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5枣儿

15枣儿

来源:化拓教育网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教案·学案·测案

枣 儿

设计:刘俊林 审核:杜守海 责任校对:杜守海 批准使用: 教务处 创作时间:2013.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5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阅读链接

《枣儿》是一部重在写情,以情感人的话剧小品。剧本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一老一少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在他们的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不仅充分表露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还流露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该剧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生字注音 蓦然(mò)掸土(dǎn)囫囵(húlún)踌躇(chóuchú)皱巴巴(zhòu)雕塑(sù) ........2、区分形近字

匾(竹匾) 掸(掸土) 晒(晒干) 搀(搀扶) 篇(篇幅) 弹(弹药) 哂(哂笑) 馋(嘴馋) 骗(欺骗) 惮(忌惮) 洒(洒水) 馋(谗言) 偏(偏僻) 禅(禅宗) 3、重点词语释义

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

开怀大笑: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地大笑。 心事重重:心里盘算的事很多,一层又一层。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合作探究】 (1)、朗读《枣儿》这出话剧小品,说说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析]本题旨在把握剧情,理解剧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仔细阅读剧本,想一想“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析]本题旨在把握本文在结构剧情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借一个具体的物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1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参]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试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理运用象征手法的?

[析] 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不能仅作理性的分析,要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根据象征手法的特点,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和语言所表达的显性意义加以泛化和深化,从而领悟剧中的象征意义。

[参]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4)、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析] 本题旨在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艺术特色。

[参]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5) 阅读知识探究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2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特点。)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起什么作用? (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 剧中做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3、“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交流展示】

1. 各组抽签回答前面问题

2. 我问你答:由一组提出问题,指名由某组哪位同学回答 3. 把课文或其中的部分改编成课本剧,小组合作表演 4. 朗诵自己喜欢的语段,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

阅读《白毛女》中“逼债”一节,然后答题。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对黄世仁要抢走女儿的极度悲愤。) 2、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的是喜儿,写出了喜儿对于他的重要性,也写出了喜儿生活的悲苦。) 3、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旧社会恶霸地主与官府勾结,官官相护,残害百姓,穷苦百姓们没有说理的地方。) 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残酷、凶狠、蛮横)

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黄世仁要用喜儿抵债,使他又气愤、又害怕,悲愤至极有话也说不出。)

3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反馈检测】

A、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B) A翘首(qiào)蓦然(mò) B 咀嚼(juã)囫囵(húlún) .....C竹匾(biǎn)掸去(tán) D羡慕(xiàn)晒干(sài) ....2、选择

(1)一 B枣树上结了数不完 A 枣儿。( A颗 B棵) (2)老人将枣儿塞 A进孩子嘴里。( Asāi B sâ )

3、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 ) A、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 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4、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了新家。作者这样安排,主要用来表现两代人观念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B、中考链

(2007·镇江中考题)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1%;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示例: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非常迷信;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大量的迷信邪说;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为之创设良好的环境,多读好书,从而抵制迷信思想的侵蚀。【能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概括出现象及原因,从材料三中提炼出整改措施。】)

C、练笔空间

请为我校《现代双语实验学校校报》拟写一则广告语。

【示例:“为双语人,看双语报。” “在读报的时候成长!”】

教学后记:

4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学案· 测案

枣 儿

设计: 刘俊林 审核:杜守海 责任校对:杜守海 批准使用:教务处 创作时间:2013.2 学习内容:人教版 九 年级语文下 册第 4 单元第 15 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自己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学法指导:

1、 诵读剧本,了解剧情,重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多层面的浓浓的情意。

2、 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着重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 由于“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对剧本的思想内容,切忌生硬的、绝对化的理解,可以有多样化的理解。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品尝这“枣儿”的味道。

阅读链接《枣儿》是一部重在写情,以情感人的话剧小品。剧本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一老一少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在他们的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不仅充分表露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还流露了老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及老人的故乡之情和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之情。该剧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生字注音 蓦然( )掸土( )囫囵( )踌躇( )皱巴巴( )雕塑( ) ........2、区分形近字

匾( ) 掸( ) 晒( ) 搀( ) 篇( ) 弹( ) 哂( ) 馋( ) 骗( ) 惮( ) 洒( ) 馋( ) 偏( ) 禅( ) 3、重点词语释义 津津有味: 开怀大笑: 心事重重: 垂头丧气: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读《枣儿》这出话剧小品,说说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2)、仔细阅读剧本,想一想“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3)、试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理运用象征手法的?

(4)、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5) 阅读知识探究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起什么作用? 3、“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6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

阅读《白毛女》中“逼债”一节,然后答题。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 (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反馈检测】

A、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翘首(qiào)蓦然(mò) B 咀嚼(juã)囫囵(húlún) .....C竹匾(biǎn)掸去(tán) D羡慕(xiàn)晒干(sài) ....2、选择

(1)一 枣树上结了数不完 枣儿。( A颗 B棵) (2)老人将枣儿塞 进孩子嘴里。( Asāi B sâ )

3、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 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7 / 8

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

4、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B、中考链

(2007·镇江中考题)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1%;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C、练笔空间

请为我校《现代双语实验学校校报》拟写一则广告语。

推荐课外阅读:戏剧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特点:集中性、综合性、直观性、舞台性

3、戏剧的基本要素: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戏剧冲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4、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它是以动作和对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清代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1926年开始称之为话剧。歌剧:它是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种戏剧。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广为流传于全欧洲。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属歌剧性质。“五四”以来,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开始民族新歌剧的创作,《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舞剧:它是综合舞蹈、武术、哑剧、音乐等艺术的一种戏剧,以舞蹈动作和器乐为主要表演手段。中国现代舞剧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西洋芭蕾舞剧的优点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另外,戏曲:它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话剧三者有机结合为特点。由于民族的地区不同,形成许多剧种,全国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粤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有名。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悲剧等。 5、戏剧的结构和情节:戏剧结构分“幕”分“场”,幕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场是 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戏剧的情节一般也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 分。

【学后盘点】

本节课我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