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来源:化拓教育网
・旅学参考・ 一、案例展示 案例一:(投影)-S.."Lr-平原、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景观图(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2第6页图5.4)及简介 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那里建有许多国营农场,进 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等(图A)。青藏高原地势寒冷,山地草场广 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图B)。 一组问题:(略)。 案例二:(投影)香港高榕公司西兰花基地分布示意图(下图)及情况简介 基地主要种植西兰花,西兰花种子全部由日 本提供,成品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种西兰花所 用的肥料全部由高榕公司根据土壤性能配制提 供,生产过程中昕用农药全部由高榕公司根据日 本对13种农药的壁垒提供。基地按纬度确定各基 地出菜时间错开,此经营方式为候鸟式经营。 各基地出菜时间及土地租金《元,亩) 福建 上海 徐州 长春 出菜时问 1月15日~ 1】月2O日一 4月28日~ 6月10日~ 4月28日 1月15日 6月10日 9月2O日 土地租金 3oo 400 450 10o 一组问题:(略)。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案例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运用案例进行课堂 教学可使学生学习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碰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既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Il学娃立睫//2013.7 案例一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6页的两幅农业景观图(三江平原的种植 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通过对这两幅图的挖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到 了下列几点:(1)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2)农业生产是利用动植 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3)农业的主要区位不同是因为自然 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4)可以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使之适宜农 业的发展。(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在减少,市场 的影响力在加强,国际市场的变化正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农业布局和农业 结构。 案例二是我自编的一个案例,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这个案例来自我们身 边的生活,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我校附近正好有一大型蔬菜基地(香港高榕公司) 落户,蔬菜基地的建立使当地许多种粮地变成种菜地,许多粮农变成菜农,农民 收入大幅度提高。这个蔬菜基地为何建在徐州?它是一个独立机构,还是一个分 公司?它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其蔬菜销往何处?可否把它作为一个鲜活的教学素 材?基于这些思考,我有目的地走访了这个蔬菜基地及其负责人,收集了大量的 信息,并把它编成了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挖掘,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地理 很有用,热情很高,使用效果非常好。 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我选取的案例主要从现有条 件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努力挖掘生活中鲜活的内容,并且采用了“提供背景材料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延伸”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 题情景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调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中。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探究欲望空前高涨,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学 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而教师也不是在教“地理知识”, 而是在就“农业生产的安排”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交流。 其次,我选取的案例,虽然学生早已熟悉,但他们并不一定思考过这些生活 中的实例与地理知识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因此设计题目时我针对学生这方面知 识上、思维』, ■白提出问题,把生活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地理 就如同身旁 见的事物一般鲜活。 另外,我在运用这些案例时,不是把自己放在先知者的权威地位,而是融入 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商共讨,共改共评。教学中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的。教师只是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背景条件、智力支持的引导者,一个积极的鼓励者 和参与者。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