛙腿式 D探索滑行式 2救生员据溺水者较远时入水应采用_____
A直立式 B团身式 C跨步式 D鱼跃浅跳式
3在水中活动时,小腿后侧肌肉痉挛是最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自救的方法是_____ A沉底站立 B 呼叫 C快速上岸 D一手按膝一手抓脚底做勾脚动作
4在水中,大腿后侧肌肉痉挛时,自救的方法是_____手按住膝盖,然后,____手抓中脚趾尽量往上抬起
A同侧,同侧 B异侧,异侧 C 同侧,异侧 D异侧,同侧
5观察是指救生员在自己责任岗位上采用___来管理自己的责任区域 A扫视法B 环视法C 跟踪法D A,B,C,三种方法
6供游泳者上下池用的攀梯与池壁间的间距,必须小于____厘米 A8厘米 B10厘米C 12厘米D14厘米
7开夜场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水面照明亮度必须在________勒克司以上 A60 B80 C100 D120
8游乐场滑道应光滑,环道一周(360)落差以不超过____米为宜 A4 B4。5 C5 D5.5
9报考中级救生员的年龄要求在____周岁以下 A55 B 60 C65 D不
10.救生员每天上岗时间不超过_____小时。 A 5 B 6 C 7 D 8
11。救生员连续观察时间不得超过___小时,以保证有效观察。 A 2 B 2.5 C 3 D 3。5
12。救生员最佳有效视距,大池_____(主责区)+____(次责区) A 25米,20米 B 20米,15米 C 15米,10米 D 10米,10米
13。救生员观察最佳有效视距,小池_____(主责区)+____(次责区) A 15米,10米 B 10米,10米 C 10米,8米 D 8米,5米 14救生员主观察区域不得超过_____平方米。 A250 B500 C750 D1000
15配备救生员,一般_____岗位配备方法.
A安水面积配 B不留盲区死角 C按水面积配不留盲区死角 D按游客人数配 16较为广扩得游泳池,救生台台间距不能超过_____米
A 10 B 20 C 25 D 28
17.救生台的台高(高出水面)不得低于_____米 A 2 B 2.5 C 3 D 自由设置
18.在正常开放场所,大池(50×21平方米左右)应安排______名救生员。 A 1-2 B 2-3 C 3—4 D 4-5
19。正常开的游泳池(场),小池(25×16),应安排_____名救生员。
20.反蛙泳技术动作简易游起来省力又持久。在救助溺者时,一般可用_____拖带。 A 夹胸 B抓头发 C托颈 D托腋
21。侧泳收腿时,大腿与躯干成____度角,小腿与大腿成45度-60度角。 A75 B85 C90 D95
22.侧泳的完整配合是两腿蹬剪水___次,两臂各划水___次,呼吸___次。 A1:1:1 B1:2:1 C2:1:D1:1:2 23。搜索前必须讲明搜索的____等。
A目标和方向 B要求和方法 C人数和方向 D位置和方向
24。圆形型搜索寻找时,当换气露出水面后,第二次潜入水中,一定要_____,以免因换气而遗漏看。
A原位不后退 B后腿1米左右 C后腿2米左右 D后退3米左右
25。在颈椎受伤复位后,鼻尖与肚脐成一线,头部仰至嘴角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称之____。
A正侧位 B仰侧位 C正中为 D正线位
26.救生员在给溺者佩戴颈托前,应该用手指度量受伤者的下颌骨角下方之_____的距离,然后选择合适的颈托尺寸。
A 胸骨 B下颌 C咽喉 D锁骨
27.在所有的颈椎固定手法中,_____是最不稳定的手法。 A头锁 B肩头锁 C改良锁 D头胸固定法 28.呼吸的调节是由_____内的呼吸中枢负责的。 A小脑 B延脑 C脑桥 D延髓
29。心脏近似本人拳头大小,正常人的心脏重量约为_____克左右。 A300 B400 C500 D600
30.心胸内部分为四个腔,上部有两个心腔,下部有两个心室,依次为_____。 A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B右、左心房,右、左心室 C左、右心房,右、左心室 D右、左心房,左、右心室
31.在正常静止状态呼吸时,每次呼出与吸入的空气约为_____毫升. A 400 B 500 C 600 D 750
32. 正常人吸入空气的二氧化碳为_____,呼出的二氧化碳为_____。 A 0。04;4 B 0.4;4 C 4;0.04 D 0。4;0。04 33.常人呼吸出空气中的氧分不例为_____%。
A 16;15 B 16;21 C 21;15 D 21;16 34。成人在正常情况下,呼吸在_____次/分。 A 16—20 B 18-22 C 20—24 D 22-26 35。动脉血呈鲜红色,主要是含有_____.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36。成人肺泡约有_____个。
