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高三上·绥化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_________的事情。
②马云称,他目前的规划都是为以后的全面国际化做准备,预计再有4年的准备时间,国际化就会_________。 ③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_________,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对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的行为,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管理,不能_________。 A .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 放任自流 B . 放任自流 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顺其自然 C . 顺其自然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放任自流 D . 顺理成章 顺其自然 放任自流 水到渠成
2. (2分) (2017高一上·腾冲期中)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不但影片《美人鱼》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
B . 据英国媒体1月17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当日公布了一组火星照片,以从照片上的迹象分析来看,这个红色星球上曾经有一条很长的河流。
C . 发布会现场,马东宣布将转型创立米未传媒,还宣布“奇葩说”第三季即将启动,这对粉丝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喜事。
D . 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 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
第 1 页 共 16 页
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 情感还没有凝练。
A . 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 . 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 . 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 . 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4. (6分)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荀子•君道》:“以礼分施,均编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
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他分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寡”、“倾”的问题。总之,是利用“均”、“和”、“安”的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目的。“均”作为分配形式同“贫”并非完全没有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均无贫”是说“均无极贫”,绝对平均会致贫,但相对平均却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其实,从另外意义上说,孔子又何尝不“患贫”、“患寡”呢,他对足食、足兵、民信的肯定,对庶、富、教的赞许,就是最好的说明。“贫”确实是“不安”的重要原因,但历史表明“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
第 2 页 共 16 页
样:“均,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在文化分子特别是儒家的心目中,它不过是相对的平均思想,是协调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之意。”(封祖盛、林英南:《开放与封闭》)一定的差距在私有等级社会是必要和必然,只是孔子在肯定使各个等级的财富与其身份地位相一致、强调等级分配的同时,坚决反对过度差距。当季康子试图借改革税赋制度以聚敛更多财富时,孔子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孔子讲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增加他的财富;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
(节编自涂可国《也谈儒家的财富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时代,差距已造成了社会的频繁动荡,这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忧虑,为消除社会隐患,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
B . 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不能简单解释为土地财产少,而是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指人口少。
C . 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在宣传平均主义。
D . 反对孔子“均”富思想的人,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因为他们是在脱离了特定的历史语境的条件下加以阐释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孔子强调的“均”、“和”、“安”,都是手段和途径,他的目的是想利用这些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
B . 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相对'的平均,这样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
C . 差距在等级社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孔子主张的协调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则更有利于这种社会的稳定。
D . 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冉求还替他不断搜刮、聚积财富,这让孔子无法忍受,他认为,季康子不应拥
第 3 页 共 16 页
有比别人多的财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提出的“有国有家者”应“患不均”,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这一点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B . “贫”是“不安”的首要原因,孔子理解这一点,他也因此“患贫”、“患寡”,对足食、足兵、民信给予肯定,对庶、富、教进行赞许。
C . “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二者虽无必然联系,但“贫”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
D . 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是为了维护等级社会的稳定、和谐,本质是在强调等级分配与诸侯、士大夫的身份地位相一致。
5. (12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10岁以前她就在那里吟诗
第 4 页 共 16 页
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
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鹜,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我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
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
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他挥刀砍下他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吴国的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小花伞都牵动着我的情思。
(有删改)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
B . 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
C . 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起苏州,说明所写之景、之人,乃是回忆,此为虚;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在,此为实。
D . “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淡,又寓意永恒。
第 5 页 共 16 页
(2) 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 (10分) (2018·安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繁荣生长的新阶段和上升的经济通道中。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在7%左右,而电影行业2014年增长超过36%,这与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普遍增强有关,如今电影成为居民消费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所所长刘汉文看来,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想象空间。其实,中国电影正在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世界电影格局的重要力量。
