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
社会经济调查
公路交通部门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主要是为了寻求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交通发展的因果关系,探讨其对公路的影响和具体要求。该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
1)党和国家的方针、、法令。
2)工农业生产情况和近、远期发展规划。
3)矿产资源的近、远期储量和开发设想。
4)国产及进口汽车、拖拉机的数量、性能、发展趋势。
5)车辆构成、技术发展、部门分布和增减变化情况。
6)主要物质产品复运系数的变化情况。
7)其它运输方式,如铁路、水路、航空等的现状与发展。
8)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运距的潜在需求变化。
9)旅游事业的现状和发展,人口增长变化。
10)社会科学、文化、经济水平提高,对用路者在关于路的心理、愿望、态度、要求
方面产生的影响等。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
社会经济调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细微而又具体的工作,其方法步骤大体如下:
1)确定具体调查的目的要求。
2)制定调查计划,也称调查提纲。
3)设计调查表格。
4)收集现有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
5)整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6)提出调查报告。要求情况具体,数字可靠,结论贴切,预测准确。
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各种车辆的数量,一般用“辆/日夜”来表示,是公路交通调查的基本数据。有了这一数据,就能进一步取得车辆混合程度(交通构成),年、月、周、日、时交通量变化情况,各类路线交通量比重,交通量分向比例等情况。其主要指标有:
1)各种车辆交通量(系绝对值):通过观测点分小时的观测记录取得。根据交通部规
定,目前分类有11种,它们是小型载重汽车,中型载重汽车、大型载重汽车、载货拖挂汽车、小型载客汽车、大型载客汽车、小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
1) 混合交通量(系折算值):把各种车辆交通量,乘以折算系数,变为折算交通量,然后相加,即为混合交通量。目前,我国采用的各种车辆折算系数是:
大、中、小型货车和大型客车为1,小型客车为0.5,载货拖挂汽车为1.5,大、中、小型拖拉机为1,兽力车为1,人力车为0.5,自行车为0.1。
3)机动车交通量:系各种汽车和各种拖拉机折算数之和。
4)平均交通量:该交通量有年、月、周平均日交通量等,其中年平均日交通量使用得最多,路线平均交通量多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为:
NLNLNLNL111n2nn1nn
式中:N——路线平均交通量(辆/日)
N1.2…n——各观测点对应交通量(辆/日)
L1.2…n——各观测点交通量代表路段长度(Km)
汽车运行速度
汽车运行速度,是行驶的汽车扣除了非交通因素而停车的时间以后的实际运行速度,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来表示。主要用于反映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和通畅、阻塞程度。在调查时,要注意路段的地形、技术等级、路面宽度、交通管理情况(有无车线、标志是否齐全)等影响因素。该速度,用直接观测的资料计算,公式是:
汽车运行速度(km/h)=观测路段长度(km)÷全段运行时间(h)
交通量观测
目前,我国交通量观测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通过设立的固定或临时观测站,依靠人力或半自动计数器进行。观测方式有如下2种:
1)间隙式交通观测:是在能反映实际交通量的路段和地点段观测站,定期间断地进行观测,每月进行1-3次,每次24小时,按小时计数。
2)连续式交通量观测:是在主要公路上(首先是国道),选有代表性的路段和地点,设置固定性观测站,逐日逐时连续进行观测,以系统而准确地积累资料,逐步掌握交通量变化规律。
交通量分布图
交通量分布图有以下3种:
1)路段交通量示意图:从横向上,也就是从空间上反映某一段的交通量。其内容有:
各观测点的名称、间距、道路技术状况、通过地形、各种车辆交通量等。交通量用线
条表示。
2)观测站分日交通量分布示意图。
3)观测站分小时交通量分布示意图。
后两二种分布图,从纵向上,也就是从时间上反映某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小时或一天)的交通量。
汽车运行速度观测
要首先正确选择观测路段。一般应根据公路的不同技术等级和路面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或交通量大幅度增加路段,或新修公路前后,进行观测。观测距离不少于30km。观测路段由省(市、自治区)公路部门选定。主要线路的观测每年最少一次。观测的车型,按交通部规定,平均运行速度以牌汽车为代表车型;一级以上公路,以小车为代表车型;其它各级公路的车型,由省、市、自治区自定,但前后车型应一致,以便对比。
OD调查
OD调查是起讫点调查的简称。在某一区域内,为获得通过两个出行端点交通量及其组成、流向、货物类型、车辆实载率及交通目的等资料所进行的调查。
调查方法宜用路边访问法。在选定的OD调查点让驾驶员停车,询问该车起讫点以及需要的其它资料,并将调查结果逐一记入“公路机动车起讫点调查表”各栏目内。
大流量的路线上(日流量超过800辆)进行调查时,可采取抽样调查。样本量可视该
处交通量大小而定,宜取该处交通量的20%-50%。
调查日期应选择天气正常的非节假日,宜选在周二至周四。调查时间为1天,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天数。
交通量比重调查
为了掌握公路交通流量的地区分布和路线分布特征,分析和评价国道、省道、县、乡道四类公路的使用性能,论论和探讨现有公路网的合理性,特开展四类公路交通比重调查。
调查的范围为辖区内的各条国、省、县、乡道。调查的内容为调查区域范围内的四类公路的交通量观测,并调查四类公路的里程和汽车、机动车拥有量。调查日期宜选择在运输旺季中的某一天,一般选择间隙式交通量观测日作为调查日,调查时间为调查日的6时至次日6时的24个小时。
观测的内容、方法和车型分类,与交通量常规调查的规定相同,分小时、分车型记录通过观测断面的机动车交通量。
在取得比重调查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每个观测站日机动车交通量和日汽车交通量(均为绝对值)、每条路线的交通量和日交通量,调查区域内各行政区的四类公路里程比重、路线交通量所占比重、日交通量及年路线总交通量。
轴载调查
轴载调查是为了预测某一时期内行车对路面的破坏作用,科学地制订公路养护措施,合理分配公路养护和改造资金。
为确保轴载调查的质量,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量调查资料,轴载调查的车辆分类,可在现行交通量观察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车辆再分成若干档次。调查时,应按分类分档记录。轴载调查以每年一次为宜。每次调查天数可根据每类车辆的代表当量轴载换算系数稳定性而定,每次不宜少于3天。调查时间应具有代表性。
各种速度
地点速度:车辆驶过公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速度:车辆驶过某一区间正常运行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除其区间距离所得值。