A.5000千 B 1亿左右 C 2亿左右 D 3—4亿左右
37。成人在正常情况下脉搏在____次/分。
A 50-70 B 60—80 C 70-90 D 无明显界限 38.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呼吸应该在____次/分。 A 20—24 B 24-28 C 28—32 D 32—36 39。儿童在正常情况下,脉搏应该在____次/分。 A 70-90 B 80-100 C 75-95 D 85-105
40。在对成人抢救时,口对口吹起,每次吹气量应____毫升. A 300-500 B 500-700 C 800-1200 D 1300-1500 41.成人心脏挤压的深度为____厘米。 A 1-2 B 2—3 C 3-4 D 4-5 42.儿童心脏挤压的深度为____厘米。
A 2-3 B 2.5-3。5 C 2。5-4 D 3.5—4 43.对婴儿心脏挤压的深度为____厘米。
A 1—1.5 B 1.5—2 C 2-2。5 D 1.5—2.5 44。对成人心脏挤压时,频率为____次/分。 A 70 B 80 C 90 D 100
45.对儿童心脏挤压的频率应大于____次/分. A 90 B 100 C 110 D 120
46.对婴儿心脏挤压的频率应保持在____次/分。 A 90 B 100 C 110 D 120
47.当心脏跳动____次/分时,心肌失去收缩能力,出现纤维性颤动,这时呈蠕动状态的心脏没有收缩,舒张功能、血液循环随之中断.
A 180—220 B 220-240 C 240—300 D 300—500
48。如出现心室纤颤时,抢救者用右手(定位之手)握一空拳头,距左手背____厘米左右高度,垂直较为有力的叩击手背。连续叩2次。 A 10 B 15 C 20 D 25
49。心肺复苏采用步骤为A、B、C、D、E的序列进行,即C表示____。 A打开气道 B 使用药物 C人工呼吸 D人工循环 50。进行心肺复苏时,挤压与吹气比为____. A 10:2 B 15:2 C 10:1 D 15:1
51.进行心肺复苏时,双人操作时,挤压与吹气比为____。 A 10:2 B 15:2 C 10:1 D 15:1 52.婴儿抢救按压与吹气的比率为____. A 5:1 B 15:2 C 10:2 D 15:1 141
二.判断题
1. 救生台的前缘必须与池边在同一垂直面,以防止出现观察盲区。(+) 2。 游泳池场内必须设置“游泳安全须知”等醒目的安全标志。(—) 3。 教练员和救生员身兼两职务,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兼任。(—) 4。 游泳池(场)的照明设置应明确由救生组长负责.(+) 5。 救生员观察应处在最大有效视距。(+)
6。 开放夜场,水上照明必须保持在80勒克司亮度以上.(+)
7。 中级救生员可以担任全国各地的某一游泳场所救生组长职务。(+) 8。 救生组长可以根据游泳池进行增岗或撤岗。(-)
9. 对外公开意外事故的处理意见是由救生组长决定的。(—)
10。 救生员在观察时,一定要不间断扫视自己的责任区域,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11。 观察时,应对主则区的次则区交叉观察,不留盲区和死角.(+)
12。 救生员在交时,救生员一边耳听救生员的情况介绍,一边上岗。(-) 13. 根据救生员观察区域划分的原则,每250平方米应该配备一名救生员。(+) 15。 抬头爬泳最大的好处能清楚观察溺水者的动态。(+) 16。 救生员距离溺水者教员时,可采用跨步入水势。(-)
17. 鱼跃浅跳入水后,要在水中滑行一定的距离后,方可头露出水面.(—) 18. 蛙腿式入水后,头露出水面后,应迅速捕捉溺者的目标。(—) 19。 跨步式入水后,头露在水面后,应迅速捕捉溺者的目标.(—)
20。 救生员侧面接近溺者时,应看准并果断的用同侧手抓住你这近侧手腕部。(+) 21。 救生员接近溺者成功后一定要控制住溺者。(+)
22. 在一般情况下,救生员应尽可能的采用背面接近溺者,保护自身安全。(+) 23. 救生员在救助沉底溺者时,放开抓住溺者的手腕,重新组织再次施救。(—) 24。 施救时尽可能靠近溺者,便于成功救起.(-) 25. 正面接近时,救生员需下潜至溺水者的髋部以下。(+)
26. 在尚未控制住溺水者时,放开抓住溺水者的手腕,重新组织再次施救.(-) 27。 夹胸拖带救生员手臂着力点应在溺水者的胸和腋下。(+) 28。 解脱的方法主要是: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 29。 救生员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个人中谁是溺水者.(+) 30. 夹胸拖带时,可采用蛙泳腿或侧泳腿以保证拖带的成功。(+)