2014年6月,阿里巴巴完成对阿里影业的收购;7月,百度宣布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乐视、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电影公司也相继成立。中国电影发展的现实表明,无论电影的生产营销模式还是消费模式,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烙印——京东、百度的各类电影众筹产品相继推出,众筹电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大圣归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对传统电影公司形成了冲击。面对电影市场生态的变化,传统电影亟待重新定位和策略调整,寻求与互联网合作或尝试多元化经营。
随着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尽管市场上涌现了一些口碑与票房双赢的“良心制作”,但总体来说,国产影片质量参差不齐,仍然存在艺术风格同质化严重、制作粗糙的通病。不少观众认为,在粉丝电影的时代,许多影片都属于因急功近利而堆砌元素的“快餐式作品”。从一些内容高度相似的青春片,到由热门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都是依靠原作的粉丝基础吸引了大量票房,却因没有优质的剧情支撑而引来骂声。
(摘编自鲁元珍《中国电影:大喜之虑》,2015年10月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2009-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统计图
第 6 页 共 16 页
(二)2017年第2季度中国电影观众调查表 2017年Q2中国电影观众喜欢影片类型分布
2017年Q2中国电影观众喜欢电影片种分布
第 7 页 共 16 页
材料三:
五年来,全国银幕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银幕数量41179块,是2012年的2.14倍,超越美国成为了银幕拥有数最多的国家。2017年3月,我国银幕达到444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成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目前全国银幕数已接近4.8万块,稳居全球首位。
五年间,国产影片不断发力,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也在与进口片尤其是好莱坞影片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主动权。2016年全国457.12亿的票房中,国产影片占据58.33%的市场份额,力压进口片。
自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导演、演员、电影技术人员等,在这批“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股新鲜的风潮,不同类型风格的影片接连出现,让观众目不暇接。
2017年,刚刚过去不久的暑期档中,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一举拿下近56.8亿票房,从《美人鱼》手中接过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桂冠。票房并不能决定影片的一切,但是不得不承认,高票房的背后,是观众对国产影片认可度的提高。
党的以来,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的孵化功能全面凸显,新导演、新编剧、新电影技术专家等全方位的电影人才不断涌现。这离不开电影行业内各种新人扶持计划(例如: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电影局选派数批青年电影人奔赴好莱坞培训等)的支持,也得益于不断拓展的市场促使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
(摘编自《“中国电影新力量”异军突起产业孵化多方面多层次人才》)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普遍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电影已在人们消费支出中居于主要位置。
B . 阿里巴巴、百度、乐视以及优酷、土豆等互联网公司陆续进军影视业,互联网在为电影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电影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C . 由材料二可知,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新的高速增长期,9月初全国票房已经达到300亿元,超过了2014年全年票房的总和。
D . 从2012年到2017年间,我国电影银幕总数持续增长,2017年3月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拥有银幕数444块。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当前我国的电影市场不仅为民众提供着精神文化食粮,而且还传播着中华优秀文化,这对世界电影格局产
第 8 页 共 16 页
生了重要的影响。
B . 在2017年第2季度中国电影观众喜欢的影片方面,进口片位居第一,超过国产片近4个百分点,而动作片成为电影观众最喜爱的类型,其次是喜剧片。
C . 我国电影发展与网络时代的联系日益密切,京东、百度成功推出的电影众筹产品《大圣归来》,表明众筹电影已进入人们的视野。
D . 目前我国银幕数超越美国而稳居全球首位,五年来国产影片在与进口片的抗衡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已超越进口片。
E . 2017年暑期档中,导演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夺得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桂冠,从中可见观众对国产影片认可度的提高。
(3) 目前我国电影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促进电影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9高一下·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 , 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
第 9 页 共 16 页
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 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膝中正传),有删减)
【注释】夺情:古时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 .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 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 . 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 . 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 . 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 . 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第 10 页 共 16 页
D . 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
(2)
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人格情操:________ 社会理想:________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分别从游子、思妇角度写相思之情的两个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山居秋暝》中把自然的纯净和人的淳朴巧妙结合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第 11 页 共 16 页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写仙人从天而降,驾风自由而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酒》中李白以夸张和比喻手法极言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燕歌行》中以战士和将军进行对比,表达对将军贪图享乐的批判的是:“________,________” (6) 《客至》中杜甫因家贫无法好好招待朋友,心怀歉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 (2017高一下·陆川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________ ,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________ , 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________。
11. (5分)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高二上·馆陶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名演员陈道明说:“我理解的责任首先是‘不欠’。于国——祖国培育了我,所以要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义务和责任;于家——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尽孝,让老人为我感到欣慰;于妻——我要尽力维护这个家庭的利益;于子——让孩子因有我这个父亲而骄傲;于友——让对方因有我这个朋友而快乐;于人——让别人因为有我的存在而受益。这就是我理解的——知恩图报。”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4-1、
4-2、
4-3、
5-1、 5-2
、
5-3
、
6-1、
6-2、6-3
、
第 13 页 共 16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1
、
8-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9-4、
第 14 页 共 16 页
9-5、
9-6、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1、
11-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
第 15 页 共 16 页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