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批判与回应——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宗教

批判与回应——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宗教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08年11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0v.2008 第2O卷第6期 J0urnaI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0f P0sts and Telecommunicatj0ns(sociaI science) VO1.20 N0.6 批判与回应 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宗教 王 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北京10O1O2) 摘 要:对于传统信仰及其功能、组织的批判是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战斗无神论者们着力的重 点。通过对启蒙人士批判宗教角度的逐一分析,揭示欧洲启蒙运动中这一批判的成果与意义,并以传统信仰方 面的回应与发展为警示,省察新的理性与宽容的必要性。 关键词:启蒙运动;宗教;批判;回应 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O08)O6一oO63—04 相互排斥的,但是它们毕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引 引 言 起了现实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基本思想及行为 模式,率先将欧洲世界带入现代化的轨道。 启蒙运动,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通常是指西 方(主要是欧洲)历史上那场从17世纪末开始并 二、批判——从上帝到教士 在18世纪达到高潮的,高举理性的旗帜、宣扬人 在启蒙运动过程中,传统信仰尤其是作为欧 性和自由意志,并对整个西方世界进行批判 洲社会基石之一的教信仰同样受到来自各个 与创新的思想、文化及政治运动。英语启蒙(En— 层面的审视,经历了一场自宗教改革以来最严峻 lightenment)一词,源自法语Lumi res,意即“光 的洗礼。具体来看,启蒙运动对传统信仰的批判 明”。人人可从“蒙昧”中走出,有权拥有光明,这 首先表现在对其教义主导下的传统世界观、自然 表达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推 观和人类观的质疑。宗教的世界是神的世界,宗 翻旧有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并用一种新型的 教的自然与人是神创造和支配的自然与人。17世 自然观为基础重建人类社会、机构和知识的信心。 纪初开始的科学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和方 在这种观念主导下,启蒙运动要求人们执守理性、 法基础,新的机械哲学、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改变 进步、个人主义、普遍友爱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了人们对于宇宙秩序和事物本质的认识。借助于 坚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尽管上 理性这一思维工具,人类获得知识,并以此衡量一 述概念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往往是反复无常,甚至 切观点和学说。自然因为同样依据理性建构,因 收稿日期:2OO8 O4—1l 作者简介:王兴(1974),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研究。 63 · 而失去其神秘性,变得有序,有规律可循,可以操 控。由此,宗教教义中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便面临 着理性的挑战。在自然神论者那里(如牛顿),上 帝的显赫地位遭到否定,他不再全面介入人类的 生活和发展,他虽是一个身处世界背后强大而睿 智的创造者,但他只是偶尔去干涉一下世界,调整 下宇宙的机械装置,这是一个如钟表匠般的上 帝。最激进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如拉美特利、爱 尔维修、霍尔、狄德罗和布朗热则高扬起无神 论和唯物主义的大旗。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拉美 特利用哲学的推理和医学、生理学的大量事实否定 了宗教神学和唯心论哲学加诸人的与肉体无关的、 不死的灵魂。