31. 拖带溺水时,一般对男性采用夹胸法,对女性采用双手拖腋法.(+) 32. 肩背拖送时注意保护好溺水者头部。(+)
33。 放下溺水者时应尽量保持救助自己中心的稳定,并保护好溺水者的头部。(+) 34. 上岸的目的是要尽快的将溺水者迅速的送到岸边进一步进行抢救。(+) 35。 穿背握臂拖带法一般应用水域较大或单人运送距离较长时使用。(+) 36。 肩背是唯一的运送方法。(—)
37。 如果发现脊柱受伤时,可以用肩背拖送的方法进行救护。(—) 38。 发现溺水者颈部和背部有红肿或淤青一定是脊柱骨折。(—) 39。 溺水者手上后有一定的失重感,可能是脊柱受伤.(+) 40. 脊柱受伤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41。 肢体麻木、部分甚至完全失去感觉可能是脊髓受伤.(+) 42. 颈椎受伤后迅速将颈托固定在颈部,于颈托的大小尺寸无关。(-) 43。 颈托只能协助防止颈椎移动,并不能完全将颈椎固定在安全位置。(+) 44。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
45。 气体交换是指空气经过呼吸道到肺,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46。 气体交换是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的。(+) 47. 机体的细胞与血液进行的气体交换称之为组织呼吸。(+) 48. 大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之为内呼吸。(-) 49。 中脑、脑桥、延髓三者合称脑干。(+)
50。 机体组织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称之为新陈代谢.(—) 51. 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条件变化叫做应急性。(—)
52. 溺水者停止气体交换后,患者脑的剩余氧气仅够脑细胞用10秒左右.(+) 53. 许多器官的基本技能既能受到精神调节,也受到体液调节.(+)
54. 现场急救的目的就是抢救生命,提高生存率,降低伤残率。(+) 55。 现场急救的首要步骤应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意识。(+) 56. 抢救者的体位应位于溺水者的体侧。(+) 57。 畅通气道是复苏的首要步骤.(+)
58. 检查溺水者有无自主呼吸应采取一听、二看、三感觉的方法。(+) 59。 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和肩之间.(+)
60. 在心脏挤压时,两臂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但两臂可作屈伸,可保持积压的力量.(—)
61. 婴儿在进行心脏挤压抢救时,以单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挤压。(—)
62. 严重心脏病、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等会引发心室纤颤。(+) 63. 心肺复苏采用的步骤。第二步称它为B,即建立人工呼吸。(+) 。 判断溺水者是否有意识,一般要在5秒内检查完成。(+)
65。 心肺复苏是为挽救猝死者生命所采取的一种急救技术,简称为CPR.(+) 66。 心肺复苏的成功标识就是心跳。(—) 67. 畅通呼吸道一般采用仰头举额法。(+)
68. 对儿童做心脏挤压时,一般采用双手掌重叠垂直用力.(—) 69。 对成人做心脏挤压时,采用一只手掌进行垂直用力挤压。(—) 70. 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时心肺复苏的唯一方法。(-) 71. 现场急救的检查程序:判断意识、高声呼救、急救体位、打开气道、人工循环、紧急止血、保护脊柱.(+) 三。简述题:
1.什么叫折线型寻找法?
答:救生员根据自己潜泳憋气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直线探索距离。缓气折返时,一定要以某个标志为参照物,折返时就不易遗漏,具体探索寻找路线如图:
2.什么叫之字寻找法?
答:文字解释同“同上”具体探索寻找路线如图:
3.什么叫圆形寻找法?
答:是以某个特定的点为圆心,如水线,水道等。探索的线路为圆弧形。当缓气时露出水面后,第二次潜入水中时,一定要后退一米左右,以免因上下缓气时而遗漏搜索区域.具体寻找线路如图:(见P53图56) 4.什么叫排列式寻找法?
