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纪律管理应有绝招
作者:符礼科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08年第06期
一、约法三章。有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英语教师,分到一个纪律较差的班级任教,第一堂课,学生先试探性地故意胡乱提问,他给予了热情的解答;学生再试着小声讲话,他仍然微笑着讲课,视而不见;学生胆子大了,开始打闹起来,他客气地请学生遵守纪律,学生胆子更大了。后来。这位老师上课需要班主任坐在教室后面,学生才安分。两年后,他被调到了另一所学校,校长嘱咐他,第一堂课不要讲新课,先给学生讲课堂要求,重点强调纪律。他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讲话、做小动作、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和不交作业怎么处理等等,他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最后他说相信能和学生愉快合作,学好英语这门学科。他身材高大,讲话时中气十足,学生感到很有威慑力。之后的课堂纪律上,他按要求“惩罚”了几个同学,学生更加遵守他的纪律了。这样教了一届学生,他已名声大振,成为了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因此,在课堂上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不要忙着讲授知识,而要有理有据有节地作纪律要求,和学生“约法三章”,才能为今后形成良好的纪律氛围奠定基础。
二、暗示法。1 表情暗示。当上课铃响后,大部分学生还在吵闹,你就站在教室门口,严肃地巡视学生,学生看到你“脸色”不对,会迅速安静下来。你走上讲台,确定没有学生讲话了,才呼“上课”,这便于学生进入课堂角色。2 目光暗示。讲课时,要用目光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有想讲话的趋势或已在小声地讲话,用目光盯住他,示意不准讲。3 动作暗示。如果学生做小动作或打扰他人,可边讲边走到他身边,表示老师已注意到你了,或者用手指轻轻敲敲他的课桌。4 暂停讲课暗示。当遇到学生根本就不看你,或者他的座位距离你太远等等情况时,你可以暂停讲课,违纪的学生会发觉是因他的原因使老师中断了讲课,并且其他学生也会去注意他,他会遭到无声的集体的谴责,使他心里感到羞愧。
三、直接批评法和惩罚法。有一些学生暗示法对他不起任何作用,这时教师就必须出声批评,可直接指出他的错误,要求他改正。批评时教师要注意语气不可过重,语言要得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还有极个别的学生,老师批评时会狡辩,甚至无理顶撞,对于这类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惩罚,否则以后在课堂上他会更加得意忘形,而且还会“领导”或“带动”一部分学生跟着违纪。有这样几种处理办法,一是让班主任教育;一是让学校德育办教育;再是情节很恶劣、又拒不承认错误的要请家长和校长协同教育。并请求学校对他处分。有老师顾虑,家长溺爱、班主任也没办法等等,我们不怕这些,只要我在教育学生时没恶语相向,没有采取“体罚”手段,没把学生当作“阶级敌人”,而是看作教育对象,“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教师不怕所谓的麻烦。能够认真处理好几次学生违纪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影响,我们的课堂纪律必将会越来越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初中 符礼科)
大家的看法
有尊严地教:“不言放弃”的底气这几天正在教《海伦·凯勒》一文,沙利文与萨勒老师对海伦·凯勒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更清楚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有尊严地教”是来自内心道德力量的主动担当,一种权利与义务共在的职业操守。它不只是依靠社会监督、公众、法律条文的强行约束,而是一种不矫情、不掩饰的真实而又自然状态下的“教学并生活着”的“职业尊严”,这是做人与做好教师两者的和谐统一。相比之下,面对“不安分”、“为所欲为”的孩子我们表现出来的是“慨叹”、“忧郁”、“无奈与痛楚”,放弃了自身应尽的义务。同时更是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此时的学生更是胆大妄为)。很难想象一位教师没有了“尊严”,把课堂演变成了“自由市场”,把课上成了“玩耍课”,还谈得上什么“师道”(“尊严师道”比“师道尊严”更有现实意义)?还何以体现教师“有尊严地教”?“有尊严地教”首先在于理解教育更要理解学生。教师对待自己班级的学生,若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该是多好的一种状态呀。试想一下,作为父母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轻言放弃”了吗?不仅没有,反而我们每天都去努力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这种状态不只是激发爱,更能激发教育的智慧。 (邳州市八义集实验小学 周有利)
保持良好心态,持之以恒的思变
听课也好上课也好,每每遇到案例中提到的情况时,我总是报以理解,报以自嘲,对于自己的课堂则是静心细思,反复琢磨,不把责任推给别人,更不能推到孩子身上。他们是无邪的,需要的是呵护与栽培,所以要改变的是自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如何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孩子的视线。控制住课堂局面是关键。案例中的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味地怪这怪那,不去反思与改变。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寻找对策,摆正心态,甚至为学生的这份表现感到高兴,因为这正折射了孩子纯真的一面。活泼的一面,聪明的一面,这不是好事吗?拥有聪明的孩子不就是拥有了最好的财富吗?所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多想想牵住牛鼻子的金点子才是解决问题的本真!贵在坚持,保持乐观态度,长此以往。定会收获思考、实践的成功与快乐!