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全面彰显 了理性的权威,而他个人不仅大胆宣称:“我告诉你 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更借盲 人之口表达了对宗教的否定:“您如果想要我相信 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到他。”[_l 霍尔则在《自然 的体系》中通过对物质运动原理的广泛、系统和反 复的论证,直接否定了超自然力量(上帝)的存在和 推动,甚至连理性的上帝也被排除在外。 其次,尽管对于宗教社会功能的探索具体地 体现在后期的宗教社会学家那里,但是启蒙运动 对这一问题展开的批判无疑具有开创性。传统似 乎告诉人们,宗教既决定、指导信徒的精神与道德 生活,也影响世俗生活和政治活动。如果说英国 启蒙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机械哲学家霍布斯的批判 还算温和(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马勒”,可以安定 统治,巩固政权,“有如利于患者的药丸,囫囵吞 下,于治疗有益,细细咀嚼然后又大都吐掉,则无 疗效”[2 ),伏尔泰也不失中庸(他肯定宗教维护社 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作用)的话,那么其他一些法 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就是相当否定的了。孟德斯 鸠认为:“在的国家里,宗教的影响比什么都 大,它是恐怖之上再加恐怖。” 】在爱尔维修看来, 道德源于自然过程而非上帝律法,宗教不关道 德一宗教决定我们的信仰,法律则决定我们的 风俗和美德……因此,不应当把一个民族的美德和 风俗淳良联系到宗教的神圣上 。而梅叶则相信 宗教与政治是两个相互庇护、狼狈为奸的小偷,“宗 教甚至支持最坏的,而也同样庇护最荒 谬、最愚蠢的宗教”,宗教的存在与发展是“在沉重负 担下受罪的贫苦人民的巨大灾难”_5 。在对宗教在 政治、社会和道德方面的作用予以了全面的分析否 64 · 定后,霍尔得出结论:一个没有一切宗教,法律 公正、教育良好的无神论者的、理性的社会才是一 个更为高尚、更为有德的社会 。可以说,法国战斗 无神论者们的批判思想为数十年后马克思更为重 要彻底的宗教批判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 再次,随着非教宗教的传人和研究以及 新教教派的兴起,宗教宽容的呼吁振聋发聩。自 教被确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欧洲千余年 的主流信仰被天主教或宗教改革后涌现的新教垄 断,宗教信仰不仅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也 被统治者赋予强烈的政治意义,成为臣民是否顺 从的标准。l6、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打开 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使欧洲人认识到其他 民族对于真理的宗教诠释。然而,非教信仰 者或非国教信仰者的存在,带来的不是相互歧视, 就是血腥的异端审判、宗教、宗教冲突与宗教 战争。启蒙运动时期,以洛克的《论宗教宽容》为 肇始,人们抨击宗教争端和宗教狂热、呼吁尊重宗 教多样性,平等看待每一个人,实现对全人类的 爱。在洛克那里,宽容的态度是真正的宗教的标 志。此后,伏尔泰、莱辛、门德尔松等启蒙思想巨 擘也以不同的理论(道德和理性)为基础鼓吹着宗 教宽容。这种基于新型政治理论和相关博爱观的 宽容运动对于宗教垄断和排异的冲击是显著的, 1689年英国首先颁布《宽容法案》,几经反复后的 1781年和1787年,奥地利、法国也分别颁布了各 自的《宽容法令》。由于宗教宽容,无宗教信仰者 不再受到歧视与,各国的非国教信仰者和异 教信仰者开始享受到普遍的,这是启蒙运动 宗教批判给宗教带来的另一方向的变化。故此, 伏尔泰可以自豪地认为:“只有哲学家使人的态度 变得温和。要是没有哲学家,每世纪将会发生两 次到三次的圣巴托罗缪大。” 。 在宗教宽容被高举的同时,教士权力和品行 受到猛烈抨击,启蒙运动又引发了反教权主义,政 教分离原则被广泛接纳。一千多年来,欧洲的教 会组织与世俗国家政权紧密相联,教会不仅对信 徒的精神生活进行指导和干预,而且大量拥有土 地和农奴,有权征税和执法。在君权神授的思想 主导下,宗教与教会全面渗入到世俗事务尤其是 政治事件中去,神权与政权构成了相生相伴、错综 复杂的关系。这种政教不分的关系一方面带来了 宗教与政治,另一方面也诱发了历史上大大小 小的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问的冲突与战争。而教士 阶层的、奢侈、腐化、堕落与保守,更是为人们所 诟病。对此,启蒙思想家用自然权利、自由、平等、进 步、民主等思想来质疑宗教传统和权威,呼吁 宗教势力对世俗事务的干预。新的政治理论鼓吹 摆脱教会的健全政治和自由政治,声称维护思想 和人身自由的前提是实行政教分离。让宗教信仰 成为个人事务,禁止其涉人公共领域尤其是政治 领域,这种主张无疑为那些竭力想扩大世俗政权 权利的统治者所青睐。于是,首先是掌握天主教 大权的耶稣会在各国被驱逐或解散,教育的控制 权落人世俗手中。