答:在搜索的区域较大时,多名救生员一字排列平行寻找方法。救生员之间为两臂侧平举距离或参加搜索救生员二人之间可视觉的范围。并根据憋气最短的救生员或以某个参照物(水线,水道,救生台等)为基准,作为折返点,平行向一个方向搜索(如图)。
5.什么叫方型寻找方法?
答:在搜索区域不大,而且救生员人数足够时采用。搜索方法同“排列型搜索法”多名救生员二人之间可视觉的范围,并根据憋气最短的救生员或已某个参照物(水线,水道,救生台等)为基准,平行搜索。但不要折返。(如图)
6.什么叫多层次寻找法?
答:在搜索失败和救生员人数足够时采用。用“排列型寻找法”或“方型寻找法”再重新组织救生员进行搜索。在搜索前必须讲明要求、方法;密切注意重点区域;在搜索过程中新、老救生技术好的和技术相对较差的救生员应间隔排列,并应有一名队长(或组长)统一指挥,先后分批排列寻找.
7.解脱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当被抓抱后,救生员应该保持冷静,不要在还未搞清自己是怎样被抱时,就匆忙作解脱;
(2)解脱的技术动作应迅速、连贯;
(3)解脱时,用力适当,不应该使用蛮力,以免伤害溺者; (4)解脱后,应及时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将溺者控制,以便拖带; (5)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人中谁是溺者,再进行解脱。 8.使用颈托的操作方法? 答:(1)使受伤者呈仰卧后,救生员首先要小心的将其颈部置于“正中位”,即头部仰至嘴角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鼻尖与肚脐呈一直线; (2)救生员用手指度量受伤者由下颌骨角下方到锁骨的距离,然后选择适合受伤者的颈套; (3)将颈托小心穿入后颈,然后慢慢得将下颌垫小圆点与受伤者的下颌尖吻合; (4)小心帮紧颈托,注意避免移动受伤者的头颈和脊椎. 9.溺者沉底接近法?
答:救生员直接下潜至溺者身后,双手托腋,脚蹬池底,将溺者头部托出水面,然后,一手托腋(右手为例),另一手从溺者的左肩处夹胸托右腋,或双手托腋。 10.如何运用托双腋拖带? 答:托双腋拖带法一般用于拖带女士或儿童时使用.救生员在溺者背后双手托溺者同侧腋下,稍含胸收腹,用反蛙泳腿技术进行拖带.开始托带将溺者身躯托或顶平。拖带时将溺者的口鼻始终露出水面。
11.如何运用托枕拖带?
答;一般用于清醒的但以疲劳乏力会游泳的呼吸者或在救生员技术比赛是采用.救生员一 12.如何运用双手托颌拖带?
答:一般用于清醒的但已疲劳乏力会游泳的呼吸者或在救生员技术比赛时采用.救生员双手托住溺者的颌骨处,使溺者的口鼻始终保持在水面上,用反蛙泳技术游进。 13.如何运用穿背握臂拖带?
答:穿背握臂拖带法易于观察游向,又较省力。在水域较大,单人托运距离较长时采用。(以左手为例)救生员在溺者的左腋下,经背部抓握溺者的右上臂.用单手侧游或单手蛙泳将溺者拖带游进。将溺者口鼻始终露出水面。
14.按水面积划分法? 答:是以每一位救生员岗位所负责的主责区和次责区面积的总和来划分观察区域。每一救生员岗位观察区主责区的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可采用交叉布岗的方式划分观察区域。 15.不留盲区和死角划分法?
答:是针对各类型嬉水娱乐的游泳场所观察区域的划分方法。本着消除事故隐患的原则,可采用直线切割,弧形切割和重点布岗以及增加流动岗位方法来划分观察区域。 16.反蛙泳的作用?
答:在救助溺者时,可用托腋进行拖带,在救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17.侧泳的作用?
答:在救溺者时,可用单手进行各种拖带,在救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18.爬泳(含抬头爬泳)的作用?
答:爬泳速度快,抬头爬泳在游进中可以保持观察锁定目标,在救助溺者时,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接近溺者,为抢救生命争得时间. 19.对昏迷的溺者上岸有几种方法? 答:(1)浅水无阶梯上岸方法; (2)深水无阶梯上岸方法; (3)双人配合上岸方法; (4)深,浅水有阶梯。
20.对清醒的溺者上岸有几种方法? 答:(1)浅水马蹬式上岸法;
(2)深水无阶梯单人上岸法; (3)深水无阶梯双人上岸法。 21.畅通呼吸道的重要性?
