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种植大樱桃的问题探讨 李晓波 近几年,设施栽培大樱桃的持续高价引发了种植面积 的急剧增加。但滞后的管理技术造成了生产中的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降低了大樱桃的产量、品质与效益。为此,笔 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并通过深入调查就存在的问题谈几 点看法,供参考。 1、有机肥施用不科学。一是施用时间不当。调查发现, 有的果农为了及早恢复树势,大樱桃采收后便立即开沟施 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结果施后不久,雨季来临,沟内 长时间积水,土壤含水量几近饱和,再加上肥料的发酵发 热,最终导致烂根死树。也有的果农施用过晚,一直到扣棚 前才匆匆施入,施后不能马上浇水,加上此时地温低、墒情 差,肥料迟迟不能发挥肥效。二是施得过浅或过于集中。将 大量有机肥施人浅沟或窄穴中或撒施于地表不翻刨,容易 灼伤根系,降低养分吸收,诱发根系上浮,降低树体抗旱、抗 寒能力。三是施肥位置不当。随意在行问或株问或无根、少 根的地方开沟、挖穴、偏离或远离了根系集中分布区,使肥 料长时间贮藏于地下,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利用。更有甚者, 为了挖沟(穴)方便,不惜伤断大根,使之长时间不愈合,影 响了树体生长。 2、采果后追肥不及时。由于不了解大樱桃花芽分化特 点,抓不住采收后1 2个月这一花芽分化关键时期补充追 肥,不少种植户托至秋后或扣棚前,有的偏施氮肥,忽视磷、 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的使用,造成枝条旺长,降低花芽分 化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出现了大量退化花和败育花。 3、揭棚后不喷叶面肥。实践证明,要防止或减少设施栽 培大樱桃叶片老化快、秋季落得早的弊端,揭棚后必须及早 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延缓衰老,增加光合产物。但有相当 一部分果农揭棚后迟迟不喷叶面肥。全年只喷1—2次,错过 机会,加快了叶片老化,减少了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影响 了花芽分化。 4、棚内浇水次数过多,用量过大。调查发现,不少大棚 从扣棚到揭棚短短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浇水达7~8次,并且 每次都是大水漫灌,造成了养分淋失,降低了地温,影响根 系正常生长,更重要的是花期加大棚内温度,影响授粉受 精,降低坐果率,甚至诱发病害发生。 5、地面管理不得力。为了浇水不方便,95%以上的大棚 都在行间树冠外缘的垂直投影处修筑一条高25~30厘米、 宽40~5O厘米的畦埂。为防止水流过快,又在株间加埂。整 个树体至少有50%的吸收根常年被压在多年不动的畦埂 下,影响了追肥操作及地温提升,有碍于根系生长,减少了 养分吸收,延迟了萌芽,开花、坐果期。 10 6、树体修剪错位错时。由于不_『解大樱桃树的生长结 果习性,生搬硬套苹果、梨树的修剪方法来修剪大樱桃树, 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尤其落叶后去大枝、剪VJ留 在花芽上的剪法,损失更大。大锯口长期不愈合,小剪口后 面不发枝,诱发了树体流胶和病菌侵入,是造成树死枝的一 个主要原因。 7、病毒树(枝)处理不果断。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大樱 桃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树体只要染上病毒,虽能开花, 但一果不坐,分文无收。由于不了解该病的发生机理,再加 上大棚建造、树体管理等投入的高费用,不少种植者不能及 时果断地处理这种病毒树,仍像管理无病毒树一样,悉心照 料,结果年复一年,病毒病不但没治好,反而扩大蔓延,严重 制约了大樱桃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8、棚内温度测量不准。大棚的特殊结构造成树冠上部 的温度高于中下部。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大棚内的温度计 都悬挂在树冠中部偏下的位置,这就不能准确反映棚内真 实的温度变化情况。尤其花期温度的测量失误,会直接影响 大樱桃的开花坐果。 9、授粉树搭配不合理。有相当一部分种植者是在看到 别人发了财后才种植大樱桃的,根本不具备管理大樱桃生 产的基本技术。尤其是将花期不相近、需冷量不一致的2~3 个品种胡乱混栽在一起,是当前影响产量、降低收入的一个 比较突出的问题。花大钱建了园栽上树,结果是树叶长大 了,花也开了,就是坐不住果。 10、凭数量卖钱,不求质量增效。即不疏花,更不疏果, 花期前后调查所到之处,只见人人忙于授粉,几乎不见疏花 疏果,更不用说摘叶、铺反光膜了。 I 1、重气温轻地温。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设施栽培大樱 桃者一开始便将管理重点放在对大棚气温的保持与调节 上,很少有人在地下增温上动脑筋。往往是气温提升得过高 过快,而地温偏低,影响大樱桃树的发根和对养分的吸收, 造成大樱桃发芽晚、花期不整齐、落花落果严重、成熟期延 迟,影响了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12、重治病、轻预防。种植规模的急剧膨胀刺激了育苗 户的不规范操作,因而也导致了当前大樱桃流胶病等不该 严重发生的病害严重发生。再加上种植者对这些病害发生 原因不明、防治措施不力,不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疲于病 后治疗。待发现为时已晚,轻者死枝,重者毁树。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