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常规和每年的学校过程性检查工作,从中看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既有不少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1.教师们在继承传统教法的基础上,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课标理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改以来, 县、乡两级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和教师一起学习课标,观课、议课,探讨教法,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如2012年11月县二小在县教研员的指导下,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一起备课、观课,共同议课,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李晓兰老师在教《秒的认识》一课时,从课题的引入、探索新知,到结论的得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层次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课练习是否有效果,将决定整节课是否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和方法,把方法和内容结合起来,把握练习的质和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县二小杨芳老师在进行《八的加减法》教学时,设计了懒洋洋、喜洋洋踢毽子、投篮数学小竞赛等,这些练习题既有趣味性,也具有一定梯度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广泛运用
农村部分乡镇以上中心学校都配有多功能室,教室里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都能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兴趣的局面。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和记忆,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使课堂生动、活泼而充满生机。在听课中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教师都能够充分的利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领会不深。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终结目标之一。教师主动权还没有真正交给学生,教师放手不够。我们在听课中发现,绝大部教师还是难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缺乏指导。 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定形式化问题,探究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过于重视形式,忽视内容本质的倾向;教学情境的设计过分追求生活化,导致出现一些人为,牵强的内容等。
2.教学目标追求片面
小学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提高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比较简单与肤浅,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如,一位教师在执教《24时计时法》时,黑板上出示了一个钟面,内圈上标有1—12的数字,外圈上标有13—24的数字,
教师在讲解时只说明了外圈的数字表示24时计时法,在表示24时计时法时为什么要加12,教师并没有解释,也没让学生去思考、体会。
3.顾“优”不顾“差”
不少教师上课为了赶速度,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点名回答的大多是成绩好,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多关注的学困生被冷落、忽视,致使“困”的更“困”。在听课中我问一位老师为何不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师说,如果叫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会“卡”住,教学任务就完不成。那位老师的教学任务是预设好的教学内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学任务是把所有的学生教会。
4.备课投入不足,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很多教师把备课简单地理解为写教案,或寥寥数笔,不管形式;或抄写教参,不图实效。教案里很少看到教师自己的理解、设计和创新。教案成了应付学校和上级部门检查的摆设,教学内容和教案内容 “两张皮”,课堂教学没有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上课随意性大,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很少顾及教学目标及要求,那里黑那里站。
5.教法不灵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县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部分中老年教师中已根深蒂固,他们对于新的教学思想、方法不易接受,教学中注重讲深讲透,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年轻教师从教时间短,缺少教学经验,对于怎样上好一节课还处于摸索、学习和尝试阶段,驾驭课堂能力有限。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创新的养成。
6.课堂上缺乏评价或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标 “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见课堂评价对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极具重要性。但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经常忽视评价环节,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么简单地说一声“坐下”,不做任何评价;要么对学生进行“太好了”、“真棒”、“太棒了”要么全体学生齐声回答“嗨嗨,你真棒”等一些毫无针对性、导向性的形式化评价语言。
三、改进办法与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能力做法。教师上课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和点拨,不要以预设的思路,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到教师的预设思路上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力求改变课堂上陈旧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讲解,要给予师生互动、多向交流、反馈信息的机会,鼓励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用语言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