区间速度:车辆驶过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除其区间距离所得值。
运行速度:驾驶人员根据实际公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高车速。
临界速度:在某一路段上,通行能力最大时的空间平均车速。
平均速度,包括:1)时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所有行驶车辆地点速度的平均值。2)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时间内,在某一路段上所有车辆行驶距离总和除以行驶时间的总和。
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公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
各种交通量
交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我国现行公路交通量调查中,交通量系指折算成载重汽车后的总数。一般以日、小时或年计算。
年平均日交通量: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月平均日交通量:全月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年第30位最大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序号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年最大小时交通量: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中的最大值。
设计小时交通量: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公路设计标准的小时交通量。
各种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公路某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
可能通行能力:在现实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公路某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公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
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PT调查
PT调查,即个人出行调查。要综合地掌握交通的实际状况,就需要从交通发生的主体——人的行动进行分析,尤其是充分掌握人的活动和交通的关系,对于制定综合交通规划十分重要。
该调查主要是根据居民户口薄的家庭访问调查,还要进行一般家庭来客调查,饭店旅馆的住宿调查,道路小区边界线调查,以及车站、码头、机场等起终点站的旅客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家庭属性:如:住址、家庭数、住宅情况,汽车拥有情况,家庭收入、有无来客等。
2)个人属性:如性别、年龄、有无驾驶执照,上班地点,上学地点,职业,产业,收入等。
3)出行特性:如出发日,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往返次数,有无行李,交通方式,搬运行李的品种和重量等。
公路服务水平
公路服务水平是指公路使用者,从公路状况、交通条件、公路线型景观与环境等方面得到的服务质量或服务水平的满足程度,如可提供的行车速度、运行时间、经济、安全、舒适等方面的服务与实际效果。
服务水平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交通密度、行车速度、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另一些因素,如舒适度难以衡量。
目前世界上划分公路服务水平的方法有好几种,但应用最普遍的是按照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的方法,划分为如下6个等级:
A级——此时为自由流。特点是车流量小,车速高,行车密度低。服务交通量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客车700辆,为基本通行能力的32%。
B级——此时为稳定车流。服务交通量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客车大于1120辆,为基本通行能力的51%。
C级——此时仍然是稳定车流,但车速和机动性能受到较大的车流量影响。服务交通量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客车不超过10辆,为基本通行能力的75%。
D级——此时接近不稳定车流,行车的机动性和舒适性变得较差。服务交通量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客车小于2000辆,为基本通行能力的92%。
E级——此时为不稳定车流。服务交通量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客车2200辆。
F级——此时为强制车流,能勉强行车,车速极低(平均时速50km左右),可能排队,有时完全阻塞。
交通量/通行能力、行车速度与服务水平等级的关系如下图。
交通量/通行能力、行车速度与服务等级关系图
交通量预测的目的
交通量预测对公路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交通量预测准确与否,关系重大。如预测过大,使规划设计的公路技术标准大幅度地超过实际需求,必然过早占用大量资金,造成土地等资源浪费和大量拆迁损失。如预测偏小,使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在投入使用后,会因实际交通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交通饱和、车辆拥挤、运输效率降低、交通事故频繁等后果。所以,充分重视交通量的预测工作,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可以大大减少规划设计失误所造成的损失与浪费,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交通量预测资料的调查和搜集
交通量预测资料的调查和搜集,必须进行下列工作:
1)公路沿线经济特征资料的调查和搜集。
2)运输方式及发展趋势调查: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现状及公路运输在未来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3)公路交通情况及主要运输指标搜集:如主要公路的历年交通量及其构成,公路客、货运输量、汽车保有量与交通量发展的相关趋势,以及其它与交通量有关的指标(如养路
费等)分析。
4)交通量资料的调查与鉴别:对已有的交通量及其构成等资料,要进行和补充调查;汽车起讫点调查(OD调查)、车辆构成、汽车实载率、平均吨位等汽车运输指标的实地调查。
交通量预测年限
原则上按项目建成通车后20年计算。对收费道路做财务分析时,其计算年数可适当延长,但交通量增加不得超过该路容许通过的交通量。
交通量增长率
交通量增长率是交通量预测中的重要参数,在确定过程中,要用多种途径反复求证。基于不同的经济前景增长率,可按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增长率。
