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藏大学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来源:化拓教育网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 西藏大学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O周年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丁玲辉 (西藏大学科研处,西藏 拉萨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年,在自治区党委和 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西藏大学伴随着西藏经济与社 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科研服务社会、推 850000) 的办学体系。 西藏大学在发展进程中,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 领导下,在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等有关厅局的大力支 持下,紧密围绕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 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按照“教学科研并 重,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科 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科教兴藏”作 出了积极贡献。 一、科学研究随着学校发展不断进步 西藏大学是适应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学研究,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为西藏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进入新世纪 后,学校以“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快出大成果”为 切人点,不断推进学校科研工作 水平、上台阶,在科 研立项、成果产出、科技开发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 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大学,历经藏文干部培训 班、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 干部学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6个发展阶 段,1985年7月,正式成立西藏大学。随着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学校迎来了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区 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可喜成绩。建校以来,学校承担了包括“863”、“973” (前期研究专项)、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软 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家社科基金、中国科学院、 观,紧紧抓住区部共建、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改扩建、 “211工程”等机遇,广大师生以“科教兴藏、人才强Ⅸ” 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 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语 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国 为已任,主动适应西藏经济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 革,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 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 断 提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 教育科学规划办、自治区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等在内的 项目共345项,争取科研经费达7000多万元;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省部 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9项;获专利19项;出版专著、译 著(教材)140余部。“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 泽派”、“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科学研究的 不断进步,为西藏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科教兴 藏”作出了贡献,为建设“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 名的大学”奠定了基础。 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靠得住、下得去、留 得下”的各类建设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自治区各行 各业和基层施展才干。2004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自 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07年在教育部普 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2008年 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提前实现了“三步 走”的目标。学校已形成了普通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 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 二、加强基地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创新 人才 61 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西藏大学在科学研究中,根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的实际需要,从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人 手,努力形成一批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教学和科 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 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 培养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能提高现有学科的水平和在国内、国际的地位,丰富现 互补、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紧密型科技创新研究团 队。重点凝炼并专项资助建设了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西藏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西藏地区经济与管理、 有学科的内涵,开拓边缘新兴学科,造就高水平的学术 带头人。西藏大学采取了以重点学科建设来带动整体 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来推进整体学科结构的合 民族艺术、高原医学、西藏历史与文化、藏族语言与文 学、宇宙线研究8个科研创新团队。藏文信息处理技 术科研创新团队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发 展计划”。目前,学校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 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1个、自治区和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一宇宙线研究所1个,藏文信息技术教育部工 程研究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与自治区共建的西藏大 学那曲生态环境观察站1个,校级科研研究所(中心) 达15个。学校以这些团队、基地和研究机构为依托, 凝聚了学术队伍,加强学科间的协作、融合与交叉,使 新一代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支多 民族结合、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大大 提升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承担重大项目的科 研力量。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自治区科技等项目申报中取得 了显著成绩。藏语言文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 藏文信息化学科方向,已获得多项国内外领先成果。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宇宙线研究所依托羊八井宇宙线 观测站,充分利用西藏的地理优势开展广泛了国际合 作,在7天文、“膝”区物理和太阳物理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知识科学前沿研究,在国际宇宙线物理领域具有 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学校还建设了一批有特色和优势的建筑专业、电 子信息、交通运输、数字化教学系统集成、工程检测、土 木工程、医学、物理、化学等教学科研实验室和图书资 料。