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答案
1、 【参】A
【名师点睛】《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参】B
2、 【名师点睛】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小说家,《爱的教育》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而阿廖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童年》里的人物。 【参】D 3、
【名师点睛】A项考查了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科学家——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B项巧妙地利用现代人们追求以“瘦”为美的观点,来考查唐朝当时的人体美观点。C项从服饰方面来考查历史文化知识。清朝时人们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中山装是辛亥后流行起来的服装。
4、【参】C
【名师点睛】本题所涉及的文言经典名句大都直白、浅显,只要有基本的古文阅读能力即可明白其意,不难回答;另外③中语句是关于学习的方法的,不是关于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拿准了这一点,运用排除法,就可以轻松作答。 5 【参】B
【名师点睛】B项中均为小说。
6、、 【参】D
【名师点睛】D项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A项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B项是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C项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诗句。 7、 【参】D
【名师点睛】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源自于魏源的《海国图志》。 8、 【参】D
【名师点睛】《苦恼》主要是要体现出社会里的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9、 【参】A
【名师点睛】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也可以从研究领域来分析。 10、【参】B
【名师点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
11、参】B
【名师点睛】该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 【参】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一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13、 【参】B
【名师点睛】①“司马”指白居易,自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他那时被贬为“江州司马”。②“陈王”指曹植,曹植被其兄长曹丕封为“陈王”。③“继东坡”是指在东坡之后,“高唱大江东去,是指词的风格与东坡相同,即豪放,很明显应指辛弃疾。④“欧阳修”和“司马迁”都编写过史书,但“幽愁发愤”的情形只属于司马迁。 14、 【参】B
【名师点睛】B项“明清传奇”错,应为“明传奇”。
15、 【参】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体的有关常识。C项对小说的三要素的表述,人物和故事情节这两个要素是正确的,另一个要素应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有助于表现人物心理,烘托人物性格,而后者决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主人公或悲或喜的命运。二者比较起来,社会环境更为重要,所以C项表述不完整。 16、【参】C
【名师点睛】C项中对三篇课文章作者姓名的判断是正确的,说“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作家”是错误的,欧阳修是北宋作家。应选C。 17、 【参】B
【名师点睛】考生在答题时,有的可能错选A项,把唐代作家柳宗元当做宋代作家;有的可能错选C项,把三个不同朝代的作家当做同一朝代的作家;有的可能错选D项,把清代作家吴敬梓误以为唐代作家。
18、【参】B
【名师点睛】中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有问题,因为“谢灵运”是东晋文学家。而
唐代的应为“孟浩然”。因此,答案选B。 19、【参】B
【名师点睛】D项杜甫、杜牧、杜荀鹤并非“一门三父子”,C项班彪、班固、班超并非“都是大文豪”,A项曹操、曹丕、曹植与峨眉无关。诗中赞颂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20、【参】D
【名师点睛】该组中海涅是德国诗人,其余是法国作家。 21、【参】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①梅花在冬日开放,②中由“登高”可以看出是深秋,③中写“热”,自然是夏季,④写清明,是春天。
22、 【参】BCD
【名师点睛】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