到了法国大时期,世 俗国家与天主教之间的联系被摧毁,教会财产被 没收,教士转变为由世俗国家支付薪金的公务员, 政教分离最终被确立为一条原则。政教分离 思想及其实施,集中体现了启蒙时代自由、政治平 等、自然法和人类进步理念的伟大成就。 总之,启蒙运动在特定时期和很多方面针对宗 教的批判是现实的、也是非常深刻的。对于启蒙运 动中的宗教批判者特别是无神论者来说,正是借助 于理性、自由等观念以及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 法,他们才得以剖析和摧毁旧有的宗教传统。 三、回应——变革与重生 有意思的是,无论启蒙运动如何挑战和批判 宗教信仰及其传统,数百年后的宗教在欧洲依旧 生生不息,教也仍然扮演着它的西方世界精 神之根的角色。客观而言,当初启蒙运动在宗教 问题上并非众口一辞,启蒙人士对于宗教的态度 实际上分化为以下几种:(1)摒弃一切,怀疑的、无 神论的立场;(2)维护自身信仰,寻求新的方式解 决问题;(3)为信仰寻求新的基础,创立新的仪式 和教义;(4)拒不接受新观念,从传统和权威中寻 求答案。这其中,法国启蒙哲学家开展的使法国 社会世俗化和非宗教化的运动只能算是启蒙运动 中诸多宗教观的一种[8l1 。 事实上,当一部分启蒙运动的精英们把批判 的矛头对准宗教时,对于宗教教义和神学问题的 批评性探究,既被他们用于摧毁宗教,也被另外一 些人——那些开明而虔诚的相信上帝和精神世界 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用来稳固信仰的基础。 首先,针对启蒙思想的宗教批判,一些思想家 试图以文艺复兴后重放光芒的伊壁鸠鲁哲学和斯 多葛主义来取代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现实 世界和个体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权利得到肯定;而 另外一些人则企图寻求某种替代宗教来取代 教这样的天启宗教。于是,自然哲学和物理哲学, 被假以自然宗教的模式来使宗教真理与人类理性 相通,从而披上普世性和超越性的外衣。这其中, 自然神论作为自然宗教的一种形式,虽然否定上 帝的权能与支配,却承认上帝的创世。通过将宗 教信仰与理性融为一体,自然神论者们认为理性 及理性的宇宙(表现为精确的宇宙构造、有序的自 然规律)实际上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就连伟大的 伏尔泰也坦言:“在上帝存在的这种观点中,存在 着难题,但在相反的观点(上帝不存在)中,则存在 着荒谬。” ]不过,同样基于理性出发,自然神论者 般不相信超出自然法则解释的神迹,甚至是基 督教的核心信仰耶稣复活。自然神论还激发了启 蒙思想者对圣经和教父著作进行历史的、语言的 分析与评注,展示了作为历史文献的《圣经》的形 成和作为历史人物的耶稣的生平,从而使教 更加符合开明信仰者的要求。后期的自然神论在 法国和德国分别经卢梭和康德改造后,加入了情 感和道德良知的诠释,变得更贴近信徒、贴近社 会。它也曾经被启蒙思想者们用来支持宗教宽容 和政教分离。无疑地,自然神论违反了正统的基 督教教义,不过它的理性却在启蒙时代维护了宗 教信仰。所以,有人认为,如果启蒙运动有时是宗 教的敌人,那么,开明的自然神论就是宗教得以幸 存下来的一个因素 l1 。 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批判和开明政治理论 主导下宗教宽容和政教分离的实施,促进了 教会自身的反省与改革。面对教会失去垄断真理 和不再左右世俗权力的现实,教会内部的改革者 和批判者,开始反思传统的宗教教义和教会。 在天主教一方,新教兴起后其内部改革就一直没 有停止过,启蒙运动时代产生的詹森主义强调上 帝对日常事务的疏远,注重个人在发现宗教真理 和解决宗教危机方面的作用;以黎塞留主义为代 表,低级教士要求在教区建立长老制的管理, 享有更多的性和权利;而代表高级教士利益 的费布朗尼乌主义则效仿世俗政治向教皇绝对权 力发出挑战,主张建立主教公会议,支持各国天主 教会处理自己的事务。在新教一方,与自然神论 者把理性作为宗教的依据不同,一股强调感情、感 · 65 · 觉和情绪等非理性因素在创造人类知识和形成宗 的全球化的世界里,在一个“一个地球,多种文化” 教热情中的作用的思潮也在启蒙运动的批判声中 出现。斯彭内尔倡导的虔敬主义不主张死守信 条,他们对内注重个人的主观直觉与情感体验,对 外重视社区共同体的交流与慈善事业,认为藉此 才可超越宗派主义与教条主义,弥合教的分 裂。虔敬主义的教育方法甚至推动了普及识字这 的多元主义的时代中,不可否认的是,信仰上的武 断、歧视与不同信仰间的排异依然存在。在某种 程度上,它们也是造成局部地区政治与社会动荡 不安的诱因之一。有鉴于欧洲启蒙运动对传统信 仰批判的历史经验,如何继续发扬启蒙精神,播撒 理性的光辉来反对蒙昧、迷信、保守与,同时 不失宽容,推动有信仰者与无信仰者以及不同信 仰者问的对话,合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民主、进 步,“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当是今天的人们所需 要深切省察的。 参考文献: [1] 狄德罗.狄德罗全集[M] 吕大吉.西方宗教学说 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65. 