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习题:4.3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 Word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十六 化学实验方案与设计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临沂二模)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B 2.(2015·全国卷Ⅰ)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A 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色 溶液 -将铜粉加入1.0 mol·L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B 金属铁比铜活泼 1Fe2(SO4)3溶液中 现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C 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精灯上加热 -将0.1 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Cu(OH)2的溶度积比D 沉淀产生,再滴加0.1 为浅蓝色沉淀 Mg(OH)2的小 -1mol·LCuSO4溶液 答案:D 3.(2014·高考全国卷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gNO3与 Ksp(AgCl)> A Na2S 稀硫酸 Ksp(Ag2S) AgCl的浊液 浓硫酸具有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脱水性、氧化性 SO2与可溶性 Ba(NO3)2 C Na2SO3 稀盐酸 钡盐均可生成 溶液 白色沉淀 Na2SiO3 酸性:硝酸> D Na2CO3 浓硝酸 溶液 碳酸>硅酸 解析:分析①和②中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所产生的气体与③中物质的反应,根据相关现象得到实验结论。A.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可能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Ksp(Ag2S)。B.浓硫酸使蔗糖发生脱水炭化,并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混合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其中SO2与溴水发生反应:SO2+Br2+

2H2O===H2SO4+2HBr,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BaCl2等可溶性钡盐,则不能生成沉淀。D.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③中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气体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

答案:B 4.(2016·唐山模拟)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此装置可以实现Cl2的制取、收集、尾气吸收 B.此装置可以实现乙酸乙酯的制取和收集 C.此装置可以形成Cu-Zn原电池

D.此装置可证明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

解析:制取Cl2需要加热,且收集Cl2时导管应“长进短出”,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口应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以防倒吸,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装置没有排除挥发出的硝酸的干扰,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5.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实验探究。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B.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 C.Y形管乙中产生的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D.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解析:玻璃管起到平衡内外大气压的作用,选项A错误;要使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故应通过d管向溶液中通入碱性气体NH3,d管不能完全插入溶液中,否则生成的氨气溶解于水时,易造成倒吸,选项B错误;实验目的“探究……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不是探究生成BaSO4沉淀的条件,选项C错误;Y形管乙用于制备碱性气体,使广口瓶内溶液为碱性或中性,从而促进BaSO3沉淀的生成,选项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其反应原理为: 2C6H5CHO+KOH―→C6H5CH2OH+C6H5COOK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及实验装置图如下:

苯甲醛 苯甲醇 乙醚

分子式 C7H6O C7H8O C4H10O 相对分子质量 106 108 74 沸点(℃) 179 205 34.6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入适量KOH、水和2.12 g苯甲醛,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搅拌,加热,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向三颈烧瓶中加入冷水,混匀,冷却。将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分液。将乙醚层依次用10%碳酸钾溶液、水洗涤。

③将②中得到的乙醚层倒入盛有少量无水硫酸镁的锥形瓶中,振荡、静置后将其转入蒸馏装置,先缓慢均匀加热,然后收集205℃左右的馏分,最后得苯甲醇0.78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冷凝管中的水应从________口进入(选填“a”或“b”)。

(2)步骤②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先缓慢均匀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

(5)本实验中苯甲醇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搅拌可使苯甲醛和氢氧化钾溶液充分混合,使反应充分进行;为保证冷凝效果,冷凝水应下进上出。(2)乙醚层中有杂质,水洗可除去KOH、苯甲酸钾和碳酸钾等杂质。(3)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吸收水,防止蒸馏所得产物中混有水。(4)乙醚的沸点为34.6℃,缓

2.12 g

慢均匀加热可除去低沸点的乙醚。(5)2.12 g苯甲醛理论上可以制得苯甲醇的质量为

2×106

0.78 g

×108=1.08 g,则苯甲醇的产率为×100%=72.2%。

1.08 g

答案:(1)使苯甲醛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率 a

(2)除去KOH、苯甲酸钾和碳酸钾等杂质 把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作干燥剂(或吸收水)

(4)除去苯甲醇中混有的乙醚 (5)72.2 7.(2016·济南模拟)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硫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2价)。实验室用黄铜矿为原料制取单质铜和铁红(Fe2O3)的流程如下:

高温

已知:CuFeS2+O2=====Cu+FeS+SO2 FeS+2HCl===FeCl2+H2S↑

(1)在实验室中,应将黄铜矿粉末放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焙烧。

(2)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SO2和H2S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检验它们的性质。该实验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欲选用下列部分装置在实验室中以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①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气流方向由左到右,导管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连接好后,在装药品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滤液A中通入Cl2,某同学取通入Cl2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用来证明Cl2的

氧化性比Fe3强的结论。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________(填“是”或“否”),请用简要文字解释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使用20 g黄铜矿粉末可制得8 g Fe2O3(铁红),则该黄铜矿中含CuFeS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进行且过程中无额外物质损耗)。

解析:(1)实验室焙烧固体物质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使用蒸发皿。(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其有漂白性;SO2与H2S相遇有烟生成,且试剂瓶壁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生成单质硫,证明SO2具有氧化性。(3)②A装置用于制取氯气,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应使产生的氯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以除去其中的HCl气体,再通过浓硫酸以除去其中的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尾气。③检查装置气密性要首先关闭活塞,且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以形成封闭系统,微热较大容积的容器,利用压强差

56

原理来检验。(4)CuFeS2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30.43%。故该黄铜矿中

64+56+32×2

1128×160

CuFeS2的质量分数为×100%=92%。

20×30.43%

答案:(1)坩埚 (2)漂白 氧化

+-△+

(3)①MnO2+4H+2Cl=====Mn2+Cl2↑+2H2O

②b→c→g→h→d ③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④否 在通氯气前

+++

滤液A中就可能含有Fe3,无法确定Fe3一定是Fe2被Cl2氧化得来的 (4)92%

8.(2016·湖北黄冈中学期中)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a、b、c表示止水夹)。请评价或完善其方案:

(1)将装置A、C、E相连接,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请回答: 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在C中加入适量的水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实验,其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 实验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序号 Ⅰ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Ⅱ 向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④实验Ⅰ推出的相应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Ⅱ推出的相应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B、D、E相连,在B中装浓硝酸和铜片,可制得NO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氯水中有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A、C、E相连接,制得的Cl2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也能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答案:(1)①第三周期第ⅦA族

-+△+

②MnO2+2Cl+4H=====Mn2+2H2O+Cl2↑ ③吸收多余的Cl2(尾气处理)

④不合理 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有无漂白性

⑤不合理 制取的氯气中含HCl气体,其溶于水也能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