在分析确定交通量增长时,应以综合分析为主,预测时基本交通量以调查年为准。
年交通量预测
年交通量预测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基本交通量增长率;2)其它转移交通量乘相应的增长率;3)逐年发生的新增交通量(包括诱发、诱增等,因新路出现时而产生的交通量)。预测时应按公路交通量变化情况分段预测,亦可先综合预测后再重分布等方法进行。
年交通量预测原理
1)惯性原理:公路交通需求随区域社会经济活动而产生,交通量的发展变化由小到大,往往也表现为延续不断的“惯性”过程。惯性原理是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公路远景交通量的理论基础。
2)相关原理:交通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表现为一定的因果关系。预测交通量时,以社会经济活动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基本依据正是这种相关原理。
3)类推原理:具有基本相同特性的事物,其发展变化规律往往近似。在预测对象未来变化状态难以把握时,可以根据同类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推预测。如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公路交通运输弹性预测,可以通过国际或地区经济间发展阶段的分析进行类推得到。
年交通量预测程序
交通量预测程序图
年交通量预测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1)基本交通量:即现有交通量按照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在预测特征年增长达到的交通量。由现有交通量和自然增加交通量所构成。
2)转移交通量,即新公路建成后,从其它公路或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它交通方式(铁路、水路交通等)转移而来的交通量。
3)诱增交通量,即由于新公路的建设而刺激沿线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新产生的交通量。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计算项目的支出费用和效益,通过多方案比较,对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衡量要素
评价公路建设项目,通过其所支出的费用与全社会公路使用者所获得的效益两个要素比较来衡量。
公路建设支出费用
主要包括公路建设工程费、计算年限内的养护费用、大修工程费用、交通管理费等。残值一般可取工程费用的50%,以负值计入费用。
公路使用者获得效益
主要包括公路新建或改建(提高公路等级)获得客货运输成本降低;公路新建或改建获得客货运输时间减少;公路新建使原有相关公路减少拥挤,客货运输成本降低,行车时速提高,客货在途时间的节约;公路改建缩短里程而降低的运输成本;公路改建带来交通事故减少,货物事故减少而获得的效益等。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采用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和经济投资回收期(N)等项指标来衡量。
收费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
收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财务分析,着重做出收费分析,以明确偿还能力。收费标准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如果国家暂无统一规定,可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按车型自行测算收费标准。财务分析中的费用采用市场价格,并考虑上涨因素。
敏感性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数据,有些来自预测,为了分析这些不确定因素时对公路项目的影响,需进行敏感性分析。公路建设项目可能发生变化的主要为公路造价、建设工期、交通量、运输成本等。受影响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效益费用比、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对此可采用信息预测法估计计划期末量作参照值,用来进行敏感性分析,查验预测值的误差大小,以判别既定决策是否仍然可行。
货物运输成本降低计算(Bhi)
公路新建或改建导致货物运输成本降低的金额(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hi=(Chw-Chy)×QhK
式中:Chw——对于新建公路项目,指无此项目时,货物通过其它公路或其它运输方式的单位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对于改进公路项目,指公路未经改建时,评价年度交通量状况下的货物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
Chy——对于新建公路项目,指有此项目时,货物通过此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对于改建公路项目,指货物通过改建后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
QhK——新建公路或改建后公路的货物周转量(千万吨公里)。
旅客运输成本降低计算(Bki)
旅客运输成本降低的金额(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ki=(Ckw-CkY)×QkK
式中:Ckw——对于新建公路项目,无此项目时,旅客通过其它旅行渠道时的单位运输成本(元/千人公里);对于改建公路项目,指公路未经改建时,评价年度交通量状况下的旅客运输单位成本(元/千人公里)。
Cky——对于新建公路项目,指有此项目时,旅客通过此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人公里);对于改建公路项目,指旅客通过改建后的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人公里)。
QkK——新建公路或改建公路的旅客周转量(千万人公里)。
当缺乏旅客运输单位成本的资料时,可采用换算吨公里按货物运输单位成本进行间接推算:
Bki=0.1×QkK(Chw-Chy)
式中:Chw——无此项公路新、改建项目时,货物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
Chy——有了此项公路新、改建项目时,货物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
QkK——新建公路或改建公路的旅客周转量(千万人公里,乘以0.1为换算周转量,单位则用千万吨公里)。
减少拥挤的效益计算(Bhy、Bky)
由于公路新建使原有相关公路减少拥挤的货、客运输效益(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hy=(Chw-Ckyy)×QkK
Bky=(Ckw-Ckyy)×QkK
式中:Chw、Ckw——无此项新建公路,原有相关公路货、客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元/千人公里)。
Chyy、Ckyy——有此项新建公路、使原有相关公路减少拥挤相应的货、客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元/千人公里)。