启蒙运动的最重大的社会变革;卫斯理兄弟的卫 斯理宗虽然坚持《圣经》教训,但在自由意志论的影 响下,强调将纯真信仰与虔敬的生活相结合。并且 更为注重信徒内心的体验,完全排除理性心灵的作 用,以善行(各种慈善活动)、节制、禁酒、勤奋作为评 价个人美德的标准,视个人行为的改变为改造社会 的最佳方式。在政治上,卫斯理宗奉行保守主义, 鼓励工人信徒忍受苦难而不是反抗;乔治·福克斯 否认教会和《圣经》的绝对权威,反对设立固定的礼 [2] 霍布斯.利维坦[M] 施船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 其相关动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1. 仪和教制,通过宣扬“内心的之光”,他把贵格会 信徒引向另一种直观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体 验。他们是受人尊敬的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 反对农奴制,重视教育和宗教的双重作用。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 卢风.启蒙之后.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3:74. [4] 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M] 北大哲学 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l979:525— 526. 正是这样的对于启蒙运动批判的回应,对于 厌倦了旧有的信仰传统和信仰冲突的人们来说, 传统信仰重又焕发了吸引力。启蒙时代,天主教 的影响力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虽然有所衰退,可是 在当时欧洲很多地区包括德国南部、奥地利、瑞士 中部和东部,信徒的敬拜活动依旧活跃,宗教艺术 推陈出新。而新教则衍生出更多高度个人化和充 [5] 梅叶.遗书[M] 北大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72. [6] 霍尔.自然的体系:下卷[M].管士滨,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7:3l9. [7] 吕大吉.西方宗教学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4:416. 满信仰献身精神的宗派,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吸引发展了一大批信徒。启蒙没有消灭信仰,相 反地,它似乎赋予了传统信仰以重生的机会。 [8]赖尔P,威尔逊E.启蒙运动百科全书[M].刘北成, 王皖强,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oo4. [9] 伏尔秦.形而上学论[M] 施船升.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及其相关动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9. 四、结语 时至21世纪,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Criticism and Reacti0n:ReligiOn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in Eur0pe WANG Xing ( 户nr£7 £0 V%r d RP g 0“s S “ P ,( n 以 Sc^00 0厂( 西 P 已Acn· 7 0 S0c 以Z Sf2 "f ,B g 1OOlO2,( i"n) Abstract:During the age of En1ightenment in Europe,the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their functions and organizations were the main o ectives that the EnIightenment thinkers especially those French atheists criticized. By analyzing the perspectives from which the Enlightenment thinkers criticized re1igions,this paper endeavors to firstly revea1 the achicvcmcnts of re1igious criticism,and reflect on the necessity 0f new rationahty and tolerance in considera tion of the reaction and deve1opment from rehgions. Key w0rds:EnIightenmcnt;religion;criticism;reaction (编辑 郭 毅) · 6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