(连云港市院前小学 郑杜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教学需要真心付出和科学方法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被教师放弃,什么样的课堂容易被学生放弃呢?第一,就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副科的课堂容易被放弃,其病根在于错误的课堂评价机制。虽然素质教育的大旗早已高高举起,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升学率、考试分数还是评价学生与课堂的主要指标,于是教师就只关注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则会忽视对成绩没有影响的副科。第二,就是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和缺乏吸引力的课堂容易被放弃。其病根在于缺乏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课堂教学是师生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阵地,课堂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需要真心付出和科学方法,课堂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师生和谐基础上的教学相长。 有了一颗真心,学生就会亲近你,有了科学方法,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你。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可以概括为:赏识为首、细致为要、善借于物、循序渐进。具体而言就是,其一,要坚持赏识的原则去教学。很多被放弃的学生,比别人更渴望教师的表扬,有时他们在课堂上的过激表现恰恰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其二,工作要细致入微,教师要在课前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课堂要学会观察,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适时的调整:课后要学会倾听,多征求学生的反馈建议。其三,要善于调动和借助一切积极因素为课堂服务。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是易分散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多元化的刺激,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借助师生群体的力量,既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教师群体的教育合力,也要加强学生群体的建设,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其四,课堂教学管理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先从小处做起,由易到难,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细微处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制。 (南京市第一中学 李宏亮)
化被动为主动,平等中有“不平等”
曾经,我更多地喜欢做被动的班主任,因为这样可以“省事”,也就是“学生有事我有事,学生无事我平安”。这正如一棵树,小的时候你不去主动管理,让它顺其自然地生长,它肯定能长大。但是不是符合你用料的需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主动有序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主动提出班级近阶段的目标,及时对每个同学的班级工作学习生活提出要求,让学生跟在你的计划后面走,并及时检查学生计划完成的情况。有道是“牛要牵着走,不在后面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和学生相处得很平等融洽,大家可以共同讨论一些话题,共同举办班级活动,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我多关心他们,在他们失落的时候我激励他们,在他们无助的时候我竭力帮助他们。这样,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他会找到家庭之外的另一种依附感和安全感,从而产生对班级的归宿感。
但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不平等的,在不认真完成作业时是不平等的。我有一个原则:你不要在我面前犯错误,哪怕是很小的错误。因为纵容、默许孩子们的小错误会让他们认为你不反感他们的小错误,小错误往往是大毛病产生的温床,学生有时的胆量是试大的。 但学生再怎么“坏”我也很少讽刺、嘲弄乃至打骂学生,我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轻视、被损害,会失去人本来的羞耻之心,甚至与老师产生对抗,连最起码的学生感都没有了。如果没有自尊自爱,没有羞耻之心,这样的学生我们今后如何再去教育他呢? (东台市城南中学 贾安辉)
像“吃瓜子”一样安排学习
管理学中有一个“瓜子理论”:其一,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其二,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其三,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如去洗手间等等,但回到座位上后,还会继续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其四,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从心理学上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吃瓜子行动“简单”。人们很容易开始这种行为并掌握技巧且不断改进,这个过程增强了人们的自信。二是吃瓜子行动“有结果”。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瓜子仁,这是一个即时回报,并微妙地发挥着作用——激励着人们不停地去嗑下一颗瓜子;三是看到“吃瓜子有成果”。一盘瓜子一个一个嗑起来,过一会就有一堆瓜子皮。
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把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怪罪于学困生课堂难以管理。但事实上,作为教师,我们许多人不知道如何给学困生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如何分解、分配学习任务,用什么方式评价学困生课堂学习,用什么方法激励学困生等等。因此作为课堂管理者——教师如果有办法让他的学困生像吃瓜子一样愉快地完成学习,课堂教学就成功了。
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热爱学困生,尊重和信任学困生,课堂中教师要及时地对学困生加以关注,哪怕是一个眼神。教师平时对学生态度的结果,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困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这位教师,他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