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异地择业意愿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2o12.7 新疆农星经济 三农问题 中面部地区农民工异地择业意愿纤为 鬏响因素的实征研究 柯文静翁贞林兰媛 (江西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摘要]本文选取中西部6省400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 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与其 常联系的朋友、打3"-动机、从事的行业、工资预期等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其文化程度、.Y-作单位性 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家庭是否有老人或是未成年人、每月电话费花销、就业渠道、预期持续时间 与择业行为无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农民工择业行为均为有重要的影 响,需要引起关注。 [关键词]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因素Logit模型 2010年,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 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的若干意见》中,率先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 说法,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出生在20世纪8O年 大,是新生代农民工异地就业的主体。为此,本文 就中西部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文献分析 代至90年代的农民工群体。这一部分人群主要 呈现年轻化、打工动机多元化、岗位迁移化、生活 都市化,相较与老一辈的务工者比较受教育化程 度更高的趋势。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 招工难同时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择业问题受 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由 近年来,农民工的择业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且越来越倾向于借助于计量模型的分析 方法,研究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 理。例如:胡同娟(2ol1)认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 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工作经验、职业培训和工作 能力等。罗丹丹(2011)认为,农民工选择异地就 业的主要受到工资报酬,发展机遇等因素的影 响。王仁伟(2Ol1)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因 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基数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OYJC790119)“‘民工荒’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 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0963005)“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扶持帆_帛3研究——以江西为 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163018)“创业环境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及环境优化研完一以江西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柯文静(1988一),女,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研究;通讯作者:翁贞林,教授、博士。 X|NJ|ANG sTATE FARMs EcONoMY 三农问题 新疆衣垦经;齐 2o12,7 素、社会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对其择业行为进 行分析,得出了农民工择业行为受教育程度、择 业观念、工作经验影响的结论。秦秀清、胡庆林认 为,在农民工就业择业上需加强心理辅导,思想 政治教育和,加大对农民工的人本关怀,做好异 地结转各项工作。李萍、罗坚元(2011)研究认为, 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息息相 关,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上存在许多误区。解决 农民工就业关键是(秦秀清、胡庆林(2011))解决 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规范企业的用 人机制,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 各项劳动经济群益。陈昭玖等(201 1)研究认为, 新生代农业工就业稳定性受年龄、择业机会、工 资、企业用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选择 本研究对象是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其结果 只有两种:愿意省外就业和不愿意省外就业,设 定选择省内就业y=O,选择省外就业的y=l。因 此,本研究选用建立l_ ̄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Logistic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分析,农 民工异地择业取决于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离职 打算,对未来的工资、创业的打算等因素,故其表 达式可以写成公式(1)。 Y: +属 + +屈 十层 +p,x5+…….+属 (1) 式中:x。~x 为影响农民工择业的因素,但农 民工择业行为还包括影响各自其他影响因素。在 公式(I)中,当农民工回答愿意到外地去就业,y= 1;当农民工不愿意去外地就业时,y=O。 (二)数据来源 根据研究内容,设置《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 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于2011年6-9 月期间,组织课题人员分别对广东、福建、上海、 江西、湖南、黑龙江、江苏、河南、四川、重庆等10 省市部分地区的农民工输入地进行抽样调查,调 查涉及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文化程度、打工区域、 工作单位属性、月工资收入、打工的动机、在岗时 间、从事行业等信息。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 有效问卷802份,有效样本率为80.2%。为了更好 x【NJlANG sTATE FARMS EcoNoMY 的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问题,本文主要选 取了80后(30岁以下的新生代)出生的中西部的 湖南,江西,黑龙江,重庆,河南,四川6个省(市) 共400个样本农民工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400个样本数据, 运用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对农民工择业行为进 行分析,得出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表2。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模拟结果与分析 1.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上来看,对农 民工的异地择业行为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与预 期不一致。这可能是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愿 意在本地创业有关。 2.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状况来看是否有 老人和未成年人的情况来看,对农民工异地择业 没有影响,这一认知变量不显著,与预期不一致, 说明家庭因素不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 的原因。 3.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每月电话话费来看,对 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没有影响,与预期不一致, 这一认知变量不显著。这一结果可能说明新生代 农民工话费越多,异地择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4.从新生代农民工常联系的朋友数上看,对 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预期一 致,且达到5%显著的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农民工 交友圈子越大,参与非正式场合的活动就越多, 择业范围就越宽。 5.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单位性质上看,对农 民工异地择业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预期一 致,且达到1%显著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工作单 位越稳定,农民工的选择其就业的机会就越大。 6.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打工动机来看,对农民 工异地择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预期一致,且 达到5%显著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农民工需要异地 就业展示才华,选择异地就业可能性就越大。 7.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上看,对农民 工异地择业行为没有影响,与预期不一致。这一 结果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多元化,就业信息不 对称问题已经解决。 2012.7 新疆农垦经矫 三农问题 注: 、 、 分别表示达到10%、5%、1%显著水平。 8.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何种行业上看,对 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预期一 致,且达到10%显著水平。说明受到技术水平,受 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自身条件提高 的同时,更愿意接受去异地就业。 9.从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益预期情况来看, 农民工的所期望达到的预期工资与农民工择业 行为不显著,与预期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就业 成本有关,就业成本越高则越不会去异地就业。 1O.从新生代农民工预期持续时间来看,农民 工在岗预期时间与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没有影 响,与预期不一致,说明农民工在择业主要考虑 到预期工资,与预期持续时间相关性不大。 (二)结论与讨论 Xl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l 3 三农闻题 新疆农垦经;齐 2DT2。7 文章主要依据中西部地区400个新生代农 民工为样本,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 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 析,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异地择业与其常联 系的朋友、打工动机、从事的行业、工资预期等呈 3.提高农民工的薪酬待遇,这样可以尽量避 免迫于生活的压力而盲目的选择,忽视自己的一 些权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同娟.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 显著的正相关,与其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呈 显著的负相关。家庭是否有老人或是未成年人、 每月电话费花销、就业渠道、预期持续时间与择 业行为无关。 四、政策启示 究[J].青春岁月,2012(3). [2]罗丹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意愿研究——以黑龙 江省为例[J].社会研究,2010(3). [3]王仁伟.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J].职业时空.就业指导,2011(11). 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择业,使传统 的择业观向发展型的择业观转变,是提升新生代 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前提,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保证。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对待每一份工作,以社会为依托,参加非正式组 织,拓宽交际圈。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各项活 [4]秦秀清,胡庆林.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调查与 分析——以江西省干都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6). [5]罗竖元.就业环境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J]. 职业教育论坛,2011(10). [6]罗竖元,李萍.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 影响调研E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7]陈昭玖,艾勇波,邓莹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 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10(1). 动。客观对待自我的认知水平,工作能力,兴趣 爱好等。 2.积极引导农民工正确的择业观,积极面对 竞争,应对择业。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 与传统的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 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但是相较于在职业技能 操作上,还是有所欠缺。在培训上明显不足。因此 (责任编辑:管仲) 要提高自身的价值。 1.要摸索探求一条适合农民工群体的教育 模式,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2.结合企业和社会团体的优势与特点,针对 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3.加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农 民工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1.构建农民工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 民工异地结转工作,降低就业壁垒,取消户籍 限制。 2.建立良好的的医疗保障系统和工伤保障 系统,及提高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 Xl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