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变革管理理论
摘 要
早在19世纪,就有西方的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是没有报酬可言的,风险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副产品,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也是因为承担风险而产生的报酬。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越来越对风险与机会进行联系,良好的风险管理就是企业的转机,大企业的兼并,小企业的发展无疑都在一系列的风险中持续下去的,实际上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时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是一个小缩影,在或大或小的变革中延续下去。
正 文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个预警机制,在很多时候我们通过监测各种数据来评价企业的运行情况,并根据其异常程度进行反馈调整,这属于企业的小变革;当外界的商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的时候,企业仅仅调整相应的政策可能很难扭转局面,这时候就需要大刀阔斧的进行企业变革。若预警警报响起企业才真的意识到需要进行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改革的最佳准备时间,企业的反应时间就会被大大缩短,也就是管理理论中的反应式变革,丧失变革的主动权。也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讨论的第一点——掌握变革的时机。
讨论的第二点是调整变革的范围,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的配合,在企业进行变革时,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配合往往会导致变革的失败,在管理理论中的变革管理冰山理论研究表明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变革时只关注变革冰山中水面以上部分,即变革涉及的成本、效果以及需要花费的时间等问题,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往往才包含着变革管理中更具有重要作用的两方面:感知与信仰管理,权力与政治管理。而决定整体状态的往往是冰山下面的部分,忽略没有露出水面的部分才会导致企业变革管理的失败。不论是任何一种管理都是长期任务,冰山顶层与冰山底层管理需要保持一致,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冰山底层正是变革管理的基础,它反映出来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变革。
最后就是促进变革的实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场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最终的实施做准备,如果避免实施中的阻力就是本文最后的讨论内容。
一、掌握变革的时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
这一个桥段充分的说明了时机对于成败的重要性。虽然周瑜与诸葛亮在破
1
曹战役中都知道应该采用火攻的手段,但是周瑜的真的实施的时候才意识到的当时的风向无法实施火攻,诸葛亮的借东风才是最后成败的关键。如果说用现在商业社会的语言进行解读,那就是成败需在于是否把握住市场的风向。
而市场发展的背后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此中求生存的企业所能做的是预测趋势和顺应潮流。如同诸葛亮向天借东风一样,首先预测东风马上就要到来,其次就是顺应天意巧借东风,而不是其它的风向。
如果说企业的成功发展需要顺从市场规律,那么我们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生活往往就需要理智的大脑指导我们的行为,而与我们所讨论的危机变革管理相关的就是恐惧感,恐惧感不完全是一种负面情绪,如果运用恰当,它能够引导我们对外界环境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积极乐观。据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瓦内萨·罗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蛇给人类带来的恐惧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最强烈的恐惧之一,但是婴儿对蛇仅有较多的关注而非恐惧。也就表明我们的恐惧感并未与生俱来,而是在不断的适应环境中,进化出了更快的学习恐惧的能力,以便应对一些可能给我们带来威胁的东西①。所以正确运用我们的恐惧感,当感到恐惧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需要重新适应环境的时候。
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生活十分安逸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居安思危,不惧将来,这样我们才能化危机为转机,否则危机来临的时候会失去方向。
二、调整变革的范围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都有保守的时代,有创新的时代,但是但凡是繁荣发展的年代都是“与时变”的。企业管理也如此,但不仅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与产品,也要调整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转变往往是最难得,也是最容易被管理层所忽略的。比如并购企业,即使成功完成并购,但是双方并没有统一的企业文化也很难进行融合,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是变革管理冰山理论的核心。所以我们在实际考虑变革的时候,不仅要改变企业的硬指标,还有与之相关的软文化。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企业文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行业的属性不同,商业环境不同都会影响企业的文化,即使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文化,如果生搬硬套也是无法在新的企业生根发芽的。所以什么才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如果文化变革与企业变革并不同步,就只会拖企业变革的后腿。
我们在现代的生活工作中也需要采用这种双赢的变革手法,在公平合理的范围内,不要削弱大部分人的收益,而是应该通过变革把蛋糕做大,实现收益增多而无人受损的变革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减少变革的阻力。如果在无法增加收益的总量,不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不是简单的利益重新分配。
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列出了10个大企业从发展、壮大到衰落的过程,“在摆脱旧体制铁链束缚的改革之初,激情——一代百无禁忌的弄潮儿的激情曾经拯救了整个中国企业界的脸面。然而很快,激情所散发出的负面作用,领中国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冲动之中”②。
参考文献1: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研究称婴儿不怕蛇:人类恐惧感并非与生俱来》 参考文献2:《大败局》是200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晓波。
2
吴晓波的这一段话指明了这些企业的成功是因为社会大势,而失败也是因为这个混乱竞争社会环境的反噬。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吴炳新的三株集团和姜伟的飞龙集团都曾是保健品行业的领军式人物。他们在打下保健品市场之初,凭借的是激情与勇气,这些因素让他们以最短的时间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守住成功是无法依靠虚假的宣传和勇气就能够支撑的,它们因为市场需要激情与勇气而成功,但是也因为没有遵守市场的规则而受到惩罚。在这些衰败的企业中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和混乱的管理团队。在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中有家族企业接班,有军事化建制,也有外聘管理人员,虽然花哨但是没有明确的方向。而领导层的价值观往往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或许不能在企业衰落中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但是往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锦上添花的必备因素。
三、促进变革的实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管理层是实施变革的领导者也是变革的推动者,而任何重大的变革都会有人的矛盾,有被提拔上来的新的管理层,也需要学习新的工作内容,这些改变都会成为推动变革过程中的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就成为了实施变革中的重要工作。
配套改革就成了缓冲剂。例如在变更员工的工作方式的时候,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我们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应的变革,或大或小,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需正视相应的变革,运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这样的转变。
中国古代就有古代四大变法——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但最终只有商鞅变法被后人沿用。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变法的阻力小、君主的支持力度大、变法时间长以及商鞅对变法的决心十分坚定。
缩小变革的阻力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商鞅变革的政策中,其中有“废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军功爵制”也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阻碍,因为在实施“军功爵制”后,勋贵子弟中的精英也很容易的就拿到比原有制度下更多的利益,将会成为变革的最终受益者,这部分群体势必会强力支持变革,商鞅也同时实施“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等政策对拉拢了旧有利益阶层中的精英勋贵子弟,同时也分化了旧有利益阶层中的一般勋贵子弟,这就是通过一些配套的政策,缓解冲突矛盾,减少变革的阻力。
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生活十分安逸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居安思危,不惧将来,这样我们才能化危机为转机,否则危机来临的时候会失去方向。
我们在现代的生活工作中也需要采用这种双赢的变革手法,在公平合理的范围内,不要削弱大部分人的收益,而是应该通过变革把蛋糕做大,实现收益增多而无人受损的变革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减少变革的阻力。如果在无法增加收益的总量,不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不是简单的利益重新分配。
从最高领导层的指挥到全员参与,从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到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变革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都是作为个体而存在,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保持警惕,不要让自己陷入危局。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