QhK、QkK-原有相关公路转移到新建公路后,剩余的货物、旅客周转量(千万吨公里、千万人公里)。
当缺乏旅客运输单位成本的资料时,暂可采用换算吨公里按货物运输单位成本进行间接计算。
缩短里程而降低的货、客运输成本(Bkd、Bhd)
公路因改建缩短里程而降低的货、客运输成本(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hd=Ch0×QhdK
Bkd=Ck0×QkdK
式中:Ch0、Cko-与公路改建当时混合交通量状况相应的货、客运输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元/千人公里)
Qhd、QkdK-公路缩短里程上的货、客周转量(千万吨公里、千万人公里)
当缺乏旅客运输单位成本的资料时,暂可采用换算吨公里按货物运输单位成本进行间接推算。
货物节约在途时间价值计算(Bhs)
货物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hs=Pr×QhK×I×T/(16×365)L
式中:Pr——计算年度在途货物平均价格(元/吨)
QhK——新建公路或改建公路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I——社会折现率。
T——全程节约小时数(小时)。
L——公路线路全长(公里)。
旅客节约在途时间价值计算(Bkj)
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KJ=IC×QKK×T/(8×365)L
式中:IC——计算年度每一旅客的国民收入份额(元/人)。
QKK——新建或改建公路上的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
T——全程节约小时数(小时)。
L——公路路线全长(公里)。
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费用计算(Bish)
公路改建导致交通事故减少而节约的费用(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ish=Pish×(Jw-JY)×MK
式中:Pish——公路交通事故平均损失费(万元/次)。
Jw、JY——无此项目、有此项目事故率(次/万车公里)。
MK——车辆行驶量(万车公里)。
当缺乏资料时,此项效益可暂不计算。
货损减少节约费用计算(Bssh)
公路货损事故减少所节约的费用(万元),用下列公式计算。
Bssh=(Sw-SY)×Qhk×Pr/L
式中:Sw——无此项目时的货损率。
SY——有此项目时的货损率。
Qhk——货物总周转量(万吨公里)。
Pr——计算年度在途货物平均价格(元/吨)。
L——平均运距(公里)。
当缺乏资料时,此项效益可暂不计算。
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费用比(EBCR)
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费用比按项目计算年限的效益和费用进行分析,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EBCRBPt0tnt0tttntCPt
式中:Bt——第t年的效益金额(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金额(万元)。
Pt——按社会折现率计算的第t年的折现系数。
n——公路项目计算年限(建设年限加建设后预测年限),
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万元),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一项指标。它是用社会折现率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基准年(项目开始建设的第一年)的现值之和。用下列公式计算:
ENPV(BC)Pt0tttnt
式中:Bt——第t年的效益金额(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金额(万元)。
Pt——按社会折现率计算的第t年的折现系数。
n——公路项目计算年限(建设年限加建设后预测年限)。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公路建设项目在计算年限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用下式计算:
(BC)P0t0ttttn
式中Bt——第t年的效益金额(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金额(万元)。
Pt——第t年的折现系数。
n——公路项目计算年限(建设年限加建设后预测)。
公路项目投资回收期(N)
投资回收期是以公路项目的净效益抵偿基本建设总投资所需的时间,一般按动态计算。
该回收期以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的第一年算起。一般以年为单位计算,特殊需要时可计算月数。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目录如下: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三章 沿线环境概况
第四章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第五章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第七章 提高成果
第八章 组织分工与实施进度
第九章 经费概算
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公路建设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下表。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表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如下: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工种概况
第三章 环境概况
第四章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第六章 防治措施与对策建议
第七章 经济损益分析
第八章 评价结论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社区发展的影响:包括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内容。
2)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包括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化设施、房屋拆迁等内容。
3)基础设施的影响:包括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水利排灌设施及电力设施等内容。
4)资源利用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等内容。
5)景观环境的影响:在景观环境评价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筛选,对风景名胜资源较集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优美,具有一定规范和游览条件,可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或路段作出评述。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野生植物与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主要评述被各级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公路直接影响的其它自然植被、动物栖息地等内容。影响程度分无影响、一般影响和严重影响三个级别。
