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的整合与拓展
来源:化拓教育网
l8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第1期 第22卷 实验教学方法 氨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的整合与拓展 重庆市綦江中学(401420) 霍本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关于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教材采取了分散呈 现的方式进行。 如图1所示。 (a)氨的制备和收集 (b)氨和氯化氢的反应 . 图1 在利用教材呈现的方式进行实验时,我们发现 存在以下问题:①教材先安排氨的性质实验而后进 行氨的制备,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进行氨的喷 泉实验时氨需要提前制备。且用烧瓶收集的氨气 如果不纯或因橡皮塞与烧瓶口接触不严等都会造 成喷泉实验失败。②氨和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在空 气中进行,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③NH cl固体和Ca(OH) 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 的反应不及固液反应和液液反应快,而且由于碱性 物质受热与玻璃作用,会使玻璃骤热而发生破裂。 在收集氨气时,虽然使用棉花堵住管口以防止空气 与NH。形成对流,但还是会有NH。从收集装置中 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④由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实 验呈现方式比较分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时花 费的时间较多。这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还会给教师 的实验教学带来不便。 鉴于此,笔者通过对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进行 整合设计研究,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介 绍如下。 1氨的性质与制备实验整合的实验 装置 如图2所示。 水 滴有酚酞的水 生石灰 A B C D E 囤2 2实验仪器和药品 2.1实验器材 250ml的圆底烧瓶、锥形瓶、大烧杯3~5个、 15ml的注射器两支、三孑 胶塞1个、单孑L乳胶塞 1个、双孔乳胶塞1个、三通管1个、洗耳球1个、玻 璃管若干、橡胶管若干段、止水夹4个等。 2.2实验药品 固体药品:生石灰等。 液体药品:浓氨水、四氯化碳、FeC|s溶液、浓 盐酸(或浓硝酸)、酚酞试液、自来水等。 3操作步骤 (1)按图2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 置的气密性。 (2)向A中加入自来水。向B中加入滴有酚 酞的水。向C中先加入CC1 以封住导管口,再加 人FeCI。溶液。向D中的锥形瓶内加入一定量的 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并用注射器吸人8ml浓 氨水,并将其针头插入乳胶塞内。 (3)打开止水夹K 、K。,关闭Kz、K 。然后缓 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浓氨水不断滴到生石灰 上,此时可以观察到装置A中的导管口有大量的 气泡冒出,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最后从水中逸出。 第22卷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年第1期 19 实验教学方法 提炼证据提升效力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321400) 陈彤 在科学课中,观察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证 存真,逐步提炼出证据的过程。 据,通过证据证实或证伪学生用来回答科学问题的 】.1剔除虚假信息 假说(解释),从而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在观察实验 证据首先应该是事实,在科学课中教师应及时 的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作为科学教 引导学生剔除虚假信息。在观察西瓜活动(每个小 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众多的信息中剔除对假说没 组的桌上放了一个完整的西瓜)后。 有任何证明作用的信息,逐步提炼出能够证明(证 师:通过观察,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实或证伪)假说的证据呢? 生:西瓜是绿色的。 1剔除无效信息 生:西瓜里面是红色的,西瓜里面有很多西瓜 籽。 学生收集到信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剔除 生:西瓜软的里面烂了。 对假说没有任何证明作用的信息,这是对信息去伪 生:西瓜上有一根柄。 反应进行到2min左右,装置A中导管口产生的气 残留的NH。。 泡上升不到距导管口2cm处消失。此时表明烧瓶 内的空气几乎排尽。 4装置说明 (4)当烧瓶中空气排尽后,停止向装置D中滴 (1)将NH。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整合在一起, 入浓氨水。然后打开止水夹K 、l<4,关闭止水夹 整个实验过程在4~5rain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实 K (此操作的目的在于防止关闭K 后,装置D中 验演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体现了该实验的高 继续反应产生的NH。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使注射 效、绿色、环保。 器的活塞不断往外推,甚至把活塞推出针筒,使氨 (2)整合后的实验装置能够有效地验证NH。 外逸,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验证NH。与盐 的碱性(即NH。溶于水生成碱性物质,NH。与酸 溶液的作用)。此时可以观察到装置C中有红褐 的反应、NH。与某些盐的反应等)和氨极易溶于水 色沉淀产生。然后用洗耳球向装置A中鼓气,将 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实验制备与性质实验研究的 装置A中少量的水压人烧瓶中,可迅速观察到装 一体化设计思想。 置B中导管内液面迅速上升。当液体从导管口迅 (3)如果将烧杯C中下层液体CC1 能够有效 速喷出时立即关闭止水夹K。,便可观察到烧瓶内 地防止液体的倒吸,确保了整个实验的安全。上 产生的红色喷泉。如果将B装置换成E装置,也 层液体FeC1。溶液也可以换用AgNO3溶液、Al 可以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喷泉。 (SO )。溶液、CuSO4溶液等,以验证NH。与含不 (5)拔下注射器,然后将另 支盛有5ml左右 同金属离子的盐溶液反应所产生的各种化学现象 浓盐酸或浓硝酸的注射器插人锥形瓶口的乳胶塞 美。 内。然后缓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可以观察到注 (4)整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值得大家 射器的针头附近产生大量白烟。 借鉴。 (6)实验完毕后,关闭止水夹K 。用注射器向 烧瓶内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锥形瓶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