截至2010年底,我校教学科研硬件设备总值为 1.48亿,单价超过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数达173台。 教学科研实验室和设备的建设,为学校学科建设、提高 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 分重要的作用。 62 理布局,以重点学科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创新能力建 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的措施,以全 面推进学校发展,不断增强为西藏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与竞争力。西藏大学注重教学和科研的互动,彼此融 合,努力把科技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学校的科研优 势和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教师把科 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 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把科研成果带人课堂,将科 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 学生,丰富了教学内涵,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 进,提高了教学质量。 培育和形成新的学科优势和特色。随着科研方向 的成熟,一批新学科新专业在此基础上也孕育而生,在 传统学科方面初步形成了藏族古近代文学、藏族历史、 藏汉语言比较、藏族民俗文化、藏传因明学、藏文信息 处理、藏族美术、藏族音乐、等多个学科和有特色的研 究方向。藏语言文学、藏族历史、藏族美术、藏族音乐、 行政管理、理论物理、外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被批 准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这些重点学科有力地支撑了 学校本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西藏大学积极鼓励 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支持学生社会实 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 先后邀请中科院院士孙鸿烈、杨雄里、朱清时、何祚庥 等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上新学年第 一堂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科 技文化节、全国大学生科技“挑战杯”、“电脑程序设 计”、“建筑模型设计”、科技作品展、学术论坛、科技趣 味等系列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承担的科 研课题,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多的实践 伟大历程 机会。近几年来,有1000余人次的学生参与了“跨平 台藏文输入法”、“中国特有物种一西藏温泉蛇的生态 辉煌成就 西藏所处的地理特征、历史特征和经济特征,提出开发 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像、唐卡、工艺品等民族手工业对发 学适应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西藏优质牧草种质资源 与利用研究”等59项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课题的研 究;2万多人次学生参与了文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 展西藏旅游资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成为在旅 游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该课题成 果已被自治区国资委采纳。“青藏铁路那曲段经济带 活动,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l万篇,其中52篇被评 为校级、自治区级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出优秀 建设研究”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性大学日益向 教学科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角度,就青藏铁路通车 毕业论文(设计)17O余篇。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活动,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和初步科研的能力。 四、科研服务社会 推进成果转化 学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党委、政 府和自治区科技厅、发改委、旅游局等部门政策咨询、 规划制定等工作,与安徽科大讯飞公司、中国移动西藏 公司、自治区藏药厂、拉萨市地毯厂等企业联合,加大 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 学校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需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学校专家研 制的“雪红宝”、“红景天饮料”等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在“十五”和“十一 五”期问,加大了科研服务社会力度,如自治区“十一 五”发展研究规划项目“藏文软件推广应用”在实施过 程中注重交叉学科和应用研究,推广应用覆盖面达全 区74个县(区、市)和周边所有藏区,对促进西藏地区 信息化建设和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作用。2010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工业和 信息化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 用工作总结报告会,会议对项目的圆满完成及产生的 良好社会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中共中央政治 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莅临我校视察时,对藏文 软件研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藏传 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及产品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和好评。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认证管理的 西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获优秀,三项成果良好。 “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问题研究”、“西藏 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 要报”摘编。“西藏民族手工业保护与发展研究”根据 后那曲段该区域内生态保护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阐 述了当地加快社会经济建设的三大任务,即加快发展 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优势矿业资源开发和高原特色旅 游业,认真分析了青藏铁路建成营运后,如何充分利用 铁路的巨大运输能力的若干问题,被自治区有关部门 采纳。学校承担的藏文信息处理、全藏文界面和藏文 短信发收功能的藏文好易通手机和藏文车载电话,作 为CDMA450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无线终端, 除用于通讯外,还可用于广播电视、气象、农牧业科普 知识信息的传播,也可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网上 娱乐的支撑平台,对于在广大农牧区宣传党的方针政 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开辟了 一条崭新的渠道。学校藏文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在自 治区政府、工信部及内地有关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 研发出全藏文界面、具有完成藏文输入输出功能和藏 文短发收功能的藏文无线通信终端等项目,包括输入 法、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网页浏览器、出版系统等9大 项、13小项关键性藏文基础和共性软件。已完成基于 Windows Mobile6.1和6.5、Symbian¥60 V3、 Android 2.2三个移动电话操作系统藏文输入法软件 包以及藏文资讯平台和西藏大学数字图书馆面向社会 服务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工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开展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研制 的“藏汉英三语公交语音报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 在研究中,拉萨市交通局和拉萨市公交公司主动来到 学校就公交三语报站系统开发事宜进行了洽谈,并于 2010年12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果已应用于拉 萨市公交系统。 编校陈莎莎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