答:畅通呼吸道是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不少人只要畅通了气道,就恢复了自主呼吸。如果气道不畅通,则口对口吹气无效;胸外按压无用;后期处理(如用药除颤,脑复苏等)也将失败。
22.气道堵塞的原因?
答:由于溺者意识丧失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或其它异物堵塞住,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
23。判断有无自主呼吸的方法及要求?
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抢救者用耳贴溺者的口鼻,采取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判定溺者有无自主呼吸。
(1) 看:观看溺者的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 (2) 听:聆听溺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3) 感觉:抢救者用面颊感觉有无气息的吹拂面颊感.
如果溺者有自主呼吸,则应继续保持气道畅通.如果无自主呼吸,则应检查有无异物阻塞气道,如有异物阻塞立即迅速清除,待清除异物后,再继续观察。如溺者在打开气道和清理口腔异物后仍无法呼吸的方法.判断有无呼吸要在3-5秒内完成。 24.脊柱受伤保护的意义?
答:因意外事故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抢救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脊柱,并在专业人员监护些进行搬动运转.避免脊髓受伤,伤情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25.简述游泳场所必备救生器材?
答:游泳场所必备救生器材有:救生圈、救生、救生绳、急救箱、氧气瓶、颈托等. 26.简述游泳场所应必备哪些常用急救器材?
答:每个游泳场所应配备救生急救器材。对外开放游泳场所必须设急救室颌救护台,配置以下急救器材:
(1) 急救板;(2)氧气瓶;(3)肢体固定夹板;(4)人工复苏器或携带型人工呼吸面罩;(5)颈托;(6)急救箱、包(各种抢救药品等).
27.写出游泳场所安全标志,常用告知牌的四种内容? 答:(1)游泳者须知牌;(2)游泳安全须知牌;(3)急救示意图;(4)游泳场所示意图牌. 28.写出游泳场所安全标志,常用警示牌的四种内容?
答;1禁止跳水 2禁止潜泳 3禁止嬉水、打斗 4小心道滑{禁止跑步} 29。写出常用游泳场所安全标志有几种?
答;1浅水区 2深水区 3绿色通道 4残疾人通道 5救生器材标志牌 6各工作是标志牌. 四,论述题;
1救生员的工作职责;
答;1遵纪守法,严守岗位,服从指挥,互助协助。 2认真观察,不放过任何可能成生的是个一点。
3上岗前要检查所需救生物品,不带与救生无关的一切就生物品。 4具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推卸、不拖延、不随终止的“精神”
5值岗时不接电话,不会亲友,不兼任游泳教练,不擅自离岗、换岗、串岗、不作有碍救生质量的一切其他工作。
6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救生器材,减少和溺者直接接触, 7值岗时精神饱满,仪表端正,身着由中国救生协会统一制作的救生服装 2运用直线切割法划出2号台主责任区示意图? 2号台主责区
4号台主责任区 3运用弧线形切割划出1号台主责任区示意图? 4.救生员上岗的条件是什么?
答:经培训并考核后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外,还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方可持证上岗。 (1) 每年必须参加当地救生组织举办的各类救生活动交流救生技术;
(2) 每年要参加当地救生组织对救生员年审工作;持证三年后需重新考核换证。 5.救生员的工作守则是什么? 答:(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水上救生事业; (2)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3)见“溺\"勇为。不怕脏,不怕累,不推卸,不拖延,不随意终止; (4)遵守纪律、严守岗位、服从指挥、统一调度;
(5)值岗时,不接电话,不会亲友,不兼任教练,不擅自离岗(换岗)或串岗; (6)严禁携带任何与值岗无关的物品。
(7)值岗时,精神饱满、仪表端正,穿着由中国救生协会统一制作的救生服装; (8)遇事故时,不要随意对外发表“个人见解”。 6.溺水事故预防工作有什么要求?
