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铺路

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铺路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铺路

――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教授侯永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研发的推进,产业化的曙光依稀可见。本月初,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浮出水面”,此举将为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铺平道路。记者日前采访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教授侯永平,了解制订标准的意义及其内容。

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要

“十五”期间,以氢气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部投入1.2亿元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和相关技术的研发,组织中国科研人员抢占未来汽车行业的战略制高点。同济大学新能源工程中心承接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发,清华大学主攻燃料电池大客车,一批为其配套的零部件厂商也在过去的5年中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5年来,同济大学相继推出超越一号、超越二号、超越三号系列燃料电池车,其中最为先进的超越三号一次加氢可行驶230公里以上,在城市行驶100公里仅需1.1公斤氢气,约折合4升汽油,其最高时速可达122公里,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19秒,不少指标已经接近目前内燃机汽车的水平。对于这样一个新鲜事物,各国都在抓紧研发。当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与之有关的术语、技术指标就会开始出现争议。如果不制订国家统一的标准,在交流中会产生误解,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如对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名称,有的研究单位称为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有的称为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量产投放市场,让老百姓能够使用。汽车是涉及人身安全的特殊商品,必须接受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上市。就燃料电池汽车而言,目前还没有国标。因此这一课必须补上,编制国家标准势在必行。侯永平说:“这次我们首先启动编制《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安全要求》两个标准,前者对燃料电池车的相关技术和各零部件统一名称叫法,特别是对不少传统燃油汽车上没有的设备和技术统一定义,防止混淆;后者则提出整车安全性要求,对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安全的零部件、系统件及整车运行的所有技术参数提出安全要求。

集思广益将标准做好

刚刚启动的标准编制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汽股份和同济大学等机构和企业共同完成,同济大学新能源工程中心作为研发机构,是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在标准的制定上起着重要作用。 侯永平介绍说,编制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并非从零起步,因为规范制度与技术进步是同步的。经过“十五”期间的技术积累,同济大学已经拥有燃料电池汽车某些领域比较完善的技术规范资料。例如《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测试规范和测试大纲》、《DC/DC变换器测试规范和测试大纲》等。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是编制国标的基础。

“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得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技术的有序发展。”侯永平强调说。在去年举行的燃料电池汽车标准法规技术研讨会上,国内专家已经与美国、日本等国外同行讨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国家标准及发展趋势,围绕公共安全和商业化可行性以及日本燃料电池汽车认证程序、组织结构等主题,开展广泛的交流。

制定标准意义重大

技术标准和法规是一个国家、行业对相关产品质量要求的最低限度和保障,是该领域科

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意义重大。

首先,编制标准是争夺新技术标准制高点的需要。在传统汽车领域,国内汽车产业没有优势可言,但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却与发达国家同处一条起跑线。目前全球的竞争已经从质量竞争,经历技术竞争后上升到各种标准之争,而争夺新技术标准制高点是今后民族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关键。日本日立公司最近表示要不惜余力协助推进燃料电池“国际标准化”,美国也正在和通用等几大汽车厂商、石油公司合作制定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标准。

其次,引导、促进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检测提供依据。成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将使研发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表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度和远景规划的同时,给已经涉足或意欲涉足燃料电池汽车相关领域的企业,设置技术“门槛”和检测保障。 第三,加速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以同济大学为核心的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将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和配套企业向汽车城集聚。同济大学、汽车城产业园将开发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10年形成为6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