2)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评述公路施工中高填、深挖处的坡央及取弃土(渣)场地,扰动后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病害的路段。按水力侵蚀程度不同,分如下6个级别:I、微度侵蚀;II、轻度侵蚀;III、中度侵蚀;IV、强度侵蚀;V、极强度侵蚀;VI、剧烈侵蚀。
3)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影响:在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按土壤铅污染指数P值大小,划分等级如下表。
土壤铅污染等级划分表
4)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污水、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污水,不得排入《地
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I、II类水域。排入其它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时要进行水质处理。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 一般规定
评价范围:一般指在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评价内容:作CO(一氧化碳)、NOX(氮氧化物)现状监测和预测评价;作TSP(总悬浮颗粒物)现状监测与评价;作THC(总烃)排放总量计算。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或地方规定的标准。评价方法:按路段进行,在路段内采取“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
2)环境现状评价:充分利用已有的空气环境质量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当没有资料或资料不完整时,应进行现状监测。采样、样品分析,执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分析评价因子的一次最高值和日均深度值变化范围、超标率及超标原因,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作出评价。
3)环境预测评价:包括预测交通量、车辆排放污染物线源强度、车辆排放污染物扩散浓度预测和预测评价等项内容。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评价范围:一般按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
评价标准:居民住宅,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4类标准;学校教室、
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应执行上述标准的2类标准。
评价量:以等效连续A声级LAeg为评价量,单位为dB。
施工作业噪声限值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见下表。
不同施工作业噪声限值表
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
在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网络状况,充分地调查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报告。
公路建设的大中型、高等级公路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含国边公路)均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小型项目可适当简化,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规。
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
1) 项目必要性的调查研究。
2) 项目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调查研究。
3)对汽车发展方向,包括载重量、行驶速度、新技术的采用等,进行了解分析,并作出预测。
4)对工程的技术标准结构,提出轮廓设想方案,并作出评价。
5)对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研究。
6)项目总投资估算,资金的来源和筹集办法。
7)经济效益评价,以确定经济上的合理程度。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具体程序,见下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程序示意图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如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发展环境
第三章 运输发展预测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 建设规模、标准及初步方案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六章 经济评价
第七章 问题与建议
附件及图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录如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
第三章 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第四章 公路建设规模与标准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七章 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
第八章 经济评价
第九章 问题与建议
附件及图表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应按国家计委的规定办理。一般应先由主审单位组织预审,认为报告内容齐全,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交通部颁《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办法》的要求时,才能提交正式审查,否则应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后再行报审。
凡需由国家计委或交通部进行审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先由各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自行组织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再行报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