答:预防工作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到计划科学,组织严密,方法合理,用人得当,确实有效。 7.简述观察去划分原理
答:(1)便于救生员观察和相互交叉观察与补漏; (2)消除观察盲区和死角。 8.简述直线切割法 答:是根据各救生员岗位为止观察分工的要求,用直线将全池的水域面积平均切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分别为个救生岗位的主责区.对岸救生岗位(主责区)和近旁救生员岗位主责区近端二分之一的水域为次责区. 9.简述弧形分割法
答:是以每一救生岗位为圆心,以十米(小池)或十五米(大池)为半径切割水域,其水域及为各救生岗位主责区.如果将主责区的半径再延长五米(小池)或十米(大池)切割水域,则此水域为各救生员岗位的次责区. 10。观察有何要求? 答:(1)明确自己的责任区,救生值岗期间思想要保持高度的集中,能够及时发现溺水事故隐患;
(2) 做到重点突出(主责区)和兼顾其它(次责区)交叉观察;
(3) 在观察时要掌握“池面与池岸,水中与池底,点与面”相结合方法; (4) 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观察; (5) 根据不同的游泳人员进行观察;
(6)救生员在交时,救生员应要做到面对池,眼看水,交代清.并听取救生员的情况介绍。当交接双方却任没有事故隐患后,人员方可离岗。
11. 判断时有何要求? 答:(1)根据观察时的不同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2)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果断,准确的做出判断; (3) 根据正确的判断,能够采用规范的救生技术动作;
12. 判断的方法?
答:(1)溺水者有意识。采取看,听的方法,如溺水者在水中挣扎并发出求救的喊声,则溺水者伤有意识;
(2)溺水者以丧失意识.溺水者在水中不能自主的支配肢体动作,并且缓慢下沉或以沉下池底。责溺水者以丧失意识。
(3)溺水者是否受伤。一是通过自述了解受伤情况;而是通过检查丧失意识溺水者的肢体,了解受伤情况,并检查溺水者的脊椎,腰椎是否受伤或察看溺水者是否发生外伤出血或肢体骨折。
13。 开放气道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抢救者将一手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溺水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下颌骨下方,将颌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拇指责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3—5秒完成并始终保持畅通) 注意事项;
(1) 手指不要深压颌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2) 不能过度上举下颌以免口腔闭和;
(3) 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4) 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接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14. 口对口吹气方法及要求?
答:方法: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抢救者用放在溺水者前额的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溺水者的鼻孔,防止吹起时气体从鼻孔溢出。同时,深呼吸再深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严溺水者的口唇,以防漏气,然后缓慢而持续的将气体吹入。连续进行两次充分吹气。每次吹起完毕,应抬起嘴,手松鼻,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溺水者的胸部.如果吹气有效,溺水者胸部会隆起,并随着气体的排出而下降,然后在做下一次吹气。
15. 口对鼻吹气方法及要求?
答:抢救者用一只手小鱼际压住溺水者前额,使头后仰,另一只手托起下颌,使口完全闭合,抢救时深呼吸再呼吸气后,用双唇包严溺水者鼻部,呈密封状态,再向鼻孔内吹气。
16.如何对溺水者实施心肺复苏?
答:对溺水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做口、鼻腔的检查和清理.如果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溺水者的头部应尽量后仰,同时要用手指捏住其鼻子;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时可用口对鼻吹气,吹气时要拖住下颌,使至不漏气.吹起每分钟12次至16次为最宜。如果你睡着心跳已经停止,应迅速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7。 心脏按压的正确技术? 答:(1)救者的上半身前倾,两肩要位于双的正上方,两臂伸直,两肘关节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臀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不可偏向一侧或前后摇摆;
(2)用力要均匀,不可过猛,要压深度成人4—5厘米;儿童2.5-4厘米;婴儿1.5-2。5厘米;
(3)每次按压后,要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正常位置,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 (4)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以免因改变为之而无效或造成骨折损伤; (5)按压速度每分钟100次;婴儿大于100次。
18。 心脏按压的常见错误?
答:(1)双手和手指掌紧贴胸,以至用力点不在胸骨上,而导致肋骨骨折; (2)定为不准确;
(3)按压时成冲击式弹跳式,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等; (4)按压式用力不垂直; (5)按压节率忽快忽慢。
19。 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DRABCD 答:(1)先判断有意识(轻拍并呼唤);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3)同时迅速将溺水者放置仰卧体位; (4)开放气道;
(5)用听、看、感觉的方法来判断溺水者有无呼吸; (6)如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 (7)保持气道畅通;
(8)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9)按压和吹起之比为30:2的方法进行操作.
20. 现场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答:(1)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有良好恢复;
(2)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师到场承担复苏工作; (3)医师到场,确诊患者已死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